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凱霞 劉偉 楊然



【摘 要】目前,中小學(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存在一些問題。基于此,文章主要探究四川省不同地區的教師對家庭教育服務是否做到了知行合一,不同地區學校是否發揮了家校社協同育人的主導作用,政府又是如何推進家庭教育的。結果發現,不同地區教師對家庭教育服務的理解與落實存在顯著的差異,不同地區學校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主陣地作用還有待強化,政府統籌領導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還有待完善。因此,只有各方共同協作、相互配合,才能推動四川省家庭教育的全面均衡發展。
【關鍵詞】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指導 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中小學(幼兒園)教師
【中圖分類號】G78?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275(2023)23-90-05
一、導言
2021年10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指出要“協同推進覆蓋城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建設”“中小學校、幼兒園應當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工作計劃”。可見,中小學校、幼兒園在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中起到協同作用。本文對四川省中小學(幼兒園)城鄉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現狀進行調查,共發放教師問卷450份,回收問卷420份,回收率為93.33%,有效問卷390份,有效率為92.86%。以此數據了解中小學(幼兒園)城鄉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現狀,分析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本次調查主要從城鄉部分學校和教師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情況入手,了解目前四川省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活動的整體狀況:不同地區的教師對家庭教育服務是否做到了知行合一?不同地區學校是否發揮了家校社協同育人的主導作用?政府又該如何推進家庭教育服務?為了更好地了解上述情況,研究者選取了四川省城鄉兩大領域的幼兒園及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開展調查,調查范圍覆蓋成都市、宜賓市、自貢市、達州市、南充市、樂山市、瀘州市、內江市、綿陽市等9個市。調查方式主要以問卷調查為主,在關于提高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質量意見和建議方面,采用開放式征詢。調查目的是試圖了解城鄉學校與教師開展家庭教育服務的實際實施情況,探索有效的改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意見和建議,以便為進一步深入提高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打下基礎。之所以了解學校,是因為學校有必要承擔起為家庭教育提供指導的職能。之所以了解教師,是因為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是家庭教育服務專業化隊伍的主力軍。而政府則負責落實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在家庭教育服務開展方面,學校和教師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既是活動的組織者,也是家校合作的策劃者。
二、方法
(一)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活動采用抽樣問卷的方法選取調查對象,主要選擇四川省9個市不同學段的城鄉教師,主要分析有效問卷中的390名教師,調查樣本構成情況見表1。問卷數據結果基本上能夠科學地反映不同學校、不同地區、不同學段教師的觀點。
(二)資料收集方法
本次調查采取問卷法收集資料,主要通過問卷星小程序進行線上調查。該問卷由20個問題組成,分為5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指導語,說明本次問卷基本情況和調查目的及相關隱私保護;第二部分為教師的基本情況,要求教師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填寫;第三部分為對教師、學校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情況的了解,包括了解實施的基本情況、工作重要維度以及組織開展情況三個方面;第四部分為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現狀及具體開展情況,包括學校開展情況現狀以及教師組織情況與需求兩個方面;第五部分是關于活動開展需要的幫助與建議,具體情況見表2。
三、結果與分析
(一)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分析
調查發現,81.79%的受調查者為農村教師,總計319人。45.64%的受調查者為普通教師,共計178人。主要調查對象為小學教師,共計217人,其中農村小學教師160人,城市小學教師57人。綜上,調查對象無論是在學段、區域的覆蓋面,還是工作職務的多樣性,都具有較強的代表性,符合調查的需要。
(二)調查對象活動開展狀況分析
1.教師對家庭教育服務活動開展狀況的認識情況
調查發現,在家庭教育指導工作了解方面,84.62%的教師認為對其有所了解。在其重要性方面,87.69%的教師認為非常重要。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教師對家庭教育指導的認識僅停留在了解層面,還缺乏相關的認識,但在重要性方面,教師基本上達成了共鳴。其中,不了解活動開展情況的農村教師占83.33%,小學階段的教師占55.00%,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農村小學教師可能在活動開展方面做得還不夠,或者說近年來農村在家庭教育服務活動開展工作上有忽視的情況。從調查情況來看,84.21%的城市小學組織開展了家庭教育指導工作,而75.62%的農村小學開展了家庭教育指導工作,說明農村學校組織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方面還存在疏忽。再者,教師對所在學校開展情況滿意程度不是很高。31.03%的教師對所在學校開展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非常滿意,44.62%的教師比較滿意,24.35%的教師滿意度偏低。從數據上看,目前主要是教師承擔家庭教育指導工作,但很多教師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尤其是農村小學教師,所以家庭教育指導的專業水平整體不高,效率較低。
2.教師對家庭教育服務活動開展的基本狀況分析
教師作為家庭教育服務專業化隊伍的主力軍,在行為方式和行為特征上與家庭、社會中的成員有著很大的不同。具體表現主要反映在活動的途徑、時間、形式以及內容等各個方面。
(1)教師開展家庭教育服務的途徑。對于家庭教育服務,教師和學校采取的途徑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家庭教育服務活動開展途徑涉及多個途徑(見表3),教師采用最多的形式是家長會(90.51%)和電話溝通(86.15%),學校則以組織家訪、培訓交流活動和線上或線下課程為主,這正說明隨著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需要盡早轉變舊有的模式,加快自身的改革,但從整體上看,指導途徑還是以傳統的家校溝通為主,缺乏多樣性與創新性。
(2)教師開展家庭教育服務的背景與頻次。主要從教師開展家庭教育服務的背景、教師開展家庭教育服務的時間頻次、教師開展家庭教育服務的內容、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開展中存在的困難與解決措施四個方面進行調查。
教師開展家庭教育服務的背景方面。調查發現,一方面,兒童的成長具有階段性,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應抓住兒童成長的關鍵時期,因時制宜地開展指導服務。33.33%的教師認為7~12歲最應該接受家庭教育指導,18.97%的教師認為13~15歲才是接受家庭教育服務的關鍵期,35.64%的教師則認為應貫穿整個青少年時期。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指導需要合適的時機。93.08%的教師選擇在學生出現問題的時候進行家庭教育指導,87.69%的教師選擇在家長需要的情況下進行指導,或者在學校領導的要求下,甚至突然記起相應任務的情況下開展服務活動。這說明,該活動開展存在不完善之處,應事先預防、事中干預、事后補救等措施相結合,不能等問題出現才指導。
教師開展家庭教育服務的時間頻次方面。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開展是一個長期性的工作,同樣也需要合適的時機。在開展過程中應該堅持重點性與長期性相結合的原則。調查發現,63.08%的學校平均每年組織1~5次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活動,50.00%的教師認為每月開展一次家庭教育指導活動比較合適,具體情況見表4。《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21—2025年)》中明確要求“每學期至少組織2次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活動”,由此可見,從數據可以看出教師的期待值和實際開展頻率基本符合要求。
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受眾群體是家長,本質是家庭教育的科學化,服務于學生健康成長,促進學生在健康成長的過程中培養完善的人格品質與個性能力,教師在家庭教育服務工作開展時也要注重其內容的多元化以及形式的多樣化。調查發現,第一,教師最希望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家庭教育和引導,具體情況見表5。其中,94.36%的教師希望學生在道德品質方面獲得家庭教育和引導,分別有92.82%、81.79%的教師希望學生能在行為習慣和生活技能方面進行教育與引導,從整體上看,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更關注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掌握熟練的生活技能。第二,教師更喜歡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活動,其中,指導形式主要分為個別指導和集體指導,81.79%的教師提倡使用講座、課程、工作坊、討論交流會等形式的集體指導,而63.33%的教師喜歡用線下一對一單獨指導、單獨咨詢的個別指導形式。
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開展中存在的困難與解決措施見表6。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在實際開展中受制于主客觀因素的制約,目前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難:71.54%的教師在開展指導活動中,缺乏家庭教育指導的知識儲備;54.36%的教師不了解家長的家庭教育指導需求;51.28%的教師在開展時,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引導家長。部分教師參與活動的熱情不高,有些教師沒有時間參與,還有教師對學校開展此項活動的意義不了解。
面對存在的困難,經過實踐探索得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85.64%的教師認為既然缺乏家庭教育指導的知識儲備,就應先學習家庭教育理論知識,積累相應的知識儲備;對于出現的不知用什么方法引導家長的問題,75.38%的教師提出同事間可以相互幫助,可以征求同事建議;52.31%的教師還提出可以向專家咨詢,攜手解決教育問題。
(三)調查對象活動開展建議分析
我國學校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雖已初步建立,但結合調查情況,為進一步提高四川省中小學(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能力,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1.提升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
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開展關鍵在于教師隊伍專業化的建設,在調查中,建設專業化隊伍需考慮以下三個方面:在學校方面,84.36%的教師希望學校建立支持教師開展家庭教育指導的長效機制;77.44%的教師希望參加專業的家庭教育指導培訓。在家庭方面,73.33%的教師希望得到家長委員會等組織的支持。在社會方面,59.74%的教師希望能夠獲得專業機構和專家的指導。因此,首先學校在教師的選擇方面要有一定的專業遴選標準,要有明確的專業水平要求,要加強對教師及學校管理者的長期培訓。其次學校要提高其權威性,贏得家長委員會和社區等組織的認可和支持。最后還可以充分利用校外資源,與校外專業機構(如心理培訓中心、高等學校等)合作,定期邀請專業人員進行指導,提高教師專業化隊伍建設。
2.提供靈活多樣的指導途徑
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開展重點在于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從調查數據上看,目前四川省中小學(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途徑既有家長會(90.51%)、家訪(77.69%)等傳統型指導方式,又有微信郵箱(74.87%)等現代型指導途徑,但仍缺乏其多樣性與創新性。因此,首先學校可以在微信上開通公眾號,推送一些家庭教育方面成功案例或開發一些家庭教育指導讀本,供家長瀏覽、借鑒和學習。其次學校可以提高家長的參與度,共同組織家長每個學期定期參與家庭教育指導活動。可以通過家長學校、專題講座、經驗交流會、親子沙龍等不同形式展開。最后拓展家庭教育指導途徑,除了學校組織的常規活動,還可定期邀請社會成功人士、教育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員開展咨詢座談會、專題講座、角色體驗等。
3.提供靈活可彈的指導時間
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開展是一個長期的實踐活動,調查結果顯示,對于指導頻率,不同維度學校對每年組織1~5次,不同維度教師對每月一次的指導頻率滿意度比較強烈。對于指導時間,93.08%的教師選擇孩子出現問題的情況下進行指導,87.69%的教師選擇家長需要的情況下進行指導,或者在學校領導要求甚至突然記起相應任務時開展服務活動。因此,家庭教育指導活動開展前,應注重家庭教育指導頻率、指導時間的靈活性與可彈性化,應針對不同維度家長的滿意度進行調查與了解,不同維度學校應依托《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21—2025年)》制訂符合要求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開展頻率,進而制訂滿足教師期待的家庭教育指導方案,為家長提供更具多樣性與靈活性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活動,促進中小學(幼兒園)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
四、結語
“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作為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一部分,它的發展與完善對于我國推進家庭教育發展,平衡不同社會群體利益,滿足家長需求具有重要價值,更是優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具體體現。”[1]
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落實關鍵在于教師。由于地域差異導致的視野差異直接影響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質量。“組織觀摩心理輔導課的模范展示課,給予一線教師現場交流和互動的機會”[2],能有效提高教師指導家庭教育的水平和專業度。但由于不知道如何操作,教師對其認識僅停留在了解層面。部分教師對其活動滿意度并不高,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并沒有完全落到實處。
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主要對象在于家長,由于教育觀念參差不齊導致育兒水平差異直接影響了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效果。對于家長,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真誠感性的內容更有現實說服力,能引發家長主動地思考和反省是有意義的。[3]但由于思想觀念上不重視,認識上不到位,無法正確關注孩子的生理、心理、智力發展狀況,無法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重要力量在于社區,據調查顯示,社區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在城市地區內容較為具體全面,開展形式多樣。“而在農村地區,受經濟條件的限制,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還是見效甚微。”[4]但由于學校并未向社區、居委會提供家長學校的相關教學計劃,無法真正為學校開展課外家庭實踐活動提供場地與資源。
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統籌作用在于政府,政府應在學校、家庭、社會之間起到總攬全局,統籌各方的作用。從協調學校層面來說,持續推動“高雅藝術進校園”,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協調家庭層面來說,配備專業指導人員,配合家庭教育指導機構有針對性地做好指導服務;從協調社會層面來說,推送優質家風、家教節目,弘揚習近平總書記重視家風、家教、家庭建設的重要講話精神。[5]
綜上所述,不同地區教師對家庭教育服務的理解與落實存在顯著的差異,不同地區學校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主陣地作用還有待強化,學校主導、家庭盡責、社會支持的協同育人機制還有待完善,政府應統籌領導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工作,建立城鄉社區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充分利用社會育人資源,建立健全制度體系。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發展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政府、社區等社會各界的共同支持,只有各方共同協作、相互配合,才能促進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賴振華.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育人功能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理工大學,2022:18-19.
[2]高珍.小學家庭教育指導的現狀調查與改進策略研究:以上海市H學校為個案[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21:18.
[3]嚴華銀.引導教師做好家庭教育指導[N].中國教師報,2020-04-08(12).
[4]同[2]13.
[5]亓慶國.多渠道做好家庭教育指導[J].人民教育,2017(19):8.
漆凱霞 / 赤峰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從事小學教育理論研究(赤峰 024000);劉偉 / 宜賓學院教育學部,博士,從事教師教育與農村教育等研究(宜賓 644000);楊然 / 赤峰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從事小學教育研究(赤峰 024000)
【基金項目】2022年四川省社科規劃項目“新時代四川政府主導下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構建研究”(SC22B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