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萬碧
摘要:我國“雙減”政策于2021年秋季進入實施階段,這一舉措意在重塑國民教育觀念及教育理念,一定程度上重構我國的教育體制。而這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教學提出全新的挑戰,主要變革點在于低年級取消書面家庭作業,而中高年級要進一步優化調整學科作業結構。本文從小學數學作業存在的問題出發,結合學界相關研究,探索如何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化小學數學作業,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同時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關鍵詞:雙減背景;互聯網+;小學數學;作業優化設計
我國互聯網技術發展成熟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義務階段教育階段尤其是小學階段,新技術為提升教學效率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我國“雙減”政策于2021年秋季進入實施階段,要求在小學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自主學習能力為出發點,對傳統的作業形式進行改革,減輕作業負擔,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本研究基于以上背景,結合“互聯網+”及雙減背景,針對小學數學作業優化提出行之有效的設計方法。
一、傳統的小學數學作業存在的問題分析
在具體研究雙減背景下基于"互聯網+"的小學數學作業優化設計方法之前,首先需要結合學界現有研究梳理小學數學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升作業優化設計的針對性。
(一)小學數學作業功能單一
傳統的數學作業普遍存在功能單一的問題,一般是圍繞課堂學習的內容進行鞏固,其作業與增強學生的數學思維背道而馳,由此學生對于作業的態度也采取應付考試及應付檢查,缺少主動探究的意愿和動力。
(二)小學數學作業負擔過重
在傳統數學教育方式中,由于數學學科本身對于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掌握難度,為了讓學生加強鞏固,教師習慣于采取題海戰術,往往出現同樣類型的題型反復重復的問題,而在總量上出現耗時過長、課業量較重的情況,由此導致部分學生產生心理上的抵觸,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數學作業重復率較高
教師在數學作業方面一般采取做題的方式,由于局限于課本的內容,教師往往會讓學生重復做同一種題型,忽視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甚至使數學的作業僵化形成題型的背誦重復環節,嚴重限制了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同時,由于大量的重復,會使得學生形成較為固定的解題思維,采用模式化的方式去解題,一旦題目中的條件出現變化,部分學生就會變得不知所措。
(四)忽視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
在傳統的數學作業中,基本以基礎性數學知識為主,所涉及的各種應用題所采用的背景較為單一,忽視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及應用于生活的意義,部分學生無法體會到數學本身的應用價值及魅力,從而降低對此學科的深入探究的意愿。
二、雙減背景下基于"互聯網+"的小學數學作業優化設計方法
基于以上四點針對傳統的小學數學作業存在問題分析后,本文結合互聯網+技術,認為提高小學數學作業的有效性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合理安排作業量,落實減負增效
小學數學教師應嚴格落實雙減政策中對小學作業的要求,即一、二年級取消書面作業,三到六年級作業時長不得超過60分鐘。首先要慎重選擇作業內容,減少作業在量上的大量重復的問題,做到提質增效,針對包含考點、難點、重點的作業題,應在課堂上予以充分地講解和引導,篩選出少而精的重點題目,將作業時間控制在合理的時間范圍內。同時,教師要積極利用互聯網+的各種即時通訊工具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借助微信、QQ等手段,讓家長對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及在完成作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予以及時反饋,幫助教師不斷優化作業設計方案。
(二)加強數學作業與生活的聯系
教師需要結合小學數學課本中與生活聯系密切的知識點,幫助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之美,增強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并引導學生不斷增加生活經驗,運用數學去解決實際問題。比如,讓學生協助家長完成一次家庭用品采購,讓學生在真實的市場交易環境中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運用的方式,讓學生對采購過程用數學語言進行描繪,從而更好地增強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講解體積與容積的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讓學生在家中完成蘋果體積的測量,并以小組為單位形成研究報告,引導學生采用各種方式進行測量,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充分發揮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優勢,不僅可有效掌握數學知識,還可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多角度看待事物的能力,提升作業的有效性。
(三)加強探究式學習的運用,擴寬作業的廣度
利用自主學習或者小組合作模式,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平臺資源來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同時鼓勵學生調動各種感官如視覺、聽覺、動手等方式結合互聯網中各種數學知識資源來拓寬自身的視野。與此同時,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與他人合作一并解決數學問題,讓學生在討論、溝通甚至碰撞的過程中,提升合作能力與思維能力。
三、總結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成熟,為教育方式的改革提出了豐富的維度,作為小學數學老師應積極擁抱新的技術,探索行之有效的落實雙減政策的作業設計方式,具體要做到合理安排作業量,落實減負增效,利用互聯網技術加強數學作業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三是加強探究式學習的運用,擴寬作業的廣度,利用自主學習或者小組合作模式,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婕. 淺談小學數學線上作業的優化設計[J]. 文淵(小學版),2020(5):446.
[2]祝冬梅. "互聯網+"下小學數學作業優化策略分析[J]. 赤子,2019(31):235.
[3]葉征喜. "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 當代人,2018(14):74.
[4]吳曉瑩. "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優化策略[J]. 中外交流,2021,28(5):1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