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鋆
【摘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要求,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創設與之生活環境相適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自主探究數學知識,為學生打造趣味化的學習環境.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互動交流的過程,教師要運用啟發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在情境中獲得體驗,理解數學知識,從而高效學習.文章簡述了情境教學的內涵及原則,并結合具體教學案例探討了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低年級;情境教學
引 言
低年級學生對于自身感興趣、生活中的事物印象深刻,想象思維豐富,喜歡參與探究活動,但是,生活經驗相對缺乏,對于外部知識理解能力較弱.情境教學法的應用,主要是通過多元化情境,引領學生從不同視角思考問題,在游戲或者故事中產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從而深刻理解數學知識.因此,研究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情境創設的方式有著重要意義.
一、數學情境教學概述
數學屬于邏輯性較強的學科,部分數學知識相對抽象,使得低年級學生存在理解困難的情況.情境教學法是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通過環境的創設,提升學生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感知數學知識之間聯系,提高學生數學知識應用能力.數學教師應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思想指導,結合教學目標,創設教學情境,將情境教學和學生的實踐活動相融合.小學階段,數學教學情境創設是課程改革的現實要求,教師可以通過語言描述、環境創新、故事講解、游戲應用、音樂渲染、肢體動作等多種方式,調動學生感官,用豐富的情境刺激學生大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自然處理數學知識,形成遷移和應用的能力.
二、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情境創設的原則
(一)生活化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情境的創建應遵循生活化原則,教師應選擇符合學生生活環境的情境,經過加工再應用于課堂教學.生活化情境的創設能夠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其在情境中獲得學習體驗,促進學生產生探索欲望,幫助其建立新舊知識關聯.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將數學問題簡化,從而輔助學生建構知識.
(二)針對性
低年級數學情境創設應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等方面出發.首先,教師要將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育作為主要目標,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子目標,創設針對性的教學情境.其次,教師要對教學內容細節進行全面分析,圍繞每節課教學重難點設計情境,確保情境和教學內容之間緊密聯系,便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最后,教師應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年齡特點創設情境.
(三)主體性
教師要結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要求,為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情境創設階段注重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將核心素養作為培育目標.教師應運用以人為本理念,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輔助學生學習和接受知識,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在情境中感受數學知識,形成深刻的學習體驗.在低年級數學課堂上,教師巧妙應用情境教學法,關注學生情感引導,從其生活經驗角度出發,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其動手操作的能力,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活動的組織,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
(四)整合性
在低年級數學課堂情境教學法的應用中,教師應突出情境素材多樣化的特點,將不同類型教學資源進行整合,運用多學科融合理念,將數學知識和其他知識相融合,并拓展情境素材的來源,按照教學內容、教學任務,創設與教學過程相符的情境,從而不斷開闊學生的視野.
(五)連貫性
在情境教學法應用階段,連貫性原則就是確保情境創設層次性、連貫性,通過教學情境輔助學生建構知識,引領學生思維,使其能夠在情境探索過程中,形成數學思維,讓教學情境和主題情境之間融合,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集中精力,循序漸進地獲得知識.因為情境屬于動態變化的過程,所以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要突出教學情境的連貫性,從而充分發揮情境教學應用的效果.
三、小學低年級教學中創設數學教學情境的策略
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特點,在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為了讓數學知識更容易理解,教師可應用可視化和趣味化的教學情境,將數學知識和學生生活緊密關聯起來,利用可感知的情境,支持學生參與動手實踐活動,凸顯其個性,發展其能力.
(一)故事情境創設
低年級學生對于故事有著濃厚興趣,故事情境創設就是從學生天性特點出發,基于其原有知識和學習經驗,使用具有生活性、趣味性以及知識性的內容,創設出生動的情境,以滿足學生好奇心,激發其想象力和思考能力,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知識探究的過程.
例如,在教學“認識平面圖形”時,教師就可以選擇繪本故事《被施魔法的哈哈阿姨》輔助情境教學,將故事情境貫穿于課堂的始終.在課堂之初,筆者要求學生觀察繪本封面,當哈哈阿姨有了魔法之后就能夠分辨圖形,排除艱難險阻,此時學生也像擁有神奇力量,能夠記憶各種平面圖形,不知不覺中學會了長方形、三角形、圓形和正方形等知識,能夠從多個角度對圖形進行判斷.整節課學生都沉浸在繪本故事情境中,根據故事內容發展,主動思考和探究,產生了學習興趣,并逐漸掌握課堂學習重點.
(二)表演情境創設
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合理運用身邊資源,將抽象的教學內容通過表演的形式展現出來,學生在表演過程能夠獲得深刻感知,理解所學內容.低年級學生對于表演有著濃烈的興趣,表演情境可以將抽象理論具體化,為學生帶來深刻的學習體驗.
例如,在教學“量一量比一比”時,為了讓學生對于長度單位和測量方式有深入了解,教師可以創設表演情境,為學生提供刻度尺、米尺、軟尺等測量工具,要求學生用自身學習經驗、生活經驗以及所給工具對于班級內的物品進行測量,隨后參與表演活動,說一說測量對象、測量工具、測量方法和測量結果.在學生表演結束之后,相互討論問題“為什么測量相同物體得出的測量結果不同?”“如何對測量結果進行記錄?”學生利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完成測量任務,通過合作的方式獲得測量結果,共同討論問題,在演講后掌握測量流程和方法,知道如何記錄測量結果.教師將教學重點和學生的實踐活動、表演情境相融合,強化數學和生活之間的聯系,用環環相扣的任務,引領學生思考和探究,掌握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方式.
四、小學低年級數學情境教學的應用實例
(一)教學內容選擇
下文以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下冊“20以內退位減法”為研究對象,本節課教學教師可利用情境教學法強化學生的數學思維.由于不同學生的生活背景、思考角度各不相同,因此教學方法的運用也具有多元化特點,教師要給予學生高度尊重,鼓勵其獨立思考,運用多元化的計算方式解決問題.學生對于20以內退位減法的應用有初步了解,但是利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加強.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據主導,課堂上容易出現小動作,注意力集中時間相對較短,教師要將學生年齡特點考慮其中,為其設計不同類型教學情境,調動學生感官,依據學生認知能力、心理特點等完成情境創設.
(二)教學目標設定
本節課教學,筆者運用兒歌的方式創設情境,要求學生利用兒歌記憶退位減法計算規律,并熟練運用其完成計算.教師根據計算規律的特點,創設生活情境,要求學生利用計算方式解決問題.在課堂活動組織階段,創設合作探究、分享交流的學習情境,鍛煉學生表達和探究的能力.
(三)教學方法選擇
1.游戲闖關激趣
在課堂上,教師組織游戲活動,啟發學生思考20以內退位減法有關習題,學生通過仔細觀察,發現問題特征,找到計算方法,而后教師根據學生表現評選出“計算能手”.活動設計應考慮學生喜愛游戲的天性,因此,教師利用闖關游戲的方式導入教學內容,從而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鍛煉學生動腦和動手計算的能力.
2.兒歌創編情境
為了讓學生掌握退位減法的計算規律,教師可組織小組討論活動,讓學生圍繞“退位減法計算規律”,對教學內容進行討論,小組共同分享學習成果.在討論期間,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鼓勵學生使用規范的表達方式,完成討論內容分享任務.隨后,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完成兒歌創編.討論活動的設計有助于強化學生溝通與表達的能力,用規范的引導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內容,兒歌創編則側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其在趣味化的環境下,學習數學知識,掌握計算規律.
3.實踐情境創設
為了幫助學生學以致用,在20以內退位減法計算規律總結以后,教師可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出題,考一考同伴.考慮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的特點,教師利用同伴互助的方式,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交流過程中鞏固知識.
(四)情境教學效果
本節課運用了多情境綜合教學模式,闖關游戲的設計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引領學生參與小組探究活動,使其深刻記憶知識.通過設計兒歌創編活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創新應用等能力,展現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引導者,課堂上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狀態.學生在特定情境中,能夠自主總結退位減法的計算規律,掌握計算方法的應用.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能夠認真聆聽教師要求,而且還能積極探索,大膽創新.課堂學習活動設計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引領學生找到問題本質,學生分享學習心得,形成邏輯思維.
(五)情境教學反思
經過教學實踐可以總結出,情境教學法的應用能夠讓學生在游戲和生活等情境中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和感知,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教師通過激勵和喚醒的方式,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規律和知識基礎設置教學情境,為學生帶來了良好的學習感受.
在數學課堂上,應用情境教學可能也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情境創設和學生年齡段不符,與教學目標偏離,表面上課堂氛圍活躍,實際上并沒有對數學問題的本質進行深層次分析,沒有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難點,或者情境創設以游戲、探究、討論等活動為主,導致學習重點偏離.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教師要從低年級學生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角度出發,深入分析學情,秉承生活化理念,創設教學情境,引起學生情感共鳴,使其在情境中獲得知識.對此,在情境教學法的應用階段,教師要注意以下要點:
第一,精準分析教學對象的認知規律.由于教學主體為低年級學生,因此,情境創設方式和內容選擇要契合低年級學生年齡、認知規律,只有當學生接受創設情境時,才能和情境產生共鳴,對于知識進行深入探究.因此,在教學之前,學情分析必不可少.教師按照學生認知規律,完成情境教學,是確保學習任務完成的首要環節.
第二,根據教材內容設計教學目標.教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載體,也是學生學習的根基.教師對于教材研讀的深入情況,決定著教學目標制訂是否合理.在目標制訂過程中,教師應深刻解讀《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并根據學情設置,圍繞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確保教學目標設定的深度與廣度,為學生高效學習提供支持.同時,教師應從教材內容出發,制訂與教材相適應的學習目標,梳理教學重難點,根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情境,讓情境能夠為目標而服務,避免情境創設流于形式,數學課堂出現表面熱鬧的情況.
第三,強化課堂管理,增強教學效果.在課堂上,運用情境教學法,學生可能會產生諸多新奇想法,進而產生不同的動作和行為.如果課堂紀律難以保證,那么教學活動也不能順利實施.對此,教師要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預設,嚴格落實管理制度,利用獎懲措施,規范學生課堂行為,發揮數學教師教學的專業優勢,根據課堂學生表現創建機智課堂.
結 語
綜上分析,小學階段是學生知識積累、品德塑造和技能培養的啟蒙階段,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應用影響著學生素養的形成.情境教學法的應用要求教師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心理發展特點,為其創設生動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引領其學習行為,讓學生通過對問題本質的探究,掌握數學知識.因此,教師要運用生本理念,創設教學情境,踐行新課改要求,發揮情境教學的優勢,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紅.情境教學法在低年級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華夏教師,2022(15):76-78.
[2]史小藝.深度學習視角下低年級情境創設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4):219.
[3]萬世友.信息技術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17):163.
[4]李秀英.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趣味性[J].華夏教師,2018(11):34.
[5]周邦對.小學數學低年級實施有效情境教學的實踐研究[J].華夏教師,2018(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