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術偉 張紅媛

摘? 要:線上學習已成為一種常見的教學方式,但線下到線上的空間位移,卻給教師、學生帶來不小的挑戰。教師在云端講課,學生很想學知識,但卻不能集中注意力,表現出學習力不足的問題。線上教學問題的核心主體是學生,考驗的是教師的教育智慧。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激發學生的內驅力,發展其應用能力及創新意識成為當下教育者面臨的一個問題。
關鍵詞:綜合實踐;線上學習;學習力
教師和學生都很熟悉線上教學的方式,但是面對“新課程標準+‘雙減政策+線上學習=?”的問題,許多教師卻缺乏思考。其實這既是以誰為核心的問題,還是如何融合的問題,更是結果性的問題。因此,可以從三個方面解決這個具有數學味道的教學難題,即學習課標找到銜接、重視作業拓展功能、開發課型深度學習,最終實現學科育人的總目標。
一、學習課標找到銜接
新的課程標準的落地,指明了小學數學未來10年的發展之路。準確解讀新課程標準,落實標準中的要求,既需要線下教學的貫徹,又需要線上教學的摸索。
(一)新課程標準對綜合實踐方面的新要求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1年版)》對綜合與實踐的要求為:綜合與實踐是一類以問題為載體,學生自主參與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應用意識與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指出:綜合與實踐是小學數學學習的重要領域。學生將在實際情境和真實問題中,運用數學和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方法,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悟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知識之間、數學與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之間的聯系,積累活動經驗,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和發展模型意識、創新意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和發展核心素養。
通過兩個版本的對比,可以發現,新的課程標準指向性更加明確,對教師的指導性更加明確,從以往對結果的關注,過渡到了對過程乃至活動前思維活動的重視,更加強調學生的經歷和探究的真實性。即在真實的情境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是一個自然的思維程序。這點變化正好呼應了核心素養的“三會”。所以,這個方面的培養不能因為是線上教學就忽視,且課程標準要求該領域的課時不能少于總課時的10%。
(二)新課程標準與線上教學的銜接點
線上教學的主要缺點是難以把控課堂,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教學效果難以判斷;第二,學生的理解程度難以分析;第三,教學深淺程度不好把握;第四,學生個體難以關注。其實在線下教學也是如此,所以,教師必須轉變觀念。課程標準對綜合與實踐領域的要求,正好幫助教師解決了這四個方面的問題。
課程標準強調:在主題活動中,學生將面對現實的背景,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并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和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方法,分析并解決問題。教師在線上教學期間開發主題式活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還可以發展學生的應用能力與創新意識。最為關鍵的是,教師可以透過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診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這里的應用程度反映了其理解程度。所以,線上教學期間更應該加強對該領域的研究與部署。
二、重視作業激發功能
“雙減”政策的核心是減輕學生的校外培訓輔導和校內課業負擔,其中對作業的重視與開發,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掀起了一波高潮,但隨著線上學習開展,熱度已經不明顯。在線上教學時,教師必須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在保證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再關注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同時,線上作業也是教師面臨的難題。第一,拉長了批閱時間;第二,部分培養能力的作業練習不方便布置,更不方便批閱;第三,掌握的作業資源較多,不好篩選。這時教師需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重新審視作業,二是激發作業功能。
(一)重新審視作業功能,以點帶面
數學作業不能只是抄抄、寫寫、算算,教師更不能只是關注結果,就題論題。作業應是課堂的延續,有著推動學生新思考的作用。有關調研結果顯示,絕大多數教師最認可作業“鞏固課堂學習內容”的功能。這一結果一定程度上可表明,作業功能的窄化是導致教師在作業設計時,過于關注知識與技能的重要原因。事實上,作業還可以發揮培養學生的責任心、自信心、毅力、興趣、元認知、應用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作用。因此教師布置作業絕不能簡單地指向教材或練習冊的某頁某題,這樣的作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只會更多地關注結果。其實線上教學更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作業不僅要少而精,還要能夠以點帶面診斷學生的認知情況。
例如,在教學計算時,很多教師習慣性地布置10道計算題。這就是典型的對結果的關注,運算技能不等于運算能力,它還有對運算意義、運算道理的理解。如果只布置5道計算題,如第一個題目通過畫一畫、寫一寫、說一說計算道理,不僅可以考察學生的理解程度,還能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第二個題目可以安排通過這個題講一個小故事,考查學生對運算意義的理解,同時提高了學生對數量關系的理解。因為運算的一個方面是對數量關系的表達。第三個題目可以安排檢驗,這樣可以發展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其余的題目可以直接計算,這樣可以發展學生的運算技能。
五年級“長方體和正方體”這個單元的核心是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但是難點在于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特別是線上學習期間如何學新帶舊,避免遺忘,也是教師在日常教學時,思考的另一個問題。這時“怎樣才最大?”的主題活動解決了這兩個問題。
活動主題:“怎樣才最大”
活動目的:
1. 會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
2. 利用長方體相關知識解決較復雜的實際問題。
3. 發展應用意識,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要求:
1. 用一張A4紙制作一個沒有蓋的且表面積最大的長方體。
2. 用一張A4紙制作一個沒有蓋的且體積最大的長方體。
3. 將你的想法以及制作過程通過寫一寫、畫一畫,表達清楚。
4. 制作完成后在長方體上標出長寬高的數據。
這個活動就是典型的以點帶面,一張A4紙是點、一個問題也是點,帶動的卻是學生對這個單元知識的再加工。有對圖形的認識復習,即長正方體展開圖以及構成圖形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有對表面積知識的鞏固,即運用計算方法解決問題;有對體積知識的回顧,即利用公式計算圖形體積;也有對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即明確主題之后如何形成策略,如何操作、驗證、辨析等;還有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學生在思考、計算、辨析、總結的過程中不僅發展了其抽象、推理、模型思維,最可貴的是發展了空間想象能力。
適合線上學習開展的綜合實踐活動作業還有很多,具體如表1所示:
所以,線上教學不僅要重新審視作業,挖掘作業的核心價值,在控制總量的基礎上提質,還要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完成復習工作,使學生的能力再提升。
(二)激發作業多重功能,提高實效
作業的功能很多,但更多是鞏固與提升。線上學習可以將階段性的綜合實踐作業與常規作業相融合,開發中等長度作業,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診斷學生的認知程度、發展學生的學科素養。例如,三年級完成了“長正方形面積”的線上教學任務時,可以開發“一片葉子有多大”的中短型實踐作業,學生找到生活中的一片葉子,利用長、正方形面積的測量方法去估測這片葉子的面積,無論是用1cm2小正方形密鋪葉子,還是在方格紙中畫出葉子的輪廓,數面積單位的個數,都能讓學生感受到面積計算和測量與實際生活的聯系,經歷學習探究過程,積累學習經驗,幫助學生建立了量感,發展了空間觀念。
所以,教師不能為了綜合實踐而設計作業,而是因為發現了問題,需要綜合實踐來解決相應問題才進行設計。無論是上述5道題的再開發,還是實踐作業的布置都是緊緊圍繞實際需求而布置的。另外,關于批閱的問題,這取決于作業形式,計算、文字書寫、畫圖、語音都是呈現形式,對其進行評價應該因人而異。
三、開發課型深度學習
新課程標準要求綜合與實踐是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三會”認知過程,但絕不是以學生提交完作品就算結束,還應該增加相應的課時。從課程標準要求不少于10%的課時要求中也說明了這點,如果按照一個學期80課時計算,綜合與實踐大約是8課時,平均每月2課時,即使按單元計算,每個單元大約1或2課時。這個課時的增加不僅是課程標準的要求,還是實際的需求。
(一)課時前置激發思維
小學階段要求綜合與實踐是主題式學習,提倡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但是,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難,如何培養學生這方面能力呢?這需要一種綜合與實踐前置課,該課型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及策略意識。
如“燃燒我的卡路里”前置課的設計:
1. 活動目標
(1)經過交流明確實踐目的,初步形成研究策略。
(2)在交流與思考的過程中,明確運用相關的已有知識和經驗,意識到通過自學還應補充的相關知識,不斷完善活動方案。
(3)激發探究興趣、發展應用意識與創新意識。
2. 活動過程
(1)關于粽子你都知道什么?
課堂預設:有介紹節日的、有介紹屈原的、有介紹民俗的……
(2)關于粽子你還想研究什么?
課堂預設:價格、質量、甜度、熱量……
(3)從數學的角度出發研究,哪個比較有挑戰?
課堂預設:甜度、熱量……
(4)樹立研究主題。
(5)討論研究策略。
……
類似于這樣的綜合與實踐前置課,可以逐漸引導學生從關注非數學問題到數學問題,從簡單數學問題到有挑戰的數學問題。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課時后置提高認識
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作品是有層次、有類型的,教師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組織總結課,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完善活動過程,提高對結果的認識。如“怎樣才最大?”實踐活動后的一節課,教師將學生不同的思考方式進行呈現,引導學生發現不同的剪拼方式會有不同的極值;表面積最大并不代表體積最大;棱長相等的情況下,誰的體積最大;與周長相等的長方形中,誰的面積最大。這是思維與方法的呈現、是過程與結果的呈現。學生在總結的過程中得到的不僅是對知識的應用,還有對認知的突破。所以,不同課型的開發有不同的價值,但最終都是引導學生走向深度學習與思考,走向綜合與實踐的育人目標。
四、結語
思路決定出路,方法決定效率,過程決定結果。面對“新課程標準+‘雙減政策+線上學習=?”的問題答案已經找到,即通過綜合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綜合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同時,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靜. 線上教學方式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 安徽教育科研,2022(25):84-86.
[2] 梁思偉.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設計與制作”方法指導[J]. 師道,2020(11):56-57.
[3] 董鴻波.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設計的原則與實踐研究[J]. 安徽教育科研,2020(02):68-69.
(責任編輯: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