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龍華
中圖分類號:G852?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6-039-02
摘? ? 要? 本文在查閱相關文獻、教材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訓練經驗和教學實踐,研究短兵運動員的體能特征,從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協調等五個方面素質展開論述。通過對當前連擊賽制下短兵運動項目的特點進行分析和研究,得出運動員所需的各項身體素質,并以此為基礎,探索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以期為連擊賽制下短兵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訓練提供參考。
關鍵詞? 短兵? 身體素質? 訓練
短兵是中國傳統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深厚的民族色彩,是融中華武術中刀、劍、鞭桿、苗刀等短兵器的各種實用技法于一身的實戰對抗性運動,具有鮮明的技擊性,是一項一對一的激烈的對抗性運動,比賽中要求對陣雙方反應迅速,注意力高度集中。良好的技戰術水平固然是贏得比賽的重要因素,但良好的體能訓練卻是技戰術訓練和提高運動成績的基礎。短兵比賽過程中雙方距離近、速度快、動作變化多樣、持續時間較長,對運動員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協調等身體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當前連擊賽制下,攻防轉換節奏明顯加快,對比賽雙方各種技術動作的銜接和持續作戰能力提出了更大考驗。因此,在日常訓練中,運動員除練習必要的技法外,還要有針對性對加強相應的身體素質訓練,才能為比賽增添勝利的砝碼[1]。總體而言,短兵屬于速耐型運動項目,身體素質的主要訓練方式是高強間歇,以發展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質為主要訓練內容。
一、力量是基礎
力量是指人體神經肌肉系統在工作時克服基對抗阻力的能力。力量素質是掌握和發揮運動技術的重要基礎,對其他運動素質水平有著重要的影響。短兵運動中,運動員要依據對手的情況,靈活、快速、頻繁地揮動手中兵器,且要在發盡量減小動作幅度的同時,加快揮動的速度,以增強動作的隱蔽性和突然性,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這就決定了短兵運動員的力量必須具備強大的爆發力和耐力,才能適應比賽的要求。在力量練習中,運動員的上、下肢和核心力量訓練顯得尤為重要。
(一)上肢力量訓練
上肢力量是短兵運動最直接的力量來源,對能否快速準確完成技術動作起著決定性作用,主要以增強臂力、腕力、握力為主,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來達成訓練效果。第一,快速推杠鈴,通過在頸前快速推舉杠鈴的方法,增強手臂力量及爆發力,以加快揮動兵器的速度。第二,單端啞鈴,通過前后左右挑腕練習,強化手腕力量,以準確掌握兵器揮動的方向。第三,抓握力器或垂直吊杠,通過練習增強握力,加強對兵器的掌握和防止在激勵對抗中兵器掉落。
(二)下肢力量訓練
下肢力量對完成各種動作起著支撐和輔助作用,主要以強化膝關節、踝關節、大腿和小腿力量為主,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來達成訓練效果。第一,跳繩雙搖,通過練習增強蹬地力量,加強踝關節穩定性,同時增強身體的協調能力。第二,深蹲跳或弓步蹲跳,通過練習強化膝關節穩定性和大腿股四頭肌力量,增強腿部爆發力。第三,提踵,通過練習加強小腿后部肌群力量,加快蹬地上步的速度。
(三)核心力量訓練
核心力量是上下肢力量聯動的橋梁,為人體各種肢體動作提供了穩定的支撐和附著點,直接影響著人體各種技能性身體動作的質量[2]。可采取俄羅斯轉體、仰臥雨刮器、俯姿平撐提腿等方式進行練習,通過提高核心力量來使短兵的技術動作更加省力、高效。
二、速度是靈魂
速度是指人體的快速運動能力。包括人體快速完成動作的能力和對外界信號刺激快速反應的能力,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2]。速度是短兵運動的最重要的素質,在比賽中的表現主要包括反應速度、動作速度和位移速度。俗話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快打慢”是短兵運動的一個客觀規律,因此,運動員的速度能力在短兵比賽實戰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在比賽中戰勝對手,在日常的訓練中就必須加強速度素質的訓練。
(一)反應速度訓練
短兵是一項“開式”運動技能項目,反應速度的練習方法宜采用復雜反應速度練習法。練習時可用擊打速度球的方式進行,在距離速度球1米以內的位置上,通過來回擊打速度球來鍛煉身體的反應速度;也可通過貼人游戲之類的游戲法進行訓練,既能豐富訓練形式,調動訓練積極性,也能取得良好的訓練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反應速度訓練應采用重復訓練法,避免在疲勞或注意力難以集中的狀態下進行,否則將嚴重影響訓練效率。
(二)動作速度訓練
動作速度體現在具體動作之中,與技術動作的熟練程度緊密相關。對短兵而言,動作速度訓練的重點是提高揮動兵器與移動身體的速度。訓練時可進行持兵向前一步打靶,而后迅速退回原地的訓練,以此來提高運動員的上步進攻和撤步防守的速度。另外,還可進行連續性快速變向訓練,并融入上肢的攻防動作模式,讓運動員在各種情況下都可以保持甚至加快啟動、變向和沖刺的速度,保持動作的連貫性,靈活控制手中短兵。
(三)位移速度訓練
位移速度是指單位時間內人體快速位移的能力,它不僅和動作技術水平相關,也與力量、柔韌、協調等素質有著密切的聯系。在短兵運動中,位移速度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進攻和防守的效果,必須加強訓練。訓練中,除進行必要的力量練習外,還可采用踝關節小步跑、臺階跑、弓箭步縱跳、上坡跑等方式進行,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踝關節、髖關節的動作速度,提高啟動爆發力和上步步幅。
三、耐力是保證
耐力是指有機體堅持長時間運動的能力。連擊賽制下的短兵運動,雙方在比賽中得以喘息的機會少之又少,對運動員的耐力是一個極其重大的考驗。在4分鐘的比賽中,其高強度的對抗決定了短兵運動員的耐力素質一定是以無氧耐力為主,有氧耐力為輔。短兵比賽層次越高,對戰雙方水平越接近,對運動員耐力的要求就越高。而耐力訓練需要一個長期、系統的過程,因此,短兵訓練要想取得理想的訓練效果,就必須在整個訓練過程中穿插安排好耐力素質訓練,才能保證運動員在高強度比賽中能夠始終保持較高的競技水平。短兵運動員的耐力素質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一)一般有氧耐力訓練
由于有氧耐力素質在短兵運動中不占主導地位,在日常訓練中可以適當降低訓練頻率,但并不意味著可以忽略不練。通常采用的訓練方法有勻速持續跑、變速跑、間歇跑和法特萊克速度游戲等方法進行訓練,訓練中要注意持續時間應盡可能延長,至少半小時以上;心率的控制也要根據所采取的方法不同而有所區別。另外,有條件的還可采用高原訓練法來發展有氧耐力。
(二)專項無氧耐力訓練
無氧耐力是短兵運動最需要,也是要求最高的耐力形式,不同于一般有氧耐力,短兵的無氧耐力主要以力量耐力和速度耐力為主,它能使運動員即使在疲勞狀態下仍然可以穩定控制手中兵器、快速完成身體移動和技術動作。在運動員有了良好的力量、速度和有氧耐力基礎后,再進行訓練,往往能夠取得更好的訓練效果。就短兵而言,最適宜采用空擊或打靶的方法,結合步伐的快速變換,以高強間歇的形式,按照技法的動作要領反復進行技術動作的練習,既提高專項無氧耐力水平,又提高技術動作水平。
四、柔韌是保障
柔韌素質是指人體關節在不同方向上的運動能力以及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的伸展能力[2]。柔韌素質對各項運動素質的掌握和發揮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加大動作幅度,利于力量和速度的發揮,也可以提高關節的靈活性,增加動作的協調準確性,還可以傷病的發生,延長運動壽命。談到柔韌素質的訓練,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拉伸,主要包括動力拉伸、靜力拉伸、和“神經-肌肉本體促進”拉伸3種,訓練前后的拉伸都是必不可少的內容。柔韌訓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在訓練中持之以恒。短兵運動對下肢和持兵臂的使用最為頻繁,也是柔韌訓練的重點部位。短兵的專項柔韌訓練可采用的方法主要為:用坐拉腳掌、扶柱屈髖等方式拉伸小腿;用長凳坐壓腿、仰臥拉引等方式拉伸大腿后部;用弓箭步拉伸、分腿坐體側屈等方式拉伸大腿內側;用坐壓腳、扶墻上拉腳等方式拉伸大腿前側;用弓箭步、仰臥轉壓腿等方式拉伸髖部;用握棍直臂繞肩、助力轉肩等方式拉伸肩部。
五、協調是關鍵
協調素質是指運動員機體不同系統、不同部位、不同器官協同配合完成技術動作的能力。短兵作為一項技擊性運動,在比賽中使用的各種技術動作,需要手臂、軀干及腿腳的協調配合,如步法與手上動作的多種組合、身體重心變化與四肢伸縮的配合等,這些多變的組合動作是短兵技術的進階。因此,運動員協調素質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技術結構的合理性,從而影響到戰術的執行。只有身體各部位協調一致,才能正確掌握技術,有效執行戰術,真正提高技戰術水平[3]。發展短兵專項協調素質的方法主要有跳繩、跑跳步振臂、側并步轉體等。
六、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體能素質是衡量運動員訓練水平及競技能力高低的客觀依據,是實戰技擊的重要基礎。短兵技術動作需要快速準確地完成,良好的身體素質有利于運動員更好地發揮技術動作。在施訓的過程中,教練員要根據運動員的不同技術特征和身體素質,合理、靈活地安排訓練方法和時間,豐富訓練內容方式和手段,充分挖掘運動員的身體潛能,努力提高短兵專項身體素質。同時,還要不斷進行訓練經驗總結,積極探索更好的訓練方法,不斷提高運動水平。
(二)建議
1.教練員要加強對短兵技術的動作模式和生物力學特征的研究,選擇與其相適應的體能訓練手段。
2.在短兵體能訓練中,教練員要針對實戰場景進行模擬訓練,讓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更加專項化,更好地服務于短兵技法的施展。
3.在發展運動員的專項身體素質時,不僅要與技術相結合,還要注意與戰術、心理和智能訓練有機融合,重視培養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這樣才能在比賽中保持沉著冷靜,為體能和技術的發揮創造良好條件,有效提高訓練效率。
參考文獻:
[1]張國琴.淺談短兵運動的身體素質訓練[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12):183.
[2]劉峰.擊劍運動員體能特征及訓練方法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6(07):260-261.
[3]張英波.現代體能訓練方法[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