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烜輝
摘 要:在國家大力發展幼兒教育的背景之下,中職學校幼師專業招生呈現出十分火爆的趨勢。在這種態勢之下,中職學校開始出現一個喜憂參半的情況,喜是因為生源較多,學校辦學十分興旺;而憂則是因為生源質量較低,使得學校教學變得重重困難。如果學生有著較為薄弱的音樂基礎,這就會導致后期他們日后從事于幼兒教育工作受到影響。所以在當前幼兒教育音樂課程當中,教師需要通過有效的方式,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關鍵詞:幼兒教育;職業發展;教學方式;核心素養
引言:
目前,教育部提出了研究各學段學生的核心素養這一觀念,隨后在全國范圍內就興起了一股研究核心素養熱潮。中職教育作為國家發展當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而在中職學校中開設幼兒教育專業受到人們的歡迎。幼兒教育被人們譽為是人生發展的基石,所以提高該專業學生的核心素養顯得至關的重要。本文主要是從中職學校幼兒教育專業學生的情況出發,提出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有效方式,希望能夠為日后教學提供參考。
一、中職學校幼兒專業學生學習情況
首先是有著模糊的學習目標以及嚴重的厭學情緒,中職學校幼兒教育專業生源較多,他們對于日后想要從事的幼兒教育類工作,缺乏足夠的經驗,同時會對于幼兒教師職業存在極大的認知偏差。因為這些學生社會經驗少,年紀較小,最終就會導致他們難以認識到未來所從事的工作和當前所學內容之間的關系。除此之外,自身有著較差的基礎知識,未能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與升入高中的學生相比,中職學校的學生沒有較大的升學壓力,所以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性,經常逃避問題。
其次有著較差的自控力以及規矩意識。很多學生在音樂課堂學習以及在校生活當中,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同時未能認識到遵守紀律的重要性,他們經常出現早退、遲到、曠課等情況。很多學生及時遵守學校的紀律與規定,但是也存在較差的自控能力,未能具備極高的自我管理能力,最終就會導致學生的發展受到影響。
二、提高幼兒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的有效方式
(一)強化基礎理論知識
對于中職學校的幼兒教育專業學生而言,在他們接觸音樂教育之前,很多學生對于音樂的印象就是會唱幾首流行歌曲就行,此時他們對于音律、和弦、音程、音樂的力度和速度等一些專業名詞十分的陌生,同時也搞不清楚唱名、音名、節拍、節奏之間的區別,這也成為當前中職教師所面臨的一個棘手的問題。想要保證學生音樂素養得以提高,那么就需要從學生的學習情況出發,確保學生能夠不畏懼任何困難。此時教師需要從最基本的樂理知識入手,為學生講解相關的知識,同時也需要做好視唱練習,幫助學生準確地識別節拍、音符、節奏,準確的唱出樂曲當中的音高,把握好調式調性,確保學生具備十分扎實的理論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欣賞和感受音樂之美。因此可知在未來的幼兒教育專業教學當中,教師應當將此作為出發點,只有這樣才能使幼兒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打下扎實的基礎,同時感受到音樂的美感。
(二)做好實踐教學,保證學生音樂素養得以提高
“不喜歡學習理論知識,喜歡實踐活動”成為當前中職學生一個明顯的特點,所以作為音樂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對于實踐教學內容進行強化,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首先需要將表演實踐活動帶入到課堂當中。目前來看,在學生學習音樂技能課程時,教師需要與學生進行一個經常性的互動,并且鼓勵學生能夠主動地去完成音樂表演,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起到檢驗知識的作用,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和運用教學內容。除此之外,也需要在課堂當中邀請學生扮演“小老師”這個角色,確保學生在體會“教”的同時,也感受到音樂的不同之處。
其次做好匯報演出實踐活動。教師可以有效地利用新年晚會或者校園文化藝術節等多種機會,積極地組織學生開展匯報演出工作。也可以在畢業之前,引導學生共同完成匯報演出,確保學生能夠從自己所擅長的方面出發,完整地編排一個節目,隨后充分地展現自己的能力。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表演能力、舞臺經驗、音樂素養,同時也可以使其他同學感受到一場視覺盛宴,對于校園文化進行豐富。
最后是采用教學見習實踐方式。為了保證幼兒教育專業的學生充分了解幼兒的學習規律,保證自身具備良好的教學能力,此時作為中職學校的教師,需要對于學生的實習活動和見習活動進行重視。在實習和見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之下完成學習,同時也需要積極主動參與到幼兒教學當中,了解到在幼兒教育中提高個人音樂素養所具備的重要性。通過實習和見習的方式,學生也能逐漸地發現和查找自身在審美力、音樂感受力、創造力、表演力等方面的不足之處,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綜合實力[1]。
(三)重視欣賞,保證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音樂欣賞指的就是人們在聆聽音樂作品的同時,去感悟和體驗音樂的真諦,隨后獲得精神的享受。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單憑設置音樂素養課程,那么難以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此時可以通過視聽結合的方式,有效地提高學生對音樂所具備的感悟力、創造力以及理解力。此時,我們也需要明白,幼師音樂欣賞課程作為有效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課程之一,它涉及到的內容較為廣泛,不僅包括西方古典音樂欣賞,同時也包括中國民族音樂欣賞,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聆聽一些經典音樂旋律,并且鼓勵學生大膽演奏鋼琴、演唱歌曲、表演舞蹈,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確保學生在表演過程中獲得不一樣的體驗。在欣賞音樂時采用的是“視覺為輔,聽賞為主”的策略,帶領學生欣賞和學習一些具備代表性的作品,使學生的眼界得以開闊,隨后積累更多的音樂語言,體會到音樂的情感,最終激發學生的興趣[2]。
(四)帶領學生掌握正確的演唱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主要是通過下述幾個方法帶領學生完成練習:首先是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歌唱狀態與姿態,這是因為在歌唱時,人會將身體作為發聲的樂器,而歌唱的姿態直接會影響到演唱的效果;其次是做好呼吸訓練,呼吸作為正確發聲的基本,同時也是最重要的藝術表現手段。歌唱界曾經有這樣的說法:呼吸作為歌唱的動力和基礎,誰掌握呼吸時就懂得歌唱。所以只有保證正確的呼吸,才能保證在演唱時音質優美、聲音準確。如果在歌唱時出現較多的問題,那么大多數情況就是呼吸方法不正確所導致的。所以掌握正確的歌唱呼吸方式顯得至關重要[3]。最后是完成發聲練習。發聲練習作為訓練聲音技能與技巧當中最簡單、最基本的一種練習,當學生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之后,就可以進行發聲練習。在上課之前,教師需要帶領學生進行一些簡單的哼鳴訓練,比如音階訓練,此時可以采用由低到高的方式,保證學生的聲音較快進入到頭腔當中,同時保證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到一個歌唱的狀態,此時應當避免音階跨度太大,教師也需要強調聲音的連貫性、統一性,保證學生在哼唱時可以上下通暢。除此之外,還可以將一些閉口音加入到練習當中,保證聲音具備靈活性。在這時也需要注意的一點,教師需要時刻的去提醒學生將聲音建立在氣息的基礎之上,所以如果歌唱時沒有呼吸的支持,那么這個聲音就是不科學、不正確的,同時對于日后唱歌發展也會帶來負面的影響。此外,教師也需要多多鼓勵學生,使學生能唱歌、敢唱歌、會唱歌。很多幼兒教育專業的學生都缺乏自信心,并且存在較差的音樂基礎,教師在面對一些自己缺乏信心或者懼怕唱歌的學生時,只要求他們唱準音高和找準節奏即可。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唱歌潛能,確保一些沒有信心且個人能力較差的學生,在唱歌時的恐懼感不斷的減少,隨后樹立起信心,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學生的音樂素養也能得到提升[4]。
(五)努力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使學生音樂潛能得以挖掘
為了保證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學習當中,此時教師需要對學生所具備的音樂潛能進行挖掘。很多學生在小時候都接觸過樂器,因此有著相應的音樂基礎。此時教師需要告誡學生在學習時要一步一個腳印,掌握更加扎實的樂理知識。教師可以通過模仿、發音、試唱等多種方式帶領學生接觸音樂以及認識音樂。實際上音樂就是由聽覺和視覺兩方面構成,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所具備的特點,為學生選取多個音調的歌曲,使學生能夠完成演唱。此時也需要注重方法,比如在學習《大海啊故鄉》這個歌曲時,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教學手段加入其中,為學生展示大海這一場景,隨后制定課件,對于教學情景進行創設,把歌詞和歌譜融入到水波蕩漾當中。學生在進入教室之后,就會受到強烈的視覺沖擊,隨后在課堂當中集中注意力。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在教師所創設的美好意境之下開展學習。除此之外,教師也需要從學生的特點出發,利用一些與生活情境相符合的小游戲來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比如可以在課堂當中加入歌曲接龍、我是小歌手等游戲,不僅能夠充分滿足學生的表演欲望,同時也能使得課堂氣氛更加的活躍,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最終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常言說得好: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所以,在當前國家大力發展幼兒教育的背景之下,幼兒教師需要主動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為國家未來發展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并且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黃莎莉.新形勢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質培養困境及對策[J].作家天地,2020(15):181+189.
[2]陳若臻.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綜合素養培養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20.DOI:10.
[3]陳繼紅.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1):117.
[4]趙鴻顏.關于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法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職業教育,2019(28):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