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教評一致性”是在新高考背景下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理論提出的教學依據,主要解決的是“學習、教學和評估三者的對應程度的問題”。本文以粵教版高中通用技術教材中“技術設計的一般過程”一課的教學為例,探索在“學教評一致性”理念下的教學設計與實踐,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實現有效教學。
【關鍵詞】學教評一致性;課堂實施;教學設計;通用技術
作者簡介:覃海(1999—),女,廣西南寧市第三十三中學。
一、概念界定
“學教評一致性”是在新高考背景下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理論提出的教學依據。“學”是指學生為實現目標而付出的種種努力;“教”是指教師幫助學生實現目標而進行的指導活動;“評”是指教師和學生對學生學習表現的形成性評價,以達成檢測學生的目標。“學教評一致性”是指在課堂上以目標為核心,實現學教一致、教評一致、評學一致的過程,進而達成既定的目標。
“學教評一致性”將學生的“學”提到最前面,是將學生的學習、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作為“評”的基礎和依據,學生的“學”是課堂的重點,“評”的目的是讓教師了解學生對學習目標的完成程度,了解自己在教學中還有哪些方面需要改進,以此為依據調整教學活動,促進有效教學和學生成長。
二、“學教評一致性”理念下的教學
“學教評一致性”理念下的教學設計主要解決三個問題:第一,學生要達到什么樣的學習目標,即“要去哪里”;第二,通過哪些具體的教學活動完成學習目標,即“怎么去”;第三,如何評估學習目標的完成程度,即“到達了沒有”。
(一)學習目標的制訂
清晰的目標是“學教評一致性”的前提和靈魂。在設計學習目標時,要從學生的學習情況出發。由于通用技術學科實踐性較強且學科發展歷史不長,很多學校在安排通用技術學科的課程時,往往只安排一周一節或兩周一節課,導致教師在實際授課時,很容易出現課堂任務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情況。因此嚴格按照課本內容上課是不可行的,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實際情況和學校教學安排來制訂學習目標。
關于“技術設計的一般過程”這節課,課程標準的要求為:熟悉技術設計的一般過程,經歷發現與明確問題、制訂設計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優化設計方案、編寫技術作品說明書等技術設計環節的實踐。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筆者將學習目標分為三個方面。第一,知識與技能方面。要求學生了解設計的一般過程及各個環節,掌握技術設計的主要過程,知道設計過程中有可能產生多個方案,明白在制作出第一個設計方案后仍然需要不斷對其進行改進和優化。第二,過程與方法方面。要求學生通過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能繪制出簡單的設計草圖、合作制訂簡單的設計方案;初步學會按照順序,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設計活動。第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要求學生在設計的一般過程中,能對技術問題有比較敏銳的直覺和較強烈的探究欲望;直面技術問題解決過程的困難與挑戰,培養創新的、批判的、開放的思維和意識。
(二)教學活動安排
高中學生的思維已處于認知發展理論中的形式運算階段,思維已經發展到了抽象邏輯推理水平,能夠進行假設演繹推理,也就是能針對問題提出假設,分析各種可能性的存在并驗證其正確性,最終找到答案。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必詳細講述每一個知識點,在學生“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或通過小組合作來認識技術設計的一般過程,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技術設計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因素、容易出現的問題等,讓學生經過較深入的思考后再整理、理解所學內容,最后進行鞏固記憶,這樣學生會對所學內容有更深的印象和理解。
如在第一個環節發現問題中,筆者先讓學生類比生物、物理的實驗步驟,從以往的經驗出發,猜想技術設計的一般過程,最后再揭示結果。在設計方案的環節中,筆者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并手繪出一份草圖,讓其思考、了解草圖包含的內容和繪制要注意的事項,接著展示一些學生的作品。通過讓學生經歷從明確問題到完成一系列技術設計的過程,使其熟悉技術設計的全貌,能繪制出簡略的設計草圖、制訂簡單的設計方案,用簡單的草圖交流設計構想。
(三)評價的內容
“學評一致性”指的是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學生的學習評價之間的一致性,“教評一致性”指的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習評價之間的一致性。一個好的學習評價需要做到:“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指向知識點(目標),為學生提供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的條件和機會;有明確的任務指令,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程序性知識以利于任務的完成。”“評”的部分是整節課的重點之一,通過科學、合理的“評”,教師能夠意識到學生在學習后是否達成了學習目標、課堂教學有哪些不足,從而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和改變,提高課堂效率。
三、“學教評一致性”理念下的課堂實施
(一)設置情境,引入新課
在實際授課中,筆者在一開始就設置了一個“大家來幫忙”的情境—李華在國慶期間做了手工作品,需要大家幫忙設計一個相框。先讓學生了解清楚本節課要完成的任務,把學習目標具體化。然后,再讓學生設想,如果要設計這樣的一個相框,可能需要考慮哪些問題。使學生在情境中發揮想象力,結合生活實際提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將學生的想法總結歸類,引導學生明確本節課的任務,并引導學生類比生物或物理學科的實驗步驟一步一步往下探索設計,有序推進學習。
(二)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學習
在設計構思環節,筆者先是介紹了設計草圖的要點,展示一幅簡單的相框設計草圖,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八分鐘的時間繪制出一幅草圖,學生可參考草圖進行設計。在學生繪制的同時,筆者在課堂上展示一個設計草圖的范例,提醒學生除了繪制產品,還需描述產品的其他信息,比如制作材料、尺寸等。
之后,筆者帶領學生了解設計草圖的基本原則,并讓學生思考目前最需要考慮的問題是哪些、相框最需要實現什么功能。在了解、思考設計的基本原則后,讓學生用兩分鐘的時間進行修改優化。此時,學生都大致了解了設計草圖的繪制內容與基本要求,由于時間限制,大多數小組只能完成一幅草圖。接下來,筆者讓學生代表上臺展示并介紹小組作品,臺下的學生可以提出意見或建議,幫助這一小組改進作品。雖說設計方案并不是本節課最主要的學習目標,但方案設計是技術設計的重要環節之一,設計草圖的繪制是設計方案的重要內容,在草圖的繪制和展示過程中,教師能看出學生對這節課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體現了“學教一致性”。
在之后的實施設計和優化環節,筆者只用了視頻來展示內容。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讓學生體驗技術設計的一般過程,由于時間限制,只能讓學生重點體驗其中的某個環節,筆者就選取了最關鍵的、最適合學生體驗的設計方案環節。粵教版的新教材中并沒有編寫產品說明書這一內容,而課程標準又要求讓學生體驗編寫產品說明書的過程,于是筆者就在課堂最后展示了一份產品說明書,并讓學生觀察這一說明書,或者在課后觀察生活中其他產品的產品書,并布置了“編寫一份自己小組產品的說明書”作為課后作業。
(三)課堂小結,鞏固記憶
課堂小結就是讓學生自己回憶這節課所學內容并總結出來,在此環節,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本節課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由于這節課的重點并不在于讓學生識記某些理論知識,學習目標是讓學生通過體驗技術設計的環節掌握技術設計的方法。而學生在實際的體驗過程中能夠獲得切身的深刻體會,每個小組的作品就是本節課學習的直接反饋,因此筆者并沒有設置題目讓學生作答。
四、對本節課的反思
本次課堂教學實踐基于“學教評一致性”的理念展開,在教學設計和課堂實踐的過程中都指向讓學生知道“該往哪里去”、解決“怎么去”和“怎么知道學生到達了沒有”的評價問題,打造高效課堂。教學“有效”的標準在于目標的達成,在于學生學習結果的質量,在于學生學會了什么。
(一)“評”的內容不到位
在“評”這一方面,很多科任教師會設計評價單讓所有學生填寫,從而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而筆者在設計評價環節的時候并沒有考慮制作評價單,因為筆者認為評價單的效果沒有讓學生回答問題、進行課堂小結和進行作業實踐的效果明顯。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筆者并不能提問所有學生,不能了解所有學生的課堂小結情況,不能對所有小組的作品進行查閱,導致對所有學生的詳細情況仍舊掌握得不夠清晰。因此在“評”這一環節做得不夠到位,還需要改進。
(二)課堂重點不清晰
筆者把本節課的教學時間大多用在設計草圖的制作這一部分,使學生對這節課的印象主要就是繪制設計草圖,反而對技術設計的過程這個教學重點印象不深,因此整節課重點不清晰,課堂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五、對“學教評一致性”的思考
(一)“學教評一致性”的實現需要學校和相關部門的支持
任何的教學改革都離不開學校和相關部門的支持,本次“學教評一致性”理念下的課堂就是在學校支持下的一次實踐,而這次實踐也得到了較好的反響。教學模式的改革并不是幾次嘗試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場攻堅戰,如要改變教學模式還需要學校和相關部門強有力的支持。比如學校可以組織教師參加培訓學習,使其了解更多優秀、新穎的教學理念,促進其專業技能、教學素養和評價素養的提升,為創設更好的教學環境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師專業素養仍有待增強
此外,“學教評一致性”的實現取決于教師的課程素養與評價素養。教師應不斷學習和努力增強自身專業能力、課程素養和評價素養,積極參加各類公開課,積極向其他教師請教,不斷提升自我。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在設計教學活動和評價內容時結合新課標要求和學生學習情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考慮學生希望學到什么內容、掌握什么內容和取得哪些方面的進步,在教學中注意多與學生交流,及時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調整課堂進度和安排,在“教”中“評”,用“評”服務教學、促進教學。
“學教評一致性”教學理念在實際教學中要求將“評”融入教學、服務教學,促進學生有效學習,而這需要相關部門、學校的政策制度支持,需要教師不斷加強自身專業素養,才能創建更好的課堂。
【參考文獻】
[1]宋詞,鄭東輝.學教評一致性的課堂實踐困境與突破[J].當代教育科學,2018(11):22-26.
[2]陳斌穎,陳建設.高中數學教學評一致性實踐探索[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21(03):76.
[3]徐宏燕.從“學習單”到“學評單”,讓“學教評一致性”真正實現[J].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21(03):53-57.
[4]顏紅波.課堂“學教評一致性”的實踐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6(07):68-70.
[5]譚建妮.以“學教評一致性”研究為抓手,助力學生高階思維發展[C]//2021年課堂教學教育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1097-1098.
[6]朱麗華.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設計與課堂實施:以《松鼠》為例[J].基礎教育論壇,2021
(22):27-28.
[7]黃山,劉麗麗.教-學-評一致性:課堂研究與教學的新動向:第十二屆上海國際課程論壇綜述[J].教育發展研究,2014(22):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