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智斌
【摘要】新課改強調提升素質教育的成效,而趣味教學具有創造性、實用性、自主性,能較好地寓教于樂,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小學數學課堂中享受學習、熱愛學習,不對數學學科產生畏難或抵觸心理.同時,趣味教學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學習觀,鍛煉學生運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未來的個人發展.因此,教師應加強小學數學趣味教學的實踐研究,提升數學教學成效.
【關鍵詞】趣味教學;小學數學;實踐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備豐富的想象力,且好奇心強、求知欲強.傳統教學模式多采用粗暴灌輸知識的手段,導致課堂氛圍無趣、沉悶,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趣味教學倡導挖掘學生的興趣點,促使學生快樂學習.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入生活實例,拉近數學與生活、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開展游戲競爭,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趣味教學中的多樣化教學手段可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強烈的感官刺激下參與實踐活動,開動腦筋,集中注意力于教學內容上,提升自己的學習質量與效率.
一、趣味教學的概念
趣味教學具有靈活性與多樣性的特點,能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興趣點緊密結合,構建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使師生形成平等互動的良好關系,拓寬學生的數學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度,激發學生深入探究的動力.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相比,趣味教學更注重因材施教,基于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開展啟發性教學,引導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愿意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趣味教學的意義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趣味教學以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為重要依據,注重學生的學習狀態及對知識的吸收掌握情況,突出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滿足新課改對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師應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水平、學習興趣點,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把握好教材內容,合理設計趣味教學方案,通過直觀化、具象化的形式呈現知識內容,以降低數學學習的難度,幫助學生減輕學習負擔,消除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畏難心理,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夯實數學基礎.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趣味教學的實踐途徑
(一)創設趣味教學情境
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小學生年齡小,很難獨自理解數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系,若教師一味灌輸知識,則會讓學生感覺學習很吃力,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這樣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創設良好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知識,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教師要把握好教材內容,引導學生了解知識點的本質,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情境問題,自主探索數學規律,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另外,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掌握學生的興趣點.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要幫助學生弄懂基礎知識,不可滲透太過深奧的內容;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適當引導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向學生滲透數學前沿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總之,教師要因材施教,創設科學、合理的情境,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都能有所收獲、有所提高.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可在課前導入環節創設趣味教學情境.因此,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技術設計趣味情境導入課堂,比如采用趣味性十足的文字、動畫、視頻等;可以設計趣味性強的問題引出教學主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通過講述趣味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故事中的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
以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為例,教師可引通過創設趣味情境導入教學,通過講述故事來教給學生數學知識.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分餅的故事:
媽媽買回三張同樣大小的餅,把第一張餅平均分成兩份,給了大毛其中一份,又準備給二毛剩下的一份.二毛卻說:“太少了,我想吃兩份.”于是,媽媽把第二張餅分成四份,給了二毛其中的兩份.三毛說:“我要吃四份。”媽媽就把第三張餅分成八份,給了三毛其中的四份.
第一,巧用趣味語言.教師要用輕緩、愉快的語調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教師要多觀察學生的狀態,若學生仍處于無法理解的茫然狀態,則要調整語言,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二,巧妙設計懸念.教師可巧妙設計懸念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嘗試運用已學過的數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教師可設置有層次性的問題,適當給予學生提示,降低學生的解題難度,有效鍛煉學生的解題思維,使學生構建完善的數學知識體系,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
(二)挖掘趣味教學內容
挖掘趣味教學內容可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探究動力.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持久,若教師直接講解深奧的數學知識,則學生可能會覺得沉悶深奧,難以保持注意力.這不利于學生對學科學習產生探究興趣.因此,教師可將數學教學內容與生活現象相結合,在教學開始前可通過展示生活化的視頻、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提供趣味教學內容,避免學生漫無目的地觀看.
以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認識鐘表”教學為例,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在于讓學生認識鐘表,會認、讀、寫時間.那么,第一,教師可運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鐘表發展史視頻,拓寬學生對鐘表的知識面,讓學生感受科技進步后時間對生活的重要性,形成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意識.第二,教師展示現代時鐘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鐘面,鼓勵學生開展小組合作,自主觀察鐘面的細節,回顧學過的知識點.教師再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研究時針與分針、秒針的關系,觀察它們的旋轉方向、移動指向、形成角度等.第三,教師可出示圖片,以搶答形式讓學生快速回答鐘面時間,加強學生對時間的認識,進而引導學生思考“延遲15分鐘”“延遲1小時”是什么意思,了解“15分鐘即一刻鐘”“30分鐘即半小時”等知識.第四,教師可布置課堂作業,通過生活實例提高學生對鐘表知識的掌握程度.例子可以是簡單的鐘表時間、火車站動態列車表、晚間節目時間預告單、火車票、鏡面鐘表圖片等,從易到難.教師應用趣味例子提高學生對鐘面時間的認識程度、對節日時間的敏銳度、對鏡面鐘表時間的思考能力等數.第五,教師可以用順口溜總結教學知識點.如教師可將鐘表的相關知識點編成這樣一則順口溜:“跑得最快是秒針,個兒高高、身材好;跑得最慢是時針,個兒短短、身材胖;不高不矮是分針,勻速跑步作用大.”在挖掘趣味教學內容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不可脫離生活實際.在教學中引入生活案例可使學生感受到熟悉的生活氣息,進而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對數學學習產生自主探究意識.結合生活實際的教學能拉進數學與生活、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使教學更具趣味性.第二,合理整合教學內容.教師要明確教材中的重難點知識,合理整合趣味性內容,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激發學生對知識進行進一步探索的欲望.教師的教學應逐步引導學生思維,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框架、獲得良好的學習思路、夯實數學基礎.教師可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合作中學會遷移知識、應用知識,提升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三)組織趣味游戲
趣味互動游戲可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小學生年齡偏小,處于喜歡玩耍的年紀,在教學中增設游戲環節可增加教學的趣味性,使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因此,教師可以采用游戲的形式引導學生認識世界、感知數的魅力,減少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抵觸心理,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的難度,避免學生在課堂上走神、困倦.
以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生活與百分數”教學為例,學生已了解百分數的意義,也掌握了百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教師可設計應用百分數的搶答游戲,引導學生在游戲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學以致用.游戲關卡應由易到難,教師可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通關游戲,并設置相應獎項,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教師可以這樣設計游戲關卡:
第一關,快速將小數或整數轉化為百分數(或快速把百分數轉化為小數或整數).這一關卡可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提升知識應用能力.第二關,進行快速口算.教師可以給出“一件衣服原價為500元,打五折后是多少錢?”之類的簡單應用題.第三關,思考拓展性應用題.教師可以出題:“商場的裙子進行促銷,同一條裙子在A商場打五折銷售,在B商場參加每滿100元減50元的優惠活動.如果這條裙子原價是230元,那么去哪家商場買比較合適?”教師可請學生講一講自己的解題思路,其他學生進行補充.游戲化教學可活躍課堂氛圍,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有利于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同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運算能力.在開展趣味游戲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游戲要符合教學目標.游戲是一種教學手段,教師不可因開展游戲而偏離教學目標,應基于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游戲.第二,要合理規劃游戲時間,游戲不可開展太久,否則會導致本末倒置現象出現.第三,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教師要借助游戲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掌握知識.
(四)設計趣味實踐作業
趣味實踐作業可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作業是數學知識的鞏固與延伸,但過于單一、死板的題海戰術會給小學生增加學習負擔,因此,教師應設計具有趣味性的多元化實踐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愿意做作業、樂于做作業.
作業類型一:實踐操作類作業.比如教學“平行四邊形與梯形”后,教師可設計FLASH動畫作業———在平板電腦上用同樣的兩個梯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以引導學生自主總結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種多媒體實踐作業的好處在于可以強化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探究意識.教師還可運用FLASH簡單設計拼七巧板的作業,引導學生觀察完整圖像,通過旋轉、對稱變換等實踐操作嘗試拼出指定的七巧板圖案.這一作業可以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作業類型二:資源共享類作業.在新形勢下,互聯網平臺可實現學習交流和資源共享.教師可布置查找學習資源的作業,然后鼓勵學生將自己找到的有效的學習資源共享給他人,同時相互取長補短.這一作業能促進生生之間的交流和分享,使學生相互幫助、共同進步.
作業類型三:合作共贏類作業.比如在完成二年級“數據收集整理”的教學后,教師可布置一些合作類網絡調查作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調查某些數據并統計,然后進行分析,最后總結數據呈現出的規律,向全班學生展示匯報.在設計趣味實踐作業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善于鼓勵學生.小學生是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注、肯定、表揚的.教師應提升個人魅力,多用眼神、動作、語言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肯定學生完成作業的思路,使學生愿意做作業,從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與喜悅感.對于在完成作業過程中遇到挫折的學生,教師要以和藹可親的態度加以鼓勵,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不畏挫折、勇敢探索等素質.第二,融合多領域內容.實踐作業應具有融合性,教師可將數學與體育活動、實際生活、信息計算等相結合,提高作業的趣味性,開闊學生的眼界,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教師還應注重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結 語
趣味教學是較為靈活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可彰顯數學的獨特魅力,激發課堂教學的活力;另一方面可提升教學的趣味性、實用性、創造性,突出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地位,使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因此,教師應重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趣味教學法,以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柳明秀.趣味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2(18):137-140.
[2]吳得民.趣味性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家長,2023(16):101-103.
[3]郭旭鋒.趣味性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智力,2023(14):103-106.
[4]曹利娟.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的實踐研究[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6(9):79.
[5]李力.趣味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新課程,2021(22):199.
[6]何志珍.趣味教育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考試周刊,2021(54):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