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瑤
摘 要: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進行,學校對于小學生的美術教育也越來越重視,美術教學的內容及方式有著一定程度的改進,但是對于美術課程的作業設計及優化往往被教師所忽略。美術作業能夠鞏固美術理論知識,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能力水平,是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如何優化小學美術作業設計是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美術;作業優化
前言
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很多教師和家長為了能夠讓小學生“贏在起跑線”上,不知不覺給予學生超出他們能力范圍的學業壓力,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現象越來越普遍,為了改善這一現狀,國家教育部出臺了“雙減”政策。小學美術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和鑒賞能力,還是學生表達想法和感受的一個途徑,很多學生都愿意會畫筆和色彩展現自己認知里的世界。
一、當前小學美術作業的現狀和問題
第1,學生的作業表現形式缺乏個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這種問題表現在學生針對教師布置的作業,大部分只是單純的臨摹,還有的只是一些繪畫技巧的堆積,缺乏一定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沒有在繪畫這種藝術形式上進行情感或者想法的表達,這不符合小學美術的教學目標。
第2,教師的作業內容及形式缺乏多元化,小學美術的作業形式還是以繪畫為主,但是美術的作為一種形象藝術,它的表現形式是多樣性的,既包含各種形式的繪畫,還包括手工制作等一些體驗性以及探究性的活動,只通過繪畫不能夠使得學生真正了解美術的魅力,久而久之,學生對于作業的完成缺乏主動性,也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創作。
第3,美術作業的評價方式忽視過程,影響學生的發展,大部分的美術教師都是對于學生的美術作品進行單一的結果評價,表現在優秀、良好、及格的等級的評價之中,這種結果性評價缺乏一定的創新,起到的鼓勵作用也非常少,大多還只是停留在形式評價上,也缺乏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的自信心,也不利于學習過程的不斷持續。
二、“雙減”政策下小學美術作業設計的優化策略
(一)尊重個體差異,設計分層作業
作業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交匯點,作業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效。而且美術是一種自我感受的表達,每個學生的成長和生活環境不同,意味著他們的能力和水平也不同,教師應該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有選擇的進行分層作業的布置,使得學生在自己的基礎上都能夠有所提高,學生都能夠感受到美術學習的魅力和樂趣,這不僅僅能夠幫助學生減輕作業負擔,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綜合發展[1]。教師在開展分層作業的過程中應該將作業分成不同層次,結合教學大綱,有的學生只需要掌握大綱規定的基礎文化知識,有的學生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拔高。
例如,教師在開展“有趣的頭飾”這一教學活動時,可以讓學生從家里帶來相關材料,在課堂作業中制作頭飾,針對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在完成頭飾的制作之后,還可以多設計幾個樣式進行制作,另外還可以把自己制作的頭飾用畫筆繪制出來;對于動手操作能力較弱的學生,只需要完成簡單的頭飾制作就已經有了提高,不需要再布置超出他們能力范圍的作業。
(二)增加趣味性內容,提高學生積極性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還處在好奇的階段,適當趣味性的內容能夠起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作用,還能夠將學生學習時的被動狀態轉變為主動狀態,讓學生在愉快中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所在。小學美術教學與文化課不同,本身就充滿著各種趣味性的元素,在作業設計方面就更容易進行。趣味性的作業需要教師了解課程內容,將趣味活動當成課程開展的輔助手段,因此只能進行適量適度的引用,過多的趣味元素會使得學生沉浸在玩耍之中,從而忽視了對于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2]。
例如,教師在開展“民間絕活”這一教學任務時,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手段,讓學生課后自行觀看全國各地的民間傳統藝術,比如“川劇變臉”“走刀尖”“東北手絹功”,這些傳統藝術也是民間美術的一種體現,也是當地風俗和文化的一種體現。民間絕活需要有著專業的訓練,展示過程非常吸引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向學生展示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激發起學生對于中國文化的熱愛,為這些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打下基礎。在開展“飛向太空”這一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研究火箭發射的過程和原理,制作一個模擬火箭發射的裝置,學生可以參與設計的過程,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還能夠讓學生學習當前的科技知識,符合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
(三)開展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學生的學習狀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教師的評價是直接影響因素,好的評價方式能夠加強學生美術學習的參與度,并且提高過程的持續性。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個方面是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有效溝通,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全方位的綜合評價。第二個方面是變化評價主體,讓學生參與到教學評價過程中[3]。比如說,由小組長對于學生的美術作品進行評價,或者同學之間互相學習、評價,甚至還可以進行學生的自我評價。例如,教師在開展“捏塑動物”這一教學活動時,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堂時間作業,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用粘土或者橡皮泥捏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然后進行展示,先有學生自己介紹自己作品的特色,然后同學互相評價、投票,最后選出一個最受歡迎的動物作品獎,教師對獲獎學生頒發證書和獎品。
結語
綜上所述,優化小學美術作業設計的路徑,需要教師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小學美術作為一門有著獨特魅力和獨特吸引力的學科,能夠在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給予學生一定的放松的空間,教師應該將該課程所含有的文化特征充分表現出來,進行合理化、科學化、多樣化、層次化的作業設計,以美術學科的開展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惠君.以多元化課堂作業培養小學生的審美素養[J].美術教育研究,2022(02):170-171.
[2]馮琪珺.小學美術差異教學分層作業的應用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22):160-161.
[3]薛雅雯.優化美術作業形式 提升美術教學實效[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