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清
摘 要:在數學學科的學習中,思維能力的形成和發展非常重要。然而調查發現,現階段,由于教材中的內容具有很強的成人思維,使得很多小學生并不能借助自身思維獨立、高效完成數學知識的學習,時常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善于運用學生的錯誤資源,帶領學生找尋錯誤出現的根本原因,幫助學生正視數學錯誤原因,讓學生對自身的數學錯誤行為有清晰的理解,并引導學生借用錯誤強化自身思維,可有效推動學生的數學能力獲得有效提升。
關鍵詞:小學教育;數學教學;錯誤資源
數學知識的學習,是一個學生和教師相互溝通的過程,由于二者溝通的不確定性和偶然性,非常容易導致學生出現理解誤差,從而偏離正確的道路,錯誤的出現會影響學生的心情和情緒。而部分教師在處理學生錯誤的時候,常常會采用一些批評語言和方式,繼而進一步擴大錯誤的負面影響,正確的做法是正視學生錯誤,并將學生的錯誤當作是一種教育資源,合理妥善進行運用,改善學生學習狀態。
一、找尋根本,正視數學錯誤因由
小學階段學生的思想、認識和思維尚處于一個初級狀態,無法對抽象性較強的內容形成全面的認識,比如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對于其中一些常規概念、運算法則不熟悉,導致學生在知識點運用時,容易出現錯誤,從而給學習帶來越來越多的困難和壓力。因此,教師在教授數學課程、指導學生改正數學錯誤的時候,不要一味地指責學生,而是需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引導學生去改掉“死記硬背、照搬照抄”的習慣,學會從錯誤當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完成自我數學素養的蛻變,從中獲得更多成就感和信心。
以《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學習為例,學生在練習的時候常常會出現運算方面的錯誤,即便教師對其進行糾正以后,大部分學生下次還會犯同樣的錯誤。其中的原因在于學生僅限于對習題本身錯誤的認識,無法對自己解答問題習慣中的不足之處以及解題思維中的不足之處形成深刻的認識造成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運用錯誤資源的時候,可以定期協助學生對其錯誤資源進行整理和分析,從中去發掘每個學生的易錯點或是錯誤原因,從而讓學生對自身數學能力形成客觀、全面地認識,重新審視和構建數學知識網絡,切實提升數學學習、練習效率,鞏固數學基礎。
二、巧舌如簧,理解數學錯誤行為
眾所周知,成功有個非常好的母親——失敗。在數學學習中,學生想要從中獲得計算、運算、思維等能力的提升,同樣需要經過一個從不懂到懂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的試錯、出錯,才能夠讓自己的數學思維一點點移動到正軌上,從而逐步降低出錯的概率,強化學生自身數學核心素養,在數學課堂、數學習題中找的學習的樂趣。小學階段的學生心理并不健全,不少學生不敢、不愿發表自我觀點,害怕回答錯誤遭到學生的嘲諷,長此以往,必然會將自己驅逐到數學領域的邊緣。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認識到這一點,并加強對學生的正確引導,才能夠幫助學生理解錯誤、走出錯誤、走向成功。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面積》的時候,學生可以學習到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二分之一的底x高,知道了公式在解決三角形面積有關習題的時候應該會輕松很多,不過,仍舊會有許多學生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考慮到學生的思維和心理問題,教師可以嘗試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由組內成員共同協商和討論數學知識的應用問題,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輕松解決學生興趣不高的問題,還可以將學生思維中的錯誤提前找出來,從根本上減少出錯率。即便多個小組出現了問題,也只能說明本節課程較難或是錯誤資源的代表性更強,教師只需要更加詳盡細致地對課程內容進行多次講解即可。另外,在討論中展示“錯誤”的過程中,還有助于學生多元思維的激發,培養學生多元思考的習慣,掌握一題多解的技巧和方法,全力推動學生整體數學水平的提升和發展。
三、拋磚引玉,借用錯誤強化思維
拋磚引玉,指的是用一樣次級的東西,引出更加高級的東西。在應用錯誤資源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提前對錯誤資源、錯誤內容進行展示,給學生打好預防針,通過這種方式,一來可以讓學生少走彎路,提高完成學習任務的效率,二來能夠避免學生多次犯錯,打擊學習信心,從根本上減少學生經驗主義、習慣主義的影響,強化和活躍學生的數學思維。
以《小數的讀法和寫法》的這一節知識教學為例,常規的教學方法是先教學,再練習,后糾錯,不過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對于相同知識點的理解、認識也不同,非常容易出現明顯的對錯現象出現錯誤的學生難免會產生自卑、自我懷疑的心理,影響學生學習進度和能力發展。所以,在應用錯誤資源的時候,教師可以在教學和練習中間,加入一個糾錯環節,即讓學生從教師給出的習題中,找出存在的錯誤,比如教師問:“我們已經學習了小數的讀法和寫法了,下面誰能夠告訴老師這幾道題寫錯了嗎?”
學生1:“老師,第一道題里面的小數點的位置錯了!”
學生2:“老師,第二道題的讀法寫錯了,應該讀作十五點五!”
讓學生找出錯誤,并對這些錯誤引以為戒,時刻提醒自己在解題過程中不要出現同樣的錯誤,充分發揮錯誤資源的前置性,幫助學生養成細心、用心的良好數學習慣。
結語
總而言之,在全新的教學形式下,雖然涌現了許多教學教育的方式和設備,但是,萬變不離其宗,仍舊需要重視和解決小學生自身的問題,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正確認識自我,做到取長補短,減少學習阻力,讓學生自愿、注定、積極參與到數學課堂中來,不斷健全和完善數學知識體系,強化學習、練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展秀娟.巧用“錯誤資源”,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教育藝術,2022(01):52.
[2]董天遣. 淺談“錯誤資源”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中的運用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2(01):46-47.
[3]何亞文. 再談如何利用小學數學課堂錯誤資源提高教學效率[J].當代家庭教育,2022(01):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