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桃桃
摘要: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發現,目前初中生在寫作方面普遍存的問題是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寫作材料積累習慣,課后生活視野不夠廣闊,僅僅將教室當成自己的學習空間,而忽視了課外的拓展。因此,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師應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相結合,拓展學生的寫作視野,并積極將生活因素融入到作文教學中,讓學生不斷地得到啟發,從而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初中學生;寫作教學;方法策略
寫作一直在語文教學中占據著最重要的地位,是對初中學生語文綜合水平評價的最直接的標準。學生如何有效選取生活重要片段(選材)來表達感受和看法,如何通過最有效的途徑(寫作方法)讓讀者了解自己的寫作目的(主旨),這是學生對生活的認知能力,語言運用及表達能力的體現。寫作來源于生活,將生活因素融入到作文教學中才能釋放學生的個性。文學創作來源于對生活的體驗,而閱讀可以觸法學生對生活的思考,所以,在初中語文習作實踐教學中,教師要把閱讀和寫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學生的寫作能力才會得到有效提升。
一、養成閱讀習慣,奠定寫作基礎
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生活化,在平時的閱讀過程中,學生會有情緒上的共鳴。閱讀的情緒是讀者對文本語言的最直接感受與體會,利用好這一獨特的感受,可引發學生更多的聯想和想象,更豐富的情感,而這些都是學生寫作中很好的素材。在初中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要通過閱讀來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使他們在情感上得到充分的滿足,激發他們的情感。
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意味著,閱讀的體驗可以轉化為學生的寫作素材,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淀,仍然可以在理解和表達上起到很大的作用。許多學生在課后沒有進行閱讀積累,僅僅依靠課本上的短語詞匯,根本就很難達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因此,在進行課外閱讀時,應注重習語的積累,并逐漸體會優秀文章的寫作思維方式,以及作者的敘述語言,并能夠學習其中的優點,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
二、分析閱讀文本,提高寫作能力
寫作是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和感受。一些學生對生活中的人和事并非無感,然而要聯系到寫作時,他們往往無從下手。閱讀就可以給他們提供很好的例子。文章通過選取生活中什么樣人和事,表達怎樣的主旨?我們生活中是否也發生過類似的事件,是否也可以通過同樣的形式抒發自己的感受呢?這些需要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去思考。這是讀寫結合的第一步。筆者曾讓學生每天閱讀一篇文章,概括文章事件和主旨,找出好詞好句并做好批注,分析文章寫作上的優點。這些其實就是讓學生積累素材。一段時間后,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有所提高。另外,把讀寫結合融入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學會寫作。如筆者在講授《背影》一課時,對精彩段落“望父買橘”進行分析,總結方法——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和細節描寫,讓文章語言更出色,并當堂讓學生按照這樣的方法進行寫作訓練。
三、積累寫作素材,抒寫生活體驗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作需要充分的材料。初中學生只有在積累了大量的材料后才能在寫作時有東西可用,才能更好地完成寫作的目標。所以學生要養成積累素材的習慣。讓學生準本好一個專門的本子,從每天的課內及課外閱讀中積累素材和好詞好句,記錄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記錄讓自己感受最深的某個瞬間,記錄自己某一時刻的奇思妙想。學生在收集材料的同時,還要養成寫日記、隨筆和周記的習慣,把學習和生活中的日常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用文字記錄下來。這些文字記載了學生的思想,其中包含了他們真實的情感,最后將會變成他們他們寫作的靈感來源。
四、選擇優秀文本,進行仿寫訓練
優秀的文本永遠事值得學生學習的典范。在具體的寫作教學中,仿寫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訓練手段,教材文本、名家作品、優秀作文等都可以是仿寫的典范。選擇優秀文本進行仿寫訓練,可以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表達能力,提高寫作水平。學生選擇的文本可以是課本上的經典文本,也可以是課外讀物中的文本。關注文本中的選材、遣詞造句的方法、篇章結構方法和寫作手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科學地設定仿寫目標,讓學生進行仿寫。學生在課外閱讀中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文章或者文章中的某個段落,針對某一方面進行仿寫。
五、強化細節描寫,力求語言精彩
許多初中學生在寫作文時普遍存在著“不夠生動”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缺少對細節的描述。細節描述,是指對人物的對話,心理活動、動作和表情等進行描述,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問題,進行片斷的細節描述。分段寫作既節約了寫作時間,又提高了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生的作文水平。筆者在講授《背影》一文中就是選取了“望父買橘”的段落進行分析,讓學生學習其細節描寫方法,再設定一個場景讓學生進行細節描寫。
六、教學結合生活,寫作融入生活
在進行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將其與生活相結合,避免像傳統的教學方式那樣脫離現實。為了增強學生的真實情感體驗,提高其作文的敘事能力,寫作主題訓練必須貼近中學生的日常生活,讓他們體會到教材所傳達的感情,從而把他們的感情表現出來,最終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文章與現實的聯系,使他們產生一種親近的感覺,進而熱愛寫作。例如,在《故鄉》一文的講授中,教師可以根據文章內容,拓展寫作專題課。通過分析魯迅在文章中的人物描寫、環境描寫、故事敘述,體會作者最后表達出的情感和文章的深層哲理。通過這樣的一步步的清晰學習,學生能夠感受到記敘文的語言、環境、動作、內容、情感上的寫作要點,能夠得到自身的關于寫作的認知。在具體的實踐課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開展戶外實踐課,去充分感受故鄉生活的煙火氣,并以此為主題進行文章創作,將從《故鄉》中學到的語言、環境、動作、內容、情感方面的寫作要點進行有效應用,只有這樣,學生的寫作能力才能得到切實的提升。
七、結語
總之,語言起源于生活,并在實際生活中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在新的初中語文教育背景下,教師應該積極地運用“更貼近現實的習作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充實他們的知識面,讓他們能夠用自己的雙眼發現生命中的美,從而在實踐中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此外,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而寫作又是閱讀的強化,兩者的結合,是一種長久的教學方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除了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外,我們還要加強閱讀,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他們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從而達到綜合素質培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潔.淺談初中語文生活化習作教學的策略[J].甘肅教育,2021(5):160-161.
[2]王金濤.習作生活化,提升表現力——初中語文生活化習作教學探討[J].語文課內外,2020(20):206.
[3]李夢奇.立足于生活的土壤,培育出語文的種子——初中語文生活化習作實踐探索[J].華夏教師,2019(19):84.DOI:10.3969/j.issn.2095-3267.2019.19.059.
[4]祝旭.試論初中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J].科學咨詢,2021(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