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玉
摘要:隨著新課改教學目標的不斷優化,對于學校課堂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增強學生體質與身心健康發展的學科,體育與健康教學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重視學生自身個性的發展和培養,為學生提供更大的個性展示空間,鼓勵學生抒發自己的學習意見,使學生能夠在掌握各項體育技能的基礎上,做到全面地發展。本文就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如何實現學生的個性培養作出了幾點分析。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教學;初中體育;個性培養
引言:
初中體育與健康學科是一種包括體育技能知識、身體健康知識與心理健康知識為主的,重視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和健康的學科。從整體教育現狀來看,盡管素質教育方針早已經深入貫徹了很長時間,但是,初中教育與健康科目的教育教學并未得到很大的提升,很多學校和教師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一直沿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忽視了培養學生個性的教學。很多體育教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常常采用簡單的機械化和重復性的體育鍛煉以完成整個課堂的教學,對于學生個性特點并不十分關注,此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制約了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健康發展。所以,在新課改指導下,教師應科學制定促進學生個性化培養的教學方案,從多個角度全面切入體育健康教學,快速有效地提高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水平。
1、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個性培養的意義
1.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的個性化培養,能夠有效激發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科的學習興趣。眾所周知,學習興趣是學好一門學科的前提,學生一旦對一門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則會對學習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對于體育與健康學科也是如此。但是,部分體育教師對于引導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不夠正確,使得學生對于體育與健康學科沒有積極的學習欲望,甚至是使學生產生了厭煩情緒。但是,如果教師采用了科學的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選擇,為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個性化教學,就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2 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的個性培養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引導學生在體育與健康課堂中健康的學習與成長。教師在體育與健康教學的過程中,應設計完善的教學標準,為了保障這一教學標準具有合理性和科學性,需要教師定期與學生進行積極的溝通,了解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并進行教學方法地優化調整,以達到促進學生提高身體素質的目標。
2、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實現個性培養的方法
2.1 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
為了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個性化培養目標的快速達成,教師應積極采用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在日常的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分析所帶學生的健康指標、身體素質情況、體育知識了解情況、日常體育運動頻率、以及體育運動項目愛好等,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為學生科學制定不同的體育教學方案。比如,教師可以不定期對學生進行身體素質測驗和體育知識測驗,了解學生的體育運動方面的情況,保證所制定的教學內容能夠符合學生的發展。再比如,通過調查某些學生喜好籃球和足球等團隊體育運動,而有的學生喜歡乒乓球或者羽毛球等個人體育項目,教師應根據不同學生的喜好進行分組教學,并為其制定規范的體育運動計劃,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技能能夠快速有效地提高。
2.2 尊重學生教育主體的位置
尊重學生在日常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位置是達成體育與健康教學個性化培養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日常的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首先講解體育知識和健康知識,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各種體育項目的鍛煉,盡管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學生在課堂中的體育鍛煉時間,但是對于體育與健康學科教學的個性化目標缺乏有效性和針對性。為了改善這一狀況,實現體育與健康教學中的個性培養,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運動時間,與此同時,教師應不定期地組織進行體育與健康主題班會,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解決學生在日常體育課程中的學習困難,包括體育器材短缺問題,體育鍛煉時間不足等問題。
2.3 開展合作教學
注重團隊意識,使每個學生的優勢得到有效地發揮,也是促進體育與健康學科個性化培養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日常的教學中,充分鼓勵學生個性展示的同時,也注重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讓學生懂得自身的個性化優勢在團隊中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比如,初中階段的長跑接力項目4x100米跑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接力比賽小組成員不同的個性特點,設計合作學習的任務,將學習任務落實到每一個同學身上,讓每一個同學了解自身的角色和任務、接力賽中接力棒的順序排布及接力賽的規則,最大程度地發揮每一個同學的優勢。比如在小組中,有的同學擅長沖刺,則安排該同學為接力賽最后一棒,而有的同學耐力比較好,則安排為中間的一棒,通過合理地安排使每個同學的優勢都能得到充分地發揮。采取合作教學不僅使學生的個性特點得到發揮,還促進了學生團隊意識的提高。
2.4 優化體育與健康學科的教學評價
教師應對體育學科的教學評價機制做出改革。首先,傳統的評價模式只是評價學生體育考試的成績,而沒有對學生體育學習給出綜合性的評價,教師單純的根據學生的體育測試成績來判定學生的學習情況是不科學的,與此同時,此種評價模式嚴重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和體育素養的提升。其次,學生為了應對體育測試往往會放棄自己的體育喜好,專注體育測試的考查內容,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因此,教師應提高體育與健康學生評價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按照學生在體育課程中的各方面學習內容要求,從多角度出發制定綜合性的評價標準來對學生進行評價,同時,通過教學評價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積極調整體育與健康學科的教學計劃,進一步發揮出體育與健康教學個性化培養的實際意義。
總結:
體育與健康教學個性化的培養注重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差異,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體育應積極的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重視學生個性的培養,保證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模式的科學性,進而達到有效促進學生體育健康知識和身心健康全面提升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駢耶楠. 初中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分析[J]. 讀寫算,2021,(35):199-200.
[2]高玉梅. 重視初中體育教學? 實現學生個性發展[J]. 智力,2020,(29):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