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莨泳
摘 要: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知識量更加豐富,架構更加復雜,這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也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不少困難。在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學實踐中,可以發現只有將學生從傳統型的學習者轉變為創新型、素養型的學習者,才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有助于學生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為了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對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有針對性的舉措,不斷地改進教學模式,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從而讓學生在產生學習興趣、獲得成就感的過程中,提高學習能力。
關鍵詞: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效率
1高中數學教學現狀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往往自身也比較守舊,導致這些教師在教學時所采取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對新觀念、新方法吸收較少,更多時候依賴于經驗教學。同時,這些傳統型教師會更加看重學生的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這樣不僅會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一個被動接受的地位,還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和自主探究意識的培養。這種情況下,學生無法對課堂全心投入,即使教師把課程講得再好,也得不到好的教學效果。通過反思能夠促進一個人的成長,這不僅適用于學生的學習過程,同樣也適用于教師的教學過程。而在教學過程中評價的主體應該是學生,這是因為通過學生的反饋,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從別的角度發現教學中的不足之處,繼而對此做出改進,同時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這也是教學評價存在的意義。
2構建高效高中數學教學課堂的策略
2.1打破認知平衡
發散思維是創新思維的顯著特征,它與集中思維相對,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探尋不同的方法,產生多種可能的答案。發散思維的人思維活躍,視野開闊,容易產生獨創性的想法,有利于創新思維的培養。創新能力弱的人主要是缺乏發散思維,他們的思維比較封閉,思考問題通常不懂得變通。發散思維具有流暢性、新穎性、變通性、獨創性等特點。想象是創新的源泉,是發散思維的翅膀,有了想象,思維才會向四周擴展,觀念才會發散到各處。想象是培養發散思維的切入口,是培養創新思維的抓手。敢于想象、善于想象的人,其思維會活躍發散,容易跳出思維框架,遇事會變通,另辟蹊徑,生成創新性想法。因此,教師要給學生創造想象的機會,激勵和引導學生想象,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2.2辯論質疑交鋒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基于充分的理性和客觀事實而進行理論評估與客觀評價的能力與意愿。批判性思維立足事實證據與邏輯推理,它具有獨立思考、區分不同點、建立聯系、系統嚴謹、分析評估等特征。批判思維的核心是分析、解釋、推理、評價。批判思維不是一種純否定,還具有建設性與創造性,它是為了尋求最好的替代性策略,可以給出更多可供選擇的建議。批判性思維能夠讓人獨立思考,避免盲從。現在部分學生容易受別人思考的影響,對別人的觀點盲目跟從,沒有自己的主見,不敢批判質疑他人的觀點,這也是導致創新思維退化的主要原因。批判性思維有助于創新、發現新問題和構思不同的解決方案。
2.3遷移變式訓練
“人之可貴在于能創造性地思維。”創新就是具有求異,做到與眾不同,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求異思維是創新思維的核心,能夠突破常規限制,多方位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勇于尋求變異,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求異思維是一種獨創思維,具有開放性、多向性、靈活性、新穎性等特點,具有求異思維者善于舉一反三,推陳出新,另辟蹊徑。培養學生求異思維首先要培養學生求異的勇氣,敢于說“不”,說出不同觀點,說出不同做法,勇于迎接挑戰,挑戰權威,挑戰他人。求異思維要求學生善于變換角度思考問題,變換方法解決問題。類比遷移是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的重要方法,通過組織學生對不同題型及解答方法進行類比,尋找它們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和方法遷移到新問題解決中,拓寬學生的思考維度,提高學生應對變化的能力。變式是變換事物或問題的表現形式,遷移是求異思維的基礎,變式思維是求異思維的關鍵。如果說遷移是一種模仿,變式則是一種創新,變式是在遷移的基礎上超越,在觸類旁通中創新。
2.4開展生活實踐活動
通過對數學這門學科進行深入剖析,可以發現,數學理論都來自于生活,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是密切相關的。同時,由于數學還是一門兼具理論性與實踐性的學科,所以高中數學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吸收,還要注重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因此,高中數學教師需要分析高中數學知識,找到具有實踐性的內容開展生活實踐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可以幫助學生反復記憶和理解數學知識,幫助學生打牢基礎,還可以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強化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形成生活化和實踐性的數學思維,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5創設問題情境
創設問題情境旨在營造現實而富有吸引力的學習氛圍,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內容的興趣與學習的動機,激發學生的自主能動思維,促使學生成為問題的探索者、知識的建構者,以積極主動的狀態投入數學學習活動。創造性課堂是師生共同創造的結果,教師要有創造性地教,學生要有創造性地學。教師要用自己的創造去推動學生的創造,創設問題情境體現了教師的創造性,為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是創造性問題與創造性情境的有機融合。
3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高中學生而言,數學并不是一門陌生的學科,這一科目始終存在于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中,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非常重要。隨著年級的不斷升高,這門科目在內容和難度方面都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內容方面是不斷豐富的,在難度方面是不斷升高的。因此,在如今的高中數學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這些問題并不是無解的,只要教師認真觀察,吸取經驗,并對此提出針對性的舉措,不斷地改進教學模式,相信一定能推動課改事業的發展,教學必將取得更高的成效,學生也能獲得長久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興彬.新課程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方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20,4(009):76.
[2]徐勤鴻.淺談高中數學教學現狀及優化措施[J].試題與研究,2020(19):143.
[3]王海龍.問題情境驅動下的高中數學建模教學研究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20,000(005):10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