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玲
摘 要:在小學數學學科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小學生在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方面均有所不足,需要教師切實地予以引導和幫助,促使其在數學學科知識內容及核心素養兩個方面獲得同步成長。在此過程中,大單元教學理念及方式具有顯著的實踐價值,可以發揮較為可觀的積極促進作用,幫助學生在掌握知識能力之余實現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培育,進而為其實現全面可持續的成長與發展奠定較為堅實的基礎。為此,如何更加切實地把握大單元教學理念的內涵以及小學數學學科的課堂教學現狀,如何更加科學合理地采取有效的實踐策略確保小學數學學科大單元教學理念及方式可以基于核心素養培養得到有效實現,逐漸成為教師更進一步確保和改善小學數學學科課堂教學效率及效果過程中必須予以思考的核心課題。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04-0179-04
根據新課標可以得知,小學數學學科需要具備一定的基礎性特征、普適性特征和發展性特征,教師應當透過數學學科知識能力掌握過程幫助小學生在邏輯思考能力和推理能力方面獲得成長與發展,進而為創新意識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基礎性條件,最終推動小學生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方面實現成長。小學數學學科原本就具備相對充足的科學性、邏輯性和探究性特征,對認知水平相對不足的小學生而言具備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切實地基于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育予以引導,幫助小學生同步實現知識、能力掌握和學科核心素養培育。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大單元教學理念及方式,改變既有的教學理念及方式,從整體層面出發幫助小學生接觸和把握數學學科各部分知識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助其在數學學科學習過程中得到成長。
1.大單元教學綜述
為切實地在數學學科課堂教學實踐中應用大單元教學理念及方式,教師應當針對大單元教學在小學數學學科的實際內涵進行把握,并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予以有效應用。
(1)大單元教學的特征
不同于傳統的數學學科教學理念及方式,大單元教學理念及方式具備了不同的特征,在切實地應用于課堂教學實踐之前,教師需要切實地針對大單元教學理念及方式的特征進行明確和把握,以便為后續的實踐過程奠定堅實的理論性基礎。一是更加關注小學生的知識內容學習過程,需要教師幫助小學生明確把握部分知識內容在知識內容整體架構中所處的位置,以便引導小學生更加高效地進行知識內容掌握。二是強調課堂教學實踐中的知識內容理解過程需要以方法論為基本前提,以便幫助小學生在持續不斷的練習過程中將已掌握知識內容遷移至嶄新問題和探究解決過程中。
(2)大單元教學的價值
作為新型教學理念及方式,大單元教學理念及方式具備較為突出的現實性價值,需要教師實際地予以把握和認識。
第一,推動原本碎片化的課時實現整合。在傳統的數學學科教學理念及方式下,各部分知識內容的實際分布狀況較為碎片化,一方面為小學生增加了學習難度,另一方面也為小學生有效掌握知識內容的過程帶來一定的阻礙,以致小學生難以針對各部分知識內容進行整體化、系統化的構建,最終難以提升學習效率及效果。而在大單元教學理念及方式下,教師可以從更加宏觀的整體角度出發,提供更具系統性特征的數學學科知識內容教學,幫助小學生由傳統的獨立知識內容掌握轉向關聯化知識體系構建的嶄新學習方向,最終通過改善學習方式的形式幫助小學生實現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培育。
第二,同步關注知識掌握和素養培育。在既往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已經在具體的數學學科課堂教學實踐中實現了主題單元形式的教學,而在實際進行過程中的設計與實踐思維方面表現得仍然較為固化,單純局限于特定單元內部,并未與傳統的教學理念及方式做出區分,部分知識內容之間仍然存在難以突破的壁壘。而在大單元教學理念及方式下,教師可以切實地提升自身視角,從更加宏觀的角度出發實現數學學科知識內容的整體化結構構建,進而通過學習任務幫助學生形成系統性特征較為突出的知識內容網絡,通過改善其學習方式助其在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育方面取得一定的成長與發展。
(3)大單元教學的原則
在設計并實踐大單元教學理念及方式的具體過程中,教師需要依循一定的應用原則,以便確保大單元教學理念及方式可以發揮相對符合預期的積極促進作用,為小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發展過程賦能。
第一,關聯性原則。在大單元教學理念及方式的設計及實踐過程中,教師要遵循的關聯性原則。具體而言,教師需要圍繞教材知識內容進行深入的剖析與挖掘,針對不同知識內容之間的關聯性進行把握,以便結合小學生的生活活動實際經驗予以呈現,在小學生生活經驗和單元知識內容之間形成有效關聯,進而引導小學生通過合作探究性質的教學活動自行摸索解決實際數學問題的方式。只有確保教材內容之間,以及教材知識內容與小學生之間建立較大的關聯性,教師才可以確保大單元教學理念及方式的有效實踐。
第二,非均衡性原則。為切實地實現大單元教學理念及方式,教師應當調整既有的較為關注學生均衡性發展的教學理念,更多地考慮在教學理念及方式中加入非均衡性要素。舉例而言,在開展小學數學學科知識內容的應用性教學時,教師可以在更加具體的情境下進行,諸如可以在家庭、社區或是公共文化場所等地點進行情境創設,為小學生提供更加真實可感的學習體驗。在多場景下完成相應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小學生可以在更加充裕的時間中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參與課堂教學過程。在非均衡性原則指導下,教師還可以組織小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活動,幫助小學生維持學習意愿。
第三,成長性原則。在大單元教學理念中,成長性原則同樣屬于需要尤為關注的應用原則之一,需要教師保持高度的關注與重視。在成長性原則的有效指導下,教師可以更加關注不同小學生在數學學科知識能力方面的成長狀況,以便采取多套方案為層次不同的小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進步機會。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鼓勵小學生自行探索更加適合自身性格和學習習慣的新型學習方式,進而依據小學生的實際狀況引導其建立更加契合自身需求的知識內容體系和相應的方法論體系。以此為基礎,教師可以進一步幫助小學生接觸和把握利用創新意識進行實際問題解決的方式與思路,助其實現更加理想的成長。
2.小學數學學科課堂教學現狀
在新課改深入發展背景下,“雙減”政策的出臺大幅壓縮了課堂教學時間和課后作業完成時間,為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效率及效果確保提升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教師在小學數學學科課堂教學實踐中遭遇一定的問題性狀況,以致教學效率及效果受到了較為直觀的不利影響,需要教師切實地針對自身課堂教學實際進行深入分析,以便為后續有效地予以解決奠定基礎。
(1)教師在備課時僅僅關注當堂知識內容
當前,很多教師在課前備課階段基本會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反復確認教材知識內容,但是很少有教師會對當堂所授知識內容在單元及整體層面實際所處的位置進行明確與把握。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僅僅圍繞當堂有限的知識內容進行教學設計,無法幫助小學生把握不同知識內容之間的關聯性,也就難以為小學生相應地構建知識內容框架體系創造相對有利的條件。在備課過程的深度及廣度表現相對不足的情況下,教師很難引導小學生形成知識內容的整體觀念,也就難以確保當堂教學目標可以得到實現。
(2)部分教師傾向于直接地使用課后習題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已經意識到了課后習題的重要性,并在完成相關例題講解之后要求小學生完成相關課后習題,以便幫助小學生針對例題所包含的知識內容進行鞏固與強化。而當前,部分教師傾向于直接地使用課后習題,并未深入地剖析和挖掘其中的拓展性要素,也就難以實現習題訓練效果。而在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下,教師需要圍繞小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進行課堂教學實踐,需要相應地在課后習題中進行摸索,從中發掘可以帶來變化的要素,并予以深入應用。
(3)學生在學習興趣方面的表現較為不足
數學學科具備較為充足的邏輯性和抽象性特征,而小學生處于認知能力及認知水平相對不足的早期成長階段,在數學學科的知識能力掌握方面難免會遇到一定的困阻。長此以往,很多小學生受阻于數學學科知識能力的學習難度,因此越發失去學習興趣,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參與度明顯不足,為教師的課堂教學目標實現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因而教師需要引入大單元教學理念及方式,通過幫助小學生把握不同知識內容之間的關聯性與差異性助其予以有效掌握。
(4)部分學生的知識儲備不足
整體而言,小學教育階段數學學科的知識內容在學習難度方面表現并不突出,大多偏向基礎性的知識掌握。而不同小學生在數學學科知識能力方面的實際表現各不相同,教師需要將表現相對有限的小學生納入考量,以便采取一定的兜底策略幫助這一部分小學生接觸和掌握數學學科知識能力。而當前,部分教師并未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實際所采用的教學方式較為統一,并未實現差異化,不能滿足不同小學生在數學學科學習方面的實際需求,以致課堂教學實踐的效率及效果不佳。
(5)學生的知識內容遷移應用能力較不足
小學數學學科的知識內容大致處于彼此交叉的狀態,需要小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內容遷移應用能力。而當前,很多小學生在知識內容遷移應用方面并不具備相對充足的意識和能力,這為數學學科的課堂教學實踐進行效果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因此,教師需要切實地考慮到這一點,引入并應用大單元教學理念及方式,幫助小學生培養和發展自身在知識內容遷移應用方面的能力。
3.基于核心素養培養實現小學數學學科大單元教學的實踐策略
在深入了解和把握大單元教學理念、方式以及在小學數學學科課堂教學實踐中遭遇的各種阻力,教師需要立足于自身課堂教學理念及方式實際進行有效分析,在明確其中有待改進之處的基礎上采取行之有效的針對性措施予以優化和改進,更加科學地基于核心素養培養實現小學數學學科的大單元教學。
(1)結合教材的內容明確大單元教學具體主題
在核心素養培養視角下,教師在構建大單元教學時需要切實地將單元知識內容視為重要基礎,從宏觀層面出發把握單元知識內容之間的關聯性,以便結合不同的知識內容設立與之相稱的單元主題。在整體地把握單元知識內容之后,教師還需要明確地將教學目標設為活動型目標,圍繞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開展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以便借助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保持相對充足的學習興趣和積極的學習意愿,進而借此培養小學生地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2)明確大單元教學目標及教學評價基準
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學目標和教學評價基準的設立尤為關鍵,需要教師在課前備課階段切實地予以研究和分析,以便構建更加契合核心素養培育目標和小學生數學學科學習實際的大單元教學。舉例而言,在針對“100之內的加減法”進行教學時,教師需要滿足新課標中對小學生運算能力提出的各項要求,以便針對當堂所授知識內容進行深入有效的全方位把握,進而參考小學生已完成學習的加減法相關知識內容明確本課在單元整體中的實際定位,最終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以之為導向確保大單元教學的順利進行。
(3)切實針對既有教材內容進行解構與再重構
考慮到大單元教學理念及方式屬于較為新穎的教學理念,而教材更新換代速度較慢,教師在設計和應用大單元教學時可以圍繞核心素養培養目標,針對既有的教材內容進行解構,進而參考新課標提出的實際要求進行更加有利于大單元教學設計應用的再重構。舉例而言,在針對“兩位數之間的加法”相關知識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針對既有的教材內容進行重新構建,引入本單元內其他相關知識內容進行整合化的整體教學,幫助小學生更加扎實地掌握本課知識內容。
(4)把握教材內容之間的關聯性,進行串聯處理
由于大單元教學理念及方式的關鍵在于強調單元內部知識內容之間的關聯性,教師在實際的設計及應用過程中,可以圍繞知識內容之間的關聯性進行當堂課堂教學的備課活動,以便著重圍繞重點及難點知識內容進行教材知識內容之間的串聯化處理,幫助小學生理解當堂所授知識內容。只有切實地依從于知識內容間的關聯性進行串聯處理,教師才可以切實地發揮大單元教學的顯著優勢性。舉例而言,在針對“除法初步認識”相關知識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深入地與倍數及分數等相關知識內容進行串聯化教學,幫助小學生明確除法相關知識內容在整體層面所在的位置,助其更加系統地把握除法知識內容。
(5)關注教學序列在大單元教學設計中的體現
在實際地設計和應用大單元教學理念及方式時,教師還應當關注教學序列在其中的實際體現狀況,以便以此為抓手確保大單元教學的有序實現。具體需要教師針對教材知識內容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把握,以便構建合理性表現相對理想的教學序列,進而為大單元教學在整體層面發揮積極促進作用,最終幫助小學生在學科核心素養發展方面取得進步。舉例而言,在針對“20以內的進位加法”相關知識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透過基礎性的訓練培養小學生的數字感知能力,進而引導小學生接觸和感受湊整運算意識,在相對具體可感的教學情境下幫助小學生實際地運用湊整運算意識解決相對實際的問題。
(6)以完善的知識內容框架系統性地進行教學
在大單元教學中,知識內容所組成的框架結構屬于關鍵抓手之一,可以有效地幫助小學生系統地進行知識內容梳理及掌握。因此,教師需要將完善的知識內容框架結構視為教學設計及實踐的核心,系統地為小學生呈現單元內部眾多不同知識內容,助其嘗試性地進行知識內容框架結構構建。只有切實地幫助小學生構建相對完善的知識內容框架結構,教師才可以通過大單元教學助其培養和發展自身核心素養。舉例而言,在小學教育階段數學學科加減法計算中,整數、分數和小數各自之間表面看來需要不同的過程與方法,而實際在算理層面具備較為顯著的共通性特征。因而教師可以不局限于同一單元內部的知識內容,而橫向連通有其共通性特征的多個單元知識內容,以便引導小學生從本質層面出發認識不同的加減法計算。
4.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標改革越發深入的教育大背景下,各個教育階段的不同學科的教師均需要切實地確保和提升教學效率及效果,以便適應新課改提出的新要求,在完成課堂教學目標之余幫助學生在學科核心素養培育方面取得一定的成長與發展。教師需要切實地基于課堂教學現狀進行分析,以便根據分析結論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優化和調整。在此過程中,大單元教學理念及方式為教師優化調整教學理念及方式體系帶來了新的可能性,需要教師在深入了解的基礎上進行切實應用。具體而言,教師首先需要更加深入地認識大單元教學理念及方式的內涵。一則需要認識大單元教學的特征;二則需要明確大單元教學的價值,推動原本碎片化的課時實現整合化,同步地關注知識掌握和素養培育;三則需要把握大單元教學的原則,具體需要遵循關聯性原則、非均衡性原則以及成長性原則等具體原則。其次,教師需要更加實際地把握小學數學學科課堂教學進行現狀,明確其中仍然留有較為充足的改進提升空間,需要面對和解決諸多的問題性狀況,諸如部分教師在備課時單純關注當堂知識內容,還有部分教師傾向于直接地使用課后習題,學生在學習興趣方面的表現較為不足,部分學生實際知識儲備相對有限,學生的知識內容遷移應用能力較不足等。最后,教師應當采取包含結合教材的內容明確大單元教學具體主題,明確大單元教學目標及教學評價基準,切實針對既有教材內容進行解構與再重構,把握教材內容之間的關聯性進行串聯處理,關注教學序列在大單元教學設計中的體現,以完善的知識內容框架系統性地進行教學在內的諸多有效實踐策略,更加科學合理地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培育實現小學數學學科大單元教學,為小學生在數學學科知識能力掌握及學科核心素養培育方面同步取得進步與發展奠定較為堅實的必要性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加霞.基于分數概念本質與學習進階的大單元教學設計——數與運算一致性的視角[J].小學教學(數學版),2022(11).
[2]張邈馨.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以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折線統計圖”為例[J].新校園,2022(10).
[3]相珍珍.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設計——以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角的度量”單元為例[J].新校園,2022(08).
[4]張沖,孟范舉.以問題為引領的數學大單元教學研究與實踐——以“周長”單元教學設計為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