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儒
【摘要】本文針對學生學習化學理解難、記憶難等問題,提出堅持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堅持動態確定教學難點、堅持師生有效互動三項原則,從改進教法構建高效課堂、分析學情幫助學生各個擊破學習難點、注重教法學法的總結提升等方面,探索初中生學習化學理解記憶困難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初中化學 學習困難 解決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31-0117-03
在初中階段的各門課程中,化學是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要求相對較高的一門課程。對于剛接觸化學學習的初中生而言,由于化學知識較為抽象,很多學生雖然能聽懂教師所教的內容,但并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在解題或是進行實驗操作時往往會不知所措,存在著理解難、記憶難、實驗操作難等學習困難。如何通過優化初中化學教學,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化學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學習困難,突破“一聽就懂,一做就懵”的學習困境,成為初中化學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筆者在剖析學生學習化學時出現理解、記憶困難的問題根源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實踐探索解決方法。
一、初中生學習化學時出現理解、記憶困難的問題解析
(一)微觀結構及其相關概念抽象,導致學生理解困難
化學是從宏觀、微觀、符號相結合的視角探究物質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要求學生能夠從物質的微觀層面理解其組成、結構和性質及聯系,給學生造成了化學知識很抽象、難理解的直覺。而像構成物質的微粒、化合價的有關規定、化學反應的實質等學習內容,對抽象思維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的確存在理解上的困難。
(二)化學識記內容較為集中,導致學生記憶困難
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一系列化學用語是初中化學學習中的一大難點。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材在第三單元課題3開始出現元素符號,要求學生一節課識記27個常見元素的名稱、符號及其相對原子質量,這對于初學化學的學生來說很難適應。接下來化學式的書寫和計算、化學方程式的學習和應用等都需要以元素符號知識為基礎。較為集中的化學用語需要消耗學生大量的時間進行記憶,要求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盡快熟練記憶和掌握運用,這便導致了許多學生在“消化不良”的情況下只能通過機械記憶死記硬背,而不能實現知識的靈活運用。此外,強行記憶的知識遺忘率較高,學生會因一時記不住、理解不了而產生畏難情緒,從而影響學生之后的化學學習。
二、幫助初中生突破理解、記憶困難的三項教學原則
(一)堅持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教學的方向、內容、方法和組織主要由教師設計和決定,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揮學習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實現教與學的有效互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在充分掌握初中化學各教學重難點的基礎上,堅持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結合學情和課堂教學實際,幫助學生厘清難點,根據不同學生在興趣愛好、學習習慣、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個體差異,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破解難點問題的能力。
(二)堅持動態確定教學難點
對學生而言,學習難點問題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不同的學生個體有不同的學習習慣和理解能力,因而也存在著不同的學習困難。初中化學教師要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動態確定教學難點的原則,善于從教學的動態變化中掌握學生的學習困難,從學生的個體差異中分析難點的具體表現及解決辦法,更好地實現因材施教。為此,教師要重視收集和整理不同學生在課堂上反饋的不同問題,對一些多人次和不同批次學生提出的共同問題,作為課堂教學難點的問題進行集中突破。
(三)堅持師生有效互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突破學生學習化學的難點問題,源于師生間的動態交流、良性互動。師生之間有效的互動交流,可以讓學生順暢反饋疑惑或疑難問題,方便教師幫助學生有效破解疑難問題,有利于學生積累相關學習經驗,最終實現師與生、教與學的無縫對接,進而實現教學相長。
三、解決初中生理解、記憶困難的有效方法
(一)改進教法,構建高效課堂
初中化學教師要善于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以學生的學習地位為主,圍繞學生學習化學理解難、記憶難等學習困難去精心備課、優化教學,在構建高效課堂的同時幫助學生解決在化學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1.在備課時思考多數學生的學習難點。備課的過程就是備教材、備學生、備難點的過程。初中化學教師要重視研究化學新課標和化學教材,全面審視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各項重點、難點,全面審視自己所任教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用動態的視角看待學生學習化學中遇到的問題,主動針對不同學生個體動態確定學生的學習難點,做到該備的學生一個不漏。例如,針對“電解水時,正、負極分別產生什么氣體”這個知識點,少數善于學習的學生很快就能記住負極產生氫氣,多數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卻很難理解和記憶,那么這個知識點就是學生在學習化學中遇到的難點問題。因此,教師備課時一定要注重對照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學生個體進行統籌考量,改進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化學中的動態難點問題。
2.在教學中引領全體學生破解難點。教學實踐證明,優秀的教師都善于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發現和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初中化學教師要重視在課堂教學中針對不同學生、不同時段、不同課型調整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突破化學學習困難。筆者常使用的教學方法是抓中間帶兩頭、先進帶后進。例如,教學“碳及碳的化合物”“酸堿鹽”等章節內容,由于這些章節中的化學方程式、化學用語較多,對一些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來說,理解記憶沒有什么困難,但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要理解和掌握這些專業用語就相當困難。教師必須有善于發現不同學生不同學習需求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采取全面掌握、各個擊破的方法,幫助不同學生解決不同的學習困難,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共同進步。
3.在課堂練習中攻克難點。課堂練習是鞏固課堂教學成果,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摒棄題海戰術的觀點和做法,針對學生學習化學時遇到的困難,針對不同的學生個體,精心設置課堂練習,助力學生攻堅克難、鞏固學習成果。例如,對“化學式的配平”“溶質質量分數”“方程式的計算”“酸堿鹽之間的反應”等學習難點,教師可以設計精準課堂練習,通過精講精練、講練結合的方式,不斷提高學生解決學習難點的能力,從而鞏固教學成果。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注意精講精練的時間分配。新課中教師多講學生少練,復習課中教師少講學生多練。第二,要處理好精講精練的主次關系。精講可以指導精練,但不能用精練代替精講。第三,要注重講練結合、相互促進。如在“酸堿鹽之間的反應”教學中,可以按以下步驟實施精講精練、講練結合:初講—初級練習—復習或更深層次地講—綜合練習—總結復習—模擬考試或測驗—再次總結復習。教師通過講練結合的反復,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突破酸堿鹽之間化學反應多、知識結構復雜、反應機理多的學習困難。
(二)面向全體,幫助學生各個擊破學習難點
教師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對學生情況進行分析。學情分析的目的是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需求,以便教師能夠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教學,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
1.善于發現學生的學習困難。初中生是第一次與化學學科“親密接觸”,并且是在學習高度緊張的九年級。課堂是初中化學教與學的主陣地,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的學習難點并幫助學生精準破解難點,努力讓大部分學生遇到的學習困難都能夠在課堂上得到解決。教師要善于通過課堂教學、個別訪談等形式發現學生在化學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及時幫助處理;要善于從學生的聽課情緒、應答水平和測試情況等細微處發現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及時幫助解決。例如,教師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經常會看到一些學生在課堂上表現不如以前,出現了焦躁不安等情緒,這預示著學生有可能是遇到了學習困難。教師一定要有主動性和自覺性,順藤摸瓜發現學生的學習困難并幫助其解決,才能實現學生學習難點的各個擊破。教師要用好課堂這個主陣地,幫助學生突破化學學習難點,推動學生的學業進步。
2.尊重學生的層次差異。學生個體能力差異決定了學生在化學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是不同的。因此,教師要善于總結歸納平時教學中遇到的學生學的問題,在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上,尊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差異,善于分析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學習能力,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業水平等開展備課工作,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建立問題清單和問題檔案,主動針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不同的學習方法指導,不斷提升不同層次學生破解自身學習困難的能力。教師應注意發揮學生團隊的力量,組織學業情況不同、學習能力各異的學生形成學習互助小組,以先進帶后進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通過自身力量解決學習困難,不斷提升破解化學學習困難的能力。例如,熟悉運用元素周期表對初中生學好化學非常重要,教師如果要求全體學生死記硬背,教學效果往往不佳。教師要求學生以記牢為前提,把全體學生按不同層次進行分組,讓各組學生進行互助式學習記憶,或把元素周期表編成順口溜進行靈活記憶,學習效果更好。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不僅可以增強對元素周期表的理解,而且等于給學生記憶化學知識打開了“一扇窗”,對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大有裨益。
(三)注重方法,提煉總結教法學法
教學過程應該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探討、相互交流、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的過程。注重教法學法的總結提升,是解決學生學習化學理解、記憶困難的一條有效途徑。
1.加強歸類總結,提高學生破解難點問題的能力。初中化學教師必須負起學生學習引路人的職責,加強對難點問題解決路徑的歸類總結研究,真正把解題的武器——審題、解題的方法和路徑教給學生,讓學生在化學學習中不斷運用學到的知識和方法,提升破解初中化學難點問題的本領。例如,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學會把每一章節的內容分為幾個學習單元,每個單元學完后都要注意引導學生鞏固、提升,讓學生學會分析新學內容與之前相關章節的內容有何異同和聯系,需要把握哪些重點、難點知識,需要掌握哪些新的解題技能,找出一些破解難題的規律性方法,不斷實現學習上的新突破。
2.構建化學知識體系,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記憶。初中化學涉及的知識點比較零散,學生無法將零散、繁雜的化學知識進行系統的歸類總結,這是導致學生理解、記憶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及時幫助學生對相關概念進行分類梳理,幫助學生逐步構建化學知識體系,以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相關化學知識,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教師要注意鞏固學生相關基礎知識,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加深學生的理解記憶,并告知學生各個化學概念與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為學生構建化學知識體系創造便利條件。例如,教師在講述“置換反應”的教學內容時,可以先講解四大反應類型,畫出表示四大反應與置換反應關系的圖示,再講述置換反應實際上是化合價的變化,通過主要概念的講解使學生學會自主構建化學概念體系。此外,教師還要引入以往的化學概念,如置換反應中物質的分類,通過回顧以往知識,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網絡,提高學生構建化學知識體系的學習能力,從而有效降低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難度。
3.面對復雜問題的解決,要注重引導分析過程,讓學生遇難可破。由于化學實驗現象異常豐富,學生在學習化學過程中所遇見的信息也極為豐富,有重要與次要信息、顯性與隱性信息等。分析這些信息對學生而言是個學習難點,引導學生對信息進行分析是化學難點問題解決的關鍵。教師必須充當好“指路人”的角色,注重引導分析,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不斷提高學生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信息整合,通過組織和加工信息,簡化次要與附屬信息,有效排除干擾信息,準確把握問題的主干,使問題表述趨于簡約、明了;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信息轉換,即引導學生用熟知的方式去描述生疏的信息和模糊的概念,嘗試不斷調整方向,直至厘清問題解決的思路。例如,在教學“硫酸”這一內容時,教師先通過實驗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然后歸納出硫酸的特征: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為了幫助學生對已知信息進行整合與轉換,教師理論聯系實際,依據生活現象提出問題:“如果不慎把濃硫酸濺到皮膚或衣服上,你應該如何處理?并說說你這樣做的原因?!痹诖诉^程中,學生要依據硫酸的化學性質,對硫酸的特征進行整合與轉換,尋找出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教師用逆向思維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組織、獲取、加工信息等綜合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破解難點問題的能力。
總之,初中化學是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基礎和起步階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困難。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持正確的教學導向,主動加強教材、學情和教法研究,更新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方法,注重發現和化解學生在學習化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從而實現初中化學教學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曉飛.“雙減”背景下初中化學高效教學策略探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3(4):37-38.
[2]吳小平.基于“雙減”背景下思維導圖在初中化學實驗復習課中的實踐運用的研究[J].智慧中國,2022(11):60-61.
[3]吳璐.“雙減”背景下如何在初中化學中開展多樣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22,8(4):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