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生涯教育;心理輔導課;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48-0076-03
【作者簡介】何婷婷,上海市金山中學(上海,201599)教師,一級教師。
【設計理念】
高中生對自身生涯目標和未來發展計劃有較為明確的認識。對于他們而言,空談理想無濟于事,按部就班地將計劃付諸實踐更為重要。然而,不少高中生在執行計劃時困難重重,甚至產生負面自我評價。由此可見,高中生需要對實現理想過程中的阻礙形成合理認知,并思考應對策略。
本課聚焦“行動”二字,運用敘事心理療法中的核心方法——外化、視框轉換、重構,通過一系列表達性藝術輔導活動幫助高中生正視追逐理想時存在的困難與阻礙,引導他們挖掘自身資源,最終找到克服困難、勇于行動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初識影子
教師播放視頻《我的影子》第一段。
視頻內容:主人公在確定自己的生涯理想是成為科幻作家后受到了影子的質疑和打擊。
學生觀看視頻。
教師:視頻中的影子在做什么?如果你是主人公,你有什么感受?你有類似的經歷嗎?
學生1:影子一直在打擊他,給他潑冷水。如果我是他,會很有挫敗感。
學生2:我也有過類似經歷。我打算以后從事編曲工作,但每次想練琴的時候不是犯了拖延癥,就是被其他事情分散了注意力。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引起學生共鳴,讓學生認識到將理想付諸行動時充滿了各種阻礙。
二、我和我的影子
教師:同學們可能和視頻中的主人公一樣,在追逐理想時會產生動搖——我能完成這個目標嗎?我有能力嗎?我能堅持嗎?這些疑問會阻擋我們行動。如果把這些疑問比作你的影子,它是什么樣的?
PPT展示活動要求:針對自己的生涯目標,分析行動過程中存在的阻礙。在白紙左側用任意大小、形狀、顏色的線條畫出想象中的“影子”形象,在白紙右側用任意大小、形狀、顏色的線條畫出自己當前的狀態。
學生活動。
教師:你的影子在表達什么?你在畫中的狀態如何?你和影子相比,誰更強大?
學生:我畫了一堵厚厚的圍墻,圍墻代表影子。它把我困住了,圍墻中間的圓點代表各種狀態的我,有暴躁的、有低落的。但是,我沒有辦法突破這些束縛,我現在就像一個正在爬山的人,累得彎下了腰。
設計意圖:通過敘事心理療法中的“外化”技術幫助學生正視追求理想時存在的阻礙,同時感受行動受阻時自己的內心狀態。
三、尋找“心”力量
教師:同學們,影子是一種光學現象。你們知道影子是如何形成的嗎?
學生:因為光線被物體遮擋,所以形成了影子。
教師:你們說得對。現在,我們把自己的生涯理想比作光線,它受到了阻擋,所以出現了影子。有2種方法可以想讓影子消失,第一種,也是最簡單的方法——放棄理想。光沒有了,影子自然就不存在了。
PPT展示純黑圖片。
教師:但是,生活在沒有光的世界里,四周將是一片黑暗,你們愿意嗎?
學生:不愿意,我們想要保留光。
教師:第二種方法是通過“心”力量不斷增強我們的光線。這樣做會發生什么呢?
教師播放視頻《我的影子》第二段。
視頻內容:主人公堅持理想信念,進行自我反思,尋找到了“心”力量——對寫作的熱愛、家人的支持、發展前景樂觀等,最終戰勝了對影子的恐懼。
教師:現在請大家想一想自己有哪些“心”力量,把它們列舉出來。
PPT展示活動要求:從內外兩方面分別列出自己擁有的“心”力量。內部力量指源于個人品質的力量,如自律、堅持、樂觀等;外在力量指來自外界的動力,如朋友的陪伴、家人的關心等。
學生活動。
教師:同學們,“心”力量讓你的心態發生了什么變化?你現在的感受是什么?
學生1:我的“心”力量主要是父母的支持和老師的幫助。這些力量讓我覺得自己不是孤軍奮戰,而是擁有堅強的后盾,可以大膽地朝著理想不斷奮進。
學生2:我的“心”力量是對化學的熱愛。我閱讀過許多有趣的化學書籍,做過許多奇妙的化學實驗,這些美好的體驗會成為我的精神支柱,讓我一直堅持下去。
設計意圖:借助敘事心理療法中的“視框轉換”技術,啟發學生轉變視角,挖掘內外在資源,從而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突破阻礙、堅持行動。
四、影子改造計劃
教師:通過這節課,相信大家已經找到了戰勝影子的方法。請再次看看白紙上的影子和自己,你會怎么調整?它們之間會發生不一樣的故事嗎?
PPT展示活動要求:請把自己和影子的形象剪下來粘貼在白紙上,并根據此刻的感受對它們進行改造,可以用彩筆添加其他元素,最后寫下你在這節課上的收獲。
學生展示作品(見下頁圖1)。
設計意圖:運用敘事心理療法中的“重構”技術,幫助學生調整認知,改變對困難的看法。另外,通過分享收獲,鼓勵學生突破阻礙、勇敢行動。
五、課堂總結
教師: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影子會在我們追逐生涯理想的道路上不時出來搗亂,讓我們猶豫不決。但是,影子也提醒著我們需要不斷調整、積極應對。希望同學們能正視影子的存在,學會與它相處,做一個勇敢堅定的追光者!
設計意圖:通過課堂總結,引導學生正視“影子”的存在。
【教學反思】
本節課用“光線”比喻生涯理想,用“影子”比喻追逐理想時的阻礙,全課的核心在于對兩者關系的探討。另外,本節課借助敘事心理療法中的“外化”技術,引導學生分析影子對自己產生的影響,運用“視框轉換”技術啟發學生探索內外在力量,找到自己的應對策略,最后通過“重構”技術幫助學生堅定行動信念。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影子”這一隱喻,無論是對自我狀態的剖析,還是對自身資源的挖掘都進行得比較深入,這得益于表達性藝術輔導手段的運用,它提高了學生對整節課的接受度,使學生在安全、輕松的氛圍中領略了一場美妙的光影之旅。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課上應格外重視與學生的交流,關注學生因為不能有效執行計劃而產生的自我否定。正如敘事心理療法中提到的那樣“人不是問題,問題才是問題”。授課教師應多讓學生談談影子想替自己表達什么,將人與問題分離可以幫助學生在實踐理想時獲得更加積極的體驗。
【點評】
本節課以敘事心理療法為理論背景,將心理咨詢技術遷移到教學當中,體現了授課教師較高的心理學科專業素養。本課的亮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設計新穎
本課巧妙運用比喻,圍繞“光線”和“影子”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將敘事心理療法中的幾項核心技術融入課堂,深入淺出地呈現出一節“心理+生涯”的綜合課。
2.教學手段多元
課堂教學采用了繪畫這一表達性藝術輔導形式,真實地反映出學生面對阻礙時的內心寫照。一系列主題活動從分析、表達到再創作的過程也正是心理劇的編劇過程,可以全方位地充分調動學生,激活思維。
3.學生發展為本
授課教師始終認真聆聽學生表達,尊重學生情感,給學生提供交流分享的平臺,通過教師的引導和講解又讓學生發現了自身的力量。最終,學生帶著這些力量實施了“影子改造”計劃,在輕松溫暖的氛圍里獲得了成長體驗。
(點評嘉賓:馬美珍,上海市金山區教育學院心理健康教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