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菊紅
摘要:小學生處于學習科學的基礎和重要階段,開展科學實踐活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還可以滿足學生學習科學的好奇心。另外,要切實提升學生的科學實踐技能,就不能滿足于教材知識的教授,還必須提高對科學實踐活動的重視程度,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了解科學的意義,并學會用科技服務社會。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踐活動;科學素養
1在小學科學實踐活動開展的意義
小學生年齡比較小,其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相對有限,對于科學的認知通常會停留在表面,和或者對諸多科學知識表現得比較懵懂。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保證學生的科學學習效果,教師就要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著手。在眾多的學習活動中,科學實踐活動對于學生來說更具吸引力,也更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因為這樣的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把課堂上學習到的理論應用到實踐活動中,在實踐中進行驗證和體會,從而為學生指明正確的前進道路。
小學階段的科學教學要把激發興趣和開拓思維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興趣是渴望認識世界與獲取科學知識的一種傾向,可以助推學生不斷探求知識研究、拓寬視野,思維則是用來判斷推理與綜合研究的有效方式。興趣和思維,都需要在實踐平臺中得到發展,因此科學實踐活動無疑是至關重要的。無論是基于促進學生發展的角度進行分析,還是基于提高小學科學教學水平的角度進行研究,教師都需要重視科學實踐活動的開展,而且要對科學實踐活動進行合理的設計與安排,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2小學科學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策略
2.1豐富科學實踐活動形式,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
科學實踐活動不同于課堂上的科學教學,要特別突出實踐性這一特點,利用豐富多樣和開放自由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激勵學生自主發現和解決問題,把課堂上所學知識與積累的經驗應用到科學實踐中,提升自主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素質。在開展科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整體的活動形式要力求多樣化,避免單一化的科學實踐活動使學生產生枯燥乏味的感受,從而制約科學實踐價值的發揮。因此,教師設計的科學實踐活動形式要盡可能多樣化,并且與學生實踐探究的內容保持一致,增加活動的變化性。例如,在“比較測量紙帶和尺子”這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科學制作的實踐活動,目的是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由于這項活動涉及測量紙帶和尺子的比較,為了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和綜合能力,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安排撰寫科學論文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總結自己的實踐研究,升華實踐成果。
2.2合理選擇科學實踐課題,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
科學實踐活動的開展有多種不同的組織形式,但是無論哪種形式的實踐活動,都需要把設計有效的科學實踐課題作為重中之重。一個好的實踐課題可以深化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散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在實際設計和安排實踐活動課題時,教師必須遵循科學合理和適宜適當的原則。科學實踐活動課題的設計必須把課內與課外聯系起來,學生通過在課堂上學習的科學知識與科學實踐進行整合,起到鞏固和拓展課內知識的作用,把學習的科學知識升華到更高層次。另外,科學實踐活動課題的設計必須貼近日常生活與周圍環境,是學生熟悉且能夠產生豐富實踐靈感的課題,以便啟發學生的創造力。例如,在“做個太陽能熱水器”這節課時,教師可以把科學實踐活動的課題設定為“制作簡要的太陽能熱水器”,這樣的課題貼近生活且與學生課內所學知識密切相關,可以促使學生利用本單元學習的與光相關的知識著手制作。
2.3有效優化科學實踐環境,保障科學實踐活動的落實效果
要促進學生的科學素養,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除了要設置有效的科學實踐課題和實踐形式之外,還要增加環境上的保障,為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環境方面的支持。科學實踐活動不僅是課堂內外的活動,還應該在學生的生活中進行有效滲透,時刻對學生進行指導,激發學生的科學精神,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切實達成科學實踐活動組織開展的目標。良好的科學實踐環境包括學校環境、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這就需要學校與家庭加強配合,共同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科學實踐環境,對學生進行科學實踐的引導與支持,保障科學實踐活動的落實效果。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和實踐平臺,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提高對科學實踐活動的重視程度,精心組織和設計科學實踐成為教學重點。小學科學教師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原則,合理安排科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科學知識,培養科學素養,感受科學學習的魅力和樂趣。
參考文獻:
[1]經蕊.如何在小學科學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J].小學生(下旬刊),2021,(04):102.
[2]林錦霞.基于科學核心素養的小學科學教育實踐活動研究[J].新課程,2020,(16):177.
[3]于洪丹.基于學科融合的小學科學實踐活動課程開展[J].天津教育,2019,(27):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