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太貴
摘 要:隨著國內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化,現階段我國的初中音樂教育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高。將微課資源引入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不但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對于深化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也起到良好的效果。本文基于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初中七年級音樂人教版為例,提出提高課堂效率的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初中音樂;微課資源;運用策略
一、當前初中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根據現有音樂教材的內容,初中教材中的許多音樂作品和教學內容都是由多位老師精心挑選和編寫的。但是,這些音樂內容對于現在的初中生來說有些脫離現代信息化背景。現在的初中生在互聯網環境影響下,呆板的初中音樂課本內容并不能滿足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導致很多學生無法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和享受,這也是目前初中生音樂課普遍的弊端。
新課改的要求強調“初中音樂課必須以學生的興趣作為課堂教學的基礎,讓學生積極參與音樂課,鼓勵學生素質發展,培養學生終生學習音樂的習慣。要實現這一目標,最重要的是初中音樂教師使用正確、科學的音樂教學方法。然而,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在目前的中學音樂教學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相當一部分音樂教師在音樂教育中仍然采用單一、落后的傳統教學方法,不關心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時代信息化的發展;二是部分音樂教師認同和理解新課程改革的音樂教學理念,但在教學方法的應用過程中不能很好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和教學影響。
二、初中音樂教學中微課資源的運用
(一)運用微課資源幫助學生完成課前預習
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要想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必須幫助學生做課前預習,為接下來的音樂學習做準備。有效的課前準備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而且對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和習慣也有積極的影響。在預習中,教師要結合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和音樂基礎,將一些栩栩如生的音樂內容或類似于現實生活的內容引入初中音樂課,并將這些內容帶入音樂視頻中,為以后的音樂課打下基礎[1]。
例如,教師在教授第四單元神州音韻《鳳陽花鼓》時,由于取材為安徽地方特色,班級里可能存在同學們對此地方特色陌生的情況,為了防止課中同學們對花鼓的樣式陌生、對花鼓節奏無法深刻理解的情況,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同學們播放一段花鼓表演的視頻,再為同學們講解安徽花鼓的由來、形狀以及是安徽喜慶節日重要表演藝術的知識,讓同學們在課前充分掌握這一課的學習背景。這也會激起學生對其他地區民風民俗的學習興趣,學生可能會在課下利用網絡下載到移動設備里進行反復學習、觀看。通過這種方式,不但可以調動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還能為教學過程增加新的教學元素,幫助學生縮短對音樂感知能力個體差異性的影響,對于構建高效的初中音樂課堂是極為有利的。
(二)運用微課進行課程導入
對于音樂教師來說,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熱情的重要途徑是運用與初中生時代發展背景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將微課資源引入初中音樂課程,不僅可以改善原有初中音樂課堂的學習氛圍和整體教學質量,還可以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力。老師們要利用信息化技術的課程導入方式,可以迅速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融入其主觀能動性帶動構建的學習情境中[2]。
比如,在講解第六單元銀屏之歌的《辛德勒名單--主題音樂》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在進行正式教學前,拿出十分鐘時間做課前導入:利用提前下載好的音頻,為同學們播放節選的一小部分,提出“通過這段音樂同學們能聯想到什么場景和畫面”的問題,讓同學們先預先感知此音樂傳遞出來的情感。播放完音頻后,再為同學們播放以此音樂為背景的電影片段,影頻音頻相結合,為學生們理解影視主題音樂在影片中的特點及作用打下基礎。在這之后,教師進行詳細的內容教學,在教學中提問同學們影片畫面以及表達的感情是否與自己課前導入聯想到的內容一致,加深同學們對音樂情感的感悟。通過這種方式,不但能夠讓學生對各個國家不同的音樂都有所了解,還能夠幫助學生擴展自身的音樂視野并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對于強化學生的音樂素養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利用微課來進行重難點教學
初中生正處于培養邏輯思維、想象力和創新意識的關鍵階段,思維比較模糊,對音樂的理解也停留在表面的節奏,對歌手的情感表達和音樂中表達的抽象思想很難理解。因此,教師需要采用一些直觀性的方法,幫助學生用形象化的語言來傳達音樂所包含的內容。
比如,教師在講解第三單元八音之樂的《打擊樂合奏》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學重難點在于讓學生綜合感受中國民族樂器及打擊樂器鼓的豐富表現力的同時,體會不同的節奏、節拍、速度在樂曲中的不同表現作用,通過欣賞鼓樂《龍騰虎躍》體驗感受作品的情感,讓同學們了解鼓的作用,激發學生對鼓文化的興趣。由于學生對于打擊樂合奏中的節奏感知較為陌生,所以教師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開始作為起點再引入所要講授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同學們,我們來玩個節奏的游戲”來進行教學導入,提問學生“看來節奏難不倒大家,再請大家聽,你能聽出這段節奏是由什么打出的嗎?”學生聽辨音色并回答:鼓。教師:“到底是什么鼓呢?一起來看。”讓學生預先了解民族鼓知識。之后老師播放《龍騰虎躍》,教師設問:”請大家欣賞一段民族鼓的演奏,在感受情緒的同時,想象鼓聲表現了怎樣的場面呢?“讓學生帶著問題感受鼓聲傳遞熱烈氣氛,展現的熱鬧歡騰的場面。教師作總結:剛才大家聽到的這段鼓聲選自由著名鼓樂作曲家李民雄的作品《龍騰虎躍》,樂曲氣勢澎湃,激情洋溢,展現的正是神州大地欣欣向榮,龍騰虎躍的繁榮景象。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樂曲的音樂形象,整體體會音樂情緒;引導學生能夠利用打擊樂器為主旋律伴奏。
綜上所述,若想要在初中音樂教學當中發揮出微課資源的作用和價值,教師除了要利用信息發展背景下的微課教學方式滲入音樂教學中以外,還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設置相應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夠為學生今后的音樂學習與發展提供重要助力。
參考文獻
[1]周曉燕.構建初中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探究[J].文理導航(上旬),2021(12):65-66.
[2]馬正元.“互聯網+”背景下初中音樂微課的構建策略[J].教師,2021(2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