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園共育能助力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進一步拓展教育的時間與空間,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意識和學習習慣。文章以培養幼兒學習品質為目標,以家園共育為培養模式,淺談家園共育背景下培養幼兒學習品質的積極意義和有效策略。
【關鍵詞】家園共育;幼兒學習品質;培養策略
作者簡介:陳麗霞(1979—),女,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鯉南幼兒園。
學習品質包含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狀態等要素,是幼兒園教育的重點內容。教師可以和家長攜手,制訂家園共育計劃,共同關注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在實際的家園共育活動中,教師需要重視家園之間的合作和溝通,積極搭建家園共育渠道,助力幼兒發展。
一、家園共育培養幼兒學習品質的路徑
(一)通過多元的教育角色促進幼兒學習品質的發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教育能為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起到奠基的作用。此外,家長能在培養幼兒價值觀念、情感態度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幼兒學習情感、態度、思想、意識的發展造成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貫穿在親子交流與家庭生活的細節中,對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幼兒能在家長的正確引導下產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與觀念。
(二)通過拓展教育空間促進幼兒學習品質的發展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觀強調家庭、社會和學校的協同合作。家庭是幼兒最早接受教育的場所。采用家園合作教育策略培養幼兒學習品質,能夠搭建聯系幼兒園內外的橋梁,進一步拓展幼兒的學習空間。
家園共育將幼兒的學習延伸至園外生活,能使幼兒綜合地看待學習活動,認識到學習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價值,從而形成正確的學習觀。此外,在園外活動與家庭中創設學習場景,營造學習氛圍,有助于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幼兒幼小銜接和深度學習做好鋪墊。
二、家園共育對幼兒學習品質培養的意義
(一)家園共育能為幼兒的學習創造良好的條件
家園共育能加強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之間的聯系,進而同步創造適宜幼兒學習的環境和氛圍,以此促進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因此,家園共育對于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具有積極意義。通過家庭和幼兒園的共同合作,幼兒能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和資源。在此環境下,幼兒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探索和學習,培養創新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
(二)家園共育能為幼兒的自主學習創造機會
家園共育能夠培養幼兒的自我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這種自我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將被幼兒應用于學習活動中,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此外,在家庭和幼兒園的共同教育下,幼兒能夠逐漸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學會調整自己的行為和情緒,逐漸形成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整的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學習環境。
(三)家園共育能為幼兒拓寬學習視野
家園共育能夠促進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幼兒社交能力的發展,有助于幼兒拓寬學習視野,豐富學習資源,從而為學習品質的發展增添動力。在家庭和幼兒園的共同教育下,幼兒能夠接觸到更多的人和事,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從社會交往的過程中汲取有益的學習經驗,形成正確的學習認知。
三、家園共育背景下培養幼兒學習品質的有效策略
(一)家園共議,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家園共育背景下,教師可以聯合家長組織開展家園一體的學習品質培養活動,以家園共育的方式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增強幼兒參與學習活動的動機,為幼兒留下積極的學習印象。
教師可以搭建與家長溝通的橋梁,共同商議以興趣培養為主的教育策略并合作執行。在家園共育過程中,家園雙方要加強溝通,相互匯報學情,便于相互配合,共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加強引領作用,主動與家長建立教育合作關系,調動家長的教育積極性,并積極推進家園共育計劃的落實進度。
學習興趣的培養能為幼兒學習品質的塑造搭建進步的階梯[1]。家園之間的相互配合,能有效營造具有趣味性的學習氛圍,為幼兒留下積極正向的學習印象。幼兒能在興趣的驅動下自覺投入園內學習活動和家庭學習活動,深度落實學習目標,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和態度。
以幼兒園健康領域主題活動“太極拳”為例。活動旨在教會幼兒太極拳的基本動作,向幼兒滲透健康生活和積極運動的重要性,培養幼兒積極的運動情感,促使幼兒掌握太極拳的技巧。在活動中,教師可以采取家園共育的策略,與家長進行合作研討。教師可以主動提出合作教育的策略,與家長達成“園內教方法,園外練細節”這一教育共識。具體而言,由教師在園內教授幼兒太極拳的基本招式。學習完畢后,教師將太極拳的視頻教程通過網絡發送給家長,家長自行學習后,在家庭場景中指導幼兒進行動作細節的調整。家園雙方的教育側重點不同,二者相結合,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促使幼兒初步掌握太極拳的技巧,激發幼兒對體育運動的熱愛之情。
(二)家園共學,培養幼兒的學習習慣
在培養幼兒學習品質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學習習慣是重要部分。良好的學習習慣將對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起到積極促進作用。具備良好學習習慣的幼兒能在生活中自覺投入學習,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學習實踐中總結有益的學習經驗。
為落實培養幼兒學習習慣的目標,教師可以和家長創建“家園共學”計劃,分別在家庭場景和幼兒園場景中為幼兒搭建主題學習空間,并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教師可以按照固定的周期或時段指導幼兒完成指定的學習任務,如繪本閱讀任務、音樂律動任務、運動任務等。在家園共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家長在家庭場景中開辟獨立、安靜、適宜集中注意力的功能性學習區域,請家長督促幼兒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學習活動,逐步實現由家長陪伴學習到幼兒獨立學習的突破。在家園共學的作用下,幼兒能自主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2]。
以幼兒園“繪本閱讀”主題活動為例。為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可以組織實施“家園共學”計劃。具體而言,教師可以設計涵蓋100本繪本的閱讀清單,并創設“21天好習慣閱讀打卡”活動,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在園內外完成繪本閱讀。為提高幼兒的閱讀質量,教師可以為每個繪本故事設計兩個簡單的問題。幼兒答對問題即可完成打卡。為使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可以尋求家長的幫助,請家長在家庭場景中搭建閱讀區域并結合家庭具體情況設計每日固定的閱讀時間,如睡前一小時或每晚七點以后。教師可以指導家長如何高效地與幼兒進行繪本互動,如通過提問、情節演繹、跟讀、角色扮演等方式持續調動幼兒的閱讀積極性,聚焦幼兒的閱讀專注力,讓習慣養成落到實處。在參與繪本閱讀主題活動的過程中,幼兒能逐漸適應親子共讀與獨立閱讀,積累有益的閱讀經驗,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家園共教,幫助幼兒樹立學習理想
家園共教旨在讓家長充分參與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以自身對學習意義、方法、作用的解讀,向幼兒滲透正確的學習思想,促使幼兒形成正確的學習認知,樹立遠大的學習理想。
教師可以與家長加強溝通,幫助家長更新教育觀念和優化教育思路,確保教育內容的正確性;教師還可以鼓勵家長在培養幼兒學習品質的過程中融入個性化教育理念,從個人學習的角度出發,為幼兒講解自身求學的故事經歷,分享自身的學習經驗和心得,借此向幼兒說明學習的重要價值。家長可以從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的角度出發,向幼兒說明學習對于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的作用,鼓勵幼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良好的親子交流能增強幼兒對于學習的感悟,培養幼兒對學習的認同感。幼兒能在與家長的親子對話中播種理想的種子,從小樹立遠大的學習理想[3]。
以幼兒園“社會需要學習”主題活動為例。活動旨在幫助幼兒樹立遠大的學習理想。在家園共教的背景下,一方面教師可以創設社會情境,向幼兒滲透正確的學習觀念;另一方面,教師可以與家長進行溝通,說明活動的教育目標和有效的教學思路,鼓勵家長在課后與幼兒進行主題對話,通過親子交流向幼兒分享求學的故事和有益的學習經驗。家長可以在家庭教育中向幼兒闡述個人對學習的理解,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鼓勵幼兒樹立遠大的學習理想。由此,家園共教能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優勢,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家園共評,指導幼兒學習技巧
家園共評旨在創設家園聯動的學習評價機制,將評價與指導相結合,著重培養幼兒多元領域的學習技巧,幫助幼兒積累學習的經驗。
在創設家園共評的育人機制時,教師需要注意家庭教育評價和幼兒園教育評價標準的一致性。教師可以優化和家長溝通的渠道,強調教育評價標準一致的重要性,杜絕幼兒在園表現認真、在家表現松懈的情況,從而提升培養幼兒學習品質的有效性。教師還可以組織開展學習技能活動并與家長設計活動評價標準。家長可以在園外時段與幼兒進行活動的復盤,結合幼兒的表現進行二次評價。評價與指導相結合,能使幼兒認識到自身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有針對性地進行自我提升。在家園共評活動的指導下,幼兒能夠掌握一定的學習技巧,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4]。
以幼兒園“音樂戲劇”主題活動為例。活動旨在培養幼兒的舞臺表現能力和自我表達能力。為提高幼兒的表演質量,教師可以設計以動作、神態、語言、舞臺綜合表現為評價項目的活動評價機制,并按照幼兒的表現分為優秀、良好、一般三個評價等級。如舞臺語言以口齒清晰、落落大方、聲音洪亮為優;以口齒清晰、聲音洪亮為良好;以聲音洪亮為一般。教師設計評價標準后,可以將評價標準告知家長,并請家長在課后積極指導幼兒進行表演練習。家長可以在幼兒表演練習的過程中加以評價和指導,鍛煉幼兒音樂領域的能力,培養幼兒的表演技能。在家園共評的作用下,幼兒能夠掌握實用的學習技巧,培養學習品質。
(五)家園共創,展示幼兒學習成果
家園共創旨在通過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提升幼兒的學習成果,以此培養幼兒的學習自信心和榮譽感。
在家園共創背景下,教師可以指導幼兒在園完成部分創作類活動,為幼兒詳細說明創作要求和步驟,并為幼兒布置課后實踐任務,鼓勵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創作的剩余部分。幼兒與家長合作完成創作后,由幼兒將創作成果帶入園內。教師可以為幼兒搭建成果展示平臺,引導幼兒講解個人創作成果。如此設計,能完成家園共創任務,幫助幼兒從學習創作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心和成就感,培養學習品質,增強學習動機[5]。
以幼兒園“奇妙的人體”主題活動為例。活動內容為科學模型建構,要求幼兒選擇一個身體器官進行模型建構。具體活動步驟如下。
1.幼兒園創作活動:教師為幼兒分發彩泥、無紡布、膠水、彩紙、毛線團等活動材料,并用多媒體設備為幼兒播放人體主題的繪本立體書內容,請幼兒參照繪本插圖,選擇喜歡的人體器官進行模型創作。教師在此過程中幫助幼兒解決技術性問題。
2.家庭創作活動:幼兒將半成品帶回家庭,由家長輔助完成剩余步驟。
3.幼兒園展示活動:教師為幼兒搭建成果展示的平臺,請幼兒逐一介紹自己的創作成果。
幼兒不僅能在幼兒園活動中獲得創作啟發,了解與人體器官有關的科學知識;還能在家庭活動中培養實踐能力。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相結合,為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結語
綜上所述,家庭教育在培養幼兒學習品質的過程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在家園共育背景下,家長和教師可以從幼兒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理想、學習技巧、學習成果五個維度開展家園共議、家園共學、家園共教、家園共評、家園共創等教育活動,為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提供有力的支持。
【參考文獻】
[1]劉瑛.淺析幼兒園實施家園共育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方法[J].考試周刊,2022(19):163-166.
[2]歸惠慧.家園共育下的大班幼兒時間管理[J].幸福家庭,2021,(10):7-8.
[3]張冉.STEM活動中培養幼兒學習品質的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29):27-28.
[4]楊靜.家園共育,培養有計劃性的孩子[J].好家長,2020(62):20.
[5]羅文英.家庭生活中大班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