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華平
摘 要:出版行業常說“編輯是個雜家”,意思是說,編輯需要懂得很多,但不需要鉆研很深。至于要懂哪些,懂到什么程度,需要具備哪些綜合職業能力,恐怕無人能說清楚。因為這和具體的領域有關,根據具體的工作對象和領域才能提煉的具體一些。比如職業教育工科類教材編輯和社科類圖書編輯的綜合職業能力要求可能就有較大差異。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編輯是一個難以從大學直接培養出來的職業,編輯需要在工作中不斷地學習、積累,在力求拓寬知識面的同時,不僅要“雜”,還要在某些領域盡量“深”耕,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可貴的,能為社會做出較大貢獻的編輯。
關鍵詞:職業教育 工科類教材 編輯 綜合職業能力
一、編輯及綜合職業能力
(一)編輯的工作特性
編輯工作雖說具有“雜”的特點,但仍然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尤其是對于教材編輯來講,由于教材體現國家意志,是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重要載體,教材編輯必須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在我國,每個出版社都有明顯的專業領域特色,出版社均在各自領域聚集了一批優秀的專業編輯和專家編審隊伍,而每個出版社對教材編輯又做了很細的分工。一般按教育類型劃分,如基礎教育教材編輯、職業教育教材編輯、高等教育教材編輯,而這每一類的教材編輯又會按照學科類別進行劃分。基礎教育教材編輯,分為語文教材編輯、數學教材編輯、物理教材編輯等;職業教育教材編輯會按照工科類、社科類、公共課類進行劃分;高等教育在職業教育類別基礎上還會增加理科、農業、水利、醫學、語言等類別。所以職業教育工科類教材編輯,除了需要具備獲取編輯職業資格所必需的編輯、出版職業知識和技能之外,還需要具備職業教育理論知識、工科專業相關知識。
(二)綜合職業能力的定義
綜合職業能力是指在真實的工作情境中整體化地解決綜合性專業問題的能力,是人們從事一個或若干相近職業所必備的本領,是通用能力和專業能力的綜合。而通用能力是指從事相應職業所應具備的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包括職業素養、與人交流、與人合作、自我學習、解決問題、信息處理、數字應用、外語應用、創新能力、管理能力等。專業能力是指人們運用知識和技能解決某一特定職業工作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包括工作標準的把握、工作方法的運用、勞動工具的使用、勞動材料的選擇等。
那么作為職業教育工科類教材編輯怎樣才能做好這項工作,又需要具備哪些綜合職業能力呢?筆者結合多年編輯工作對此做一些梳理和探究。
二、編輯基本知識、技能和政治素養
(一)編輯基本知識和技能
一個責任編輯一般需要掌握以下知識和技能:編輯出版理論、編輯業務、校對、出版物制作與生產、出版物成本與定價、出版物宣傳與發行、出版法律法規(如憲法、刑法、民法、著作權法、廣告法及通用語言文字法等)。
(二)編輯應具備的政治素養
職業教育工科類教材編輯,很少直接由編輯或出版專業的畢業生擔任,而往往是由具有工科專業教育背景的人擔任。而且由于編輯對象是教材,教材的核心功能是育人,所以職業教育工科類教材編輯還需要不斷提高政治素養。職業教育工科類教材編輯作為各工科類教材的主要生產加工者和教材質量的主要管控者,既要具備一定的科技知識和技能,也要具有較強的黨性原則和政治覺悟。尤其在新時代、新形勢、新階段、新任務下,職業教育工科類教材編輯提高政治素養,最重要的就是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真正發揮教材編輯糾偏正向、傳播鑒審、增值扶植等作用。
三、職業教育理論知識
作為職業教育工科類教材編輯,雖然不需要像授課教師那樣掌握那么多職業教育理論知識,但需要熟悉一些和專業建設、課程標準開發、教學設計等與教材開發相關的知識。
(一)了解并熟悉頂層相關文件規定
職業教育教材編輯,在做選題策劃時,往往是成專業套系進行新開發或者改版,要做好這項工作,就需要熟悉并能深入理解國家職業目錄、國家技能人才培養課程標準開發技術規程等文件或資料,清晰職業-專業-人才培養標準-課程-教學實施-教學評價之間的關系,掌握各環節的開發、實施路徑。
(二)熟悉教學理論和方法
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人才培養質量,教材應不斷依據課程改革體現最新的教學改革成果。根據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職業教育教學方法(教材編寫思路直接反應教學方法)經歷了以下發展歷程:傳統學科式、理實一體、任務驅動、行為引導、學徒制、工學一體等方法。這些方法在職業教育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發揮了積極作用,編輯需要在工作當中深入參與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掌握每一種課程改革思路,并將其轉化為教材編寫思路,并應用于專業教材開發。當前最為理想最先進的教材編寫思路是工學一體,但由于工學一體的教學思路對于師資、教學設備、教學成本投入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工學一體雖然先進,但很多學?;蛘吆芏鄬I不一定能采用,依然有不少學校不少專業采用了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方法。針對這一現實情況,編輯在進行教材編寫時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為學校教學提供多項選擇。編輯如果不深入職業院校,就無法了解真實的情況并做出合理選擇。除此之外,編輯還應學習了解一些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學設計原理、教育的藝術等方面的理論知識。
四、工科專業知識
工科即工學類學科,是指機械、建筑、水利、汽車等研究應用技術和工藝的學科。相應的,工科類教材就是這些專業類別的教材。
工科類教材相較于社科類專業性更強。最關鍵的是三類專業知識:機械類、電氣類、信息技術類。而機械類和電氣類最關鍵的知識是機械與電氣識圖、機械基礎、電力拖動、編程基礎。掌握了這些知識,就具備了學習該專業其他知識的基礎。工科類教材往往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標準多
工科直接和智能制造相關,隨著科技的發展及國際貿易互通,產品的設計、制造標準不斷更新或與國際接軌,編輯需要及時了解標準的變化。這樣在進行選題策劃和編輯加工時才能使教材體現四新(新知識、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避免教材一出版,其中的知識就已陳舊過時的情況出現。
(二)專業術語多
每一個學科都涉及很多的專業術語,工科類學科同樣如此,且很多術語是一種約定俗成或有明確規定的,從字面上并不好理解。編輯應當掌握專業術語正確使用方法并能加以區分。如機電類專業中的工件、零件與部件,泵與馬達,電器與電氣等。計算機軟件中的窗口與對話框,單選框與復選框,按鈕與按鍵等。除此之外,在進行文字編輯加工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前后文的學習、積累、查詢,才能減少術語使用或統一性差錯。關于術語的查詢,可以通過術語在線網站進行查詢。
(三)線條圖多
為了講述某設備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工科類教材往往有很多線條圖。而機械圖、電氣圖、液壓和氣壓傳動圖等都有相應的國家標準規定,表達方法、線條粗細、尺寸和公差標注都有規定,這些圖往往容易出現差錯,編輯需要有較強的識圖能力,且需要結合正文判斷圖的正誤。
五、互聯網+技術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和手機終端的普及,為了進一步提高教材的吸引力、教學效率和質量,編輯應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的技術并應用到教材編輯工作中。如電子課件、電子教案、動畫、微視頻,虛擬現實技術(VR)、增強現實技術(AR)和人工智能技術(AI)等。如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出版集團的職業教育教材當前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
(一)紙質書+電子課件+電子教案
目前,這類教材最為常見,已成為教材的基本組合,這類產品主要是為了方便教師教學,提高教學的便利性,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教學質量。
(二)融媒體教材
當前融媒體教材,除了必須配套的電子課件、電子教案外,主要是針對教材中重點或難點,通過制作動畫、視頻、VR、AR等數字資源,為學生帶來視、聽、觸等多種感官下的學習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抽象內容,在不降低教學目標的前提下降低學習難度。這些數字資源以二維碼形式嵌入教材中,教材使用者通過掃描二維碼即可隨時隨地學習,同時也能幫助教師更好地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六、結語
對于職業教育工科類教材編輯而言,過硬的政治素質是做好編輯工作的前提,扎實的專業能力(編輯基本知識和技能、工科專業知識)是做好編輯工作的基礎,通用能力的不斷提高可為編輯帶來無限的可能。
參考文獻:
[1]劉行敏,李鑫,陳冠華.論知識經濟時代科技期刊編輯的作用[J].編輯學報,1999,11(4).
[2]武曉耕.科技期刊強化政治意識的意義及舉措[J].編輯學報,2019,31(6).
[3]楊兵,彭超群,李向群,等.論科技期刊編輯的科研素質與提高途徑.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8,19(6).
[4]劉延東.鞏固成果 開拓創新 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動教育現代化 在第二次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J].浙江教育技術,2016(1).
[5]楊潔.“ 十三五”規劃以需求和應用驅動[J].中國教育網絡,2016(1).
[6]曹培霞,張盼盼,潘慧,等.“雙元”新形態教材開發路徑探析[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3(3).
[7]楊繼林,姚亮,楊彥軍,等.數字教材新形態:AR數字教材的應用與開發[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21,41(3).
(作者單位: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出版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