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勇
摘要:近年來,社會進步迅速,我國的初中教學發展也有了改善。情境教學是指為實現既定教學目標,從教學內容及學生特征出發,建立在教學內容之上,將教學情境引入或創設,以使學生能夠在特定教學情境中學習,引起學生情感共鳴,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促進教學實效性的提升。當前,新課改背景下,素質教育成為初中物理教學的主要內容,教師單一化和死板化的教學手段已經無法有效傳播知識,只有學生在一定情境內,才可借助外力作用,增加知識儲備量。在此就新課改下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措施展開論述分析。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有效對策
引言
在初中物理學科的知識體系中,聲光熱學、電學、力學等多個分支都能夠與初中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這些可以成為物理教師創設教學情境的切入口。物理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需要遵循針對性、合理性、趣味性的基本原則,依據教學需求優化教學情境,再現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1初中物理教學中情境創設的價值
1.1改善課堂教學結構
在初中物理課堂中,通過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能夠改善課堂教學結構,還能充分結合當前流行的教學方法鞏固和提升初中生的物理知識體系。對于初中生而言,物理課堂的互動性特點非常明顯,創設物理教學情境需要建立在學生學情基礎之上,對物理教學目標進行適度調整,將課前導入、情境創設、互動交流、總結探討、實驗探究等多個教學環節進行有效組合。因此,創設不同類型的物理教學情境不僅可以與本學科的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實現精準對接,還能改善課堂教學結構,改善師生關系,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熱情,這也是構建學科知識體系的必備教學要素。
1.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初中物理課堂中,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還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有效拓展和延伸多項教學目標。例如,很多教師會將聲光熱現象作為情境創設手段,在課堂上利用小魔術進行師生互動,啟迪學生進行深層次思考和總結分析。再比如,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多個目標的教學情境,在虛擬現實技術的支持下,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熱情,并引導學生轉換物理思維觀念。除此之外,多樣化的教學情境創設方式還能夠進一步引申出多種教學手段的融合應用路徑。
1.3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初中物理課堂中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物理觀念的形成、掌握科學探究方法、形成良好科學思維和培養正確科學態度四個方面。對于初中生而言,正確的物理觀念需要涵蓋物質觀、時空觀、運動觀以及物理價值觀,并在正確的教學情境中進行滲透和完善。因此,在創設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情境前,需要將核心素養基本培養目標進行強化和鞏固,才能夠讓學生快速掌握物理學科的問題解決思路,并對客觀事物直接或間接的反映形式進行詳細解析。通過創設物理教學情境,能夠進一步提升核心素養培養的效率和質量,讓初中生養成認真的求學態度和嚴謹的思維邏輯,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也會提升物理教學情境的創設效果,體現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習活動和教學活動有機融合。
2新課改下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方式
2.1以人為本,創設與學生身心發展適應的教學情境
新課程理念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逐步確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需要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個性,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將教育作為“人”的終極價值取向,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及個性特征結合作為價值判定標準,多思考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在創設初中物理教學情境時,教師必須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進步。首先,需要營造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以保證學生可主動參與教學情境活動。教師是智慧的化身,是知識的源泉,對學生的行為習慣發揮著引導作用,但是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與教師之間存在極其不平等的關系,學生極易被教師價值觀念同化,師生之間支配從屬、主導被導、控制服從等關系明確。使師生之間形成相互控制和利用的關系,這就導致教師在創設物理教學情境時,以灌輸知識為主要目的,將情境整合為程序,學生僅需要根據教師思路進行學習即可?!耙匀藶楸尽崩砟畹膽靡蠼處煴仨殬嫿ê椭C、平等、民主、公平的師生關系,將學生作為完整的人,尊重學生的精神訴求和生命價值。除此以外,必須凸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應從全面發展角度出發,關注學生整體發展,使其情感、能力、知識協同進步,以發揮學生潛能,彰顯學生個性。這就需要初中物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創設與其發展相符合的教學情境,例如,教師在對“汽化和液化”的知識進行教學時,可考量學生的認知情況,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以此創設教學情境,可采用實驗的方式,由學生自主設計汽化液化實驗。如燒開水實驗研究,讓學生在實驗中觀察水汽化的過程,在具體教學情境的引導下,深化學生對汽化和液化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情境獨特且貼近學生生活,便于學生觀察和操作,有利于學生物理知識技能素養的提升。
2.2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
物理知識的抽象性較高,導致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較差,而問題情境的創設可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探究意識。疑問是學習動力的來源,也是思考發生的誘因,只有存在問題情境,才可以引發學生思考,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合理應用問題情境,豐富課堂內容,營造活躍氣氛,提高教學效率。例如,教師在進行“牛頓第一定律”知識的教學時,就可以將牛頓發現第一定律的情境進行創設,提問學生:“蘋果為什么會砸在樹下的牛頓頭上呢?”引發學生思考,由于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求知欲強烈,若教師可以適當對學生進行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就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2.3增加情境類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元化情境能帶給初中生不同學習體驗。在學習物理等復雜性較高、難度較大的抽象知識時,多元化情境能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找到適合不同物理知識的學習方法,從而幫助學生鞏固物理知識,增強學生整體物理素養。這就意味著在開展初中物理情境教學時,教師應充分增加情境類型,讓學生能明確不同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性和潛在性,提高其邏輯思維水平,進一步激發其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初中物理“壓強”一課時,教師可開展情境活動,讓學生體驗壓強在生活中的不同應用。教師可準備一些重物,先將重物放在平常用的塑料袋中,讓學生用手提重物;之后,將重物取出,在塑料袋提手處放一個硬紙殼,讓學生再次拎起重物感受壓力。通過這一活動,學生會發現拎起相同重物的兩次感受有所不同,從而對影響壓強的條件有了進一步了解。而在教學“杠桿”知識時,教師可利用蹺蹺板原理作為教學導入設計教學情境,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將一個重于自身重量的物體抬起。之后,教師再結合杠桿知識與原理講解相關工作,加深學生印象。通過相應講解和情境思考,學生能明確支點的重要性,從而了解杠桿原理對生活的重要意義。在此模式下,初中生能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情境類型理解不同種類的物理知識,提高學習效率與質量。
結語
分析情境創設問題并提出有效改正對策能顯著提高初中生在物理方面的學習效率。為此,相關教師在進行物理教學時,不僅要充分應用情境教學策略,還應結合知識的特點與學生的特性,應用多元化情境類型與情境教育資源。在此模式下,初中生能顯著提高物理學習質量,并強化自身物理思維,為之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有效基礎。
參考文獻:
[1]盧志亮.探究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新課程,2021(2):130-131.
[2]曹忠義.信息化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14):103-104.
[3]曹遠強.創設物理教學情境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1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