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代溝;親子關系;心理輔導課;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48-0065-03
【作者簡介】蔣靜,江蘇省鎮江實驗學校(江蘇鎮江,212002)德育主任,高級教師。
【設計理念】
本課依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中關于“幫助學生加強自我認識,客觀地評價自己,積極與父母進行溝通”等內容進行設計。初中生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逐步增強,開始擁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對生活有自己的認識和理解。與此同時,親子之間的代溝也出現了。
本課運用薩提亞冰山理論和敘事療法中的心理輔導技術,幫助學生了解代溝的形成原因和影響,挖掘和整合已有資源,引導他們掌握跨越親子代溝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體驗:激發思考
PPT展示“我說你做”活動規則:聽老師指令,不提問、不交流、不看他人。
教師:請將手中的白紙對折,再對折,撕去一個邊長約1cm的正方形,再對折一次,撕去一個邊長約1cm的等邊三角形。
學生活動。
教師:請同學們舉起手中的紙,互相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每個人手中的紙不一樣。
教師:對于相同的指令,為什么每個人的結果不同?
學生:因為每個人對老師指令的理解不同。
設計意圖:通過暖身活動“我說你做”,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進而引入主題。
二、發現:認識代溝
教師:我們與父母相處的時候,會因為想法不同、單向表達產生一些矛盾和沖突。我們將兩代人由于受內外環境的影響而在價值理念、行為取向上表現出差異、隔閡甚至沖突的一種現象叫代溝。
教師:造成“代溝”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們先來看一段視頻。
教師播放視頻《什么是代溝》。
學生觀看視頻,并分享感受。
學生:我喜歡流行音樂,父母嫌吵,他們喜歡老歌,我覺得過時了,這是因為我與父母所處的時代、受教育的背景不同。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什么是代溝》,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代溝,探究代溝產生的原因。
三、覺察:理解代溝
PPT展示訪談提綱(見圖1)。
教師:有代溝很正常,說明我們長大了。代溝對我們有什么影響呢?請根據訪談提綱與自己進行一次“心靈對話”。
學生組內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分享。
學生:我最不喜歡父母說的一句話是——你看,你的同學××多好,再看看你。沖突發生后,我沖進自己的房間,重重地關上房門,也沒有出來吃晚飯。當時,我特別生氣和難受。他們總拿我跟別人比,我在他們心里就那么差嗎?我希望他們不要拿我跟別人比較,不要再貶低我,要看到我的優點。我希望自己更優秀,最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
教師:請根據這位同學的發言,結合你和父母之間的沖突事件再次思考,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或發現?
學生:我希望父母理解我、懂我。但是,我沒有告訴他們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感受,所以我們才會吵起來。現在看來,和父母發生沖突,我也有一定的責任。
教師:這種覺察很珍貴。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與父母產生矛盾與沖突,但并不代表我們一直要陷在糟糕的情緒里。
設計意圖:借助薩提亞冰山理論,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覺察。
四、探究:跨越代溝
教師:你有過成功解決親子沖突的例子嗎?或者你曾經做了什么讓沖突、矛盾沒那么激烈地發展下去?當時你是怎么想的,心里感受如何?后來你又做了什么?
學生:有一次,媽媽批評我一回家就忙著跟同學網絡聊天。我解釋這是在與同學溝通班會課的內容。她說我在給自己找理由。我當時覺得很委屈,但是我冷靜后把聊天內容給她看。最后,媽媽跟我道歉了。我能成功地處理好這件事,心里挺自豪的。
教師:是的,你這么做沒有讓負面情緒惡性循環。剛才的分享有沒有觸動你的地方,對你有什么啟發或幫助?
學生1:冷靜有利于解決問題。吵架解決不了問題。
學生2:“將聊天記錄給媽媽看”的處理方式對我很有觸動。父母說的話未必就是他們的真實想法,我認清這一點的時候,就不會那么生氣和憤怒了。
教師:回頭再看你最不喜歡父母說的那句話,你能讀到這句話背后父母的真實想法嗎?
學生:他們希望我在學習上更加努力,能夠實現自己的價值。
教師:當你有了這些新想法后,你又會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學生1:多了一份理解。
學生2:沒那么生氣了。
教師:還有哪些方法能幫助我們跨越“代溝”,請選擇2~3條,寫下關鍵詞,每組派1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內容,總結跨越“代溝”的方法:經常溝通、參加家庭聚會、換個角度思考問題、互相尊重、求同存異。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解讀父母話語背后的意義,賦予它正向、積極的含義。通過學生分享成功解決親子沖突與矛盾的例子,幫助學生尋找、總結跨越代溝的方法。
五、升華:書寫心聲
教師:同學們,黑板上已經寫滿了大家總結的方法,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我發現了親子之間的那條“溝”被各種方法填滿了。
教師:代溝是我們和父母之間沒有被讀懂的愛。請同學們拿出信紙,寫一寫自己想對父母說的話。
學生活動。
教師:希望大家課后把剛剛寫的信交給父母,讓他們聽到你的心聲。
設計意圖:運用敘事療法中的見證技術和信件技術,鼓勵學生主動表達和溝通。
【教學反思】
本課采用師生對話、生生對話、親子對話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對“代溝”產生的原因以及影響進行自我探究,覺察親子沖突時內心的感受、想法、期待和渴望,重新解讀父母話語背后的意義,改變原來的負面想法,進一步討論跨越代溝的方法,提升親子交往質量。由于“親子關系”話題背后隱藏的信息量較大,加上課前準備和導入環節的情感聯結不夠深入,學生在課堂上出現了“回避”“逃避”等現象。因此,今后筆者在課前要進行充分調查,收集、選擇一些常見的親子矛盾與沖突的事件,在導入環節進行冥想放松,引起學生共鳴,讓學生認識到:親子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是共性問題,從而更加積極地參與后續的教學活動。
【點評】
本節課的亮點如下。
1.活動體驗,覺察感受
本節課以活動“我說你做”導入,讓學生體驗到溝通中為何會出現問題,理解到每個人所處的立場、各自的經歷、各自的理解都會帶來不同的溝通問題。通過分享“最不喜歡父母說的一句話”,讓學生覺察親子沖突時的內心感受、想法、期待、渴望,從而對親子溝通進行深入思考。
2.敘事探究,轉變態度
通過運用敘事療法的技術,讓學生尋找例外事件,尋找自身的經驗和資源,“看見”父母言行背后隱含的期待和希望,理解父母的愛。通過討論、分享,找到更多的化解親子溝通的做法,從而轉變對父母的態度,“看見”親子關系改善的可能。
3.方法引導,鼓勵行動
通過讓學生觀看家長的訪談,“看見”父母對自己的關愛,理解父母的困惑和愿望。同時,鼓勵學生主動向父母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和期望,主動用自己的言行跨越親子之間的鴻溝。通過拓展訓練,讓學生將課上學到的親子溝通技巧和方法加以運用,并通過同伴見證自身成長的方式加以鞏固強化。
(點評嘉賓:夏春娣,江蘇省鎮江崇實女子中學黨委副書記,江蘇省心理健康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