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娟
摘? 要:書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助力。書法教育進課堂,能使學生在掌握書寫基本技能、進行書寫藝術欣賞時,形成審美情趣、文化自信和愛國情懷,便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對此,教師要著力探索適宜策略,讓書法教育進入高中課堂。文章從教學環境、教學活動和教學評價三個方面入手,詳細闡述書法教育進課堂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教育;書法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強調要將書法教育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審美能力和文化品質。書法教育進課堂,是實現此要求的重要途徑。書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漢字藝術的表現形式。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掌握漢字書寫規則,豐富漢字儲備,還可以感受到漢字及書法背后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感受“筆禿千管,墨磨萬錠”的精神,提高審美能力,增強文化自信和愛國情感,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但是,當前書法教育進課堂仍有許多亟待改善的問題。例如,部分教師以書寫基本技能為主,忽視引導學生欣賞書法作品,導致學生無法感知書法藝術,難以產生興趣;部分教師使用的書法教學方法單一,致使學生缺乏書寫積極性,甚至逃避書法學習;部分教師忽視書法教育評價,導致學生不明確自身的學習情況。針對如此問題,教師要“對癥下藥”,從不同角度探究策略,推動書法教育進課堂。
一、營造良好的環境
課堂環境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之一。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生有效學習書法的保障,也是書法教育進課堂的保障。在書法教育進課堂時,教師要從環境入手,應用多樣方式,營造適宜的環境,激發學生的書寫興趣,打好書法教育基礎。
1. 營造良好的教室環境
教室環境是教學環境的重要構成。良好的教室環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教室墻壁“開口說話”,是營造教室環境的重要途徑。當教室墻壁“開口說話”時,學生會被其所吸引,產生積極的情感傾向。
例如,書法作品是讓墻壁“開口說話”的工具之一。書法大家的作品往往極具美感,如歐陽詢的書法熔鑄了漢隸和晉代楷書的特點,又參合了六朝碑書,可謂廣采各家之長。同時,其書法風格嚴謹工整、平正峭勁。在欣賞之際,給人一種氣勢奔放、八面玲瓏、氣韻生動之感,很容易使學生無形地受到書法藝術美的熏陶。因此,在書法教育進課堂之際,教師可以選擇歐陽詢的楷書書法作品《九成宮醴泉銘》、行書書法作品《行書千字文》,將其張貼在教室墻壁上。當學生進入教室后,很容易被書法作品所吸引,自覺地欣賞。在視覺的刺激下,學生會直觀地感受書法的藝術美,由此產生強烈的書寫興趣,自覺走進書法課堂。
2. 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
課堂環境是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影響因素之一。當課堂環境沉悶、枯燥時,學生難以產生學習興趣,甚至逃避課堂學習。在書法教育進課堂之際,教師可以結合書法教育內容,應用適宜的方式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的書法學習興趣,推動課堂教學發展。
在營造教室環境時,學生會與名家書法作品互動,感受其高超的書法技能,此時很多學生會對書法名家的生平經歷產生興趣。于是,教師在書法課堂上可以以書法名家為立足點,用生動的語言講述其故事。以歐陽詢為例,教師用生動的語言講述相關的小故事:歐陽詢非常喜歡王羲之和王獻之的書法。他曾用重金購買流傳在民間的《指歸圖》,其書法深得“二王”的造詣,創立了意義深遠的“歐體書”。在講述故事的同時,教師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呈現《指歸圖》作品。學生邊聽邊看,很容易融入具體場景中。在此場景中,學生會感受到歐陽詢對書法的癡迷。教師把握時機,對學生進行引導:歐陽詢之所以成為一代書法名家,是因為他刻苦鉆研,不懈練習。學習書法,不僅是在學習書寫技能,更是在磨煉心性,塑造精神品質。如此做法,不僅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調動學生的書法學習積極性,還可以使學生接受書法名家身上美好精神品質的熏陶,便于端正書寫態度,主動走進書法課堂,為有效學習書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奠定堅實基礎。
二、組織多樣的活動
多樣活動,既是書法教育進課堂的途徑,又是書法教育進課堂的結果。在書法教育進課堂之際,教師可以依據書法教育內容,發揮教學智慧,應用多種方式組織多樣活動,促使學生深入體驗,獲得相應發展。
1. 組織文化活動
文化活動是以書法文化為基礎的活動。書法文化是書法教育內容的重要構成,是學生建構文化認知、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撐。在書法教育進課堂之際,教師可以依據書法教育內容,挖掘文化內容,并以此為基礎,選用適宜的方式組織文化活動,促使學生與書法文化互動。
例如,文房四寶是我國傳統的文書工具,也是重要的書法教育內容,毛筆又是文房四寶的重要構成。在課堂上,教師可以以毛筆為切入點組織文化活動。具體地,教師可以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播放視頻,直觀、動態地展現蒙恬造筆的故事。通過觀看視頻,學生了解毛筆的起源,產生學習興趣。教師可以繼續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播放視頻,展現制作毛筆的過程。學生邊觀看邊思考,了解制作毛筆的方法與過程:選料—疊毛—去絨毛—齊鋒—卷筆柱—綁筆頭—裝桿—擇筆,使學生感受到毛筆制作工藝的復雜與精細,對制筆師傅產生敬佩之情。接著,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毛筆,并鼓勵學生之間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毛筆的構造。在小組合作探究時,很多學生遷移生活認知,認真分析,探究毛筆的構造。然后,教師按照如此方式,引導學生探究毛筆的“四德”、種類、特點、護理等內容。通過體驗這樣的活動,學生不僅了解了毛筆的一些具體情況,還感受了其背后的文化內容,有利于豐富書法文化儲備,建立文化自信。
2. 組織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是學生掌握書法技能、獲取書法文化的重要途徑。高中生的自主意識較強,探究欲望強烈。在書法教育進課堂之際,教師可以立足學生的特點,依據書法教育內容,選用適宜方式,組織探究活動,讓學生發揮自主性,積極探究,掌握書法技能,感受書法文化,由此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例如,在講授“書法布局”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合作探究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先講授什么是書法布局,引導學生對其建構初步認知。接著,教師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向學生展示王羲之、柳公權、顏真卿的書法作品,如《蘭亭集序》《玄秘塔碑》《多寶塔碑》等。在學生欣賞時,教師布置任務:大家小組合作,欣賞書法大家的書法作品,并總結書法布局的要點。在如此任務的驅動下,學生發揮自主性,細心觀察,遷移已有認知,并就此與小組成員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彰顯個性,提出不同的要點,由此碰撞思維,迸發出思維火花。小組合作探究結束后,教師布置其他任務:各小組成員依據本組總結的布局要點,各自書寫作品“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在任務的作用下,學生自覺地進行練習,展現探究所得。在學生練習書寫時,教師巡視課堂,了解學生對書法布局要點的總結情況。全體學生書寫后,教師隨機選擇幾幅作品進行展示,繼續布置任務:小組成員合作欣賞這幾幅作品,判斷哪一幅作品的布局更恰當,再次總結書法布局的要點。各小組成員受到任務的驅動,結合本小組總結的書法布局要點,認真欣賞、對比,發現問題,就此完善布局要點。然后,教師隨機選擇一個小組,鼓勵其派代表介紹書法布局的要點。在此過程中,教師再次展示名家書法作品,結合小組總結出的書法布局要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促使學生增強認知,豐富書法知識儲備,為后續書寫做好準備。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書法布局的自然、和諧之美,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3. 組織練習活動
練習是學生掌握書法技能、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方式。在書法教育進課堂的過程中,學生體驗了多樣活動,逐步地掌握了書法技巧,豐富了文化儲備,為寫書法做好了準備。為此,教師要把握時機,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組織適宜的練習活動,使其做到學以致用,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提高書法教育效果。
例如,在楷書書法課堂上,教師組織探究活動,引導學生探究顏體楷書的筆畫輕重基本規律。通過體驗探究活動,大部分學生了解了橫輕豎重、撇輕捺重、左輕右重、多輕少重的變化規律。立足學生的探究所得,教師可以組織不同的練習活動。首先,教師組織拼字練習活動。教師給每名學生分發拼字教具,同時進行簡單演示,使學生掌握拼字方法。學生遵循顏體楷書的四大規律,將不同的漢字結構組合在一起,粘貼到KT板上,得到一個新漢字。在拼出所有漢字后,學生自覺地與小組成員展示各自的KT板,相互鑒賞,點評拼出的新漢字是否符合顏體楷書的書寫規律。在生生互評時,各小組成員遷移已有認知,從不同角度發現各自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建議。實踐證明,在組員的相互幫助下,大部分學生彌補不足,增強對顏體楷書書寫規律的認知,同時產生強烈的書寫欲望。然后,教師把握時機,組織書寫練習活動。在練習活動中,教師在黑板上書寫“置”“鳥”“帶”“背”等漢字,鼓勵學生自選三個漢字,在田字格紙上進行書寫。在書寫時,大部分學生遵循顏體楷書的書寫規律,一筆一劃地書寫。與此同時,教師觀察每名學生,了解其書寫情況,發現問題,給予點撥。同樣,在學生書寫結束后,教師鼓勵他們進行生生互評,發現不足并彌補。
通過體驗多樣的練習活動,學生將顏體楷書的書寫規律熟記于心,建構深刻的認知。與此同時,大部分學生通過不斷練習,磨煉意志品質,耐心書寫,寫出具有美感的漢字,增強審美認知。
三、進行多元的評價
教學評價具有激勵作用,是書法教育進課堂的助力。課程改革倡導實施多元評價。教學實踐證明,進行多元評價,不僅可以使教師了解書法教育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推動書法教育發展,還可以使學生了解自身情況,端正學習態度,積極學習書法,提高書法學習效果。鑒于此,在書法教育進課堂之際,教師可以依據實際情況進行多元的評價。
1. 教師評價
教師評價是多元評價的重要構成,是了解書法教育進課堂具體情況的重要方式。在書法教育進課堂之際,教師可以依據具體情況,組織相應活動,就此進行教師評價。
例如,在學生學習了歐陽詢楷書的相關內容后,教師可以組織臨帖競賽活動。在活動中,教師為學生呈現歐陽詢的書法作品《皇甫誕碑》。在臨摹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細心觀察,認真書寫。教師認真觀察每名學生的作品,從書法布局、楷書書寫規律等角度進行評價,指出其優點和不足,同時提出完善建議。然后,教師將作品發放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認真閱讀,了解自身的書法情況,查漏補缺。教師也因此了解了書法教育情況,借此調整后續教育內容、教學目標等,推動書法教育進課堂。
2. 學生評價
學生評價是多元評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學生了解自身書法情況的重要方式。在書法教育進課堂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書寫并進行自評。
例如,在學生學習了顏體楷書書寫規律后,教師可以布置家庭作業,引導其自選漢字,遷移顏體楷書書寫規律,認真書寫。與此同時,教師向學生提出任務:書寫后,鑒賞自己的書法作品,發現不足,解決問題,學生自評。實踐證明,通過自評,學生可以了解自身的書法情況,主動查漏補缺,有利于提高書法學習效果。
四、結束語
書法教育進課堂,可以使學生在掌握書法知識、鍛煉書法技能的同時建構文化認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此,教師要發揮教學智慧,應用適宜策略,營造良好環境,組織多樣活動,進行多元評價,借此讓書法教育進課堂,使學生學習書法知識,鍛煉書法技能,提高書寫水平,傳承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董嬌. 傳承中華書法藝術?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J]. 遼寧教育,2022(13).
[2]蔡瑞山,鄒秋菊. 大力開展書法教育,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22(2).
[3]高建祥. 高中書法欣賞課學生興趣探究[J]. 知識文庫,2021(7).
[4]汪碧剛,劉自川. 書法進課堂:當前書法藝術發展的驅動力[J]. 藝術教育,2020(7).
[5]常志軍. 高中書法教育的現狀及優化措施[J].漢字文化,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