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積極心理品質有助于流動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通過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設計心理健康教育課、改善家庭教養方式等,培養流動兒童的積極心理品質,為他們的幸福人生奠基。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流動兒童;積極心理品質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48-0047-03
【作者簡介】張帆,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景山實驗初級中學校(江蘇蘇州,215129)教師,一級教師。
2021年5月,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2020年全國流動人口為3.76億人,據此估算流動人口子女規模超過1.3億人,在中國兒童總數的占比超40%。[1] 過去流動人口子女因為沒有流入地的戶籍而無法享受與流入地同齡兒童平等的入學機會,這類與父母共同“流動”到城市,因戶籍地與居住地分離而被排斥在城市教育體系之外的兒童被稱為“流動兒童”。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教育政策的調整,許多流動人員通過積分入學等途徑使其子女獲得在流入地上學機會,流動兒童已經能夠享受與流入地兒童基本相同的教育資源。然而,流動兒童在學習生活中仍遇到諸多挑戰,如學習成績落后、環境適應不良、親子關系基礎薄弱等。為此,筆者以孟萬金等學者開展的積極心理學本土化研究為基礎,[2]探究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流動兒童積極心理品質狀況,探討流動兒童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策略。
一、積極心理品質研究結果分析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樣,選取流動兒童集中的3所學校,通過問卷星發放孟萬金團隊編制的《中國中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共收回有效問卷352份。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流動兒童積極心理品質均值在3.49分,顯示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流動兒童積極心理品質發展尚可,達到中等以上水平。其中,流動兒童友善、團隊意識得分較高,單題均值在3.8分以上,正直、創新思維得分較低,單題均值在3.2分以下。女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分值略高于男生,但不存在顯著差異。
城鄉學習內容的差別、生活習慣的差異、父母與祖輩教養方式的不同,都使流動兒童感到適應不良。然而,探討流動兒童的積極心理品質時,也需要注意改變過去將流動兒童完全視為弱勢群體的觀念。即使流動兒童有過流動經歷,但能與父母一起生活、體驗過鄉村與城市不同的環境,對于流動兒童心理品質的培養具有積極意義,鄉村生活的美好、祖輩給予的溫暖與關愛,均是培養流動兒童積極心理品質重要資源。
二、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策略
積極心理學倡導心理學要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展。具體來說,積極心理學認為幸福的核心在于:積極情緒如快樂、感恩、主觀幸福感等;積極心理品質如智慧、毅力、創造力等;積極環境如社會關系、文化規范、家庭等。積極情緒、積極心理品質、積極環境三者相互影響。[3]這為培養流動兒童的積極心理品質指明了具體的方向。本文主要圍繞積極心理品質及與其緊密相關的積極情緒和積極環境展開論述。通過實踐研究,筆者認為,為了幫助流動兒童更好適應環境,心理健康教師應努力培養流動兒童的積極心理品質,并從積極情緒和積極環境入手,影響、推動積極心理品質的發展。
1.營造良好氛圍,激發積極情緒
積極情緒是個體蓬勃發展的主要標志,與個體心理健康有著密切的聯系。積極情緒不僅指快樂,還包括希望、興趣、愉悅、愛、自豪、感激等。積極情緒可以幫助個體建立心理和社會資源,并提高他的適應力。對于流動兒童而言,積極情緒意味著適應能力更強。當流動兒童能夠探索積極情緒并將其融入日常生活中,便能有效改善他們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
因為很多流動兒童直到小學高年級甚至初中階段才回到父母身邊生活,他們的親子關系基礎相對薄弱,甚至會在心中埋怨父母對自己照顧不周。為此,學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應重點培養流動兒童的積極情緒。心理健康教師可以開展“感恩”主題的團體輔導活動,引導流動兒童給父母“寫一封感謝信”“畫一張感謝明信片”。心理健康教師組織流動兒童參加“小確幸”活動,通過“畫一張心情漫畫”“寫一段心情歌詞”,引導他們回憶和表達學習生活中令自己感到幸福愉快的事。形式多樣的團體輔導活動不僅能使流動兒童體驗更多的積極情緒,也拉近了流動兒童和教師、家長、同伴之間的距離?;顒铀鶢I造的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和積極的人際環境,又能進一步激發流動兒童的積極情緒。
調查研究發現,相較而言,流動兒童更為自卑,親子關系基礎也相對薄弱。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上,心理健康教師可以利用游戲、繪畫等方式,引導流動兒童表達積極情緒。通過開展“我的優勢姜餅人”繪畫涂鴉活動,流動兒童將平日里羞于表達的自我優勢通過繪畫“投射”到“優勢姜餅人”身上,促進他們覺察自身的積極品質并培養積極情緒。完成繪畫后,心理健康教師要求流動兒童將“優勢姜餅人”貼在自己的胸口,從而引導他們體驗“優勢姜餅人”的心情。“我的優勢姜餅人”繪畫涂鴉活動有助于提升流動兒童的積極情緒。流動兒童通過投射和表達,發現自我優勢,體驗積極情緒。同時,在心理健康教師的引導和同伴配合下,流動兒童從全新的角度再現或再次敘述成長故事,探索過往經歷的積極意義,營造更為融洽的班級氛圍。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上舉行“爸爸媽媽像水果”活動,引導流動兒童畫出和父母相似的水果,如外硬內軟的榴蓮爸爸,其貌不揚卻內心溫柔的牛油果媽媽。通過溫暖有趣的繪畫活動使流動兒童改變對父母的印象,增強流動兒童對父母的理解,營造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
2.融入課程設計,培養積極心理品質
研究發現,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開設與否密切相關。在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時,心理健康教師應該充分了解流動兒童的心理發展需要,并針對性地培養他們的積極心理品質。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流動兒童在環境適應上容易遇到困難。
七年級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可以開設有關寬容、友善等積極心理品質的課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上組織“友誼拼盤”團輔活動,引導流動兒童討論并發現對人際交往有益的積極品質;進行“寬容之美”團體輔導,讓流動兒童講述自己的寬容故事。同伴間的交流與示范可以使流動兒童更好地培養積極心理品質。
八年級學生的學業任務加重,流動兒童學習基礎相對薄弱,可能在學習中遇到更多困難,他們更需要培養自律等積極心理品質。通過開展“自控力像肌肉”心理健康教育課,教授流動兒童目標管理、時間管理等內容,培養流動兒童的自控力,提高他們的自律的品質。前期研究表明,流動兒童積極心理品質中的領導力品質普遍不高,通過開展“我來做領導者”模擬活動,使流動兒童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培養自我學習、自我規劃、自我管理、自我完善以及組織協調等領導力進而培養他們積極心理品質。
3.形成家校合力,創設積極環境
學校與家庭都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環境。因此,不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應樹立積極心理品質是流動兒童幸福人生的基礎這一理念,努力為流動兒童創設積極環境。父母是家庭教育的施行者,父母的教養方式會直接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4]在與流動兒童的父母溝通中筆者發現,他們對孩子的學習寄予厚望,非??释麖浹a孩子童年時期的缺失,但也因缺少對孩子的陪伴導致對孩子的了解不夠。對于流動兒童家庭而言,較為突出的問題是父母的掌控感和孩子的自由感之間的不平衡。流動兒童的父母與他們的孩子一樣花費了很多時間適應城市,他們本身也容易因疲憊而產生消極情緒。忙碌的工作和相對較低的學歷,使得流動兒童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更多的指導。心理健康教師可以在學校的支持下創設家長學校、家長團體工作坊等,為流動兒童的父母提供家庭教育的具體指導。如通過“青春溝通之道”工作坊,向流動兒童的父母解釋青春期孩子心理特征背后的生理因素,使流動兒童的父母更好地理解他們的孩子。針對“怎樣與青春期子女溝通”“線上學習家長如何陪伴”等現實問題,家長學校進行了具體指導,引導家長學會利用家庭會議等方式解決流動兒童的成長問題,為流動兒童的健康成長創設積極環境。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七號)[EB/OL].(2021-5-11)[2022-5-16]. 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rkpcgb/qgrkpcgb/202106/t20210628_1818826.html.
[2]官群,孟萬金,KELLER.中國中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編制報告[J].中國特殊教育,2009(4):70-76,87.
[3]陽志平,彭華軍.積極心理學團體活動課操作指南[M].機械工業出版社,2022:6.
[4]王中會,羅慧蘭,張建新.父母教養方式與青少年人格特點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6(3):31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