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平
[摘? ?要]語文教學對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三觀具有重要價值。將群文閱讀引入初中語文教學,可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對于在“雙減”背景下中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亦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群文閱讀;語文教學;“雙減”
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不斷發展和深入,傳統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當下初中語文閱讀學習的實際需求。而將群文閱讀引入語文課程學習,可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實現自主高效閱讀,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群文閱讀是指師生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結構化文本,在單位時間中通過集體建構達成共識的多文本閱讀教學過程。[1]現以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對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實施進行探討與分析。
一、創設閱讀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是初中最重要的三大學科之一,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語文閱讀作為語文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學的核心與靈魂,教師在傳授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加強對語文閱讀的關注和指導,有助于學生有效發展語文綜合能力,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在傳統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常直接用傳授法開展教學,即直接將閱讀中的重難點知識傳授給學生。但是初中生還不具備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容易導致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進而對閱讀失去興趣或降低閱讀積極性,甚至對閱讀知識的學習也產生消極心理。
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特點以及理解能力將群文閱讀引入語文課堂,為學生創設有趣的閱讀情景,使他們能夠進行自主閱讀,逐漸從被動轉為主動,激發學生通過閱讀探究并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在群文閱讀中,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情景,可通過聲音、動畫、語言、故事、新聞等將學生引入課堂學習,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提高學習質量與學習效率。例如,教師將《社戲》《觀舞記》《口技》等文章內容進行群文組合,使學生能夠更全面直觀地理解課文,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切實地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
二、整合設計問題,開展對話教學
孔子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初中生已進入青春期,開始形成獨立的思想及個性,好奇心強,且動手能力提高。但由于學生的生活環境不同,其學習能力、理解能力、認知能力以及性格等存在較大差異,如果教師用滿堂灌的形式教學,將無法顧及這種差異,從而使很多學生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活動。此外,初中時期是學生三觀形成的關鍵期,而良好的文學作品所傳遞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對學生三觀的塑造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將群文閱讀引入教學,利用整合問題的設計開展教學活動。群文閱讀可以匯集不同文章的重難點知識,使學生能由易入難、由淺入深地學習,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效率。例如, 在《三峽》一課,教師可以將《觀潮》一文也引入其中,讓學生對這兩篇文章進行瀏覽與概括,說一說它們的共同點及重點段落,并從整體上感受價值觀。
三、聚焦閱讀策略,挖掘閱讀價值
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以及性格特點做到心中有數,并根據學生的差異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傳授學生閱讀方法及學習技巧,從而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學習,掌握學習方法,提升語文素養。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常常對多篇文章進行講解,并運用新穎的閱讀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我的母親》一課,可以同時引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使學生能夠將父愛與母愛進行對比,從中感悟父愛如山、母愛如水,無論是文中平淡的還是濃烈的愛,都可能使學生產生共鳴,從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群文閱讀中產生的感悟進行寫作,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潛移默化地為寫作奠定基礎。
四、通過量化積累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為了更好地使群文閱讀發揮其價值與作用,教師還應制定科學合理計劃與手段,幫助學生進行閱讀量化的積累,借以培養學習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應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進行好文好句的摘抄與記錄,積累閱讀素材;鼓勵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科學評價與分析,進而總結文章的寫作規律及文章結構,為寫作奠定基礎;最后,教師要通過恰當的評價方法,使學生在群文閱讀中逐漸增強自信,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例如,在《中國石拱橋》《橋之美》的群文閱讀中,教師用圖片為學生展示了各式各樣的橋,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學生差異將全班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互動與交流,讓學生在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閱讀的信心與熱情,使學生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中產生創作靈感,教師也要對學生的疑問進行引導和解答。小組互動的群文閱讀交流還有利于促進學生之間建立良好友誼,提高團隊凝聚力,也拉近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
此外,教師運用群文閱讀教學還有利于學生溫故而知新,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并感受閱讀的魅力。特別是在“雙減”政策下,課外群文閱讀更加凸出和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對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促進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于澤元,王雁玲,黃利梅.群文閱讀:從形式變化到理念變革[J].中國教育學刊,2013(6):62-66.
(責任編輯 郭向和? ?校對 姚力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