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形式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已經難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發揮作用,以新高考作為背景,語文閱讀教學需要跟隨時代發展的腳步,滿足新時代背景下的語文閱讀教學的需要。從過去的語文閱讀教學內容來看,整體更加偏向語文材料題目和閱讀題目,目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形式正在向多元化方向轉變,學生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知識,因此,多文本閱讀教學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本文對多文本閱讀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價值進行分析,并探究多文本閱讀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希望可以促進語文閱讀教學的進步與發展。
關鍵詞:多文本閱讀;語文閱讀;高中教學;價值分析
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往往會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很難有足夠的時間用在語文閱讀上,因此,高中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方面會出現很多問題,高中教師在教學時要格外重視。多文本閱讀主要激發學生靈活應變能力,在未來的學習中可以靈活閱讀不同文章,并針對不同文章內容提出自己的意見,為學生未來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高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現狀
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為,教師作為教書育人的職業,需要在課堂上占據絕對地位,這種情況讓課堂氛圍十分壓抑,學生畏懼教師,很難激發學生的課堂活力。要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做出調整。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在日常學習過程中進行大量的習題訓練,長此以往會大大削減學生對課堂學習的熱情,教師的這種方法雖然讓學生的做題速度得到提高,但是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能力得不到鍛煉和提高。一些教師在開展課堂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忽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使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不能以理想的狀態學習,使語文課程成為學生學習的絆腳石,部分學生還會失去學習興趣,嚴重影響語文課程教學的進行。不科學的教學方法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嚴重的還會導致學生心理壓力增加,不利于學生未來發展。部分教師會給學生布置繁重的學習任務,“漫灌式”教學方法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方式出現變化,同時還會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
二、高中語文多文本閱讀教學的價值分析
(一)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還要提升學生語文專業素養。學生不僅僅要學習語文基礎知識,還要學習充足的課外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自身的語文閱讀水平。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愛好得到提高,有利于學生積累大量知識,同時還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通過多文本閱讀的方式,學生的閱讀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養成閱讀習慣。目前高中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高中生的學習習慣和心理建設還沒有完全成熟,部分剛剛進入高中學習的學生還處在叛逆時期。教師在教學時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基礎語文閱讀教學,還要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幫助學生建立心理學習基礎,使學生對語文閱讀的恐懼降低,閱讀能力和學習效率自然而然就會得到提高[1]。學生已經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但是由于閱讀技巧的問題,很多學生存在閱讀速度慢和找不到中心點等問題,部分學生在經歷過考試失利后會對語文產生抵觸心理,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信心。語文教學過程中引入多文本閱讀教學方式能有效解決以上問題,多文本閱讀教學能最大限度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讓學生的思維更加發散。多文本閱讀模式符合現代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需要,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強化學生對語文閱讀學習的自信心,強化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二)重視學生個性化問題,激發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
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養成獨立學習的習慣,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還需要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清楚語文閱讀帶來的實際意義。多文本閱讀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教師可以通過對課本內容的拓展,幫助學生拓寬眼界,讓學生愛上閱讀并養成語文閱讀的習慣,實現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和學生文章分析能力的目的。多文本閱讀教學方法輔助學生進行思考,將課內內容與課外內容進行結合,推動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探索,從而提出自己的觀點。學生主動探索語文閱讀內容的同時還能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成就感,使學生建立起對語文學習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在未來的學習中獲得更多學習熱情與學習興趣。例如,學生在學習《氓》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將這篇課文作為學習的引導,在課前讓學生進行預習的同時,引導學生找到教材中和《氓》題材類似的課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發現教科書中還有《離騷》和《孔雀東南飛》等更多相似體裁的學習內容。在學習文章背景的過程中會主動學習文章內容,使學生學習能力大幅度提高。通過多文本閱讀的方法開展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到文章中所傳達的思想。教師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討論,使學生知道文章中傳達的情感與文章蘊含的人生意義。從目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情況上來看,多文本閱讀教學中融入對比閱讀的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體會到語文閱讀的魅力。
(三)增加學生文學儲備
部分高中教師設計的課程目標難以達到高中大綱中的要求。除了日常教學內容外,教師還要根據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情況對教學內容做出適當調整,通過豐富教學內容來加強學生對語文閱讀教學的認識。多文本閱讀教學方法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并且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還會發揮出優勢。語文能力想要得到提高,需要學生利用大量的時間打基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就要從學生的基礎抓起。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采用多文本閱讀方法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內容,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語文基礎框架,糾正學生不正確的閱讀方法,促使學生在課程知識中加入自己的理解,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不同于傳統教學,多文本閱讀教學有很強的影響力,學生在學習時不再拘泥于一個答案,而是在不斷閱讀的過程中升華自己的思想,讓自己的思想真正表達出來。多文本閱讀教學使學生的課堂專注力得到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也得到大幅度加強。
(四)深度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并不是一天培養出來的,需要學生和教師共同努力。多文本閱讀教學是語文閱讀中的重要部分,多文本閱讀教學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簡單,教師僅僅需要調動學生的課堂活躍性就能獲得良好的課堂效果,還能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多文本閱讀改變傳統閱讀教學的單一性,強化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的學習范圍和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使得個人學習能力和語文綜合能力得到加強。多文本閱讀教學的出現,豐富了學生課堂學習內容,使學生的個人綜合能力可以在多本文閱讀教學中得到提升[2]。因為多文本閱讀教學的靈活性,學生可以在課后完成閱讀任務,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成長。學生在閱讀時也會對其他學科產生影響,學生在學習其他學科時需要閱讀大量信息,多文本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信息時不會出現重要信息丟失的情況。在日常課堂教學時,教師要靈活選用課堂閱讀文本,將閱讀內容和實際教學情況相結合,以擴展教材內容和豐富學生知識為前提,在教學時選用對學生未來學習有意義的文章進行教學,幫助學生開闊眼界的同時,提升學生的閱讀經驗。
三、多文本閱讀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一)重視課堂朗誦環節
多文本閱讀教學方法需要教師和學生對閱讀內容有自己的理解,大聲朗讀可以增強學生對書本內容的記憶,同時在讀書的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仔細品味書中的思想情感,幫助學生真正走入內容中。特別是閱讀一些帶有情感色彩的內容,學生需要通過朗讀來將自己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相連接,真正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到作者當時的思想情感。例如,學生在學習《記念劉和珍君》這篇文章時,教師除了要向學生介紹文章歷史背景和作者基本信息外,還要讓學生對文章進行朗讀,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魯迅先生當時的悲憤情感,感受到當時社會的水深火熱,進而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擔當精神。學生已經對文章內容有自己理解的時候,教師要根據文章的類型向學生推薦更多相關文章,真正發揮多文本閱讀的作用。例如,教師可以將魯迅先生的《記念劉和珍君》和《為了忘卻的紀念》兩篇文章結合起來講解,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增加自身的情感,同時學生閱讀大量文章還可以加強自身的愛國情懷。學生經過大量的閱讀,增加自身閱讀量,激發學生對文章后續內容的興趣,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朗讀能讓學生加深對文章內容的記憶,使得學生在未來學習的過程中能更好地掌握文章重點,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二)融入比較閱讀環節
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只有對比閱讀才能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記憶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多文本閱讀教學中融入對比閱讀,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學效益,提高教學效果。《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要向著強化學生核心素養的方面前進,對比閱讀的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語文作為高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重點關注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問題。例如,在講解教材中有關英雄事跡相關文章時,教師可以將課內文章和課外文章相結合,教師將《蘇武傳》和《屈原列傳》進行對比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兩者的人物性格進行對比分析,讓學生分析不同文章中描寫人物的方法,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分析能力。多文本教學主張多種文體和多種文章教學,教師可以將古代英雄和近代英雄事跡結合起來。例如,將《離騷》和課外閱讀《蜀道難》兩篇文章進行對比講解,學生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同時還能拓展閱讀范圍。比較閱讀的方法能讓學生對文章內容理解得更加充分,還能在文章中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在閱讀的過程中求同存異,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加入文章仿寫環節
語言的多義性決定了在描述事物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無法用語言形容的情況,很多古文中經常會采用意境描寫的方法寫景色,這種方法會實現語言直白描述達不到的效果。很多學生不會使用意境描寫方法,采用多文本閱讀教學能幫助學生提升意境描寫的能力[3]。例如,教師可以將《揚州慢》和《望海潮》作為意境描寫教學的典范,讓學生在課外尋找類似的文章,或者讓學生在課本內找到其他描寫語句的方法,組織學生對文章部分描寫進行仿寫。課堂中加入文章仿寫環節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語言基礎,對未來閱讀文章和寫作都起到良好的作用。多文本閱讀課堂中加入仿寫環節,可以最大限度地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真正做到讓學生與課文對話。教師在多文本閱讀教學中加入文章仿寫環節,學生可以在仿寫過程中深化對文章結構的理解,在未來閱讀文章時能更好地對文章進行分析,把握文章關鍵節點。
(四)注意教學的整體性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將文章作為一種藝術品與學生進行賞析。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加強對文章的審核,多文本閱讀教學需要使用大量的課外文章,教師在選用文章的過程中需要針對課文內容進行調整,保證文章內容可以與教學目標相匹配,避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為了形式而教學的現象。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的方式和形式,做出適當調整,靈活設計課堂環節,讓學生對文學作品有正確的理解,強化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多文本的選擇要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將多個文本作為一個整體來開展教學,這樣才能對教學目標的實現起到輔助作用,加強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教師在課堂上根據議題選出一組文章作為教學案例,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思考和討論,并積極提出自己的觀點與看法。通過對文章進行對比閱讀增加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從多角度進行言語教學,達到提升課堂效果的目的。
結束語
多文本閱讀教學使語文閱讀的教學方式發生改變,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汲取語文學科中的知識點,幫助學生實現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的融合。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進一步提高自身的語文專業素養,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萬應起.探究多文本閱讀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意義[J].新課程,2021(41):198.
[2]黃娟.高中語文文本閱讀教學探析[J].語文天地,2020(7):68-69.
[3]楊曉姝.多文本閱讀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意義[J].新課程(下),2019(5):2-3.
作者簡介:仇媛(1988— ),女,漢族,杭州建德人,浙江省杭州學軍中學海創園學校,中學一級教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