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碧珍
摘 要:在初中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準確把握好“三度”原則,即要重視閱讀的溫度、厚度以及深度。重視閱讀的溫度就需要引導學生探討古詩詞閱讀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群文閱讀”中體會古詩詞中情感的微妙不同;體現閱讀的厚度就要求學生在古詩詞的“群文閱讀”過程中,充分調動感官,感悟不同角度的情感內涵,積累廣泛的古詩詞題材,將薄薄的古詩詞讀本讀厚;實現閱讀的深度也就是要在“群文閱讀”過程中深入探討古詩詞讀本的文字內涵,從而能夠獲得在實際生活中深入理解和體會情感主旨的能力,做好溫度、厚度、深度“三度”的有機結合,幫助教師和學生實現精準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和學習?!叭阂庾R”是“群文閱讀”教學的中心思想,是由新課程語文標準下“學習任務群”組織形式衍生而來,在初中語文古詩詞精讀教學過程中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在新課程標準的引領下,初中古詩詞閱讀在內容上若能重視把握“三度”原則以實現精準教學,閱讀教學的內涵也將得到極大豐富。因此,文章主要圍繞“群文閱讀”在初中古詩詞閱讀教學中的體現、“三度”原則在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的應用及其重要意義,以及基于“三度”實現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精準教學的措施等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三度”原則;精準教學;“群文閱讀”;初中階段;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2)23-0023-04
“群文閱讀”是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的發展誕生的一種閱讀教學策略,是教師創造性閱讀教學實踐的結果,是新課程語文標準下的創新產物。“群文閱讀意識”在初中語文古詩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是培養、發展和提高學生閱讀的有效途徑,啟發教師思考“群意識”引導下構建初中語文古詩詞閱讀課堂多元化、協作化教學實踐措施,打破加工生產線似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通過設定閱讀主題,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設計多樣化的閱讀任務,提高學生的閱讀和鑒賞能力,促進學生個性化、有效化閱讀,重視閱讀過程中帶給學生的新奇體驗和思維碰撞,激發學生在閱讀中思考人生發展,并掌握在實踐中應用探索經驗的終身學習能力。其凝結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要求初中學生對語言有基本的運用能力。在此基礎上,“三度”原則的提出,要求精準定位閱讀教學的溫度、厚度和深度。要在初中語文古詩詞閱讀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深入地體會古詩詞材料,更好地調動課堂良好的氛圍;還要重視學生在古詩詞閱讀學習中需要達成的學習目標,要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樹立上,將古詩詞中蕩漾的情感、凝聚的精神力量以及情感真實表現體現出來,從而培養學生的情感能力。除此之外,也要激發學生在“群文閱讀”中認真思考閱讀的意義,感受文字的力量,真正走進課文、走近作者,設身處地,用心體會作者真切的思想情感。
一、 “群文閱讀”在初中古詩詞閱讀教學中的體現
近些年來,隨著新課程標準的落實,初中語文古詩詞閱讀教學中越發重視“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應用。它既可以省時省力,改變單一固有的教學模式,又可以借助古詩詞“溫度”“厚度”和“深度”三大原則,激發學習興趣,拓寬學生閱讀視野,豐富教學內容,建構知識體系,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培養學生具備閱讀的厚度和思考的深度等能力。在日常古詩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嘗試“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以更有效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初中古詩詞的內容。
古詩詞閱讀教學一直都是初中閱讀教學過程中的重要部分。如何把握“三度”原則,將“群文閱讀”策略與初中古詩詞的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實現古詩詞教學對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和價值水平的重要作用是教師需要探索的重要內容。因此,必須要加強“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在初中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實現其有效地融合發展。
二、 “三度”原則在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一)依據詩人形象展開“群文閱讀”
在初中古詩詞教學運用“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過程中,可以以詩人形象為主題展開,結合閱讀教學的溫度、厚度以及深度三大原則,按照詩人的類型或形象進行“群文閱讀”。這種依據詩人形象展開的“群文閱讀”教學法,能夠通過詩人形象以及詩人詩風建立起閱讀的意識,引導學生更好地在頭腦中塑造詩人的形象以及詩人的作詩風格,初步形成對古詩詞的情感的感悟、對古詩詞理解的體會,從而在詩人形象為基礎的“群文閱讀”中,加深對詩人寫作風格的深度體會,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開展古詩詞學習。
眾所周知,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閱讀習慣和思維形式,對古詩詞情感、內涵的認識也大有不同。也正是因為這種不同,才促使“群文閱讀”教學能夠更有效地開展。結合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策略中“三度”原則的要求,教師要選取合適的詩人形象,詳細地分析詩人背景,感悟詩人的思想情感,將詩人不同題材或不同內涵的詩歌系統性地進行學習,從而塑造更鮮活的詩人形象,開展具有深層內涵的古詩詞“群文閱讀”課堂。例如,杜甫這一詩人形象十分突出,與其他詩人的形象和詩風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是具有特殊性的詩人形象。杜甫在作詩詞時,其名篇用到了“望”這個字,比如《春望》和《望岳》。這是兩首意境、詩風以及情感都完全不同的古詩。因此,“望”字在其中的體現也是具有不同的意義。例如,在《春望》這首古詩中,“望”字包含著詩人眼中所見,國家破敗,山河破碎的凄涼景象,詩風沉郁頓挫,所傳達的情感是對國家的憂慮的曠世情懷。但是在《望岳》一詩中,這種情感截然不同,更多是體現杜甫眺望泰山,登上泰山俯瞰泰山的積極入世的決心,以及詩人俯視一切的心胸氣魄。這種對比閱讀更能夠豐富詩人的形象和情感。通過這樣的“群文閱讀”,學生們不僅能感受到語言的魅力,觸摸到文字的溫度,還可以增加對杜甫這位詩人的品格以及唐朝的歷史變遷的了解,而且能夠深度地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情感以及深入體會作者詩歌背后的內涵。
(二)依據詩詞意象展開“群文閱讀”
依據詩詞形象展開“群文閱讀”是初中古詩詞閱讀教學中另外的閱讀教學方法。在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善于從詩詞意象入手,將古詩詞呈現的詩詞意象進行合理的、具體的分類,同時將已經分好類的詩詞進行“群文閱讀”,這樣能夠讓學生對詩詞意象有更清晰的認知,從而將同類詩詞中的意象融合起來,以幫助學生構建詩詞學習知識體系、掌握方法。讓學生將不同的詩詞意象放在一起進行學習,可以幫助學生養成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的習慣,在“群文閱讀”過程中更好地學習古詩詞、讀懂古詩詞。
在初中古詩詞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月亮”是常見的古詩詞意象之一。從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到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再到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都包含著豐富的有關“月亮”的詩歌意象。因此,我們在學習月亮的意象時,可以通過“群文閱讀”的方式讓學生結合多篇古詩詞中有關月亮意象的表達,對“月亮”有一個更深入的理解。因此,在“三度”原則的指引下,要想實現精準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教師就要設計以“月亮”意象為主題的“群文閱讀”,把有關月亮的古詩詞挑選出來,引導學生們自主體會不同月亮的意象,感悟詩人在詩詞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把握古詩詞中“月亮”的深刻內涵,感受其中蘊含的思想溫度,從而達到閱讀的深度。進而,在學習其他包含月亮意象的古詩詞時,也能夠做到游刃有余地解讀。
(三)依據詩詞材料展開“群文閱讀”
在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根據詩詞材料進行詩詞學習。古詩詞中包含著豐富多樣的題材和內容,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將不同類型的古詩詞進行分類,指導學生依據不同的角度劃分古詩詞題材,深入體會古詩詞所要表現的情感,如山水田園詩、邊塞詩、思鄉詩、送別詩、詠懷詩、狀物詩等。針對同一類題材的不同表達和情感異同,這對教師教學來講是不小的挑戰,但這種依據詩詞材料展開的“群文閱讀”能迅速提升學生對古詩詞溫度、厚度和深度“三度”原則的把握能力。
因此,在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應用上,教師要學會選用詩詞材料。在詩詞材料的選取上,教師要選擇能夠進行“群文閱讀”的內容,而且這些內容要能夠對提升學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有一定的把握。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不同類型的詩詞材料拿出來給學生進行專門的訓練,逐漸減輕學生在古詩詞學習上的壓力,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擴展了古詩詞“群文閱讀”的深度和厚度。例如,有許多古詩詞材料描寫的都是塞外戰爭的題材,那么教師就可以將塞外戰爭題材的古詩詞放在一起,開展該類型的“群文閱讀”,比如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從軍行》以及《使至塞上》這幾首邊塞題材的古詩詞放到一起學習,從而理解塞外戰爭這類題材的古詩詞,對這一類古詩詞的思想感情有一個整體把握。
三、 “三度”原則對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創新古詩詞閱讀教學方式
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有利于創新古詩詞閱讀教學的方式,為“群文閱讀”教學提供更廣闊的新思路,從而實現古詩詞“三度”中“深度”的原則。當今,古詩詞閱讀教學大多為單一的篇章閱讀,就是簡單的對古詩詞進行朗讀、翻譯和分析,局限于這種比較固化的環節。但是“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出現,卻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這種局面,教師有了更多的古詩詞教學選擇,可以在課堂上應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來實現“群文閱讀”教學的目標。隨著“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展開,學生學習和交流中能夠得到更多的知識和體驗,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最重要的是,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打破了傳統的應試需求,更加注重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深刻地體會和分析思想感情,擴展閱讀的深度和厚度。因此,“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是體現“三度”原則的有機形式,是當前更加先進的閱讀教學模式。
(二)有利于豐富古詩詞閱讀教學內容
在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中,進一步深入體會古詩詞的內容和情感,有利于實現古詩詞閱讀教學內容的多樣化。依靠“三度”原則,實現“群文閱讀”精準教學能夠完善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理念。在“三度”原則的指導下,“群文閱讀”的意義在于讓學生通過閱讀古詩詞,感受詩人詩詞中傳遞出的思想情感,提升對古詩詞理解的深度和思想的厚度?!叭何拈喿x”的教學策略在于引導學生主動地思考詩歌材料,分析詩歌題材,在自我思考過程中構架對古詩詞的理解,更好地掌握“群文閱讀”教學的真諦。
(三)有利于提高古詩詞閱讀教學效果
“群文閱讀”還能夠進一步提高古詩詞閱讀教學的效果,通過提升學生閱讀的效率,實現更優質的“群文閱讀”學習。在初中學生面臨巨大的學習和作業壓力的環境下,學生很難拿出專門的時間靜下心來進行閱讀。但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一直都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十分重要的環節,不能忽視。因此,在“三度”原則的影響下,教師更應該合理地利用閱讀課堂時間,選擇高質量的古詩詞閱讀問題展開“群文閱讀”教學,給學生提供古詩詞閱讀學習的新視角。不僅僅是將同一主題“群文閱讀”內容掌握,實現閱讀數量的積累,達到“厚度”的原則,還應該注重提高古詩詞閱讀教學的效果,培養閱讀能力,提高“群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實現“深度”的飛躍。
四、 基于“三度”實現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精準教學的措施
(一)創設古詩詞“群文閱讀”情境,做好“群文閱讀”教學導入
在初中古詩詞閱讀教學中應用“群意識”概念,旨在強調閱讀范圍的全面性和多元性,以及閱讀內容的豐富度,克服“碎片化”閱讀的片面化、單一孤立性等弊端,注重充實內容,加深思考,延伸拓展。在這一個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創設古詩詞“群文閱讀”的情境,將古詩詞的學習放在特定的情境下展開,與此同時,還要注重做好閱讀教學導入環節。例如,以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古代詩歌四首》為例,這一課中包含著《觀滄海》《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和《天凈沙·秋思》四首古詩詞。在學習這四首古詩詞時,教師要善于運用創設“群文閱讀”情境的教學策略,做好“群文閱讀”教學的引入。這就要求教師在設置“群文閱讀”情境時,要充分利用“三度”原則,首先要從溫度出發,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品味詩歌,在內容上領略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將四首詩描繪的不同場景進行描繪;其次還要引導學生做好厚度和深度的“群文閱讀”要求,要能夠深刻體會詩歌內部的思想感情,感悟每一首詩歌的主題,從而培養博大的胸懷和情感。因此,要想實現精準教學,就要進一步開展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改善“碎片化”這種非常片面的閱讀形式。片面的閱讀容易導致學生對閱讀內容和教學目標把握不夠準確。因此,學生要有“群意識”的概念,重視文章整體結構、內容和意境,著眼于閱讀水平的全面提升。在閱讀時,也不能因為對單一的片段有一知半解就得意揚揚,要從整體故事背景的碰撞中感悟最真實的古詩詞情感。
(二)設計古詩“群文閱讀”問題,實現“群文閱讀”互動教學
在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群意識”概念,能夠很好地改變當前初中語文閱讀課堂師生主體地位顛倒的現狀。初中學生在課堂上往往存在“教師講什么,我就聽什么”的情況,不能夠很好地發揮閱讀的積極性。例如,以部編版七年級下冊《古代詩歌五首》為例,其中《登幽州臺歌》《望岳》《登飛來峰》《游山西村》《己亥雜詩(其五)》這五首詩都包含場景的描寫,其中也蘊含豐富的人生哲理和思想情感。如果在古詩詞“群文閱讀”課堂上,教師從頭領著學生朗誦到尾,分析到尾,學生的注意力早已不在。然而,“群意識”的方式能夠改變這一局面。初中語文“學習任務群”組織形式能夠改變學生在課堂中被動麻木、疲勞走神的現狀,打造以學生為主的真實情景課堂,教師全程發揮引導和輔助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要把握“三度”設計古詩詞“群文閱讀”的問題,制定閱讀的任務,引領學生帶著閱讀困惑和問題走進詩詞,按照“深度”原則的指導,在閱讀的過程中深析詩文尋找答案,在所積累的詩詞情感中尋找共性,從而解決閱讀問題。這種方式能夠在很大的程度上打破按部就班的傳統學習方式,突破傳統古詩詞學習的限制,轉變以教師為主的傳統授課方式,打造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為主的“群文閱讀”課。
(三)應用群文教學原則,創造“群文閱讀”良好效果
在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群意識”概念,能夠很好地實施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和教學原則,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閱讀學習和情感體驗之間的密切聯系。學習的本質是將知識進行整合而不是割裂。“溫度”“深度”“厚度”三大原則是“群文閱讀”最終的目標。學生在語文閱讀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群文閱讀”教學原則,將其中的內容和情感進行整合,體會詩詞情感的“溫度”,詩中內涵的“深度”,以“群意識”促進“群文閱讀”實現良好的效果。以部編版八年級《唐詩五首》這一課為例,其中包含《野望》《黃鶴樓》《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錢塘湖春行》,這五首古詩將寫景和抒情緊密結合在一起。教師在應用“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時,可以從兩種思路出發。例如,可以將五首詩中相同題材的古詩詞結合起來進行學習和總結,還可以將與這五首古詩詞同一類別的其他古詩詞結合起來進行“群文閱讀”學習。在多種古詩詞之間建立起有關類別、題材上的聯系,為學生做好資源整合,這樣引導學生對同一類別、同一題材的“群文閱讀”材料進行初步的學習和探討,在此基礎上,再對古詩詞的內容和情感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從而牢牢把握“群文閱讀”策略中“三度”原則。
五、 結語
初中語文閱讀課程要深入分析探究“群意識”形式的內涵,挖掘“群意識”在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中的融合點,充分利用“群意識”促進閱讀教學的開展。教師要豐富充實初中語文閱讀主題及內容,以提高學生語文閱讀“三度”為宗旨,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增強學生閱讀經驗,實現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精準教學。
參考文獻:
[1]張艷玲.初中語文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策略[J].課外語文,2021(21):76-77.
[2]何林林.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名師在線,2021(13):43-44.
[3]金楚瀟.初中語文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0(10):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