王雪芹
摘要: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學的重點,是學生在學習中需要重點掌握的語文能力。小學生培養語文閱讀的能力,可以改變傳統的閱讀方法,創新閱讀的理念,提高閱讀的效率,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文章內容,提高閱讀的質量等等。小學低年級學生自主能力較差,在學習中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本文將以閱讀能力為核心,重點探究小學低年級學生發展閱讀能力的方式,以此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的成績。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促進
閱讀能力的培養包含了閱讀意識、閱讀思維、閱讀方式等等,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教學活動。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為學生構建符合其發展的課堂模式,以此幫助學生發展閱讀的綜合能力。不同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影響不同,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還需要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增強閱讀的水準,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現階段教師教學的必然要求。
一、營造閱讀氛圍,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之源,能夠有效消除學生學習的疲憊感,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良好的氛圍,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思維,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充滿活力中進行學習,解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同理,在閱讀教學中,若想有效地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語文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內容,讓學生進行情境演繹,以此營造良好閱讀的氛圍,增強學生閱讀的興趣。
例如:教師在教學《守株待兔》的課文時,可以分別讓學生演繹守兔子的人、兔子、樹樁等,讓學生根據課文中的內容進行演繹,以此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參與性,增加學生學習的活力,讓學生更為有效地理解“不勞而獲”的內涵,發展學生需要通過努力才能夠實現目標的品質。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拓展思維,改編《守株待兔》,以此提高小學生的語言組織與構建能力,增強學生寫作的能力。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教師能夠營造出開放的自由課堂,釋放小學生學習的活力,適當對小學生引導,從而提高教學的效果。小學生在輕松、歡快的學習氛圍中,能夠充滿熱情地學習,提高閱讀課文的興趣,以此能夠為教師的后續教學奠定基礎。
二、傳授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質量
小學生提高閱讀質量,能夠直接提高閱讀的效率,在有效的時間內了解文章的更多知識,同時發展閱讀理解的能力,提高語文學習的成績。閱讀的方法多樣,不同的閱讀方法對學生產生的學習影響不同。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掌握的閱讀方法不多,難以根據需求進行閱讀,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文章閱讀的有效性。因此,語文教師可以傳授學生專業的閱讀方法,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閱讀技巧,以此逐漸提高學生閱讀的質量,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增強。
例如:在教學《陶罐與鐵罐》時,教師可以傳授學生泛讀、精度、通讀、速讀等閱讀方式,讓學生感受每一種閱讀方式的特點及運用的時機,以此豐富學生閱讀的方法。如,學生通過泛讀的方式,能夠大概了解文章中主要描寫的對象是陶罐與鐵;學生通過精讀的方式,可以深入地了解到鐵罐的驕傲與陶罐謙虛,從而進一步的探究出文章表達了“善于看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的內涵,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學生在了解文章的內涵后,可以通過跳讀的方式,分析陶罐與鐵罐的性格,分析感情的自然段,增強對文章的記憶,將文章中精美的詞匯與語句轉化成為自己的知識,健全文化體系。此外,語文教師在學生利用不同的方式進行閱讀時,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點撥,以保障學生的有序學習。語文教師傳授學生的閱讀方法,對學生閱讀能力發展能夠起到推動性的作用,可以完善學生閱讀的體系。
三、開展閱讀訓練,培養閱讀習慣
習慣是長時間培養的一種意識,良好的習慣能夠幫助學生,不良的習慣將影響學生的發展。閱讀習慣的培養,能夠改變學生不良的閱讀習慣,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讓學生認知與學習更多的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的文化涵養等。閱讀習慣的養成,需要學生進行長時間的學習與訓練,才能夠奠定學生閱讀能力發展的基礎。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與能力,為學生開展不同的閱讀訓練方式,在鍛煉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例如:教師針對學生閱讀能力的程度,可以為學生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與訓練,以起到促進的作用。針對閱讀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制定“每天不錯字、有序地閱讀一篇文章”的閱讀訓練,以此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閱讀更為嚴謹,提高學生閱讀的水平等;針對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制定“定時分析與總結一篇文章”的閱讀訓練,以此不僅能夠加強學生閱讀的水平,還能夠鍛煉學生閱讀的思維,讓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思考,發展學生的智力。學生在進行閱讀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記錄其閱讀能力的發展,以此能夠讓學生了解到自身的進步,增加學生閱讀的熱情,提高學生閱讀的思維。除此之外,在長時間的訓練中,小學生還能夠認識到表達能力的提高,逐步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穩步增強閱讀的能力。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訓練的過程中,還需要根據學生的發展及時調換訓練的方式,以對學生產生良好的作用。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為學生制定閱讀的目標,對學生進行閱讀的培養,可以有效發展學生閱讀的素養。
總而言之,在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固然存在了較多的問題,影響著小學生的發展進程。但是,語文教師可以憑借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不斷調整課堂教學的方法,以此引導學生進行高效、自主性的學習,滿足學生學習發展需求,增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等,解決教學中的難點。語文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還需要加強教學的效能,掌握教學的精髓,從而才能夠在閱讀教學中發揮自身良好的教學能力。相信,在教育領域未來發展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教學的能力會更為高效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群花. 培養小學生語文概括能力的方法探究[J]. 好日子, 2021(29):1.
[2]汪瓊湘. 探究性問題促進小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J]. 師道:教研, 2020(1):1.0F336D1D-E1C6-4C50-A402-8A782E4ADE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