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柳
摘 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基于此,本文以蘇科版初中數學教材為背景,以“勾股定理”為例,探討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旨在幫助教師更好地設計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成效.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初中數學教學;勾股定理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法具有重要作用,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抽象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在“勾股定理”教學中,可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發現和應用勾股定理,通過實際操作和解決,問題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教師應善于設計和運用情境教學法,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問題解決能力.
1 情境教學法的概述
情境教學法的核心理念是將學習與實際生活情境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情境中主動學習和應用知識.教師在教學中創設或選擇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和引導學生思考的情境,如實驗室實踐、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模擬游戲等,通過情境中的體驗、觀察和互動,幫助學生理解和應用所學的知識.情境教學法強調學習的主體性和探究性,學生在情境中被賦予主動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角色.教師不再是傳統知識灌輸者,而是情境的引導者和學習的促進者.教師通過設置問題、引導討論、提供資源和指導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結構、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情境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認知特點和學科特點選擇合適的情境,并合理安排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逐步探索和發現知識.“情境—活動—問題—整理總結—應用”是情境教學法的基本教學循環.學生在體驗情境、參與活動、面對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學習和應用知識,通過整理總結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最終能夠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實際情境中.情境教學法的優點在于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提高學習效果和質量.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實踐,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記憶所學知識,培養解決問題和應用知識的能力.此外,情境教學法也可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1].
2 情境教學法的重要性
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 數學課程中常有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學生可能難以理解和應用.而通過情境教學法,可以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與實際生活情境相結合,能夠使學生對數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2)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將重點放在知識的傳授上,而忽視學生的主動性.而通過情境教學法,學生可通過實際操作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學習數學知識,這樣的學習方式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動力.(3) 在初中數學中,勾股定理屬于重要定理,但對于學生可能是一個抽象而難以理解的概念.通過情境教學法,教師可設計一些與勾股定理相關的實際問題,如:計算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度,引導學生通過實際測量和計算驗證和應用勾股定理,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
3 情境教學法在“勾股定理”教學中的應用
3.1 創設情境
為引導學生發現勾股定理的規律與特點,教師可以創設情境:假設學校的操場上有一個長方形的籃球場,教師需要確定籃球場的對角線長度.首先,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操場上觀察出一個直角三角形,該三角形的直角就位于籃球場的一個角上,而兩條直角邊正好是籃球場的相鄰兩條邊,從而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直角三角形與籃球場之間的關系.其次,教師可引導學生使用測量工具,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測量籃球場相鄰兩條邊的長度.學生們可形成小組,在實際測量時互相配合,確保測量數據的準確性.學生需要將測量到的三邊長度記錄下來,包括直角邊a、直角邊b和斜邊c.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們可深入理解直角三角形的特點和屬性.最后,學生們返回教室,將測量到的數據整理并計算每條邊的平方.學生們會發現直角邊a的平方加上直角邊b的平方恰好等于斜邊c的平方,即a2+b2=c2.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們會逐漸理解這就是勾股定理的表達形式.通過觀察和實踐,學生親自驗證這一定理的正確性.
在整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充當引導者的角色,鼓勵學生們在觀察和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共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可通過鼓勵學生合作討論、分享結果等方式,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勾股定理[3].
3.2 引導發現
在引導學生發現勾股定理的過程中,可以設立直角三角形的實驗環境,讓學生親身觀察并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首先教師給學生準備一些直角三角形模型,并告訴學生要觀察這些模型中的數值關系.然后詢問學生:“在直角三角形中,你們觀察到有哪些數值呈現一定的關系?”通過該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拓展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認識.學生們開始觀察和比較三角形的三個邊長,發現無論這些模型的形狀和大小如何變化,直角邊的平方和總是等于斜邊的平方.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們深入思考問題:“你們有沒有發現該數值關系的原因?為什么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
通過該問題,學生們可能會進一步推理和探索,從而可能會開始研究直角三角形的各個角度和邊長之間的關系.學生會發現,對于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a、b和斜邊c,根據三角形的定義,a、b和c之間存在特殊的關系:a2+b2=c2.
引導學生們對該關系進行驗證,鼓勵學生選擇幾個具體的直角三角形,測量其直角邊的長度,并計算平方和.學生可以比較這些平方和與斜邊的平方是否相等.通過這項實驗,學生們將進一步鞏固勾股定理的本質.學生可將勾股定理的本質總結為數值關系:在任何直角三角形中,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學生通過觀察、推理和實驗,逐漸發現直角三角形中數值關系的規律,并且能夠將其用勾股定理的形式進行表達.
3.3 經驗總結
教師在引導學生總結勾股定理的經驗和規律時,可設計小組合作活動,讓學生通過討論和合作總結該定理的特點和應用方法.將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包含3-4名學生.為每個小組發放一些直角三角形的實例(可視圖形、卡片、模型等),并要求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并探究這些實例中的勾股定理特點.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討論,并鼓勵學生互相分享、交流各自的觀察和思考.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會提供適當的引導問題,例如:“你們發現什么規律?這些規律是否適用于所有的直角三角形?為什么?”通過這些問題,希望激發學生們從不同角度思考勾股定理的特點.在小組討論之后,會邀請學生進行展示,并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一些勾股定理的經驗和規律.學生們可能會發現以下特點:
勾股定理適用于所有直角三角形:不論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長度和斜邊長度如何變化,勾股定理始終成立.形式化表達: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邊a和b的平方和等于斜邊c的平方,即a2+b2=c2.應用廣泛:勾股定理不僅在數學中有應用,還在物理等領域有廣泛應用,例如測量、導航等.
在解答應用題的過程中,學生可利用勾股定理解決問題.通過該過程,學生將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應用方法.學生們可分享在討論和解題過程中的發現和困惑,從而獲得更全面的學習經驗.通過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學生們將在實踐中探索和發現數學定理的本質和應用.學生將不僅僅是被告知勾股定理的公式,而是通過親身經歷和合作討論,深入地理解該定理并將其應用于實際問題中.
3.4 情景應用
通過設計真實的情景問題,可引導學生運用勾股定理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中.例如:為學生提供某房屋設計圖,其中有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墻角,直角邊的長度已知為3m和4m,學生需要計算出斜邊的長度.
這樣的問題設計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將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除房屋設計問題,教師還可設計其他情景問題,例如直角三角形的旗桿問題.假設學生們正在籌備學校的體育比賽,
學生需要在操場上安裝一個直角三角形的旗桿,其中一根直角邊為2m,斜邊的長度為10m.學生們需要計算旗桿的高度.
通過該情景應用問題,學生們不僅可以運用勾股定理計算旗桿的高度,還能感受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這樣的情景應用問題可激發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水平.通過這種有趣而實用的學習方式,學生們能夠更好地掌握勾股定理,并將其應用于實際生活中.
3.5 課堂展示
在展示學生對勾股定理的理解和應用過程中,會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展示方式,以激發學生的創意和表達能力.學生可選擇口頭匯報、展示板、PPT等方式進行展示,也可選擇個人展示或小組合作展示的形式.讓學生自由選擇一個學生感興趣的主題或問題,利用勾股定理解決或說明該問題.例如:學生可選擇測量和計算該主題下的實際長度、角度或高度等.對于口頭匯報,學生可準備一個簡潔明了的講解稿,結合圖表或示意圖闡明自己的觀察和推理過程.
對于展示板或PPT形式的展示,學生可利用各種繪圖工具、計算器、測量工具等展示實驗數據和計算結果.學生可用圖表、圖片和文字說明自己的實驗過程和結果,并結合勾股定理進行解釋和驗證.在展示的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們積極互動和提問,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學生們可提出問題、分享觀點、討論結果,并互相幫助和指導,通過互動和合作培養學生們的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并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
通過展示,學生們可在同伴的觀察和反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展示形式和內容,拓展自己的思維和能力.通過這樣的課堂展示活動,學生們將有機會展現自己對勾股定理的理解和應用.這種自主展示的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同時,這種活動也為學生們提供一個相互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學生可從彼此的展示中獲得靈感和啟發,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4 結語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通過以“勾股定理”為例,教師可看到情境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數學知識.教師應當善于設計和運用情境教學法,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問題解決能力.
參考文獻:
[1] 陳為彩.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以“勾股定理”為例[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16):3840.
[2] 趙玉娜.情境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以人教版新目標Go for it八年級教材為例[J].環球慈善,2021(3):106.
[3] 劉剡.情境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以“總體與樣本”為例[J].新絲路:上旬,2021(10):8384.
[4] 魯云.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以七年級下冊“盛唐氣象”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21(4):2021.
[5] 馬洪超.打造“極簡理念”下的生態數學課堂——以《函數與方程》一課為例[J].數學之友,2022,36(3):3233.
[6] 陳萬壽.從三個事件互相獨立的條件談起[J].數學之友,2022,36(3):5556.
[7] 張倩,沈威.一道中考銷售類試題蘊含模型思想的探究[J].數學之友,2022,3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