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菊
摘要:在當前農村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要重視留守兒童的習慣的培養,從小抓起,讓學生學好數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的習慣能夠使學生終身受益,因此,教師要注重良好習慣的培養,促進學生學習成績、學習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留守兒童;學習習慣
農村留守兒童缺乏家長的引導和教育,學習基礎差,起點低,家庭教育和課外學習不足,缺乏主動學習的欲望。本文將簡要分析留守兒童數學教學中的問題,并探究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有效策略。
一、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一)數學基礎薄弱
小學是學生奠定基礎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養成的學習能力和習慣,直接影響著今后的發展。小學生初步系統地接觸數學,基礎較差,尤其是農村小學,有許多留守兒童,受各方面因素影響,基礎更加薄弱,而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仍舊將主要的精力放在考試分數上,在課堂中忽視能力和習慣的教學,對學生的學習習慣的要求較低,導致農村留守兒童數學水平難以提升。
(二)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
在素質教育下,教育部門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在小學教育中要讓學生快樂學習,但在農村小學教育中,部分教師仍舊以傳統的方式教學,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學生的學習較為被動,往往是教師說什么,學生就怎么做,缺乏自主學習意識,不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二、小學留守兒童良好數學學習習慣培養策略
(一)給予學生肯定,增強學習自信
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關愛,在性格上往往比較內向、自閉,容易出現自卑心理,情感脆弱,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對留守兒童給予更多地重視。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及時肯定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認同。同時,教師在教學中做到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對于留守兒童要給予更多的愛心。學生作為獨立發展的個體,有著獨特的特點,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優點和不足,教師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積極引導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相信自己的能力,在活動中展現自我,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是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教師要客觀看待學生的成敗,當學生做出錯誤的行為時,不能一味地否定和指責學生,要多給予學生幫助,以真誠的態度面對學生,鼓勵學生嘗試,緩解和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學生缺乏自我意識,需要他人的肯定和鼓勵,外界的評價對學生的心理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心理,堅信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對每一個留守兒童都要充滿信心,學會賞識學生,給予他們更多的肯定和鼓勵,樹立留守兒童的自信心。
(二)重視課前預習,提升學習效率
課前預習能夠改變傳統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有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從而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果。而在實際教學中,預習常常被學生所忽視,在學習中往往跟著教師的腳步走,教師教到哪,學生學到哪,而隨著學段的提升,學習難度不斷提升,養成預習習慣,在學習中走在教師的前面,主動學習思考,能夠有效促進學習能力的提升。通過預習,能夠提前了解基礎的知識,明白自己在學習中的問題,為下節課的學習做好準備,在課堂中集中注意力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為此,數學教師要重視預習教學,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讓學生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預習,提高學生的預習效果,從而提高學生對課堂的參與積極性和學習熱情。例如,在《克和千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布置預習任務:觀察超市物品的價格,并隨機記錄幾樣商品,觀察克和千克之間的關系,根據已有的經驗換算重量單位,如一顆雞蛋50克,一瓶水500克,一袋米10千克,讓學生在監護人的伴隨下用稱重工具測量不同的物品并記錄數據,將數學與生活相結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養成勤思考、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三)創設教學情境,指導學生合作學習
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教師在教學中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等多樣化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形成良好的習慣。學習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創設豐富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探究,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得成功的體驗,對自己重拾自信,激發學生的潛能。教師可以創設教學情境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將教學內容與情境相結合,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內容。同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情境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興趣特點相結合創設教學情境,指導學生小組合作,構建和諧學習氛圍。教師可以建立“學習小組”,讓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分組,根據先進生幫后進生的原則,將成績較好的學生和成績較差的學生分為一組,引導學生之間互相幫助。教師可以讓每個組展開競爭,比一比哪一組進步最大,營造良性競爭的氛圍,有利于學生之間進行合作、相互監督,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促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許多學生自制力差,學習習慣不穩定,因此,家長要與教師合作,認真指導和監督,讓學生在學校和家庭中的行為習慣相一致,經過長期的努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教育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使學生終身受益,而學生本身是不斷成長的,通過培養學習習慣,能夠替代學生身上不良的習慣,學會自主學習,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教師要有目的地指導學生,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系統、科學的教學計劃,讓學生在長期的堅持中形成良好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莫天翔. 小學數學教育活動中留守兒童自主學習良好習慣養成分析[J]. 傳奇故事, 2022(2):2.
[2]高寶林. 淺談農村留守兒童小學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J].? 2020.
[3]曹玉榮.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 中國新通信, 2020.
[4]李秀香. 農村留守兒童小學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J]. 環球慈善, 2021(7):1.
[5]羅賢毅. 當今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策略[J]. 環球慈善, 20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