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銀垚
摘 要:小學數學學科中蘊含大量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內容,需要學生具備多種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分層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向,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教師在制定學習內容和評價標準時,要實現學生的多樣性和個性化,加強培養力度,通過分層教學策略為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成長環境,為提升學生整體素質提供強有力的幫助。對此,文章詳細介紹了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應用到的分層教學方式,從教學目的、學生能力、評價制度及教學環境等方面闡釋了有效的教育方式,希望本文研究能為各位教師的教學提供有力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分層教學;策略
一、理論根據
分層教學法的展開契合不同學生的不同發展需要,學生之間難免存在差異,而許多教師只重視教學進度統一,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進度,導致學習水平不均衡的問題。分層教學法可以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讓所有學生都在學習中獲得存在感,利用合作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帶動學習弱的學生,教師也要對學習進度慢的學生予以鼓勵和關懷,不僅可以為學生打造適合的發展方向,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素質,保持學生間的良好關系,而不是傳統小學教育中教師只負責教授知識,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消化;而且還能有效地和素質教育相契合,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同時還能加強教師的組織能力與應變能力,在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同時還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學生方面
教師需要從多個角度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基礎知識的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實踐能力和興趣愛好等,根據不同的教學環節和學習情境選擇合適的能力水平作為分層標準。除了分層標準可以隨著實際情況改變外,學生的層次定位也可以隨著自身能力的變化而產生改變。一般情況下,可以根據學習成績和基礎知識的理解能力將學生劃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優等生、中等生和后進生。從成績的角度來講,這三者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學習成績的等級差異,如成績高的為優秀學生,處于及格上下的分別為中等生和后等生。其次,教師也可以從根據學生在學習時的積極與活躍程度進行劃分,可以將上課表現積極,經常回答問題的學生分成一類,上課聽課狀態良好的學生分成一個類別,將上課不聽課、總是搗亂的學生歸為一類,以此達到對癥下藥的目的,從整體角度考慮學生各方面能力水平,對學生進行準確定位并合理安排相應的學習任務,促使學生不斷成長,最終幫助學生尋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三、教學環境方面
在創設學習環境的過程中,可以將與分層相關的內容加入其中,以此激發各位學生主動、認真且專心學習的興趣。對此,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效果尋找適合他們的學習內容,根據不同學生學習以及與學生相處時的特征提供合理的環境。而且教師有必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思想狀況、學習態度、學習能力、以及心理狀態,才能更好地進行分層教學,把狀態,性格、相關能力相似的學生分為一組,并且建立起一個學習互助小組,也要根據學生的變化進行及時調整,做到對學生及時的關心和交流,確保學生的學習進度大致同步。
四、教學目標方面
教學目標的難度應該設置在學生能力水平所能觸及的范圍內,避免出現因為教學目標脫離實際情況而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明顯下降的現象。一般情況下,教師需要按照根據學習成績制定的分層結果明確不同層次教學目標的具體內容。在備課環節中,教師需要將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作為后進生的進步目標;將知識的熟練應用和有效拓展作為中等生的進步目標;將與知識內容有關的創新性思維能力的提升作為優等生的進步目標,三個層次目標內容需要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盡量保證每名學生都能在目標的引導下實現快速成長。
五、課堂提問方面
針對部分難以跟上教學步伐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多個層次的問題,為活躍學生思維模式提供不同的問題內容;針對中等生的能力水平設計小組討論環節的引導性問題的內容,在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和激烈討論的環節中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如果部分學生出現思維停滯不前、難有進展的狀態,教師可以將問題內容進行分解,提供與之有效的基礎性問題引導學生的思路在正確的方向中不斷延伸;如果部分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快速完成問題內容,教師可以提出一個拓展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思維拓展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內容。
六、課后作業方面
在設計不同層級的聯系題目時,盡量使內容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在布置作業時,可以將不同層次的作業題目都發給每名學生,對后進生和中等生來說,基礎題和提高題都是需要完成的作業內容,而實踐創新題屬于選擇類題目,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是否進行提升性訓練。對優等生,教師可以在優等生完成基礎題和提高題后,鼓勵優等生進行實踐創新類題目的探索,利用題目內容和解題思路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引導優等生不斷拓展知識范圍并鍛煉應用能力,實現綜合素質的有效提升。
七、制定評價制度
在課后作業評價中,教師需要針對作業準確率、學習態度及其他因素設計合理的評語內容,在促進學生提升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使學生認清自己的學習情況。評價標準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水平確定,后進生在準確完成基礎題后能積極完成提高題時,教師可以對其進行積極評價;在中等生完成基礎題和提高題后能實現思維能力的快速提升,出色地完成實踐創新題的內容,教師可以給予較高的評價;如果優等生僅完成基礎題和提高題,卻沒有開展實踐創新題的探索,教師需要觀察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評語引導學生的調整狀態。
八、結語
分層教學可以幫助教師加深對學生的了解,根據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習能力等多方面能力水平開展相應的教學工作,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群體、教學目標、課堂提問、課后作業和評價制度的分層管理實現授課質量的有效提升,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數學學科的學習氛圍,通過多樣化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增強學習積極性,鍛煉思維能力,最終發揮教師引導作用,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以及每一名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林榮花. 分層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 文淵(小學版),2019(11):317.
[2] 林榮花. 分層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 文淵(小學版),2018(11):317.
[3] 孫改玲. 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 人文之友,2019(6):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