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麗
【摘要】在科學技術不斷推陳出新的現階段,教育領域也應做到與時俱進,在教學中積極引進新型的教學理念與手段,幫助學生以更簡單、快捷的方式取得學業上的進步.為達成這一目標,“傳統線下教學+互聯網教育資源”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文章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原則、設計流程以及實踐應用三方面探討初中數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以期為讀者提供經驗與參考.
【關鍵詞】數學教學;混合式教學;教學實踐
混合式教學模式是新時代背景下國際教育領域對傳統教育模式以及新型互聯網教育資源充分反思后變革的融合點.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核心在于將傳統教學環境中的線下教學以及數字化教學資源、數字化教學工具的優勢有機結合起來,在恰當的時間點面向合適的學生采用更具針對性與實效性的教學技術,同時為適應新時代背景下學生在學習方面的“新需求”而傳遞“新技能”,以此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初中數學是初中階段的必修課程,也是對學生邏輯思維、思考模式具有重要促進作用的基礎課程.由于這一學科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各類數學公式、數學元素的煩雜多樣,教師的教學難度加大,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如預期.因此,筆者嘗試將混合式教學模式引入初中數學課堂,希望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養成科學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進而在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基礎上促進其多元能力的進步與發展,塑造更適合時代需求的新型人才.
一、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構建原則
(一)雙向交流原則,明確教師與學生的“雙主”地位
為全面發揮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教師不僅要對既有的教學方案做出改良,也要重視學生對教學方案的學習反饋,強調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交流,達成“制訂教學方案—開展教學—搜集反饋—反思與優化方案—開展教學”的良性循環.教師應重視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并且在構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一方面,教師應突出自身對學生學習思想、學習習慣的引導與促進作用,做好數學課堂中的引導者、組織者以及監督者角色;另一方面,應突出學生作為課堂學習活動主要參與者、教學意義主動建構者的角色.如此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保障學生真正掌握混合式學習的方法.
(二)多元性原則,重視對多樣評價模式的利用
適用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多元評價原則主要包含兩個方面,即評價主體的多元性、評價方法的多元性.現階段,仍有部分教師會通過數學課堂的測驗、考試成績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態度等進行主觀評價.針對此,我國中共中央、國務院曾于2020年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該文件指出,在義務教育階段,無論是教師或是學校都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核心目標開展具有針對性、多元性的評價活動,要有效打破傳統評價機制中以分數、升學為導向的單一化評價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保證評價活動的科學性、針對性,也要強調評價內容對學生的促進與約束價值.因此,在構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應深入貫徹該文件所闡釋的評價精神,掌握多元化評價的原則,在評價模式上重視診斷性評價、階段性評價、針對性評價、普遍性評價以及總結性評價等多元模式的相互統一,同時要貼合上述的“雙向交流”原則,在明確教師主導地位、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選擇更具實際效益的評價與溝通方式,將教學評價結果作為一種反饋信息,用于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案,幫助教師優化教學模式.
(三)開放性原則,強調教學空間與時間上的多元開放性
信息技術的持續發展不僅為當下的初中教學活動提供了更多元的教學資源,也為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滲透奠定了良好基礎.互聯網資源的日益普及與迅速發展驅動著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深刻變革,具體表現為數學教學資源、授課時間、教學空間以及教師授課手段與學生學習模式的極大開放.例如,基于學習資源的角度進行分析,得益于“互聯網+”概念在初中教育領域的繁榮發展,更先進的相關技術與理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優化了初中數學學習內容的傳遞方向.換言之,在互聯網技術的加持下,現階段的教學模式已經從傳統課堂中由數學教師向學生傳遞學習內容轉變為學生在海量互聯網資源上自我探索數學知識的模式.就授課時間進行分析,在新時代背景下,學生無須局限于在固定的數學課堂、固定的教學時間依照固定的流程學習數學知識,而是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需求,在數學教師的專業指導下隨時隨地地利用互聯網資源開展學習.
由上述兩個例子可知,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課堂的開放性趨勢以及學生的開放性學習需求,這要求教師在日常授課中要充分重視教學資源選擇、教學方案設計、教學活動構建等方面的開放性,輔以混合式教學模式,進一步提升初中數學課堂的靈活性.
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踐
(一)前端分析
1.受教育者分析.通常情況下,對學生的分析可以基于學習準備情況以及學習風格兩方面出發.其中,學習準備屬于對學生學習基礎行為的分析,可以貼合混合式教學模式以及整體教學計劃對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學習態度、自我認知等展開調研.學習風格則要重視對學生學習動機、學習預期、生活經驗等方面的調研,貼合學生的學習風格對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個性化整改,完成對混合式教學內容、方法、活動、評價模式的設計與選擇.
2.學習目標分析.是指教師針對某一教學活動后學生應表現出的行為、應收獲內容的精準表述.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僅需要對學生學習的知識掌握程度以及學習成績等目標進行預設,也要對學生在學習某一知識后產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進行思考與設計.
3.教學內容分析.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內容應包含學生所處初中教學體系中各類教材與教學資源的地位、作用、重點與知識鏈結構等,也要具備與學生個人需求、個人發展等息息相關的互聯網資源.在正式開展教學之前,初中數學教師應對相關知識進行充分的了解與分析,以此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創設、引進更貼切的教學內容.
4.教學環境分析.混合式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之間最顯著的區別便是混合式教學模式對教學時間與空間的拓展.因此,在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教學流程時,教師要針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特點對教學環境進行優化設計,如引入能夠供師生開展隨時線上交流的教學程序軟件,在課堂中增設多媒體教學設備和人機交互黑板.
(二)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活動設計
1.課前階段.作為學生接觸數學基礎知識的首要環節,課前預習活動質量將直接決定學生后續階段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本階段,教師應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節奏在互聯網上整理在線學習資源,或是依托教師給出的預習方向、學習資料等于課前構建數學知識.
2.課中階段.首先,教師應貼合既定的教學內容創設具有開放性、多元性的教學情境,確保學生能夠饒有興致地進入學習活動.其次,教師應依照混合式教學模式對線下課堂進行調整與優化,針對學生的預習成果講解并滲透相關數學知識與數學技能的重難點,將理論性知識置于課前預習階段,于課中著重對學生的技能進行引導與鍛煉.再次,教師應在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與技能后及時開展隨堂練習活動,可以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讓學生采取小組協作的方式完成隨堂練習,強調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活動結束后,教師需針對每一名學生的具體表現進行評價,可以將學生的練習結果作為其學習反饋信息,利用此信息對學生練習中存在的困難予以回應,完成課中教學階段的交流閉環.最后,臨近下課之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線上反饋、線下發言的方式歸納其在課堂中的實際收獲,并對自己的下一步學習計劃提出預設,實現教學階段的另一次交流閉環.
3.課后階段.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多元化原則,教師應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需求制訂具有針對性的多元化教學服務.具體表現為:(1)課后階段個性化作業,即針對優等生設計難度較高的拔高練習任務,針對中等生設計難度適中的扶優練習任務,針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設計補差練習任務,以此同步解決不同層次學生面臨的學習問題.(2)個性化輔導,即依托于線上交流軟件、學習軟件等,提供一對一作業答疑、關鍵學習資源推送等服務,旨在幫助學生掌握其在課中教學階段未掌握的基礎知識技能以及基本數學思想.
三、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分析
依托上文所述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原則以及教學設計流程,下面以初中數學重點內容“二次函數”為例,結合筆者所在學校的學生學習情況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具體如下.
(一)前端設計與分析
1.學生學情分析.“二次函數”屬于初中九年級的教學內容,相對于七、八年級的學生而言,九年級的學生在邏輯思維以及推理能力方面都有了較好的成長.但受到升學壓力以及青春期激素方面的影響,九年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實驗班級中的部分學生甚至表現出抗拒、抵觸發表自己學習收獲的情況.基于本班學生特點設計與開展混合式教學活動時,首先,教師應放棄自己的部分發言權,將比較基礎的知識交由學生進行講解,以此活躍課堂氣氛.其次,教師應設計與本節課知識相關聯的教學動畫視頻,以此緩解學生在面對文字知識時的緊張情緒,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學習目標分析.(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對教師提出的實際問題進行解答,感受二次函數作為刻畫現實世界有效模型的意義,掌握二次函數的概念、特點,以及刻畫實際問題中兩個變量的函數關系的作用;(2)方法目標:引導學生感受二次函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體驗實際生活中相關問題的數學化過程;(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借助實際活動培養學生合作、探索、歸納等多元能力與素養.
3.學習內容分析.主要包含教材中、互聯網資源中與二次函數相關的知識內容.
4.教學環境分析.將二次函數的相關概念、公式等印在A4紙上分發給學生,將與二次函數相關的實際生活情景照片投放于多媒體設備之上,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活動設計
1.課前階段.教師將全班學生均分為若干學習小組,并細致挑選教學資源,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以及學生整體學習水平設計微課視頻,并將其上傳于線上平臺之中,引導學生進行預習.其中包含:(1)學習目標闡述(掌握二次函數定義、學會區分相關知識點等);(2)既有知識回顧(利用“形如y=kx+b(b是常數,k≠0)的函數是一次函數”等相關問題引導學生溫故知新);(3)觀看視頻(先回顧一次函數知識,后講解二次函數基本概念,引導學生分析兩者的異同之處);(4)自主探究(提供若干題目,引導學生自行解答).
2.課中階段.首先,教師引導學生簡述其預習效果,然后分組探討預習環節中出現的問題,集思廣益解決問題后向教師分享成果.其次,教師提出多角度的教學問題,基于學生的解答情況分析其學習效果,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活動后,為其課后學習規劃方向.最后,組織課堂小結,引導學生回答如下問題:①你在本節課有什么收獲?②通過本節課的探究,你對二次函數產生了怎樣的了解?③你認為二次函數與我們已經學過的哪些知識存在聯系?引導學生養成自我檢查、自我反省的好習慣.
3.課后階段.引導學生將其學習筆記上傳至線上學習軟件;開放匿名提問功能,針對不善表達的學生提供更隱蔽的答疑空間;在線上程序中開放難、中、易三個層次的問題,供學生自行練習;學生通過軟件向教師反饋練習效果,教師補充必要教學資源.
基于上述流程開展二次函數教學后,大部分學生能夠在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對二次函數相關知識有比較詳盡的了解,并基于生活元素對本節課知識產生更強的探索欲,整體教學效果較好.
結 語
綜上所述,混合式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不僅適應了現代教育發展的趨勢,也為教學模式創新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加大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重視與應用,以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激發其學習興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勵威.混合式學習視角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中學數學,2020(22):76-77.
[2]謝小江.混合式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3(1):49-51.
[3]田曉涵.混合式學習視角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濟寧:曲阜師范大學,2019.
[4]董海鋒.混合式學習視角下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1(27):165-166.
[5]周娟.混合學習,再攀高峰:混合式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求知導刊,2020(43):19-20.
[6]王鵬.混合式學習視角下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23(3):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