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石玲
摘要:隨著新課教育的改革,在小學數學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獲得,更要推動學生以小組合作、探究交流、自主學習等方式,運用數學知識,推動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獲得突破發展。現從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分析入手,淺談如何更好地以生為本,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巧設教學活動,提高學生探究意識,發展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從深層激發學生數學探究欲望,服務學生學習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策略
引言
數學是一門研究數量關系、空間結構、數值變化的學科,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學科,同時,數學也是學習其他學科專業的基礎學科。小學數學是數學的基礎,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1概述
數學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對學生學習成長的價值不言而喻。尤其是信息化時代數學教學更要從推動學生長遠性發展的角度,指引學生積極探究、有效實踐,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有效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落實的過程中,如何引領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推動學生學以致用,成為教師需要思考的一項重點。
2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策略
2.1構建翻轉課堂,優化學生自學過程
翻轉課堂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能夠使學生參與學習的機會更多,更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作為引導者,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課堂內的寶貴時間,教師將不再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學習基礎知識上,學生能夠更專注于深層次問題的探究。翻轉課堂的開展與構建,有效改變了傳統教育活動中的一些陳舊教育模式,并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獲得學習的主動權,從而全面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2.2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事實證明,很多科學家的發現和發明都是通過對周圍事物長期的、大量的觀察中得到一些啟迪,然后經過無數次的科學實驗、反復研究、反復論證,最后獲得科學研究成果。這些都說明了觀察的重要性。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要引導學生走進自然,鍛煉視覺和感知能力。大自然中有著極其豐富的數學內容,特別是低年級數學中的認數和數數,都是從自然畫面開始的。如生活中各種幾何圖形和顏色的景觀都是學生觀察的對象和內容;或者練習目測和步測、感知溫度和氣候的變化,引導學生鍛煉視覺和感知能力。同時,要多給學生提供接觸生活的機會,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的方法,特意組織一些特別的活動,創設一定的氛圍,引導學生從中獲得更加豐富的生活閱歷,積累觀察的經驗,豐富數學知識。如生活中的電費、水費、日常開支等費用,可以聯系數學教學中的“百分比”“統計圖表”等知識。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3立足整個實踐過程,提升學生主體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單純為了讓學生掌握知識而去開展實踐活動,更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引領學生學習反思,并以數學實踐的落實幫助學生積累經驗、有效創造,這樣才可以更好地推動學生核心素養全面發展。在數學教學展開的過程中,教師要始終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為學生學習發展預留一定的空間,并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推動學生潛能開發。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扮演好督導者、引導者的身份,對學生學習探究過程從旁觀察,并給予足夠的耐心引導學生發現創新思考。
2.4創設思維情境
情境教學是以創設情境為主的教學方式。通過這種方式,教師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良好的氛圍,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小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特征合理設計思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營造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形成的教學氛圍。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進一步營造課堂教學的氛圍,使抽象化的數學知識更加具體、直觀地呈現,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師可以結合日常生活構建思維情境,提高學生數學知識的內化程度,為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
2.5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新課程教育改革實施以來,要求教師明確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凸顯學生的學習主人翁身份,這不僅有助于增強教學效果,還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獨立學習品質和自主學習意識。基于此,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也要遵循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以此才能為學生創造出高效且科學的能力養成環境。首先,教師要改變自己課堂教學主導者的身份,轉而以一個引導者和參與者的身份開展教學,以便給予學生更為豐富的自主學習和獨立學習的機會。其次,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與能力表現,合理、科學地設計與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尤其是在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上,不但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還要具有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的作用,繼而在保證教學效果的前提下幫助學生形成思考的習慣與意識。
2.6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通過設問來引導學生思考,或者是創設思考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設置的問題除了要有價值以外,還要考慮問題的難易程度,要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要使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得著,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這樣,學生才樂于動腦,思維活躍,久而久之養成善于思維的習慣。
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落實的過程中,為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能夠創造性應用教材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距離。同時,在教學展開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操作、多思考,從多個角度為學生延伸教學情景,指引學生合作、探究、交流、互動,讓學生更好的走進實踐過程,體會數學的奧妙,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李元敏.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J].下一代,2020(2):74.
[2]黃玲玲.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20(1):137.
[3]宦傳華.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實踐能力的策略[J].知識窗,2020(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