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蕊
摘要:現如今,中職刺灸學基礎教學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學生實操機會少、實踐技能有待提升等。對分課堂作為一種全新教學理念,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參與積極性上意義非常,所以本文也就對分課堂在中職刺灸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展開了研究。
關鍵詞:對分課堂 ?中職 ?刺灸學基礎
引言
對分課堂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也被稱之為“魔力課堂”,現如今在我國不少高校教育體系中都得以應用。對分課堂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其主張將課堂時間對分成兩半,一半交由教師進行講解,另一半則交由學生討論與自主操作,這能有效凸顯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課堂知識內化及吸收,并且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十分契合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為此,近幾年中職刺灸學基礎教學活動在開展時,也在不斷研究對分課堂應用實踐,而本文也是就此展開了如下探索。
一、對分課堂內涵及應用價值
對分課堂是復旦大學心理學教授結合我國國內大學課堂現狀而提出的一種全新教學模式,其核心理念就是將一半課堂時間分給教師講授,另一半課堂時間則分給學生課堂討論、交互式學習,其與先教后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不過其在注重教師講解的同時也十分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及思考。[1]對分課堂應用于中職刺灸學基礎教學中的意義較為顯著,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傳統模式下的中職刺灸學基礎教學,學生缺少將理論轉化成實踐的機會,課堂教學實踐性不足,學生對于理論性講解缺少學習興趣,而對分課堂則能改善這一現象,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及興趣。其次,還能增強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對分課堂在中職刺灸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讓學生有一半時間參與到刺灸實踐中,這是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有效方式,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刺灸技能,為學生今后就業及發展打好基礎。
二、對分課堂在中職刺灸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一)注重課程時間安排
對分課堂在中職刺灸學基礎教學中要想得到有效應用,教師在中職刺灸學基礎教學過程中需要先做好課程時間安排,這是對分課堂得以順利應用的基礎。一般情況下,一節課時長為45分鐘,教師在對中職學生進行刺灸學基礎教學的時候,可以結合教學內容來合理安排對分時間。例如,對于刺灸學基礎課,教師可以在第一節課上為學生先講述相關內容,然后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思考問題,以此來促進學生內化與吸收;然后在第二節課上引導學生學生就自己上節課所學進行討論,并且分享交流自己所學及所想,這樣就能提升對分課堂實施效果。
(二)注重課堂講解
對分課堂在中職刺灸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提倡的是先教后學,所以課堂講解也是對分課堂應用實踐中的重點,教師可以在這一過程中采用精講和留白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教學,這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2]精講和留白這一課堂教學方式就是要求教師在為中職學生講解刺灸學基礎知識的時候,只花一半時間來為學生講述刺灸學基礎內容,并不將教材上的所有內容都仔細講解,只結合刺灸學基礎大綱及職業要求來為學生進行著重講解,以此來確保學生對于重難點知識的把握。而對于其他的一些知識,教師則可以適當留白交由學生課堂討論與思考,這樣就能為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解決問題提供機會,從而進一步提升對分課堂的應用效果。
(三)組織學生分組討論
對分課堂主張在教師講解之后,另一半的時間交由學生課堂討論、生生互動,所以教師在應用對分課堂來優化中職刺灸學基礎教學活動時,還需要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借此來進一步深化學生對于刺灸學技術要點的把握,從而真正促進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隔堂討論的方式來組織學生課堂討論,即一節課用于課堂講解,一節課用于討論,而在學生分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合理分組,然后再為小組學生安排合理的任務,這樣每一位小組成員都能在合作討論中有所收獲。考慮到中職刺灸學基礎本就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教師在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的過程中,還需要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讓學生親自體驗各種刺灸技術,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從而提升對分課堂應用效果。[3]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對分課堂在中職刺灸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革新,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掌握各種刺灸技術要點的重要方式。教師在中職刺灸學基礎教學中,一定要充分意識到對分課堂教學價值,在為學生講解之后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刺灸學基礎教學效果,有效提高學生各種刺灸技術實操水平,為其今后就業及操作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鄧曙光.對分課堂在中職針灸推拿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20):71-72.
[2]武峻艷,喬云英.線上對分課堂在針灸醫籍選讀中的應用與評價[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2,20(10):163-165.
[3]陳雋,周一薇,林清,魏萍,李秀娟.對分課堂+臨床病例討論在內科學循環系統的教學實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1,19(17):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