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昊鑫 高矚
摘要:為了探究和展示情感體驗視角下的移動CT車造型及內飾方面的設計實踐。文章基于對情感體驗設計的概念闡述及其在設計中的應用案例,深入分析了情感體驗在產品設計方面的應用意義;通過對我國現階段CT及移動CT車發展現狀的分析,指出痛點問題,提出了以情感體驗為中心的設計策略與解決方案。為未來移動CT車及相關設計領域的發展與創新提供一定的幫助和參考。
關鍵詞:情感體驗 移動CT 車輛設計 用戶心理 人文關懷
中圖分類號:TP39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3)05-0116-04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and show the design practice of mobile CT car modeling and interior deco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design and its application cases in design,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significance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in product desig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CT and mobile CT vehicles in China,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ain points,and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strategy and solution centered on emotional experience. It provides some help and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mobile CT vehicle and related design fields in the future.
Keywords:Emotional experience Mobile CT Vehicle design User psychology Humanistic care
隨著我國整體醫療水平的提高,但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使得各種隱形疾病增加,基于此我國政府啟動了主動健康科技專項計劃,探索制訂能控制慢性疾病在各個年齡段頻發的中國方案。其中重要的一項工作即全面啟動移動醫院建設,將醫院主動篩查植入社區,提升人民的健康水平。移動CT車作為其中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相較線下醫院的人流飽和度,這種移動式的CT體檢方式對患者就醫體驗有著較大的影響。而現階段我國移動CT車存在外觀單一、內部空間構造不合理、色彩設計等方面缺乏關懷性等問題,因此本文擬從情感體驗設計的角度入手,深入探究移動CT車在整車設計中所應具有的人文關懷問題,為之后醫療行業在設計方面的發展和相關研究做出一定程度的參考與幫助。
(一)概念定義
“情感”一詞來源于心理學,是人的態度在生理上的一種評價和體驗。“體驗”是一種使人能直接且真實地感受到事物作用的過程,人在現實生活中接觸到某一實體的客觀事物時,會受到來自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等方面的影響,這是在生理及感官上傳達出的信息對于人本身的刺激;而一個人對某一客觀事物所造成或保留的印象,則是受到了外界環境或客觀事物本身的影響而造成的心理上的“暗示”。因此,“情感體驗”是將人在現實世界中的真實體驗轉化為內在情感上的感受,使人在體驗的過程中產生真實的情緒表達并接收到一定的反饋傳達,這種情緒的表達則如上所述體現在生理與心理兩個方面。
(二)情感體驗的三個層次
著名學者唐納德·諾曼(Donald Norman)在其著作《情感化設計》這本書中,將設計和設計的目標明確劃分為本能層次、行為層次和反思層次[1]。
本能層的情感體驗是用戶對客觀事物所產生的第一感官直覺,這種直覺不受任何外界影響,直接來自于人本身。眼睛第一眼看到的外觀造型、色彩、材質或光影效果所能引起的一切情緒感受均可以被歸類為本能層次的反應,這是由于人本身、本能的“愛美之心”的特性所決定的必然結果。
行為層的情感體驗則是在對某一產品或某一事物的使用、體驗過程中,用戶所產生的積極或消極的反映,這種反映通過具體的情感來體現,即人與產品之間產生的交互性作用所導致的真實感受。這一層次也是情感體驗在設計中最重要的環節,是行為層次的情感體驗賦予了產品鮮活的生命力,使其與人之間架起了一座互動、溝通的橋梁。
而反思層的情感體驗,是在本能層與行為層的共同作用下,使用戶在使用產品時產生豐富的想象和深入的思考,這種“觸景生情”式的情感體驗,是一種不同于前兩個層次的“思維”活動。在這個層次中,設計師將自己的設計理念賦予產品,用戶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產生的互動會以情感的形式反饋回來,激發用戶的特殊情感——就是使人感動。在這種反饋狀態下,使用戶往往能夠對產品做出更加準確的評估。
(三)情感體驗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及意義
“設計良好的物品,就是那些我們看到它和使用它的時候會發出微笑的產品。”法國設計師飛利浦·斯塔克(Philippe Starck)非常注重設計中的交互性和實用性,他設計出的產品飽含情感,讓用戶在使用過程中能夠極大程度地感受到設計師對于人本身的關懷,以此產生對于產品的獨特情感。斯塔克最著名的設計之一——1990-1991年為Alessi公司設計的榨汁機(如圖1),怪異的形狀帶給用戶極其豐富的想象,有人覺得它像八爪魚,有人覺得像外星人。不論是哪種,這種設計中仿生形態的運用更不僅賦予了冷冰冰的工業化產品極大的生命力,為其塑造了獨屬于人類世界的經驗認知形態,使用戶和產品之間摩擦出了劇烈的火花。這種劇烈的碰撞式交互作用,最終使用戶得到非同尋常的情感體驗,本能層、行為層和反思層的體驗大大加深,這些獨特的設計語言使產品獲得了可以與人“對話”的能力,也因此使其成為工業設計中的經典。這種產品與人之間的互動行為,最終使得用戶產生強烈的情感和真實的使用感受,理解并認同產品本身。
意大利后現代設計主義之父,亞歷山德羅·門迪尼(Alessandro Mendini)。他所設計的“安娜·吉爾”(Anna G.corkscrew)系列開瓶器有著“史上最可愛開瓶器”的獨特稱號(圖2)。設計賦予了安娜生命力,使她從一個普通的工業制品變為了富有人情感的“擬人化”產品:當你使用這件產品時,安娜的裙子會隨著你的轉動而逐漸翩翩起舞,仿佛一位正在盡情享受舞會的淑女;而隨著你的拉動,她會在優雅的舞姿中為你打開紅酒瓶的瓶塞,誘人的紅酒香氣撲面而來。安娜·吉爾在這里的角色不再是一件冰冷的工業產品,而是通過優美的外觀、和諧的微笑鏤空與豐富多姿的色彩形式變為了一件具有獨特設計語言的設計產品。
作為設計師,如果可以借助產品與使用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將設計的重點放在人的情感體驗和人的使用感受上來,將積極的、正面的情感特征整合融入到產品設計中去,使用戶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得到舒適愜意的體驗和享受,合理運用和發展情感體驗的三個層次,將這三個層次之間的連續遞進和相互影響的特質運用在具體產品的設計中,則能夠以一種現代化的設計思維將設計師、產品、用戶三者巧妙聯結,在最大程度上使用戶感受到設計師的設計理念,理解其設計策略,從而認可產品、接受產品。而這樣的認同結果在反饋給設計師之后,又將能夠在極大程度上促進設計師更進一步的思考和創新,以此形成設計發展的良性閉環,使三者之間不斷影響、不斷促進,相輔相成,互利共生。
(一)醫療CT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中國醫療衛生機構數量逐漸遞增,國家對于醫療費用和資金的投入也不斷增加,國家對于基層醫療建設的普及、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政策的放寬、醫療產品審批制度的完善與醫療產業市場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應用的提出等,使得我國國內CT市場的發展顯現出強大的發展潛力與廣闊的發展前景。
我國醫療CT診斷設備行業相較于國外起步較晚,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我國人口基數在快速增長的同時,CT等醫療服務業也在巨大的需求和壓力下穩步前進。截至2021年,我國CT診斷設備行業的發展已初步形成具有產業鏈、多種門類、雄厚資金支持以及多方面、跨領域人才的完整體系。縱觀中國醫療CT設備行業發展歷程,我國國產CT技術研究一路走來不斷攻克難關,在成功突破128層螺旋CT的技術壁壘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定位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PET-CT的研制也取得重大突破,這標志著我國在CT醫療設備及器械方面已經走上了一條自主研發的輝煌道路(如圖3)。
(二)國內移動CT車設計案例
以重慶克勞斯特種裝備有限公司移動方艙CT車為例,該移動CT車運行系統搭建線上智能云系統和互聯網平臺,將醫療領域高精尖全身CT技術內嵌、應用于移動車載方面,同時裝備有在線遠程會診、信息化圖像傳輸與檢測結果精準分析等先進軟硬件措施。
車廂艙體采用大板方艙結構設計,車輛工藝上具有輕便、易搭建和可持續等特點,整車裝備的所有線束均預埋在CT方艙的底板內,使得方艙具有造型上的美觀性和可欣賞性。同時因為所用材料和建造工藝的特殊,還具有保溫、絕緣、防塵、防水、防火、防腐、隔音性強等特點,整車性能極佳適合多種不同環境下的使用。內部空間中的色彩設計采用白色為主色調,以藍色、綠色為內飾輔助色搭配,使前來就醫的患者感到心理上的舒適和放松;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醫療人員和檢查醫生減少因色彩所造成的視覺上的干擾,便于具體操作運行時的冷靜和理智,起到緩解疲勞、提高工作效率。
(三)移動CT車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CT檢查需要患者自行前往線下醫院或大型體檢中心,并且需要經過提前預約、排隊掛號、等待叫號等各流程環節才能進行檢查,在前往大型醫院預約CT設備或預約檢查專家時,會耗費大量時間,加重患者的醫療消費。這致使我國CT檢查行業迎來了現代化的革新,移動CT車的發展富有創新性地改變了這一傳統檢查的運行模式和流程。在信息化與科技化的時代背景下,移動CT車所提供的部分疾病的檢查與檢測功能具有降低患者線下就醫、交通和時間成本的巨大優勢。研究表明,我國現階段移動CT車主要通過模塊化的方式組合成為各種不同功能的醫療車,搭載互聯網技術和云端平臺,以此為支持下沉社區,使城市居民“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移動CT車具有線上預約、便捷移動、24小時隨時待命的服務特色,能夠提供CT檢查、病情分析、線上遠程會診、用藥指導、健康檔案查詢等功能,能夠很好地滿足城市居民的基本健康需要(圖4)。
然而,在現階段的發展中,我國移動CT車存在外觀造型單一、內部空間構造不和諧、色彩設計等方面缺乏人文關懷等問題,使得大部分城市居民在有疾病的情況下不愿檢查、不敢就醫,看到醫療檢查車就感到冰冷、可怖、不愉快,以至于產生心理上的抵觸情緒。總結來看,現階段移動CT車在人的情感體驗方面關注度極度欠缺,未能很好地考慮到就醫人群的心理特征與情緒反應。這樣的產品傳達給使用者的信息是負面化的,也就理所當然地會收到來自使用者負面的情緒感受反饋。
(一)發展前景
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的健康體檢人次(統計口徑:各類醫療機構健康檢查人次合計)大數據顯示,我國健康體檢人次從2017年的4.06億人次增長到2019年的4.44億人次,年復合增長率約為4.58%。這表明醫療體檢行業在我國有巨大的市場需求,而需求帶動的技術發展和創新是毋庸置疑的。設計為技術賦能,將情感賦予產品本身,使前來就醫檢查的患者能夠極大地感受到產品對于人的關懷度,以此產生良好的檢查體驗,這種體驗所觸發的正面情緒又能為設計在移動醫療領域的新一輪創新增添動力,二者的相互作用將會形成彼此間的良性循環,因此未來發展前景十分可觀。
(二)設計定位
本方案設計在基礎功能方面實現CT檢查項目可移動化,將體檢流程中所需要的設備、資料等轉移至可移動的車輛上,使CT檢查項目能通過車輛開進社區、商業街、寫字樓、廣場等人群較為密集的地點,節省城市居民醫療就醫的時間成本、提高檢查效率的同時也便于進行健康生活理念的推廣和宣傳;其根本目的在于以情感體驗設計為重點,將患者的使用需求和心理感受視為整個設計最核心的靈魂所在,輔以低碳、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時代理念,造型新穎、突破傳統,能夠給醫務人員提供更加舒適的工作環境、為用戶提供一個低負面情緒的體檢空間,為城市空間創造新場景,為健康生活提供新的可行性方案。
(三)模型構建
本方案的造型設計能夠最大化地激發和影響用戶在本能層、行為層和反思層的反饋程度:在眼睛受到視覺沖擊時,本能層的情感體驗立即生效,這種美的體驗使得用戶對產品本身產生本能的親切感;與此同時激發行為層所產生的正面感情,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人機之間的優化互動產生積極良好的體驗,為隨后患者在CT檢查環節后將會產生的反思層做好鋪墊,使患者在回憶真實的檢查過程中能夠感受到設計對于人本身的關懷和重視,拉近產品與用戶之間的距離。
1.本能層面上的造型設計:本能層次的情感體驗在設計中主要是使人的身體感官:眼睛首先激動,即接觸到一定程度的視覺效果后產生良好的視覺享受。相關研究表明,圓形比方形更能帶給人心理方面的放松和舒緩,圓弧和曲線帶給人的感覺是圓潤、流動和具有活力的,而方塊、尖角則會使人感到尖銳突兀、僵硬死板,產生心理上的不適和恐懼感。因此外部造型整體采用圓角化的設計,尤其是在車輪方面選擇與車身整體造型相一致的圓角方形,外嵌藍色LED燈,使設計的整體風格趨向未來科技感、高端感和精密程度,更加符合現代化用戶的情感需求(如圖5),讓患者對該空間場所有良好的第一感知性,在患者還未踏入車輛時便對未知的檢查放下警戒,感到親切、舒適、有生命力,能夠很好地緩解前來就醫患者的心理壓力,適當降低其因患病所帶來的緊張感和對檢查過程的恐懼感。
2.行為層面上的空間設計:行為層次的情感體驗在設計中是靈魂所在。傳統的封閉型車內空間容易使人產生窒息感,看不到外界的環境情況也容易致使人產生心理上的情緒緊張和生理上的不適感,因此本設計采用霧化玻璃原理,只需通過對電源的控制即可實現玻璃透明度的轉換與改變,達到從內部可完整看到外部環境的效果,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帶給患者滿足感和舒適感。整車除底盤外將玻璃覆蓋至整車的70%,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感受;著重關注情感設計體驗中人的使用需求,帶給患者更加舒適、放松的檢查體驗。
車輛內部操作室配備操作臺滿足兩人操作位及儲物吊柜,操作臺面厚度適中,與操作人員接觸面邊緣采用圓弧形邊設計,操作臺轉角處采用半弧形設計。儲物柜柜體及柜門安裝牢固,柜門開啟與上鎖方式便捷,能保證行車過程中的平穩性和安全性。操作間的工作臺、儲物吊柜等均采用白色環保塑材多層實板,在材料上達到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如圖6)。同時,內部操作設備以模塊化方式構建,在不變動空間布局的條件下,能夠實現整車功能的變更。
3.反思層面上的色彩選擇:在經歷過本能層次和行為層次的體驗過后,如何激發使用者在反思層面的互動和反饋,是設計環節最后需要解決的問題。醫院這個詞語所帶給人的第一印象即為干凈、簡單、神圣,以此為策略起點進行設計構思,選取白色為整車主體色調,在視覺上使患者感到平靜,從而消除緊張感。美國色彩學家雷斯·邱斯金將四個房間涂成紅、黃、藍、綠四色的實驗證明,藍色能夠有效降低人在精神狀態方面的疲憊,以及使人產生心理上的自然放松和歸屬感,因此,以減輕高壓力環境中醫患雙方的疲勞感為目的,采用適度的藍色作為點綴色調,使體檢者的情緒得到放松。藍色將整車質感提升到現代化層面,搭配高亮的金屬色質感、亞光磨砂半透明面料,構建突破常規面料的參數化造型,能夠給予就醫患者情感上的關懷,增加體驗度,讓普通的CT檢查變成一件具有生命活力的“體驗”活動,而不是令人感到未知恐懼的“檢查”項目,從而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圖7),引起患者的思考和想象,將負面情感轉化為正面情感,降低對醫療檢查的抵觸情緒,最終形成反思層面的反饋閉環。
我國當前醫療衛生工作正處在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期,移動CT車為主動醫療、主動健康醫療服務提供了完善的解決方案。產品設計在功能層面限制和表達了產品在現實中的主要用途,而情感體驗在設計中的應用則能拓寬產品本身的內涵,通過產品表現設計師想要傳達出的特定情感,滿足和給予用戶情感上的心理需求和心靈體驗,使得設計本身更加社會化和意義化。以此設計出的產品帶給使用者的不僅是精神層面的緩和,更加能夠兼具情感上的補充和延伸,符合現代化城市居民對于某一產品的特定需要,同時也是信息化和科技化經濟發展大時代背景下設計發展的必然趨勢,從理論和現實兩方面來說,情感體驗視角下的移動CT車設計都具有非同尋常的探索意義。
參考文獻
[1]唐納德·諾曼(美).付秋芳,程進三,譯.情感化設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
[2]王凱.基于情感化設計理論的醫療產品設計策略研究[J].藝術科技,2013,26(06):186-187.
[3]鄧春紅. 電動汽車內飾的情感化設計研究[D].東南大學,2017.
[4]胡國榮. 醫院環境色彩模式設計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2012.
[5]黃歆. 兒童醫療產品情感化設計探究[J].設計,2016(17):108-109.
[6]丁俊武,楊東濤,曹亞東,王林.情感化設計的主要理論、方法及研究趨勢[J].工程設計學報,2010:12-18+29.
[7]竇金花,肖狄虎.醫療產品的安全感設計[J].裝飾,2006(03):121.
[8]中研網《國產CT技術不斷突破創新 高端CT機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9]唐黎,王安霞.基于情感體驗的傳統益智類玩具包裝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21,42(04):195-201.
[10]朱舒鋒,劉聰,張毅.醫療器械設計的發展方向和方法研究[J].設計,2022,35(21):80-82.
[11]高小汶,胡偉峰.基于情感體驗的移動應用動效設計研究[J].設計,2022,35(4):100-102.
[12]張莉,呂凈妍.基于餐飲企業品牌的外賣車設計方向探究[J].設計,2022,35(15):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