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吉
摘 要:新時期了解企業集團業財融合內涵與意義,分析當前企業業財融合狀態,發現企業業財融合工作的開展,有利于企業提升成本效益,創新管理模式,財務人員也可借此機會向管理型會計轉變。文章將從明確多元主體職責,切實培育專業化人才、加強財務數據共享,打破數據的融合壁壘、優化業財融合流程,提升業財融合標準化、提升戰略管理意識,持續性優化績效考核四個角度入手,優化業財融合路徑,助推企業集團加快轉型,為其核心競爭力增強蓄力。
關鍵詞:新時期;企業集團;業財融合
一、核心概述
(一)業財融合內涵
企業集團業財融合是指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的通力合作。一般企業發展過程中,財務人員可借助事前預測加強數據分析,確保企業管理者了解企業的發展狀況,并將相關信息及時傳遞給業務部門。故此,業財融合可助力財務部門更好地為業務部門服務,有利于企業經營效率的快速提升。企業集團可借助業財融合重新規劃戰略模式,加強對有限資金的科學化利用,助力企業核心競爭力持續性增強。一方面,業財融合是指業務與財務工作的融合,企業可將財務理念融入于業務部門中,以此規范業務流程,提升業務工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業財融合會實現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的一體化發展,有利于各部門相互學習。企業可在全員參與業財融合的基礎上,助力財務部門更好地了解業務內容,以此使業務工作獲得財務部門支持,進而助推企業持續性創新。
(二)業財融合意義
企業集團加強業財融合,有利于企業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升,一方面,能解決業務單一化問題,提升財務管理質量。一般企業集團加強業財融合,可借助數據共享促進企業業務流程優化和創新,以此提升企業管理的創新性和科學性。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可共同借助現代化平臺綜合考量發展目標,調整發展規劃,以此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另一方面,業財融合有利于企業集團轉型。實踐證明,業財融合工作的開展,有利于企業強化精細化管理,可在企業轉型的基礎上降低運營風險,抓住時代發展機遇,有效迎接挑戰。為此,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需搭建溝通橋梁,不斷爭取在合作過程中強化價值發揮,以此助力決策者加強戰略規劃,明確企業的前行目標和發展方向,進而為企業持續性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新時期企業集團業財融合價值
(一)提升成本效益
新時期企業集團業財融合工作具有較強的復雜性。一方面,企業集團會基于資金使用情況了解現階段經營狀態。了解資金使用相關內容,有利于企業從多維角度入手創新企業管理模式,可促進企業領導加強對有限資源的科學化利用,以此提升資金使用率,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助力企業化解多元風險。了解新時期企業集團業財融合狀態,不難發現業財融合工作展開后,企業資金使用率持續性提升。因此企業集團可進一步借助業財融合,加強對有限資源的科學化管控,提升財務部門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質量,以加強對業務部門的全方位約束。另一方面,企業會構建數據共享中心,助推業務和財務部門更好的合作。數據共享中心的建立有助于企業提升溝通質量和溝通效率,可適當降低管理成本,助力企業快速實現轉型。
(二)創新企業管理
分析現階段企業集團業財融合狀態發現業財融合工作的推進,一方面,提升了企業內部業務處理效率。以單據審批為例,業財融合后,業務部門單據審批工作用時更短,相關業務工作人員有時間和精力更好地為客戶服務。另一方面,業財融合提升了企業數據運用能力。企業集團可從數據信息的變化了解企業發展狀態,以財務數據為例,領導者可基于財務數據強化戰略規劃,優化管理模式。傳統業務部門、財務部門工作時,由于不同財務人員與業務人員工作能力不同,因此其工作效率也有所區別,不利于企業加強對數據信息的全方位了解和認知。而業財融合工作優化和創新后,數據可快速上傳至線上信息平臺。且數據平臺可強化數據分類,實時生成分析報告,以助推業財融合工作發展,并為企業管理工作的創新提供數據支撐。
(三)助推財務轉型
業財融合工作的開展使傳統會計核算工作出現變化,傳統會計需向管理型會計轉型。為此企業集團會在業財融合過程中助推財務轉型,提升財務人員的管理能力和溝通能力,以助推企業更好的發展。企業集團傳統財務管理模式過于落后,不利于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且部分財務工作人員在財務核算工作方面耗費精力過多,無暇參與業務工作,缺少對業財融合的深入思考。業財融合可進一步打破傳統財務管理模式限制,相關工作人員可利用信息化系統解放精力,轉變工作模式和工作理念,以此提升工作效率。
三、新時期企業集團業財融合路徑
(一)明確多元主體職責,切實培育專業化人才
首先,明確業財融合工作相關管理者職責。企業集團管理工作相對復雜,相關管理者需不斷關注業財融合狀態與區域發展環境,基于國家宏觀政策指導推動業財融合工作科學化創新。例如,企業集團領導可不斷與管理層進行溝通與互動,以增強基層管理人員業財融合信心。同時,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需共同參與業財融合方案制定,以此明確不同主體的不同責任,加強權責劃分,爭取快速達到預期的業財融合效果與質量,助推業財融合工作順利開展。需注意的是,企業集團規模較大,為提升業財融合的科學性,可適當邀請行業專家參與業財融合或評價工作,爭取及時發現業財融合中存在的問題,強化針對性化解。其次,培育專業化人才。企業集團業財融合的創新與優化,對相關工作人員提出更高要求,需進一步培養專業化人才,鼓勵業務人員了解基礎財務知識,確保財務工作人員了解業務內容,以實現二者無障礙溝通。例如,企業可借助內部培訓、遠程等多種教育形式優化人才培育計劃。實踐工作中可進一步鼓勵財務人員與業務人員提升溝通和互動頻率,以此使兩個部門相互扶持,共同發展,從而提升企業集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為業財融合工作的開展積蓄人才力量。
(二)加強財務數據共享,打破數據的融合壁壘
首先,構建業財融合系統,借助數據共享推動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無障礙溝通。傳統企業集團在發展過程中,雖已適當構建自動化辦公平臺,但由于不同部門發展方向不同,因此對數字化平臺應用情況也有所區別。為推動業財融合工作不斷發展,增強財務與業務人員的數據共享意識,企業可進一步完善線上平臺模塊,爭取統一數據標準和評價標準,加強對平臺的綜合性考量。強化平臺開發,有利于各部門加強數據共享,也能使財務部門基于業務部門發展需要強化對數據的集中性處理,進一步增強財務部門服務能力,為企業實現利益最大化奠定良好基礎。其次,打破數據的融合壁壘。業財融合工作具有較強的復雜性,相關工作開展涉及不同部門與不同系統。為實現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的雙向溝通,可進一步加強對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應用,爭取借助數據收集和數據分析,提升各部門數據使用能力,使員工基于數據分析,推動工作模式和優化與創新,以實現多部門的共贏。打破數據融合壁壘,實現各部門無障礙溝通和互動,既是企業長期發展需要,又是企業集團在轉型階段的重要工作。為此,企業集團需綜合考量數據流向問題,既要提升數據利用率,也要在數據共享中加強對安全性問題的考慮,爭取從多維角度入手,提升業財融合工作的系統性與完善性。
(三)優化業財融合流程,提升業財融合標準化
企業集團在業財融合過程中,需加強對企業發展特點的綜合考量,基于現有工作流程加強業財融合工作梳理。例如,財務部門需綜合考量影響業務的諸多因素,爭取優化相關管理標準,確保業務部門工作的正常展開。以收款流程為例,業財融合過程中,為助推財務部門加強對業務工作的全方位了解和認知,可及時更新數據共享系統,以提升財務監督的全面性和系統性。相關客戶來款后,系統可直接生成財務憑證,并適當匹配相關合同信息,以減少業務人員和財務人員工作量。推動業務工作和財務工作適當融合,提升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助推企業集團長期發展。且企業集團可以業務為基礎,加強對業財融合的全方位調研,爭取基于企業發展狀態優化數據標準,強化風險管控。例如,為打破業財融合壁壘,實現多部門的共同發展,企業集團可針對性思考化解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因工作對接而產生的矛盾。由于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工作目標不同,因此其思維方式也會有所區別,建立溝通橋梁時,為提升業財融合標準化,企業可進一步拓展數據共享渠道。一方面,積極鼓勵財務人員加強知識儲備。另一方面,督促業務人員了解更多財務工作流程,以培養工作人員的全局意識,助推業財融合標準化發展。企業集團想成功推動業財融合工作發展和優化,需完善業財融合管理機制,在人才培養的基礎上,加強對員工工作的綜合考量,調動不同工作人員業財融合熱情。例如,適當將業財融合融入員工考核中,將其作為重要績效考核指標,以提升財務人員和業務人員業財融合熱情,爭取引導更多工作人員為業財融合工作發展而努力。
(四)提升戰略管理意識,持續性優化績效考核
首先,管理者轉變戰略意識,可確保集團從上到下轉變工作思維,以確保業財融合理念更好地融入企業運營管理過程。不同管理者需充分認知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合作的價值,積極要求財務人員和業務人員加強互動,并對業財融合工作發展予以支持。業務部門管理者可借助業財融合契機放下成見,明確財務人員參與業務的價值與作用,爭取業務人員與財務人員友好相處,以實現互利共贏,避免企業內部不同部門相互競爭,實現多部門的協同發展。其次,企業集團可適當完善績效考核體系,鼓勵傳統財務人員向管理型會計轉變,爭取助推業務人員始終保持工作熱情。為此,企業集團可加強對財務和業務人員的全方位考評,優化考核體系和考核內容,既要確保財務部門加強對相關業務人員的監督和了解,也要借助業務反饋助推業務人員加強價值發揮與價值體現,以此快速完善優秀人才晉升渠道。例如,財務共享系統建設時,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可相互評分。企業集團可借助大數據與云計算等技術,了解財務人員和業務人員對信息共享系統的使用情況,以此持續優化信息系統,適當增加績效管理模塊,以強化對不同員工工作進度的追蹤和了解,助推員工在加強反思的基礎上完善業財融合工作,實現業財融合工作的有效創新和優化。一般企業集團財務共享中心的建立,將為業財融合工作優化蓄力。企業集團須完善相關制度,引進先進技術,優化工作流程,以確保業財融合工作的科學化開展,打造良好工作局面。以業財融合管理制度為例,相關制度既能加強對不同部門員工的約束,又能為業財融合工作發展保駕護航,將直接影響企業集團業財融合深度。為此,企業集團需持續優化相關管理制度,不斷基于時代變化而創新管理制度與管理體系。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時代企業轉型與優化迫在眉睫。企業集團需不斷提升業財融合能力,鼓勵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共同認知業財融合價值,以提升企業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進而助推企業集團實現價值最大化。為此,企業集團可借助業財融合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并借助信息化發展為業財工作的融合提供系統性保障,以實現企業經營管理模式的持續性優化,為我國經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爭取為華夏民族復興夢的實現蓄力。
參考文獻:
[1]劉蓉.業財融合視域下的企業財務管理優化策略探討[J].財會學習,2022(30):20-22.
[2]裴小兵,孟冉.精益管理會計下的業財融合企業運營成本評價[J].財會月刊,2021(9):91-98.
[3]劉豫,李杰.區塊鏈:企業集團業財融合與財務透明的助推器[J].財務與會計,2020(22):77-78.
[4]李相陟.業財融合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從理論到實踐[J].財會月刊,2020(S1):77-80.
[5]謝志華,楊超,許諾.再論業財融合的本質及其實現形式[J].會計研究,2020(7):3-14.
[6]李有華,朱永娟,張俊民,周一杰.基于聯合價值創造的業財融合模式構建[J].財會月刊,2020(5):157-160.
(作者單位:諸暨市文化旅游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