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針對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問題展開探討。從群文閱讀的優勢入手,結合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明確了小學群文閱讀教學要點,包括課內外有機結合、精選閱讀文本、多樣化閱讀方法、強化突出核心素養培養宗旨四個主要方面,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教學對策。根據研究結果可知,通過轉變教學觀念、明確教學目標、突出學生主體以及豐富教學方法等措施,能夠有效緩解教學困境,提升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能效。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2)43-0056-05
一、 引言
核心素養是新時期背景下小學語文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不僅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和掌握,同時也強調通過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語言能力和閱讀素養,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思想道德感悟方面的培養,為學生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而群文閱讀在核心素養方面有著巨大優勢,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的常用方法,但在實際落實應用的過程中,仍然存在閱讀內容拓展延伸不足、教學方法單一等情況,因此,加強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策略的研究和探討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 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中的主要優勢
群文閱讀顧名思義,就是對兩篇或者兩篇以上的文章展開閱讀教學。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當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開闊學生視野。群文閱讀的閱讀文本較多,教師可以根據相應教學目標合理選擇課內外文章展開閱讀教學,相較于單一文本閱讀,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接觸更多的閱讀內容,而且教學過程以及知識的傳輸具有更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能夠有效開闊視野。第二,提高學生理解能力。群文閱讀能夠實現對多個閱讀文本特點的高效總結,有助于從不同角度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降低理解難度,促使學生更快、更精準地從閱讀文本當中獲取想要的知識和信息。第三,強化精神思想引導。小學生自身知識水平有限,單一的文本閱讀,難以深刻理解文章內涵,群文閱讀能夠引導學生總結分析多個文章之間的共同之處,更好地實現精神思想方面的引導,對落實核心素養培養有著積極作用。
三、 小學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師理解偏差
群文閱讀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雖然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廣泛認可,但是由于不同教師的教學經驗不同、實際教育環境限制,很多教師對群文教學的理解存在明顯偏差。部分教師認為群文閱讀主要是在教材當中尋找同類題材的文章,進行整合教學,并沒有對課外文本知識進行延伸拓展;也有些教師認為群文閱讀就是將各類題材的課文整合到一起,而缺乏對文本關聯性的考量;還有一些教師,出于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盲目倉促展開群文閱讀教學,這些都嚴重影響了群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造成此類情況的主要因素在于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教學理念更新不足。受到傳統教學模式、思維的影響,一些教師對群文閱讀教學理解不到位,僅從表面上執行群文教學,缺乏對群文教學內涵以及應用要點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其次,教師自身語文素養仍需提高,包括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以及文化傳承等方面,群文閱讀過程中,需要教師能夠及時將相關知識內容關聯起來,因此教師本身的語文素養,對此有著直接影響。最后,教師課堂駕馭能力需要改善,群文閱讀與傳統課堂模式存在較大差異,課程構成也較為復雜,因此,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課堂駕馭能力,以確保時間分配、問題引導的合理性,才能夠保障群文閱讀成效。
(二)教學目標不明
群文閱讀文本內容較多,復雜程度相對較高,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才能夠保障教學的有效性,但就目前群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教學目標不明確情況十分突出,主要表現如下:第一,教學目標設置與群文閱讀核心內涵存在偏差,二者匹配度較差,教學目標自然難以達成;第二,教學目標設置與群文閱讀教學之間契合度較低,并未基于群文閱讀特點、優勢,合理設置教學目標,群文閱讀教學方法的應用,對教學目標的達成沒有推動作用;第三,缺乏對讀寫教學的合理搭配和兼顧,并未利用群文閱讀實現讀寫協調教學,教學目標設置偏向性較強,使得讀寫教學各自為政,群文閱讀的教學優勢和作用無法充分發揮。
(三)學生主體缺失
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關注學生的狀態、情緒等,努力踐行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但由于教師和學生受到傳統教學理念、模式和思維的長期影響,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僅教師不能立即適應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學生也無法脫離對教師的依賴,導致課堂角色轉變困難,這也使得群文閱讀教學效果無法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實際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缺失的主要表現包括:第一,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仍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缺少獨立思考、討論以及互動的空間,仍然處于被動地位,不能真正投入群文閱讀學習當中;第二,由于教學時間緊張,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放置在了課堂結構安排以及文本選擇方面,缺乏對學生實際學習需求的了解和考量,造成了本末倒置的情況;第三,缺乏對學生差異性的關注和尊重,這也是學生主體缺失的重要表現,不能夠針對學生的差異特點以及實際需求合理制定教學策略,群文閱讀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并未得到體現,仍然按照教師的安排閱讀。
(四)教學設計不足
群文閱讀與傳統教學模式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實際教學過程中的組織安排、課程結構規劃以及相應教學策略的實施不同。結合當前小學語文群文閱讀實際情況來看,閱讀教學設計尚不成熟,存在閱讀題材單調、群文知識總結不到位、讀寫結合不足等情況,嚴重影響了群文閱讀教學效果,核心素養的培養也無法得到有效落實。雖然已經開始執行群文閱讀教學方式,但實際教學過程浮于表面,僅組織學生通過齊讀、默讀等方式展開閱讀,群文閱讀開展不到位。
四、 小學群文閱讀教學要點
(一)課內課外有機結合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是依托語文教材展開的,因此實際教學過程中,應以教材文本為中心,在課本的基礎上,合理拓展課外閱讀材料。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情況之下,語文教師獲得教學文本的渠道逐漸增多,文本資源也越發豐富,為群文閱讀教學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同時,為保障教學的針對性,確保教學目標得以有效達成,應在教材的基礎上,合理進行課外文本的選擇,避免文本內容脫離教學主題和目標。若文本之間的關聯性較差,還會影響學生的閱讀思路,無法實現對群文知識的有效提取和總結,群文閱讀教學也就失去了其功能和作用。因此,在實際展開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做到課內外的有機融合,在語文課本的基礎上,適當進行課外延伸和探索,在保障基礎知識扎實、牢固的同時,適當幫助學生開闊眼界。
(二)精選群文閱讀文本
閱讀文本的選擇是群文閱讀教學當中的重要步驟,基于教學時間限制,以及當前學生課業壓力較大的情況,無法對多個文本閱讀進行充分準備,因此,在進行群文閱讀文本選擇的過程中,應加強對文本內容的重視,合理控制文本數量,文本數量能夠達到教學目標即可,文本閱讀在精不在多,以免給學生帶來過大壓力,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造成適得其反的情況。文本選擇數量在3~6個之間為宜,既能夠幫助學生發現文本的規律和特點,也能夠避免閱讀壓力過大的問題。在進行文本內容選擇的過程中,應圍繞教學目標,選擇關聯性較強、結構相似度較高的文本,既能夠提高閱讀效率,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對文本知識進行總結和提煉,有助于保障學生閱讀的順暢性,提高完成度。在實際進行閱讀文本選擇的過程中,可按照上位、下位以及并列原則,若要求文本間具有包含關系,則需要按照上位和下位原則從縱向角度,進行文本選擇;若文本間沒有從屬關系,但要求其具備明顯的共通性,則需按照并列原則,進行文本的橫向選擇。例如,在對小學一年級展開群文閱讀教學時,可以將《柳樹醒了》《春天的色彩》等描寫春天的文章整合到一起,展開群文教學,還可以根據學生學情,拓展選擇課外文本內容,或者選擇二年級當中與春天關聯性較高的文章展開群文閱讀。
(三)采用多種閱讀方法
在實際進行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需避免落入提速誤區。群文閱讀縱然具有提高教學效率和閱讀速度的效果,但開展群文閱讀的主要目的,在于落實素質教育,并非單純提高閱讀速度,因此,群文閱讀過程中,教師應避免本末倒置。為保障閱讀質量和效率,教師可為學生提供多種閱讀方法,根據不同閱讀需求,采取通讀、精讀、快讀、速讀、跳讀以及掃讀等不同方式,兼顧閱讀質量和閱讀效率,并有意識地培養和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合理搭配不同閱讀方法,如對課內文本采用精讀的方式,對課外文本則進行略讀,以此達到良好教學效果。
(四)突出核心素養宗旨
群文閱讀是實現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方式,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實現全面發展,由此可見群文閱讀僅是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而核心素養的培養才是教學重點。因此,在實際展開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主次關系,避免群文閱讀淪為形式化表現,應將其作為達成教學目標的工具,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強化突出核心素養的培養,并將其作為教學宗旨,合理開展群文閱讀。通過群文閱讀,引領學生參與到閱讀活動當中,并通過小組合作、發散思維等,幫助學生吸收、總結知識,將群文閱讀的作用和價值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著重突出核心素養培養目標。
五、 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對策
(一)轉變教學觀念,深入理解閱讀教學
基于教學觀念對群文閱讀的限制和影響,小學語文教師應從核心素養培養角度,更新教學觀念,并加強對群文閱讀的理解。觀念的更新和改變并不是對傳統教學觀念的全面舍棄,而是在傳統觀念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教學發展背景以及素質教育要求,合理進行教學觀念的更新和優化,以此促使其能夠更好適應當前教學背景和要求,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可靠指導。新時期背景下,為保障群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從核心素養培養角度入手,改變傳統應試教育理念。
一方面,教師應正確認知自身在課堂教學當中的角色定位,轉變以往教師上位者觀點,弱化自身的強勢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此轉變學生被動處境,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以充分的尊重和思考空間;另一方面,正確認知群文閱讀的價值和作用,明確群文閱讀在彌補教學形式和內容方面的優勢,并借助群文閱讀,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學生興趣,實現對學生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轉變以往群文閱讀教學只做表面功夫的困境,強化課堂組織、知識挖掘,保障群文閱讀與教學內容之間的高度契合性,促使其核心素質培養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二)明確教學目標,合理選擇閱讀議題
教學目標會影響閱讀文本的選擇,也關乎語文課堂的結構以及教學方法,因此,目標的確定是十分重要的。對此,教師應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并圍繞教學目標合理進行議題設計。在此過程中,應加強對以下三個方面的重視。
第一,加強文本選擇,圍繞教學目標,結合文本結構、內容、語言特點等,對文本的議題進行羅列分析。例如,表達主題類可從文本結構、語言特點方面入手;對人文主題,則可結合文本的內容以及角色特點等方面進行議題設計,如“父母之愛”“作家筆下的動物”“作家筆下的人”等。
第二,精細篩選文本內容,確定議題。在完成議題羅列之后,需要結合教學目標,以及核心素養培養目的,深入進行議題分析和評選,篩選其中最有價值、特點的議題,同時也應結合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和接受程度,以此保障閱讀內容與學生之間的適配度。
第三,針對所選議題進行優化。議題是學生參與群文閱讀時首先需要面對的內容,對學生的閱讀方向有著直接影響,因此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以及教學目標進行議題優化,并在教學活動之后,了解學生實際反饋以及課堂呈現效果,并以此對議題進行合理優化。
(三)突出學生主體,強化核心素養培養
1. 關注學生主體,展開專題訓練
群文閱讀作為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加強對學生主體的關注和重視,明確教師的輔助作用。首先,教師應結合學生學年段以及實際學情,從激發學生興趣角度入手,合理選擇文本;其次,教學過程中,應多為學生預留文本閱讀、討論和思考的空間,提高學生在課堂當中的占比;最后,加強對課后評價的重視,從全面發展角度對學生進行引導評價,以鼓勵和夸獎為主,同時關注學生語言、思維、文化等方面的發展情況。
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在群文閱讀之后,根據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展開專題訓練,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促使教學目標能夠得到有效達成。例如,在進行“科技成就”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在教材課文的基礎上,增加《人造發光植物》等課外文本,并結合閱讀內容,展開專題訓練,如介入思維導圖,強化提升學生的總結和知識提煉能力,鼓勵學生通過群文閱讀,自主提煉文本當中的知識,既能夠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間,同時也可以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
2. 通過小組合作,實現素質教育
小組合作是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常用教學方法,其主要優勢特點在于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交流討論和思考的空間環境,對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學習能力有著積極作用。在實踐過程中,教師需要先對學生進行分組,明確小組成員的具體職責,促使組內合作順利,并營造良好、自由、輕松的閱讀交流環境,讓學生在組內積極進行想法和觀點的交流討論,并派出小組代言人,對小組討論結果進行展示和分享,同時由其他學生對發言內容進行評價,最后由教師總結點評。例如,在展開“寓言故事”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以分析不同課文主要表達的道理為核心話題,組織學生展開群文閱讀和討論分析,既能夠有效增加閱讀的深度,同時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和討論,對素質教育的落實有著積極作用。
(四)豐富教學方法,加強資源優化整合
1. 合理設置情景
情景設置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常用方法,通過營造符合課文背景的環境,展開閱讀教學,不僅能夠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而且還能夠將學生帶入相應情景當中,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涵,有助于提升教學質量效率。當然情景設置也能夠用于群文閱讀當中,尤其在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強化學生情感體驗方面,有著較為突出的作用效果。
例如,在進行“父母之愛”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通過播放舒緩、溫情的背景音樂,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并在此環境下,讓學生展開《地震中的父與子》《慈母手中線》等文本的閱讀,引導學生回憶自己與父母相處的點點滴滴,在音樂的烘托之下,促使學生不斷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此外,在進行《水滸傳》《紅樓夢》等課外閱讀分享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借助媒體設備,幫助學生營造書中情景,讓學生將兩本名著當中的人物語言特點總結出來,并交換語言場景?!端疂G傳》當中的人物語言多通俗,具有明顯的口語化特點,而且還包含很多俚語,而《紅樓夢》中的人物語言更為典雅,相對拗口,若將二者的語言環境對換,學生能夠很容易感受到情景與語言之間的突兀性,有助于幫助學生加強對語言的認識和理解。
2. 實現讀寫結合
讀寫能力是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當中的重要內容,群文閱讀教學主要是針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但在此過程中,也會涉及寫作手法和表達技巧方面的知識,對提升學生寫作能力有著積極作用。但若僅僅開展閱讀教學,就會導致讀寫之間發生割裂,學生在閱讀課當中學習了解到的寫作知識、技巧等,可能在課后就會被忘得一干二凈,因此,為強化教學效果,實現對學生讀寫能力的綜合培養,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也應加強讀寫結合訓練。對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著重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一方面,合理進行文本選擇以及議題的確定,找到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重合之處,例如,在開展“愛國情懷”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練筆,模仿作者的寫作手法、修辭方法等,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
另一方面,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將文章的主要內容總結提煉出來,并在課后通過文本精讀、課堂回顧等,寫讀后感,或者圍繞某一個人物、場景、事件等,從不同角度進行敘述和描繪,以此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3. 靈活組建群文
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存在很多文言文內容,由于其語言晦澀難懂,因此學生學習難度較大,而且感覺枯燥乏味,雖然群文閱讀方式更加有趣、靈活,但是文言文文本的組合卻十分困難,單個文言文已經足夠讓學生感到焦頭爛額,若多個文言文組合在一起,無論對學生“學”還是教師“教”而言,難度都相對較大。對此,在實際展開文言文群文閱讀過程中,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靈活進行群文選擇。
第一,在年級范圍內,對教材文言文文本進行篩選重組,既要保障文本內容之間的關聯性,同時,也需要確保文言文知識具有一定相似性。例如,兩個文本之間的重點翻譯詞匯相同、句式相似等,能夠有效降低學生閱讀難度,同時也能夠減輕教師教學壓力,而且通過新舊知識的串聯,還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文言文的理解。
第二,以教材內單篇文言文為主,在課外選用多篇拓展文本,拓展文本的選擇既可以是教材文本的延伸或者補充,也可以是與教材內文本內容相似、類型相同的平行文本。以此幫助學生加強對教材文本的理解,補充教材知識,有助于擴大學生閱讀面,強化學生理解。
六、 結語
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能夠有效實現對學生學習能力、思考能力等多方面素質的綜合培養,在實際展開群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強化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同時結合學生學情和特點,精選閱讀文本,圍繞教學目標實現對群文的靈活組建,以情景設置、小組合作等豐富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全面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邵麗芳.博覽群文 深度學習:小古文教學中如何有效開展群文閱讀[J].名師在線,2022(29):38-40.
[2]陳學富.群文閱讀的前提、關鍵和重點:以建言類群文閱讀教學為例[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22(10):53-54.
[3]梁艷.用好群文指導 向文海更深處漫溯:以李白詩詞的群文閱讀為例[J].名師在線,2022(27):19-21.
[4]高玲.淺談在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開展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3):101-102.
[5]謝麗艷.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敘事類課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考試周刊,2021(87):52-54.
[6]郭勝華.讓學生的心靈在“群文閱讀”中飛揚:淺談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J].學周刊,2021(21):25-26.
[7]姚念星.學科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析[J].考試周刊,2020(87):56-57.
作者簡介:何建敏(1982~),女,漢族,福建福清人,福建省福清市石竹中心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