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層次結構上移發展研究

2023-03-21 09:58:39郭達邢少樂
教育與職業(下) 2023年3期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

郭達 邢少樂

[摘要]我國現代產業結構演進高級化要求人力資本結構隨之高級化,倒逼高等職業教育層次結構上移發展與完善,從而形成與人力資本結構高級化相適應的現代職業教育層次結構。現代產業結構高級化倒逼人力資本結構高級化和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方式由規模擴張向結構調整轉變,分別為推動高等職業教育層次結構上移的外部動因和內部動因。通過推動應用技術大學專業設置順應產業結構高級化,將應用技術大學打造成為我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主體,同時健全國家資歷框架體系以保障高等職業教育層次結構上移發展,打通高等職業教育技能人才培養上升通道,可以有效推動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層次結構上移發展。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層次結構;產業結構;高級化

[作者簡介]郭達(1986- ),男,遼寧錦州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世界技能大賽中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博士,碩士生導師;邢少樂(1998- ),女,山東煙臺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職業教育學院在讀碩士。(天津 300222)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23)06-0012-07

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以來,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的步伐不斷加快,現代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對人力資源供給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供給結構也隨之發生了改變,從而倒逼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進一步變革與完善,以提升高技能人才的供給能力,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具體到培養高技能人才主渠道的高等職業教育,便要求其層次結構順應現代產業結構高級化的演進趨勢上移發展,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高等職業教育—本科職業教育—專業碩士教育—專業博士教育”層次結構,以充分滿足現代產業結構高級化對勞動者的技能水平、理論水平、就業能力和綜合素養同步提升的復合型要求。當前,我國已經針對現代產業結構變遷引發的高等職業教育層次結構上移發展的需求制定了相應的政策、規劃并開始了實踐探索。而部分歐洲發達國家因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現代職業教育適應性不斷增強等原因,先于我國開啟了高等職業教育層次結構上移發展的進程。鑒于此,本研究基于我國現代產業結構演變與調整的現實狀況,剖析現代產業結構高級化進程中高等職業教育層次結構上移發展的內外部動因,并結合歐洲發達國家高等職業教育層次結構上移發展的先進經驗,找到適合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層次結構上移發展的更優路徑。

一、產業結構演進高級化理論及中國情境驗證

“配第—克拉克定理”的核心觀點是經濟發展引起產業收入變化,導致勞動力在不同產業就業比重的變化,且經濟發展不僅會帶來產業規模的變化,更為重要的是會引發產業結構的變遷。產業結構高級化則是產業結構變遷的一般規律,即在產業技術創新基礎上發揮主導產業的作用,為經濟發展創造必要條件,實現產業結構從低級到高級的產業演進過程。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末開啟改革開放進程以來,產業結構變遷遵循了“配第—克拉克定理”。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數據顯示,我國第一、二、三產業的產值結構在1978—2021年的40多年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1978年的28.2%∶47.9%∶23.9%變化為2021年的7.3%∶39.4%∶53.3%。同時,三次產業的產值比重也隨之進行了調整,其中第一產業產值比重下降20多個百分點,變化幅度較大;第二產業雖然一直維系在40%左右,具有較高的比重,但是依舊處于下降趨勢,其下降幅度約為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的產值比重在順應經濟結構調整的基礎上大幅提高,由1978年的23.9%提高到2021年的53.3%,增長了近30個百分點,超過第二產業所占比重13.9個百分點,且第三產業的比重在1985年首次超過第一產業。總體來看,我國產業結構演進的高級化趨勢明顯,產業結構的演進和產值比重的變化也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所揭示的產業演進規律。

二、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層次結構上移發展的動因分析

高等職業教育層次結構上移發展的動因可分為外部動因和內部動因。外部動因是我國的就業結構與產業結構不匹配,人力資本結構的高級化程度不能有效支撐現代產業結構高級化發展的需求,倒逼高等職業教育層次結構上移發展。內部動因是高等職業教育自身規模過大,為進一步提升發展質量,其發展方式需要由規模擴張向結構調整轉變。

(一)現代產業結構高級化倒逼人力資本結構高級化

現代產業結構的改變直接影響著就業結構的調整,進而影響著人力資本結構的高級化進程。隨著現代產業結構朝著高級化的趨勢演進,越來越多的勞動力從利潤率較低的第一產業流向利潤率較高的第二、三產業。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數據顯示,1978年,我國第一、二、三產業就業結構為70.5%∶17.3%∶12.2%,并且第一產業吸納的就業人員最多,約為第二、第三產業就業人員總和的2.4倍,與傳統的一、二、三產業就業格局貼合。2021年,我國第一、二、三產業就業結構調整為22.9%∶29.1%∶48.0%。與1978年相比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傳統的一、二、三產業就業格局變為三、二、一產業就業格局。第一產業就業比重下降了約4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就業比重提高了10多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就業比重提高了約36個百分點。

現代經濟學理論將就業結構依次分為三種類型,即以第一產業就業為主的傳統型,以第二產業就業為主的發展型及以第三產業就業為主的現代型。其劃分標準:傳統型,第一產業就業比重為50%以上,第二產業就業比重為25%左右,第三產業就業比重為25%以下;發展型,第一產業就業比重為16%~49%,第二產業就業比重為26%~40%,第三產業就業比重為26%~49%;現代型,第一產業就業比重為15%以下,第二產業就業比重為35%左右,第三產業就業比重為50%以上。可見,我國就業結構伴隨著產業結構經過40余年的調整,已經完成了從傳統型到發展型的過渡,但還未完全過渡到現代型。其最為突出的一個特征是三次產業就業結構與三次產業結構不匹配。2021年,我國三次產業結構的比重為7.3%∶39.4%∶53.3%,而三次產業就業結構的比重為22.9%∶29.1%∶48.0%。顯然,我國第一產業的就業比重仍然過高,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就業比重較低。不僅如此,與美國、德國、英國、法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印度、巴西的三次產業就業結構相比,我國第一產業就業比重也明顯過高,第三產業就業比重明顯偏低。據2022年《國際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第一產業就業比重為8%,較之2000年大幅下降,下降約35%。除印度第一產業就業比重高于我國外,其他8個國家第一產業就業比重遠低于我國,大致在0.6%~6.5%之間。我國第二產業就業比重為38%,較之2000年上升0.1%。我國第二產業就業比重均高于其他9個國家第二產業就業比重。我國第三產業就業比重約為54%,較之2000年約有26%的大幅增長。與第一產業就業情況相反,我國第三產業就業比重除高于印度第三產業就業比重外,均低于其他8個國家第三產業就業比重,其他8個國家第三產業的就業比重處于62.4%~82%之間。可見,相較于以上發達國家和新興發展中國家,我國的三次產業結構以及就業結構的調整相對比較緩慢,尤其是就業結構的調整跟不上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而其背后的實質是人力資本結構高級化程度低于產業結構高級化程度,難以為產業結構高級化提供有力的人力資本支撐。

綜上所述,雖然我國產業結構高級化演進趨勢符合世界產業高級化的一般規律,但是我國三次產業的就業結構卻仍未轉變為現代型就業結構格局,難以有效滿足我國產業結構高級化的發展需求。現代產業結構的高級化有兩個主要特征:一是就業需求從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二是產業導向由資金密集型的產業轉向知識密集型的產業。因而,我國現代產業結構的高級化需要人力資本結構的高級化與之相匹配,由此倒逼高等職業教育層次結構上移發展,為現代產業結構的高級化供給質量更高、數量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二)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方式由規模擴張向結構調整轉變

從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自身發展的情況來看,當前仍處于規模擴張階段,層次結構的變化與調整還未到位,這集中體現在高等職業教育未能充分發揮培養與供給高技能人才的功能。人社部官方網站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技能勞動者人數超2億人,約占總就業人數的26%。但是在技能勞動者中,高技能人才數量超0.5億人,僅占比28%,高技能人才缺口達上千萬人。為了滿足現代產業升級帶來的新的就業需求,高技能人才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但是隨著現代產業朝著高端化、智能化方向高速發展,現有高職院校培養的技能人才卻難以有效滿足勞動市場的需求。這就倒逼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方式由規模擴張向結構調整轉變,推動高等職業教育的層次結構升級,同時轉變傳統職業教育觀念并提升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從而培養出更多兼備深厚理論和扎實技術的高技能人才。而打造處于高等職業教育上位的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是構建“高等職業教育—本科職業教育—專業碩士教育—專業博士教育”層次結構的關鍵所在,因為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是連接高等職業教育層次與專業碩士教育、專業博士教育層次關鍵的中間環節。再從我國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規模及校生均規模來看,雖然高職院校數量多于本科院校數量,但是校生均規模一直少于本科院校生均規模。根據2010—2021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的數據統計分析,2010—2021年,我國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數量均一直呈增長趨勢。高職院校由2010年的1246所增長到2021年的1486所,十年間增加了240所。本科院校由2010年的1112所增長到2021年的1270所,十年間增加了158所。盡管十年間高職院校的數量增長超過了本科院校,但是本科院校的生均規模一直約為高職院校生均規模的2倍。2021年,本科畢業生人數為428.10萬人,高職畢業生人數為398.41萬人,高職畢業生人數比本科生人數少29.69萬人。本科在校生人數為1906.03萬人,高職在校生人數為1590.10萬人,高職在校生人數比本科在校生人數少315.93萬人。

雖然我國高職在校生和畢業生人數均遠遠低于本科在校生人數和畢業生人數,但是我國高職學生占接受高等教育學生的比例卻遠高于一些發達國家,而本科生的比例遠低于發達國家。例如,《2021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高職生、本科生占高等教育學生總數的比例分別為54.5%、45.5%。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發布的《2022年教育狀況》中的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高職生、本科生占高等教育學生總數的比例分別為69%、31%。發達國家的高等教育層次結構優于我國目前的高等教育層次結構,主要表現為發達國家的高職生比例偏低,本科生比例偏高。據此,現階段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需適應現代產業結構演進的高級化趨勢,逐步將規模優勢轉變為結構優勢和質量優勢,將發展的焦點和重心由規模擴張向層次結構的提升轉變,優化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之間的比例結構。

三、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層次結構上移發展的優化路徑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到2025年,“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于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高標準建設職業本科學校和專業,保持職業教育辦學方向不變、培養模式不變、特色發展不變”。由此可見,大力發展職業本科教育已經成為國家構建高質量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關鍵環節。據此,本研究在深入剖析我國現代產業結構演進高級化倒逼高等職業教育層次結構上移發展機理的基礎上,同時參考部分歐洲發達國家在推動高等職業教育層次結構上移的先進經驗,從如下兩方面提出推動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層次結構上移發展的路徑。

(一)將應用技術大學打造成為我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主體

為推動高等職業教育層次結構上移發展,健全與完善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結構體系,其首要關鍵點是確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發展的主體。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推動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鼓勵有條件的普通高校開辦應用技術類型專業或課程。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由此可見,國家層面正在著力將應用型高校打造成為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主體。然而,我國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變乃至應用型高校自身的發展由于時間較短,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許多不足,需要充分借鑒國外成熟經驗,獲得可資借鑒的發展思路。在這個方面,歐洲應用技術大學作為歐洲應用型高校的典型代表,其發展較為成熟,我國可以參考歐洲主要國家發展應用技術大學的成功經驗,為我國將應用技術大學打造成為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主體提供有益思路。

1.成功建設應用技術大學的前提。我國當前正處于建設應用技術大學的可行性驗證階段。與綜合性大學相比,應用技術大學更強調實踐培訓。應用技術大學是一種與普通大學并行、以專業教育為主導和面向工作生活的教育組織,肩負著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開展應用研發創新、服務就業和區域發展及促進終身學習等多重使命。研究發現,盡管歐洲應用技術大學的創建時間不一,但一個國家成功建設應用技術大學的前提,通常是有三個重要的外部環境變量需要達到相應的水平。第一,城鎮化率達50%以上。城鎮化率不斷提高,城市社會化大生產過程隨之擴大,促使現代產業結構升級和生產生活方式變革,勢必要求人才培養結構和教育結構隨之優化升級。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城鎮化率為65.22%,顯然符合建設應用技術大學對城鎮化率的要求。第二,人均GDP至少達3000美元。勞動者在產業中創造價值和利潤進而提高人均收入水平是高等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經濟基礎,而高等職業教育的層次結構升級與質量提升也是促進產業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人均GDP達12741美元,比上年實際增長3%,連續兩年保持在1.2萬美元以上。從教育經濟學角度來看,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發展邁向高收入水平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的疊加階段,這一階段既能夠為高等職業教育層次結構優化升級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又能夠提供足夠的生源保障。第三,三次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三次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必然要求相應的人力資本提升自身的教育層次,以滿足現代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對勞動者素質提升的要求。根據我國30個省份的數據,分析不同教育層次人力資本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影響程度的研究表明:我國初等教育勞動力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影響產生了負面效應,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勞動力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影響產生了正面促進效應。而在未來有力支撐現代產業結構持續轉型升級的必然是高等教育層次的人力資本。綜上所述,當前我國三次產業結構正處于優化升級的關鍵時期,高等職業教育在這一階段需要提升自身的層次結構,探索將應用技術大學打造成為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主體的有效措施,為我國現代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提供堅實的人力資本支撐。

2.應用技術大學專業設置應順應產業結構高級化。專業是高等職業教育和現代產業經濟的接口,是保證高技能人才培養與現代產業經濟發展需求相協調的首要環節。據此,為了將應用技術大學打造成為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主體,需要以應用技術大學的專業建設為抓手和突破口。通過促進應用技術大學專業結構設置動態匹配產業結構高級化,為產業結構高級化提供高技能人才這一有力支撐,深化產教融合,從而使應用技術大學逐漸成為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為產業結構高級化培養和供給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主體。而在應用技術大學專業建設動態對接產業結構高級化方面,可以充分參考歐洲發達國家應用技術大學專業建設的成熟經驗。歐洲發達國家應用技術大學專業建設最突出的特點是對接國家和地方現代產業結構進行動態調整,保證其與現代產業經濟發展的動態適應性。具體來看:第一,歐洲發達國家應用技術大學專業設置能密切結合整個國家的現代產業結構。以奧地利為例,其三次產業就業結構與國家現代產業結構高度匹配。奧地利的現代產業經濟發展以第三產業為主,其應用技術大學專業設置在整體上也明顯向第三產業傾斜。奧地利的應用技術大學整體上服務第三產業的設計(藝術)、健康科學、社會科學、經濟(商務)等專業占開設課程總數的56%,占總就學人數的61%。第二,歐洲發達國家應用技術大學專業設置能緊密結合區域產業結構。以德國為例,其汽車制造業集中地區的應用技術大學普遍以工程制造、電子和汽車專業為特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直接到這些企業進行實習,技能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十分明確。第三,歐洲發達國家應用技術大學專業建設與結構調整具有前瞻性和動態適應性。還是以德國為例,其應用技術大學的專業建設不僅要滿足學校所在區域近期的產業發展需求,同時還要考慮未來該專業的發展趨勢和服務能力等。如德國紐倫堡應用技術大學的專業建設以勞動市場技術技能需求為導向,在面對復雜多變的就業市場時具有高度的前瞻性。該校通用機械工程專業和車輛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在充分調研和分析勞動市場現在與未來對技術技能需求的基礎上,不僅開設了畫法幾何、工程力學、機械設計等基礎理論課,還設置了工程流體力學、切削加工、工程師信息技術等專業基礎課以及車輛工程設計、汽車模擬道路試驗、震動與噪聲控制技術等專業方向課程,從而使該專業培養的學生具備適應未來勞動市場發展需求的通用能力和專業動態能力。此外,德國應用技術大學主要通過建設專業群的方式,提升專業建設的動態適應性。如德國卡爾斯魯厄應用技術大學專業設置是以現代產業經濟發展需求為導向的集群設置模式,建設的電子與信息技術專業群、機械制造微觀技術與精密技術專業群等形成了“寬基礎、復合型”的專業結構,使培養出來的高技能人才能夠很好地適應轉崗和進修等需要。

參考上述歐洲發達國家應用技術大學專業建設和現代產業經濟同步調整與發展的經驗,我國應在結合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發展的現實需求與特色的基礎上,賦予應用技術大學專業建設與發展更多自主性、適應性和靈活性,重點推進應用技術大學的專業建設與國家和地方現代產業結構動態匹配,使作為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主體的應用技術大學建立在現代產業結構高級化發展需求之上,從而使應用技術大學培養出來的高技能人才所掌握的技能與現代產業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相匹配,進而為推動區域乃至國家現代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提供強有力的高技能人才支撐。

(二)健全國家資歷框架體系

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技能人才培養的上升通道還不夠暢通,迫切需要構建起“高等職業教育—本科職業教育—專業碩士教育—專業博士教育”教育層次結構,為我國技能人才終身學習和職業生涯持續發展提供上升通道。根據《2021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的數據可知,高職畢業生讀本科的比例僅從2015屆的4.7%上升到2021屆的13.9%。同時,高職畢業生升入本科的上升通道受限的現象也可從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終端制度設計,即職業資格證書等級與學歷證書等級未能實現等值融通的對應關系中可窺一斑。而從國際視角來看,歐洲主要國家都在終端制度設計層面,通過對包含職業資格證書和學歷學位證書的國家資格框架體系的設計來支撐高等職業教育層次結構的上移與完善。在世界范圍內最為先進、影響最為廣泛的歐洲資格框架的推動下,歐洲已有包括英國、德國、奧地利等35個國家正式將其國家資格框架與歐洲資格框架進行了銜接。其突出的特點為高層級性、等值融通性、動態適應性、終身性。

我國應結合現代產業結構高級化對人力資本結構高級化發展的實際需求,參考借鑒歐洲資格框架的特點與優點,構建能夠支撐現代產業結構和人力資本結構協同高級化的國家資歷框架體系。第一,構建具有高層級性的國家資歷框架。歐洲資格框架在垂直維度上的層次結構共有8級,而歐洲各國根據本國需要設定的層次結構有所不同,主要有5 級、7級、8級、10級、12級,且每一級的資格水平均從知識、技能和素養三個維度進行設計。從歐洲各國資格框架的層級結構變化趨勢來看,構建具有8級及以上層級的國家資格框架是主流趨勢,并且尤其強調其中屬于高級職業資格的6~8級的設計,以保障技能人才能夠獲得持續深造的上升通道。我國應準確把握歐洲資格框架的高層級性特征,將高級職業資格的設計作為構建國家資歷框架的關鍵環節,在國家資歷框架中將傳統的5級職業資格升為8級,這既是保障勞動者攀向高技能層級的重要制度階梯,也是提升高等職業教育地位、完善現代職業教育層次結構和滿足現代產業結構高級化發展需求的必然選擇。第二,構建職業資格和高等教育學歷資格等值融通的國家資歷框架。歐洲資格框架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其6級、7級、8 級與高等教育資格框架中的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相互等值融通。這就在終端制度設計層面保證了職業資格和高等教育學歷資格的等值融通,促進不同教育類型之間的相互認證與轉換,使高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實質性地等值起來,在鞏固高等職業教育在整個學制體系中的地位的同時,為高等職業教育結構層次上移發展提供了制度基礎。據此,我國應同樣建立起能夠保證職業資格與學歷資格等值融通的國家資歷框架體系,從而保障高等職業教育層次結構通過職普等值融通的軌道順利進行上移調整。第三,構建具有動態適應性的國家資歷框架。歐洲資格框架以及歐洲各國的國家資格框架普遍具有靈活的動態適應性。例如,當英國原有的5級國家資格框架不能有效反映現代產業轉型升級對技能人才的更高要求,并且制約了技能人才向更高層次流動與發展時,英國持續跟蹤現代產業轉型升級對技能人才職業能力提升的需求,動態優化升級國家資格框架的層次結構,最終將國家資格框架的層次結構升為8級。由此,我國國家資歷框架的設計主體和執行主體應協同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國家資歷框架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圍繞現代產業經濟發展和技能人才職業生涯發展的雙重需求,對國家資歷框架進行針對性的動態調整,不斷在國家資歷框架中融入新的職業能力觀,持續深化資歷框架的層級描述,進而增強國家資歷框架的動態適應性。第四,構建具有終身性的國家資歷框架。英國、德國和丹麥等歐洲主要國家早在2006年就開始設計和開發具有終身學習屬性的國家資格框架。歐洲及各成員國的資格框架的終身性主要體現在先前學習認證、非正式學習的認可和學分相互轉化等方面,強調尊重學習者在各個成長階段的學習過程和對以任何方式獲得的學習成果的認證。可見,歐洲及各成員國的資格框架均是普遍具有高度包容性的終身學習框架。鑒于此,我國應以打造具有終身性的國家資歷框架為契機,對接國際認可的資格框架,重構國家資歷框架體系,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國家資歷框架,使國家資歷框架能夠在反映現代產業結構高級化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在準確檢驗高技能人才質量、激勵高技能人才發展和促進高技能人才終身學習等方面真正發揮實效。

[參考文獻]

[1]史忠良.新編產業經濟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2]王君萍.產業結構與就業問題的實證分析[J].經濟經緯,2009(4):35-38.

[3]邵建東.我國應用技術大學建設:挑戰與推進策略[J].教育研究,2018(2):75-79+94.

[4]李立國.后人均GDP 1萬美元時代的中國高等教育體系[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9):4-17.

[5]陳晉玲,張靖.教育層次結構與產業結構優化效應的統計測度[J].科學學研究,2019(11):1990-1998.

[6]王清連.職業教育社會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7]張興會,張宇.我國應用技術大學高質量發展的德國經驗借鑒與路徑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3):43-48.

[8]張海寧.德國應用技術大學辦學對我國本科職業教育發展的啟示——以德國卡爾斯魯厄應用技術大學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3):49-53.

[9]孫誠.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報告2012[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10]梁珺淇,石偉平.2008—2018年歐洲國家和地區終身學習資格框架的運行態勢與發展趨勢[J].職業教育研究,2019(8):76-80.

[11]過筱,石偉平.基于EQF層級描述的歐洲國家資格框架新進展[J].職業技術教育,2019(25):67-73.

[12]過筱,石偉平.高級職業資格新發展的比較研究——基于歐洲和澳大利亞資格框架的分析[J].當代職業教育,2020(4):105-112.

[13]羅校清,李錫輝.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現狀、困境及推進策略[J].教育與職業,2022(13):12-19.

[14]胡明華.德國應用科技大學的發展及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啟示[J].教育與職業,2017(7):67-71.

[15]朱方來.中德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研究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猜你喜歡
高等職業教育
高等職業教育大學生職業指導現狀研究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茶藝課程開發與設計
亞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18:42:52
淺析現代高等職業教育中平面設計專業的教學現狀與措施
淺析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下的課程體系建設
青春歲月(2016年21期)2016-12-20 09:25:52
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與就業的幾點思考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SPOC混合教學模式設計探討
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
基于現代學徒制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東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1:54:10
高職院校“三個空間”就業體系構建研究與實踐
紡織行業職業結構變遷對高職現代紡織專業人才培養的啟示
職教論壇(2016年24期)2016-11-14 08:45: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国产高清va在线播放|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亚洲无线观看| 亚洲最大福利网站|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 亚洲第一在线播放| 在线视频亚洲色图| 欧美午夜视频|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欧美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亚洲av无码久久无遮挡|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婷婷激情五月网|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TS|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亚洲浓毛av|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尤物视频一区| 91国语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欧洲亚洲一区|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国产| 在线欧美a| 久久黄色小视频| 欧美中文一区| 亚洲日韩第九十九页| 91在线播放免费不卡无毒|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亚洲乱伦视频|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免费毛片在线| 精品色综合| 最新国产你懂的在线网址| 欧美成人A视频|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色综合色国产热无码一|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在线| 2024av在线无码中文最新|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 | 无码人中文字幕| 国产69囗曝护士吞精在线视频| 青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亚洲性影院| 亚洲天堂首页| 黄片在线永久|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5388|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青青久久91|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久久久噜噜噜| 91视频青青草| 伊人成人在线|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日韩av无码DVD| 欧美a级在线|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 狠狠色综合久久狠狠色综合| 中文字幕日韩视频欧美一区|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毛片在线播放a|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日韩第九页|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京|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精品国产成人国产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