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尊賢 凌路通
摘 要:為解決農村互助幸福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農村老年人互助養老水平。以農村互助幸福院管理政策為研究對象,構建PMC農村互助幸福院管理政策效力量化評價指標體系和政策效力PMC指數評價模型,通過計算我國4個地級市農村互助幸福院管理政策的PMC指數,對其分別進行了效力評價。結果發現,農村互助幸福院管理政策制定比較及時,內容相對全面,但主要存在頂層設計不足、政策功能不健全、作用方式單一和法律法規缺失等問題。基于此,建議加強頂層設計、健全政策功能,豐富政策作用方式,進一步完善農村互助幸福院管理規章。
關鍵詞:農村互助養老;農村幸福院;PMC指數模型;政策研究;量化評價
中圖分類號:C913?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2)36-0068-03
收稿日期:2022-01-18
基金項目:陜西省2022年哲學社會科學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項目(2022ND0438)
作者簡介:謝尊賢(1966-),男,甘肅平涼人,副研究員,博士,從事公共管理、社會保障與養老管理研究;凌路通(1994-),男,浙江杭州人,碩士研究生,從事社會保障與養老管理研究。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農村城鎮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農村人口和家庭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農村“養兒防老”的傳統家庭養老觀念正在發生根本轉變[1]。農村留守老人普遍存在日常生活困難、生病無人照看和精神孤獨等問題。隨著以農村互助幸福院為依托的農村互助養老模式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大規模推廣,有效緩解了農村老年人養老難題,農村互助幸福院作為農村養老服務體系的一部分,各級政府也相繼出臺了政策文件對其建設與運營管理進行了一定規范,但農村互助幸福院在實際運營管理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例如相關法律法規缺失[2]、安全問題隱患[3]、組織管理模式發展滯后[4]等。雖然學者們從需求、供給、發展困境等角度對農村互助養老模式進行了一定研究,但鮮有學者對農村互助幸福院運營管理政策進行評價研究。鑒于此,本文引入PMC指數模型,選取四地農村互助幸福院管理政策文件,由此對農村互助幸福院管理政策在政策結構和效力方面進行評價,并針對性地提出優化建議,以期對農村互助幸福院的建設運營管理提供有益指導,從而提高農村老年人互助養老水平。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方法
PMC指數模型是針對政策進行計量分析的模型,旨在科學地量化和評估政策,以多樣的理論以及定量或定性的模型作為支撐,對社會發布政策的原因或者效果進行科學的評估[5]。本文選用該模型對我國農村互助幸福院管理政策文本效力進行量化分析研究。
(二)研究樣本選取
按照選取具有代表性且兼顧沿海和內陸、東部與西部的選取原則,本文從民政部網站中篩選出廈門市、寶雞市、威海市、呼和浩特市這四個城市的農村互助幸福院管理政策文本作為研究樣本。同時,對政策文本進行編號:將威海市民政局在2014年發布的《威海市農村幸福院建設和管理實施細則》,記作P1;將寶雞市民政局在2016年發布的《寶雞市農村幸福院運行管理辦法》,記作P2;將呼和浩特市民政局在2017年發布的《呼和浩特市農村互助幸福院建設和管理實施細則》,記作P3;將廈門市民政局在2020年發布的《廈門市農村幸福院運營管理辦法》,記作P4。
二、農村互助幸福院管理PMC政策評價方法
(一)變量分類及設置
為構建農村互助幸福院管理政策系統評價指標體系,參考相關文獻,聽取專家意見,結合我國農村互助幸福院政策特性,確立了由9個一級變量和37個二級變量構成的PMC農村互助幸福院管理政策效力評價指標體系,見下頁表1。
(二)PMC政策評價等級劃分
根據PMC指數評分法創始人Estrada在2011年提出的經典評級標準[6],結合我國農村互助幸福院管理政策的特征,綜合專家意見,建立農村互助幸福院管理政策等級標準,以得分區間[7~8.99]為優秀,[5~6.99]為良好,[3~4.99]為及格,[0~2.99]為不良。
(三)PMC指數評價模型構建
參照張永安(2017)的構建方式[7]。首先由式(1)、式(2)結合對二級變量賦值。其次由式(3)計算出各一級變量的值,其中,Xt表示一級變量,Xtj表示二級變量,t表示一級指標,t=1,2,3,…,n;j為二級指標,j=1, 2,3,…,T,各一級變量的取值范圍均在0—1之間。再由式(4)計算農村互助幸福院管理政策的PMC指數,根據政策等級評價標準可判斷出農村互助幸福院管理政策的效力等級。
三、結果與分析
(一)研究結果
根據式(4)計算出各項農村互助幸福院管理政策的PMC指數值,并依據評價標準評價出其等級,結果如表2所示。
(二)結果分析
通過對文中4項農村互助幸福院管理政策運用PMC指數模型研究可知,該4項管理政策有2項優秀、2項良好,總體情況較好,這表明在農村互助幸福院管理政策的制定上受到各地普遍的重視。但就各政策的PMC指數值而言,相互之間存在較大差距,最高分為8.17,最低分為5.57,相差2.60分,說明部分地區對于農村互助幸福院管理政策的頂層設計不足。對各項政策具體分析可知,P4政策的PMC指數值是四項政策中最低的,分析可知其在X5、X6、X8、X9這4個一級變量的分值明顯低于其他政策,其政策功能相對單一,沒有涉及激勵約束的人力、法律等相關政策,政策受體沒有引導社會組織和家庭參與,政策系統性中缺乏政府主導性;P2政策PMC指數值低是因為作用方式較為單一,政策缺乏反饋機制,且法律法規缺失,但其PMC指數仍在可接受范圍,表明政策較為合理;P3和P1政策效力優秀,表明其在考慮農村互助幸福院管理規劃時充分考慮了影響政策執行的多個維度,但仍在政策功能、作用方式和法律法規這方面有所欠缺。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一是構建了由9個一級變量和37個二級變量構成的農村互助幸福院管理政策效力量化評價指標體系。二是構建了農村互助幸福院管理政策PMC指數評價模型。三是運用該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模型對我四地農村互助幸福院管理政策效力進行了評價,結果顯示被評價各市的農村互助幸福院管理政策制定比較及時,內容相對全面,但主要存在政策功能不健全、作用方式單一和法律法規缺失等問題。
(二)建議
1.加強頂層設計。政策應明確政府和市場的定位,立足我國老齡化發展實際,做好中長期發展規劃,從發展規劃、政策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推進農村互助幸福院發展。同時,農村互助幸福院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市場、社會組織、行政村、家庭等多主體的共同支持,為了促進其有序發展,需要在規劃和制定政策時,綜合考慮如何理順這些主體之間的關系,形成溝通協調機制和相關管理辦法。
2.健全政策功能。現有政策中多是以引導和管制措施為主,對于資源的分配和調控的政策規劃較少,可能導致政策部門間的分割,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未來各地可以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完善資金分配和調控的管理制度,加大福利彩票公益金等資金對農村互助幸福院發展的支持力度。
3.豐富政策作用方式。目前農村互助幸福院管理政策多是以服務型為主,缺乏激勵性措施,不利于農村互助幸福院的主體多元化發展。應制定相關社會組織的扶持政策,例如在稅收上給予優惠等措施,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農村互助幸福院的運營管理。
4.進一步完善農村互助幸福院管理規章。對農村互助幸福院的責權主體、日常監督、管理方式、收費方式、服務內容等方面做出明確界定,對其管理行為進一步進行規范。加強對農村互助養老院法律主體的研究,健全農村互助幸福院的法律管理體系,保障農村互助養老服務的合法地位。
參考文獻:
[1]? 謝尊賢,郭琰.空間分布視角下健康型運動休閑小鎮發展模式探索[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9,(2):9-14.
[2]? 周娟,張玲玲.幸福院是中國農村養老模式好的選擇嗎?——基于陜西省榆林市R區實地調查的分析[J].中國農村觀察,2016,(5):51-64.
[3]? 韓天玥.農村互助養老推行過程中的政府作用研究[J].現代商業,2020,(33):94-96.
[4]? 黨麗瑩,高貴如.基于時間銀行模式的農村互助養老可行性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21):252-253.
[5]? 郭強,劉冬梅.中國農業農村科技服務政策量化評價[J].中國科技論壇,2020,(8):148-158.
[6]? Estrada,M.A.and S.F.Yap.Beyond the Ceter is Paribus Assumption:Modeling Demand and Supply Assuming Omnia Mobilis.Intern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s Research, 2008,(2):185-194.
[7]? 張永安,郄海拓.國務院創新政策量化評價——基于PMC指數模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17):127-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