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偉
摘 要:技工院校擁有完善的基礎培訓設施和專業的培訓師資團隊,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大量專業技能人才。為進一步搞好技工院校的社會培訓工作,濟寧市工業技師學院采取多項措施,不斷提升自身的社會培訓水平。通過舉辦高質量的社會培訓,促進了濟寧市工業技師學院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社會培訓? ? 校企合作? ? 技工院校
近年來,濟寧市工業技師學院(以下簡稱學院)不斷加強社會培訓工作,通過健全培訓機制、拓展培訓項目、優化培訓方案、引企入校、聘請行業企業專家等途徑,開展高質量的社會培訓,得到學員、企業、社會的高度認可,提升了學院的辦學實力。學院圍繞“技能提升、能力拓展”的培訓目標,走出一條高效可行的社會培訓之路。
一、構建多元的培訓模式
學院現為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全國職工教育培訓示范點、山東省跨境電商培訓基地、濟寧市創業就業培訓基地、濟寧市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學院先進的實訓設備為社會培訓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學院與多家大型企業合作共同建設的校企實訓基地,為多元化培訓的開展提供了便利條件。
一是深化校企合作,構建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學院不斷加強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實現產教融合。學院與山東太陽紙業股份有限公司、華勤橡膠工業集團、山東經典重工集團、山東蒂德精密機床有限公司、山東天意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優秀大型企業簽訂了聯合招生(招工)的定向培養協議,與50余家大中型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企業提前介入技能人才的選拔和培養過程,參與并監管教學,實現了校企“零距離對接”。學院引入“校企雙制”辦學模式,把課堂搬進企業,為企業量身定做“校企結合、工學交替”的培訓模式,切實解決企業培訓困難。與山東蒂德精密機床有限公司合作開展“引企入?!?,由企業提供設施設備?!褒R魯大工匠”徐新武,既參與教學又承擔對外培訓。學院提供場地,校企共同管理,目前已有4屆學生順利就業,并逐步成長為企業技術骨干。學院與該企業高標準籌建的蒂德二級學院,可以更加靈活地開展教研、培訓活動。學院師生與山東芙諾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的“雙針沖孔模具”,榮獲山東省創新大賽一等獎,成功申請專利,并把合作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500多萬元。在產教融合過程中,學院既發揮了師資、場地、設備的優勢,又發揮了企業技術、科研力量的優勢,為廣泛的社會培訓提供了全方位支持。
二是做實企業在職職工的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學院及時開展企業在職職工的技能提升、管理能力提升培訓,現已完成生產骨干、卓越班組長、金牌班組長培訓4 000多人。學院與10余家企業聯合開辦了數控車工、維修電工、儀器儀表、焊接加工、機電一體化、計算機應用等培訓班。學院校企合作定向班數量達到20余個,定向班學生800余名。學院已與山東太陽紙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聯合開辦初中后“3+2”訂單培養班、非全日制能力提升高級班及預備技師班、企業新型學徒制班;為華勤橡膠工業集團完成1 500多人的訂單班培養,有效補充了企業急需的技能人才。
三是創新以企業為主、以學校為輔的“學徒+學生”合作模式。實行彈性學制教學,符合條件的學生,可按照規定享受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學院與山東經典重工集團、華勤橡膠工業集團、山東天意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山東蒂德精密機床有限公司聯合舉辦企業新型學徒制班,共計招生375人,成為“學徒+學生”合作模式的一大亮點。
四是服務社會,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學院是濟寧市維修電工、焊接加工、機修鉗工、數控加工等職業資格的社會培訓職業資格鑒定點,具備四級至二級職業資格等級證書培訓、鑒定資質。高級工及技師階段的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可以滿足當地及周邊縣市區的職業技能培訓、鑒定需求。3年來,學院共培訓鑒定高級工、金藍領技師1 000余人。根據社會發展和需求,學院及時拓展培訓范圍,與家政公司聯合開展多批次的家政服務人員培訓,化解家政服務供求不平衡的矛盾,緩解當地的就業問題。與駕校聯合開辦汽車、叉車培訓班,滿足不同學員的培訓需求。
五是積極承擔上級部門安排的培訓任務。學院積極承擔面向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去產能分流職工、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殘疾人等重點人群的就業創業培訓工作,大力開展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建立由學院牽頭、以經貿系為主的職業訓練院。職業訓練院面向退役軍人、在校大學生、保育員、專業技術人員等開展培訓1 000余人次,學院多次被上級部門評選為培訓先進單位。
二、制定科學的培訓方案
為開展高質量的社會培訓,學院成立了以職業訓練院、職業鑒定所、招生就業辦公室、專業系部業務骨干為主的培訓專班。每年年初制訂培訓計劃并選定項目負責人,每月一調度,每季一考評。學院對培訓數量、質量進行全面考核,不斷提升培訓效果。
一是提前做好培訓需求調研。通過深入細致的調研,摸清培訓學員的培訓需求:想學習什么知識、掌握什么技能、獲得什么證書等。培訓專班根據調研報告制定相應的培訓目標和方案。
二是制定科學規范的培訓方案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培訓方案包括課程實施計劃、場地要求、師資選配、考核考評方式、培訓總結等。根據新冠肺炎疫情發展形勢,結合學院和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嚴格的防控和應急管理預案,特別是制定合理的線上教學方案,確保培訓計劃得到精確實施。
三是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在培訓過程中根據學員基礎和學習效果,及時動態調整培訓方案。以往的培訓大多是按照既定的方案,培訓講師按照課件、教材等資料照本宣科,缺乏與學員的互動,造成學員想學的內容與實際所學的內容不一致;有的學員基礎較差,對培訓課程有關內容不能較好地理解,造成培訓效果不理想。針對培訓中出現的問題,培訓人員會在培訓過程中開展調研,及時與講師、學員進行溝通交流,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整,確保培訓效果。
三、嚴格管控培訓過程
培訓質量的高低取決于對培訓過程的管控。學院將培訓過程的管控視為整個培訓的關鍵環節,通過組建優秀講師團隊、加強學員考勤管理、更新培訓設備等,嚴格管控培訓過程,確保完成預期的培訓目標。
(一)組建優秀的培訓師資團隊
在制定培訓方案時充分考慮教師的綜合素養,選擇專業對口、業務能力強、責任心強、風趣幽默的優秀培訓講師任教。根據培訓需求及時聘請企業行業專家,特別是聘請掌握當前行業新技術的技術骨干,組建成優秀的培訓團隊。在培訓過程中對培訓講師的培訓行為及時進行督導,從源頭確保培訓質量。
(二)強化學員出勤管理
學員往往開始熱情高漲,后期因種種原因出現缺勤情況,不能較好地完成培訓課程,導致培訓效果不理想。為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學院加強考勤及動態考核管理,采取刷臉考勤、動態點名、出勤與結業成績掛鉤等方式,提高學員出勤率。
(三)及時更新培訓基地實習實訓設施設備
學院與某自動化研究所合作,建立人工智能實訓工作站,填補了此項社會培訓的空白。將連續榮獲中國數控機床行業最高獎“春燕獎”的數控機床企業的部分精密設備引入學院,共建生產線,進行教學實訓和模擬生產,有效地提升了學院培訓硬實力。
(四)加大培訓質量巡查力度
學院組建培訓檢查小組,對培訓過程開展常規檢查,確保培訓按計劃如期進行。同時,對培訓講師的培訓行為、學員的學習狀態、培訓質量等進行監督檢查,并將檢查結果作為評選優秀講師、優秀學員的重要依據。
(五)嚴肅考評紀律
考評鑒定工作是培訓中的關鍵環節,必須嚴肅考評紀律,嚴格執行相關程序。對一般技能提升或管理班次的培訓考評,采取過程考核和結業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出勤占20%;過程考核(按照培訓環節,每個環節結束時進行環節考核)成績占30%;結業考試成績占50%。對涉及職業資格鑒定的考評,必須嚴格按照有關鑒定要求制定工作方案,要求監考人、閱卷人簽訂保密協議,做好考場布置、考試突發情況應急處理,及時公示學員成績,接受社會監督。
四、做好后勤跟蹤服務
學員培訓結業不代表培訓的結束。學院建立了企業、學員信息平臺,及時跟蹤回訪,對培訓課程、培訓效果、培訓需要改進的環節等進行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及反饋信息,及時分析問題,優化培訓方案,落實整改措施。對于培訓不滿意或就業不滿意的學員,根據其意愿和特點免費進行創業培訓等,達到“就業質量高、創業有保障”的培訓要求。
五、小結
社會培訓和技工院校的教學相輔相成,開展社會培訓能有效地促進技工院校的高質量發展。
今后,學院將多措并舉,不斷提升技工院校社會培訓水平,不斷完善培訓系統,制定合理的培訓方案,開發科學的教學資源,建立多元的培訓模式,大大提升學員的綜合職業能力,切實提高學員就業質量,進而有效解決當前技工院校社會培訓的瓶頸問題,為社會穩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韓倩.職業院校開展社會培訓:路徑、困境與愿景[J].高校后勤研究, 2021(3).
[2]王震宇.技工院校開展社會培訓工作的思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7(1).
(作者單位:濟寧市工業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