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賽娟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數學思維對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開展有效的數學思維訓練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文章先闡述了小學數學教學中發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存在的問題和應該遵循的原則,然后系統地論述了發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策略,旨在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對數學知識的探究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數學思維能力;實踐策略
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內容之一,小學階段是學生系統學習數學知識的起步階段,因此,發展數學思維能力對小學生來說十分重要.教師應認真研究教學內容,加強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開展探究活動,進而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系統地研究如何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如何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訓練,了解不同學生的情況和學習需求,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和數學思維,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多樣化學習,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創造良好條件.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發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存在的問題
根據筆者的一線教學經驗,筆者發現目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過程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一些教師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
一些教師受傳統教學方法影響,未及時更新教學理念,習慣于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開展小學數學教學,以自己為中心,照本宣科,不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不給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這不利于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一些教師較少開展學生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能促使學生動手動腦,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發展自己的數學思維.然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一些教師重視理論知識講解,忽視了開展實踐活動,沒有給學生提供動手動腦的機會,導致學生不能通過動手實踐來發展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
(三)一些教師較少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一些教師不重視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而是直接將解題思路或答案告訴學生.還有一些教師雖然會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學習,但沒有對學生的探究過程進行有效引導,使學生的探究缺乏深入性.探究學習是發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上述行為都會影響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
(四)缺少良好的合作交流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一些教師不能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認為教師的身份高于學生的身份,要求學生聽從自己的指揮,導致學生可能對教師產生畏懼心理,不敢與教師交流,也不敢表達自己的看法.這導致師生無法交流溝通.還有一些教師不重視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活動,導致學生不能和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學習,不利于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發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原則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應把握好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方向,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遵循科學的教學原則,著力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情境性原則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改革中應該遵循情境性原則,即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通過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進而掌握數學知識,提高自己的數學思維.
(二)實踐性原則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遵循實踐性原則,設計豐富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動手動腦,發展數學思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三)探究性原則
在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給學生提供探究學習的機會,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學習活動,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終掌握數學知識,提高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
(四)合作性原則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遵循合作性原則,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合作,通過布置合作任務,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合作學習,相互幫助,共同進步.這不但能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還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發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實踐策略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提出:通過經歷獨立的數學思維過程,學生能夠理解數學基本概念和法則的發生與發展.因此,教師要重視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一)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身心發展不成熟,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重點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行培養,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小學數學教師應先掌握好教材內容,在解讀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象化以便學生理解,進而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分析問題,掌握知識,發展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
例如,在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教材的“認識三角形和四邊形”教學中,數學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師應先對“認識三角形和四邊形”相關知識進行解讀,然后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三角形和四邊形.之后,教師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情境尋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和四邊形,發現它們的特點及在生活中的作用,進而掌握相關知識點.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可以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也可以再創設一個類似的情境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自主解決問題.教師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開展“認識三角形和四邊形”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動腦思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數學知識,發展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最終獲得全面發展.
(二)注重開展實踐活動,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開展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是發展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在教學活動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開展科學、有效的實踐活動來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進而提高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符合學生能力水平的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給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幫助學生發展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
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材的“分數的意義”教學中,為了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教師可以設計多元化的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機會,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教師首先明確“分數的意義”教學要點,然后圍繞這一教學主題設計符合小學生認知規律的實踐活動,如給學生布置分糖果或切餅的實踐任務,并讓學生思考怎樣分才能使每個人得到的糖果一樣多或得到的餅一樣大.學生在實踐任務的引導下開始動手操作,在操作的過程中認真思考,從具體的數量關系中抽象出單位“1”的概念,然后完成分糖果或切餅的實踐任務.教師可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必要的指導,但不要之間告訴學生答案,而是用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己找到答案.這樣的實踐活動對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有重要作用,教師應予以重視.
(三)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學習,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探究學習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中備受關注的教學方法,其能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全面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同時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根據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布置探究任務,引導學生開展數學探究學習,豐富數學課堂的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為學生后續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例如,在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教材“數據的表示和分析”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和教學要點設計探究學習任務,對學生的綜合探究能力進行有效培養和訓練,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基于“數據的表示和分析”設計探究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對課程要點加以研究,初步確定課程探究活動的目標,進而設計探究學習任務.然后,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能力水平和認知情況,布置在學生能力范圍內的探究學習任務.例如,教師可以布置這樣的探究任務:有效的數據分析能讓人了解數據背后的生活現象和數學規律,那么你能用數據表示你去年的成長變化嗎?你能通過數據分析出你的家庭消費的規律嗎?在探究學習任務的驅動下,小學生會有意識地對數據信息進行搜集和整理并統計,分析數據,最后得出結論.在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學習時,教師既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又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學習.自主探究指學生獨立開展探究活動,獨自思考,分析數據,最終得到結論.這一過程不僅可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等.小組合作探究指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各小組學生共同對某一任務進行探究.組內成員分工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幫助,并彼此間取長補短.這一過程不僅能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合作能力等.數學教師還可以在學生完成探究后,請學生向全班學生介紹自己的結論,分享自己的探究心得.這樣可以為學生提供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學生在分享的同時能進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進一步發展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
(四)鼓勵學生進行交流,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交流包括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交流的平臺或渠道,鼓勵學生與他人交流,同時教給學生交流的基本方式,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2022年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數學教師應有意識地發展學生“質疑問難的批判性思維,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因此,在落實教學改革要求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地鼓勵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多思考,與他人交流,多問幾個為什么,從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主動批判,引導學生在反復的討論和思考中證明自己的觀點.
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正比例與反比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結合“正比例與反比例”知識的實踐應用和生活化問題的處理進行交流,并給學生布置開放性的習題作業,鼓勵小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交流探討,從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正比例與反比例”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數學訓練題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比例解下面這道題:一家公司想要安裝一批計算機,假如一名安裝工人每天可以安裝50臺,那么60天可以完成任務,但這名安裝工人實際用了20天完成任務,那么這名工人每天安裝了多少臺?在問題任務的驅動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提出引導性問題,鼓勵學生交流討論,自主總結解題方法.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大膽質疑、主動探究,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加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完善自己的知識框架,鍛煉了交流、表達能力,獲得全面發展.
結 語
綜上所述,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深度思考數學思維能力教學的育人價值,并從不同角度探索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創新設計和規劃方法,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有效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為學生后續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因此,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系統地探索將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策略,優化教學活動,著重發展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淑蕾.小學數學教學中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J].試題與研究,2022(30):112-114.
[2]馬麗萍.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有效性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19(4):28.
[3]沈毅強.小學生數學思維培養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家長,2022(27):16-18.
[4]吳仁玉.小學數學教學中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路徑[J].名師在線,2022(26):61-63.
[5]楊毅芬.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育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方法[J].試題與研究,2022(25):168-170.
[6]王蒙迪.給學生插上思維的翅膀: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研究[J].理科愛好者,2022(4):133-135.
[7]趙雅倩.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9):84-85.
[8]虞菊.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J].教育界,2023(21):86-88.
[9]高冬娓.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J].天津教育,2023(2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