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茜
摘? 要:隨著教育的發展,民族音樂是我國音樂寶庫中的瑰寶,我們要以創新性的態度對其進行學習和傳承。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將民族音樂作為教學內容,需要以嚴謹認真的態度選擇材料,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適當改編,從而更加高效地達成課堂教學的目標。此外,教師還可以將舞蹈、音樂等多種藝術形式融合起來,以豐富、具有層次感的課堂來提升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積極主動地進入民族音樂的日常學習中。只有師生產生良性的互動,初中民族音樂課堂才能有內容、有深度,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綜合能力。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融入;民族音樂文化;策略
引言
民族音樂文化有著豐富的內涵,具有非常高的教育性特征。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引入民族音樂文化,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素質,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同時感受民族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加深對民族文化的理解,促進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1初中音樂教學的目的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當明確教學目的,以此為基礎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以便使初中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順利完成音樂學習任務。提升初中生的音樂審美力。初中生正處于審美觀念逐漸形成的關鍵時期,而音樂知識的學習能夠對學生的邏輯思維、鑒賞感知力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從而促進學生審美力的提升。開發初中生的潛能與智力。初中生在音樂課堂上多參與音樂鑒賞、樂譜記憶、樂曲編排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樂感,有利于達成開發智力與潛能的目的。同時,經過教師的指導,學生能發現自己在音樂領域的天賦。推動初中生全面發展。當下對于初中生的教育已不再局限于語數外等主科,還要通過音樂等學科,促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多個領域全面發展。
2民族音樂文化重要性和類型
2.1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性
我國人文歷史精深,幅員遼闊,各個民族在生息繁衍的過程中創造了無數光輝燦爛的民族民間藝術,其中音樂藝術是重要的一種。加強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挖掘和滲透,豐富音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在此基礎上有效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促進學生的民族認同,無論是對于音樂教育工作的健康發展還是學生的未來發展,都是裨益良多的。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學科,貴在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而我國的民族音樂種類豐富,變化多姿,具有深厚的地域性特點和人文歷史背景,一代又一代的民族音樂文化人因地制宜,創制了各具特點的民族器樂,引導學生通過民族器樂認識和了解民族音樂文化,既是一條捷徑,也是新時期音樂教學的重要方向。
2.2民族音樂文化的類型分析
民族音樂文化的種類豐富,具體來說,主要包含了民間音樂、宮廷音樂、宗教音樂以及文人音樂等。每一種音樂類型又可以進一步劃分。以民間音樂為例,其又可分為民歌、曲藝、戲劇、歌舞以及民間器樂等,而其中的民歌種類尤其豐富,概括起來可以分為山歌、牧歌、插秧歌、信天游等等。對于民間器樂來說,也可分為吹管樂器、彈拔樂器、打擊樂器、拉弦樂器等,每一種器樂都包含了不同的調性、節奏、節拍、速度、音區、力度、音色以及對應的演奏法。初中音樂教師對民族音樂文化類型的了解越深,滲透就越全面,學生的音樂素養就提升得越快。
3在初中音樂課堂中融入中華民族文化的方法
3.1更新教學理念
社會在不斷前進與發展,教師的教學理念也應當隨著社會變化進行不斷的更新。作為音樂教師,確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注重在音樂教學中弘揚民族文化,使學生在課堂上更好地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尤為重要。在課堂上,教師要正確理解民族音樂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地位,正確理解民族音樂對學生素質發展的重要性,并科學地制訂教學目標。
3.2拓展文化背景
音樂是一個涵蓋多種文化的廣闊領域。中華少數民族音樂和音樂存在著非常大的差別。在學校音樂課上,教師要積極展示少數民族文化內容,并加強對少數民族文化的融入工作,讓學生熟悉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背景,從而使其在學習音樂時感受到民族音樂的魅力。
3.3創新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證明,學習知識時的主動性強弱將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習質量,因此,教師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其創造良好的開放式學習環境,創新教學方法。同時,也要把流行樂與現代流行樂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現代流行音樂的基礎上,去發掘民族文化的元素。比如,教師在講授傳統五聲音階與民歌時,就可以利用王力宏的歌曲“Man intheminrror”,讓學生了解現代流行音樂在五聲音階與民間民謠中的體現,從而提激發他們對民歌的學習興趣。所以,在初中音樂教學時,把這些熟悉的曲子引進到課堂上,可以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加深其對民族音樂的認識。
3.4開發音樂資源
通過豐富初中民族音樂課程資源,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只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教學效果才能優化,民族音樂文化才能更好地傳承下去。中華音樂資源豐富、博大精深,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大量的音樂作品構成了鮮活生動的形象,逐漸形成了中華傳統音樂文化。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中華民族音樂的特點,合理利用周圍的音樂資源,豐富音樂教學的表現形式與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音樂教學內容與傳統民族文化結合起來,音樂課堂不只局限于歌唱、聆聽、欣賞,可以挖掘與之相關的各種方式方法,并引用到課堂中。
結語
總之,將民族音樂融入初中音樂教學中,能有效提升教學質量,使民族音樂得到健康的發展和傳承。不同于一般的教學內容,民族音樂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刻的民族思想,能給學生帶來人文熏陶和藝術感染,讓學生更具涵養的同時,提升學科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奠定良好的內在修養基礎。當下,教師在開展民族音樂教學時,要摒棄傳統、僵化的教育理念,在創新自身音樂教學理念的同時將民族文化與音樂教學有機融合,以豐富多樣的教學模式促進初中音樂教學的整體性進步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初光統.民族文化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戲劇之家,2021(7):2.
[2] 魏艷梅.傳承音樂之源弘揚民族文化——如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實現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J].藝術評鑒,2018(7):121—122.
[3] 張靜.民族音樂文化在初中音樂教育中滲透的策略[J].時代教育:下旬,202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