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淑
摘要:數學看似嚴肅、枯燥,在課堂教學中不如語文學科生動、豐富,但是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有了興趣,就能認真地對待事情,就能把事情做好。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一直是許多數學教師關注的問題,本文筆者主要根據自己多年來的數學教學經歷談了數學課堂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些策略,旨在為有效數學課堂教學提供一點建議。
關鍵詞:尊重理解;激發興趣;主體地位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良好的興趣,不僅能使人開闊視野,而且對豐富人的知識,開發人的智力,進行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那么,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升數學教學質量呢?下面就結合教學情況談下自己的看法:
一、用教學藝術吸引學生
作為教師不但要有良好的語言,精心設計的板書,博學的知識,更要有精辟的分析,嚴密的推理,有機的聯系來挖掘和揭示數學的美,讓學生從行之有效的數學方法和靈活巧妙的解題技巧中感受數學的無窮魅力。
比如在認識平面圖形時:在浩瀚的數學森林中,各種對象千差萬別,看似毫無關聯,但在一定條件下,卻可以巧妙和諧地統一起來。當梯形上下底相等時,梯形變成平行四邊形,所以平行四邊形可以看成上下底相等的梯形。矩形和正方形也可以被認為是特殊的梯形。當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被視為梯形的特殊形式時,這些圖形的面積公式可以統一為梯形的面積公式。這樣,學生容易理解、容易記憶,更能抓住知識的本質,感受數學的統一之美。
二、尊重理解最重要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進行的一項雙邊活動。真誠、信任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創造一種和諧、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而師生間緊張的關系,勢必影響到許多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學生,把他們看成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創設和諧的氛圍,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探索。
如在教學《解決問題》這節課時,我首先出示問題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并提出數學問題。然后再進行討論,說說你提出的問題、并試著解答,經過小組交流后,我發現班里一向學習成績較差、課上從不發言的張強把手舉了起來。我高興地把他叫了起來,但他卻站在那里支支吾吾半天也說不出一個字。這時,其他同學坐不住了:有些調皮的孩子開始譏笑他,還不停地小聲嘀咕著:“連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真是的…”學習好的孩子也有點不耐煩了,埋怨他耽誤上課的時間。再看張強,只見他深深地低著頭,臉漲的通紅,從他膽怯的目光中我可以感覺到,此刻的他一定恨不得自己找個地縫鉆進去。我知道,他自己失去了信心,想退縮了。于是我便走了過去,摸了摸他的頭,親切地說:“你知道嗎?老師覺得你今天特別勇敢,能夠看到你在課堂上舉手,我特別高興,這證明你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學習,第一次在老師和同學面前發言,難免緊張,別急,慢慢來,把你觀察到的和想到的說出來,即便是錯的,老師也贊賞你的勇敢!如果你有說不全的地方,老師和同學們會幫你補充的。”當時,他激動得熱淚盈眶,用顫抖的聲音結結巴巴地講出了自己觀察到的和對應的算式,居然是對的!教室里立刻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我也禁不住心潮澎湃。
三、課堂是主陣地
一是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認為,讓學生進行有意義或有心理意義的學習應該是教學的首要任務,而有意義學習的主觀條件之一,就是學習者應處于進行有意義學習的心理準備狀態,為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兒童的心理,努力創設不同的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教學情境,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把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使學生從內心有“我要學”的愿望。
比如在教學長度單位時,真正讓學生自己動手量身邊的物體,用自己身體部位作測量工具測量或估計路程的遠近或物體的大小長短。還有,在學習統籌方法和等量代換時不妨讓學生親自體驗一下它們在生活中的作用,完全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動手做一做,換一換。
在教授“有余數的除法”時,利用學生的興趣特點,我制作“藍貓”分瓜的情境視頻,讓“藍貓”給伙伴們分西瓜:有3個西瓜,要分給5個伙伴,每個人分得幾個?還剩幾個?由于情境是孩子們喜愛的卡通人物,從而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積極思考,最后得出結論:每個人分4個,還剩下3個,這樣通過創設案例情境使學生對“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有了深刻地認識,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像這樣類似的枯燥的計算,教師都可以利用數學游戲等情境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接受挑戰的意識,發展學生求異思維,為學生的創新學習提供條件,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性地學習數學。
二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我充分開展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模式,通過一些問題,留給學生一些自主學習、與同學合作和討論的空間,使他們有機會獨立思考、互相討論、積極發表各自的意見,我只是引導學生通過生生合作或師生合作來解決問題,并對知識的發生、形成、發展全過程進行探究活動,逐步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學習了“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后,我引導學生觀察課室的黑板,讓學生想辦法量出它的長和寬,然后求出它的周長,課后布置學生測量家中計算機顯示器或學校籃球場長和寬,再讓學生想辦法求出它們的周長。學生通過自己動手親身實踐,體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只有讓學生從思想上產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才能真正達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三是重視操作,活躍課堂氣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充分利用有趣的掛圖、教具演示等多種方法吸引學生,還要讓每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協同活動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只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
例如:在“幾分之一”的教學中,我設計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我先讓學生通過小組動手折疊、動腦思考、動口說,然后讓幾個有代表性、思維方法好的學生進行講解,最后,讓學生自己折出來的學具,在課堂上充當教具,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使所有學生產生一種親和力,使他們充滿了自豪感和成就感。通過教具、學具的操作,能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操作中獲得知識,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總之,課堂應該是師生智慧碰撞的地方,課堂應該是煥發出生命活力的地方,只要我們用心去教學,相信一定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學好數學,從而提升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郝素芬.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育教學論壇)2011.13
[2] 謝紅陶.調動學生積極性 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育教學論壇) 2010.16
[3] 張洪巖.如何激發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中國校外教育) 20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