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佳
[摘 要]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觸發了教育領域對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關注——化“疫情危機”為“教改契機”。選取管理類專業研究生為對象,從課堂環境、課程設計、教學方式、教學質量評價等方面,構建后疫情時代研究生“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模式,旨在在后疫情時代在師生中提倡混合式教學的思想,進而切實推進教學改革,將線上與線下教學方式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形成良性課堂生態,全面提高研究生教學和培養質量。
[關鍵詞] 混合式教學;生態課堂;后疫情時代;教學模式
[基金項目] 2021年度哈爾濱師范大學研究生培養質量提升工程項目“后疫情時代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研究生‘互聯網+生態課堂’模式建構”;2020年度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互聯網+’背景下管理專業實踐課程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SJGY20200366)
[作者簡介] 崔 佳(1985—),女,黑龍江伊春人,博士,哈爾濱師范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土地資源管理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3.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2)24-0116-04 [收稿日期] 2021-08-09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線上教學模式成為同時滿足疫情防控與教學雙重需求的應時之舉,也是推動教育教學領域的一場革命[1,2]。在這個特殊時期,構建研究生“線上+線下”混合式生態課堂勢在必行。混合式教學,即整合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兩種模式,充分利用兩種模式各自的教學優勢。本文選取管理類專業研究生為對象,從課堂環境、課程設計、教學方式、教學質量等方面構建后疫情時代“互聯網+生態課堂”的教學模式,旨在解決后疫情時代師生思想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中的全面轉變、在線上和線下教學情境切換中相互碰撞,更好融合線上和線下兩種教學方式,形成良性課堂生態,全面提升研究生教學質量。
一、疫情期間管理類研究生線上教學的啟示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教育部下發了《教育部關于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通知》。為了應對疫情,教育部提出了“停課不停學”的號召,既是面臨疫情的應急之舉,也是“互聯網+”教育廣泛應用的新契機[3]。疫情防控期間,采用“互聯網+”線上教學方式培養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研究生,充分利用和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在疫情防控期間進行研究生全過程教學。
(一)疫情期間管理類研究生線上教學情況
土地資源管理是哈爾濱師范大學公共管理一級學科下屬的二級學科之一,是研究土地資源與資產之利用、配置和管理的一門科學,是人地關系中重要的基礎組成部分,具有應用基礎和管理基礎。其研究方向兼有理論性和應用性,顯示地理與資源學科綜合性、區域性、動態性和掌握空間分析高科技手段的優勢和特色。
疫情期間,學校依據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研究生教育教學的培養要求,向各課程的任課教師推薦適合研究生理論和應用教學的培養方案,選用雨課堂、超星、智慧樹、騰訊會議等線上教學手段展開針對性培訓,以確保“互聯網+”線上教學能在疫情期間有效地實施。經過一年來的不斷摸索,教師不斷尋找在線教育問題的解決方案,以適應新時期的教育方式,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模式。疫情對于研究生教學的影響對任課教師有一定的啟示。
(二)疫情下“互聯網+”線上教學的優勢
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互聯網+”線上教學滿足了“停課不停學”及高校教學改革的需求,適應疫情期間對研究生的教學培養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觀念的變革。
1.利用技術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工具如慕課、雨課堂、超星、智慧樹、騰訊會議等隨時開展全面、能動式的實時互動。任課教師通過這些網絡平臺實時與學生進行交流、發布課件和問題、解答疑問、點名、批改作業、有趣的互動、插入網絡視頻資源、課堂練習、考試等,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互聯網+”線上教學更注重學生的主動性及師生、生生互動,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教師和學生的心理距離,很好地解決了疫情期間的空間限制,方便廣大師生按時完成課程的教學與學習。
2.節省時間,實時統計學習情況。“互聯網+”線上教學節省了任課教師課上點名、作業布置、批改作業等時間,可利用網絡平臺系統提前設置互動主題、作業分數、練習題和答案、投票等內容。在課上可隨時進行互動、練習和測試等活動,學生可同時在線完成各項活動和任務,教師可在最短時間了解全體學生對某個問題或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在課后,線上平臺可自動完成點名簽到、問題互動、成績、學習情況的實時統計,為教師節省了統計時間,給學生學習增加了趣味性。
3.增強學生自主性。“互聯網+”線上教學將傳統教學中的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講授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線上教學過程中可實時關注研究生的學習狀態,如在授課過程中發布主題、利用彈幕、慕課和網絡視頻資源等,啟發研究生積極討論和思考,增強互動性和主動性,將注意力投入到課堂內容的學習和互動中,實現全方位、全過程、立體化的教學,這也增強了課程設計的挑戰性。
(三)疫情時期線上教學的問題
由于疫情的原因,為保障學生正常學習,全國開展了線上教學工作,全體師生需在短時間內接受線上教學的方式。但在短時間內把傳統課堂直接搬到網上進行教學,雖滿足了疫情期間的教學需求,但與此同時也存在一定問題[4,5]。
從教師角度,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線上教學并沒有解決在傳統課堂教學中難以照顧學生個體差異的問題,因為非面對面的交流不能及時發現每個學生的課堂狀態,如學生是否認真聽課,也不能及時通過學生表情等了解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接受程度,因此,任課教師很難做到因材施教,只有學生關注的共性問題,在線上教學過程中才能得到教師的反饋。從學生角度,學生在家通過網絡聽課,學習狀態和熱情不能保證,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要求較高。實踐教學部分,教師和學生會受到學習環境、設備操作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教學和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而無法直接解決,這說明“互聯網+”在線網絡教學不能完全取代課堂教學,所以需推進研究生“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改革。
二、研究生“線上+線下”混合式生態課堂的構建
基于疫情期間對研究生線上教學利弊的思考和總結,后疫情時期研究生“線上+線下”混合式生態課堂的構建應從課堂環境、課程設計、教學質量等環節予以重視。
(一)課堂環境生態構建
隨著我國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成效,后疫情時代需考慮如何實現從“互聯網+”線上教學到線下課堂教學的平穩過渡,實現線上與線下教學的有效融合[6]。首先,混合式教學的基礎是選取有效的學習工具,并能適合線下課堂環境的應用。在各類網絡平臺的支撐下,既能突出教學模式的全新建構,又能兼顧課堂結構的持續優化[7]。其次,與傳統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所不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最明顯的差別體現在教學空間上,要將線上與線下、課堂與課下相結合。
疫情之前的所謂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模式,基本都是網絡教學視頻資源、多媒體技術、App教學軟件等的簡單應用;疫情時期的線上教學,更多的是在手機、電腦等簡單的設備上利用各類平臺進行直播教學;后疫情時期,應建設以教室為依托,集現場教學、實時線上互動和調查、虛擬仿真、教學資源等于一體的教學方式,形成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平衡的生態課堂。
(二)課程設計
研究生“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課教師要轉變傳統的育人理念和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課程設計要考慮“線上”實際情況,充分利用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嘗試通過多種渠道和平臺增加教師的互動性與參與度[8],激發學生的興趣,深入探究如何更好地完成課程的設計和教學內容的選擇,從而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1.課前。課前教師可以通過線上手段,如雨課堂、超星或社交平臺等方式推送課程視頻、文本資料、思考題、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等,讓學生提前預習課程內容,并進行思考。教師將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各部分相關視頻、參考資料和思考問題提前上傳至雨課堂等平臺,以供學生課前預習,如土地資源簡介的視頻,土地、國土、土地資源、土壤等概念的區分。學生可隨時在線交流和討論,也可隨時向任課教師提問,學生可以帶著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和思考走進課堂;同時,教師需要及時關注學生在線交流與學習的情況,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教學的內容設計。
2.課堂。線下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課前答疑可以隨時了解學生對課程的期望,以此可調整授課內容和每部分的時間安排等;改變任課教師以傳統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混合式教學模式既要關注教師的教,又要關注學生的學,尤其是研究生教育,要充分發揮任課教師對研究生的引導、啟發、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作用,又要突出體現學生自主學習過程的主導作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性與研究思維,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如教師可將學生分組或學生自由組合,依據課程章節分配小組任務,如土地資源評價,組內同學可以共同準備和查找土地資源評價的相關概念、原則、依據、方法、具體應用、前沿研究文獻成果等相關資料,線上上傳準備的資料,課上小組成員共同呈現章節內容的報告,并由其他組同學提問和討論,教師進行補充、點評、指導和總結。課程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動員全員參與到每部分內容的學習中,充分調動研究生的學習主動性,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更加注重創新研究思維的培養,有意識地把所學知識運用到未來的科研工作中,同時可以利用雨課堂、超星等App中點名、彈幕、課程資源發布、隨機答題等功能,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實時課堂效果的數據反饋。
3.課后。每堂課后,教師可利用線上平臺查看每堂課的課堂報告,及時獲取學生的課堂表現數據、有疑問的知識點、練習題的正確率、表現突出的學生和不積極參與的學生等信息數據,可幫助教師及時了解每堂課的授課效果和日后尚待深入學習的知識點。此外學生可利用線上互動交流相關研究問題,運用課上所學知識思考適合自己的研究問題,或結合所學知識設計相關研究方案。如土地資源退化與保護的學習,課后學生可在雨課堂等平臺上傳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壤污染、鹽堿化等自己感興趣的相關研究文獻和自己研究的設計方案。充分培養研究生的科研創新能力,不僅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也能實時了解研究生對每節課內容掌握和運用的情況,以便后續課程設計的完善和調整。
(三)教學質量
后疫情時期,研究生“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轉變的同時,相應的教學評價方式必將要隨之改變。由傳統的以結果為主的評價方式轉變為過程和結果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混合式學習將線上線下學習相結合,教學質量的評價也要結合線上線下學生學習情況,貫穿整個學習過程[9]。
從課前、課上到課后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科學有效的評價是混合式教學成功的關鍵環節。任課教師需要根據專業培養方案中的教學目標,設計適當的評價方式來衡量每個教學目標的達成度。研究生“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評價體系要多元化、綜合化。首先,重視課堂出勤、互動和測評。根據學生在線下課堂學習過程中出勤,參與討論積極性的高低和表現,平時練習成績加以量化,占總成績的20%。其次,線上教學質量評價。充分利用各類線上平臺手段,構建線上渠道的教學質量反饋體系。如課前學生線上學習時長、線上論壇參與度,課后線上作業和思考題等完成情況、文獻資料的閱讀情況等,占總成績的20%,與課堂和期末考試成績一起作為教學質量的評價。最后,鼓勵教師評價與生生互評相結合,根據線上和線下學生互動和展示情況進行生生互評。
結語
后疫情時期,研究生“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深度融合了現代“互聯網+”線上教學技術和線下課堂教學,在課前、課堂和課后的各教學環節,充分運用線上和線下兩種教學手段的優勢,并從課堂結構、課程設計、教學質量評價等方面構建研究生“線上+線下”混合式生態課堂,更好地將兩種教學模式有效地融合運用。應用此模式推動研究生教學改革,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主科研能力,又能拓展教與學的空間和時間,同時滿足研究生差異化的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切實提升研究生的自主科研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曉宇,陸小龍,黃玉波.基于OBE理念的線上教學實踐探索及后疫情時代思考:以“測控儀器設計”課程為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1(5):87-90.
[2]鐘秉林,南曉鵬.后疫情時代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宏觀思考[J].教育研究,2021,42(5):108-116.
[3]劉洋.后疫情時期基于混合式教學的研究生英語教學模式探究[J].教師教育論壇,2020,33(9):29-32.
[4]賈文軍,黃玉珍,陳武元.大學生在線學習體驗:影響因素與改進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21,42(3):60-69.
[5]鄭宏,謝作栩,王婧.后疫情時代高校教師在線教學態度的調查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38(7):54-64.
[6]馬福運,孫希芳.常態化疫情防控中的高校思政課教學創新[J].教學與研究,2021(5):96-104.
[7]李珍琦,王召陽.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基于“智慧學伴”平臺的課堂教學結構變革[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1(13):82-87.
[8]于歆杰.論混合式教學的六大關系[J].中國大學教學,2019(5):14-18+28.
[9]陳濤,鞏閱瑄,蒲岳.探尋社會化意義:大學生在線教學交互及其對學習效果的影響:基于334所高校在線教學的調查[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6):72-81.
On the “Online + Offline” Mixed Teaching Model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Post-pandemic Era
CUI Jia
(School of Management,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25, China)
Abstract: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has triggered the exploration and discussion of emergency plans f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the education field, which turns the pandemic crisis into an opportunity for educational reform. We select postgraduates majoring in management as the object, and construct a “online+offline” mixed teaching model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post-pandemic era from the aspects of classroom environment, curriculum design,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In the post-pandemic era, we should promote the mixed teaching ideas amo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integrate the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methods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form a benign classroom ecology,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teaching and training.
Key words: mixed teaching; ecological classroom; post-pandemic era; teaching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