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配配
摘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促進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的關鍵,而單元整體教學是重要的課堂教學方法,在學科素養與單元整體教學的要求下,小學英語教師應對教學理念、方法、內容等各個方面進行創新,科學實施范單元整體教學,從而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
1英語核心素養概述
1.1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即學生綜合應用英語這門語言的能力,也就是學生解讀英語以及利用英語表達自身想法與感情的能力。綜合應用英語主要包含兩層意思,首先是語言能力的構成不僅包括語言知識要素,也包括語言能力要素,其中語言知識要素有詞匯、語音、語法等,而語言技能要素有聽、說、讀、寫、譯等,也包括學生對英語的認知;其次是語言應用涉及的知識、技能以及情感等,也包括一些非語言因素。
1.2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指的是個體在思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特點,可以衡量人的思維發展水平。語言是展現思維的工具,不同的語言結構體系展現出的思維方式不同。相比于其他語言,英語的思維方式主要體現在直接的表達、嚴密的邏輯思維以及見微知著的論證等方面。在學習英語時,學生可以通過分析和創作英語語篇突破單一語言的思維局限性,增強學生思維的邏輯性與創造性,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1.3文化意識
文化意識即文化認知,在英語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包容能力,讓學生了解和認同更多優秀文化。長期以來,中西方的歷史發展背景、經濟發展狀況以及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都不同,因此中西方的語言以及文化意識不同,而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通過語言的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
2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存在的問題
2.1應試色彩太過濃厚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英語教學被教師以應試的目的去對待和實踐,在小學英語階段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注重對考點的講解教學,忽視非重點和非考點內容,教師只注重于學生對于英語的考點的把握,學生能否在于英語考試中獲取高分成了教師對于學生英語水平判斷的標準,對于英語知識教學內容的拓展,沒有開展到位。雖然是基于單元教學,但是過分關注考點,對于考點的學習甚至出現了應試套路,沒有純粹的知識理論作為支撐,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掌握只停留在了知識的表面,這對于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架構,掌握英語學習知識來說,有很大的困難,如此核心素養的培養也就成了空談。
2.2教師教學主體身份意識太強
在當前英語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學生對于英語這門外語的理解程度不足,加上語言上的障礙,學生對于英語學習是比較迷茫的,這時候只能跟著老師的教學思路走,聽從于老師的教學,而教師又會因為應試教育的背景,出于應試教學的目的,在教學主體身份上的意識顯得過于濃厚。在應試教學下,教師可能要求學生跟著老師的應試邏輯去思考問題,這樣只需要跟著老師即可解決當前學習上遇到的問題,但是這種教學模式與英語教育的目的是偏離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沒有主體身份,就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過程,完全聽從于老師的主體教學思路使得學生對于英語的思考,以及思維上的拓展停止不前,這樣核心素養也就無從培養,只能應對一時的教學課程任務以及應試考試。
2.3理論化學習氣氛過重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其學習應表現在理解與應用上,然而在應試背景環境下,這些并沒有直接體現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甚至把英語當成一門理論課去進行教學,并把這些理論歸結為應試套路,在單元化的英語教學模式中,由于相關知識在單元總結中有了一定的整合,這個時候如果分析單元的知識重點以及對應的知識考點,的確是可以歸納出一些所謂的應試套路,但這并不代表學生能在這種理論的應試套路下的學習中掌握英語這門語言。核心素養下的英語教學要求學生的素養能夠有所提升,但在這種濃厚的理論化學習氣氛中,沒有情景上的感悟學習,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全面性很難有所把握,這樣與核心素養教育下的英語要求也就偏離了。
3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對應的策略
3.1改變應試教學思路
在培養學生核心文化素養的教育目的下,教師必須改變以往的應試教學思路,核心素養下的英語教育要求學生成長為全面知識型的國際化人才。那么教師應該相應改變教育思路,去適應核心素養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上不必過分投入應試教育的教學,而是對于單元整體知識進行疏導,找到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自己建立起一個合理的知識框架,然后再按照知識點的框架和邏輯順序,開展教學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把知識系統地傳授給學生,避免傳統應試教育下的弊端,讓學生對于英語單元知識有整體性的把握情況下,再去面對應試,也會變得從容有力。然而最終的目的還是在于培養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為了學生能夠適應國際化發展的需要而進行必要改變。
3.2培養學生學習主體意識
學習是一件需要自己思考和反思的事,英語作為一門學科也是如此,以單元化的英語知識點來說,英語知識脈絡是比較系統的,教師應拋棄傳統的應試教學思路中的重點和考點學習思路造成的教師主體意識過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起到的是引領的作用,對于課程學習整體知識框架有所把握、有所見解,在課堂上進行充分分析,讓學生對于這一過程有一理解,然后把工作傾向與學生本身,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觀性,讓學生能有主體意識,自己建立學習知識架構和脈絡,對于知識點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形成對英語和思考。在單元劃分的基礎上,對整個單元有所感悟,同時能夠與其他章節之間互相聯系,觸發聯系與感悟,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英語教學的目的。
4結語
目前小學英語教材編寫者已經對于英語教材知識內容進行了單元上的劃分,為了在核心素養下開展單元整體教學,教師需要起到引領的作用,改善應試角度的弊病,在單元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架構,這樣有利于整體把握英語知識點,提升綜合素養,為成為國際化人才奠基起到重要作用。核心素養下的單元整體教學創新性發展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對于教育的目標來說,這也是英語教育的核心目標。
參考文獻:
[1]徐紅珍.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研究[J].校園英語,2021,(45):203-204.
[2]李秋艷.英語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探究[J].學苑教育,2021,(25):43-44.
[3]王夢宇.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有效對策分析[J].文理導航(下旬),2021,(08):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