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丹
摘要: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長期影響,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一些現象,如缺乏起點、內容枯燥等。此現象往往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陷入困境。因此,只有正確指導才能激發學生作文的積極性,讓學生喜歡作文。這就需要老師在寫作課程中從寫作的定位出發,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注意方法的改變,根據學生的知識能力和興趣特征,用創新的思想和方法開展課程,引導寫作方法,提升寫作課堂質量,讓學生養成獨特的作文風格。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語文;創新實踐
引言:教育作為培養人才的主要方式,決定著我國的發展。在語文考試中,作文分值占比較高。寫作一直是課程的重點,作文不僅表現出聽寫、表達、閱讀和寫作的能力。教育學生表達真理的寫作技巧,不僅僅是教會學生一種語言的文學作文,更教給學生一種與人類交流的方法。作文的內容是教育教學中的重難點,所以課程標準需要學生作文時表現自己對人生、社會的真摯感受,需要他們深入了解人生,從各個角度觀察人生,抓住事物自身的內涵,以此來完成寫作的高標準。
一、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常見的問題
1、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常見的問題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在當前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一些老師仍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成為課堂上的主導因素,而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在學校語文寫作課程中,為培養學生語言的文雅與美感,部分老師會要求學生誦讀優秀的格言與詩詞,使學生在作文中會運用這些古詩詞來培養其作文的總體水準。這種形式化的教學影響著學生思想的成長,限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寫作過程中,經常出現濫用或誤用的現象,這使得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水平無法得到有效提高。
2、忽略素材積累
一篇好的作文需要豐富的內容、豐富的情感和恰當的修辭。然而,在寫寫作過程中,由于部分學生內容空洞,寫作方法運用得不好,且文字沒有真實感,因此學生的作文興趣也普遍較低。產生這個現象的主要因素是部分老師只重視基本知識的教學,卻忽略對學生的情感教學。但是,由于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并沒有實際的物質積累,出現寫作時無話可說的現象。最深層的問題是,由于學生在獲取文字材料的過程中感知并不扎實,甚至無法理解事情后面的道理,或者僅僅以某種方法理解,造成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大量抄襲材料、夸大事實的現象。
3、缺乏真情實感
學生在作文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是由于學生在作文過程中不能表達出真情,從而使得學生的文字停留在表層,而沒有內涵。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語文課程受課時長短、教學環境等許多客觀因素的影響,老師往往更加強調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而忽略學生的情感感受,因此學生的思維并未獲得有效的發揮,甚至作文的創造能力也并未獲得有效的培養,導致學生在寫作時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或者是勉強“湊字數”,并沒有真情流露。
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方法的創新策略
1、從內容入手指導學生寫什么
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在寫作課程實施的進程當中,老師一定要以當前的寫作教學內容為出發點,積極的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的活動中學會認識事物,做到個人實際和語文寫作內容間的緊密聯系。學生由于自身的生活實踐經驗不足以及自我把握與自我管理的能力欠缺,因此語文老師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幫助和引導,以幫助他們學會記錄生活,體會生活和留心地感受生活。但是必須注意的是,由于語文和生活的關系相對地較為密切,所以大量的關于語言寫作的知識來自生活,而高于日常生活。所以語文老師還應該指導他們從生活實踐中找到語言寫作的重要元素,并進行對個人學習方法的內化。如果老師能夠引導學生將個人生活之中的各類感悟,采取文字的形式進行有效的表述。那么,就可以使學生在自己所實踐和參加過的活動中達到自身的總結水平,創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的顯著提高,從而真正的養成自己的表達能力和語文實踐意識;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經歷;并真正的突破個人在語文學習和作文方面的活動中所可能出現的缺陷。
2、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盡管很多小學教師對寫作教育予以充分的關注,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作文效率并不高。很多學生在進行作文時總是十分消極,學生常常覺得自己無從落筆。從長期上來看,學生們對寫作也缺少興趣,甚至有恐懼心理。所以,在學校教育過程中,老師應重視教學方法的革新,以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并通過創新的方法,讓他們愛上作文。例如:在進行學校語文課習作比賽《別了,語文課》這一主題活動中,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也要積極創設新教學方法,要通過開展活動教學來幫助學生們掌握寫作素材。比如當暑假即將來臨,學生們即將面臨著畢業,而同學們與老師又即將分開,當學生們想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戀戀不舍地感覺,亦或是有一些學生們有很多的話需要對老師或是同學們傾訴,在這個時期老師們也可以利用這一優勢,引導學生們將自己所需要說的寫起來,并且利用這種的方法潛移默化的訓練學生的寫作水平,并且還促進學生之間情感的加深。
3、加強學生閱讀
閱讀是拓寬學生視野的有效途徑,也是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技能的途徑。因此,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學會讀寫。而老師則需要引導學生在讀寫過程中進行拓展性小寫作,從讀寫中獲取的認識、進行書寫工作的信息,從而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例如:老師給學生講授“釣魚的啟示”一課時,在進行講課后,可讓學生想辦法根據人生經歷與課文內容來寫文章,寫的內容既可以是很深刻的道理,也可能是對文章的認識和體會。給學生創造更寬廣的思想平臺,使學生充分地調動自己的大腦活動,在實踐過程中養成較好的書寫習慣,并以此為基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結束語:在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方法的創新中,老師要不斷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身知識儲備。并針對學校的實際狀況總結教學經驗,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能用活的語言創造性地表現自我,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教師還可以不斷優化和創新教學手段,探索更加實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加強小學語文作文的主導教學,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 曹雅嫻.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方法的創新實踐[J]. 速讀(上旬),2020(3):78.
[2] 王勇忠.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方法的創新實踐[J]. 學周刊,2020,9(9):77-78.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9.038.
[3] 侯玉屏.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方法的創新實踐[J]. 讀與寫,2020,17(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