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玲
摘要:為了提高全體學生的數學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魅力,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制訂趣味數學活動方案,開展體驗式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獲得不同的體驗與發展,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同時也享受數學帶給自己的快樂、挑戰和滿足。學生們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進而熱愛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用數學的語言去表達現實世界,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為健全小學教育教學發展增加一抹亮麗的色彩。
關鍵詞:小學數學 體驗式學習 教學對策
引言:在新一輪新的教育背景下,新時期的小學數學體驗課的發展和應用已步入新階段。雖然很多小學數學老師在探索和實施體驗性課程時,都嘗試著進行創造性的課程設置,但是有些數學老師對如何開展體驗式教學的認識還不夠深刻。比如,過分強調課本,把課本知識看成教學的全部;僅關注于教材的教學,教案的設計過程往往是千篇一律,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作用,充分發揮體驗性教學的作用,是廣大小學教學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教師開展體驗式學習應該以素養發展、能力提升為導向,從廣闊的生活背景中選取素材,認真制訂計劃、精心設計課程、積極開展豐富多樣的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快樂學習。[1]
一、營造學習氛圍,創設教學情境
體驗式學習強調以學生為主的學習,倡導學生獨立觀察與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數學的學習上,使他們能正確地發現自己的研究目標,并能把自己的數學理論應用于實踐中。體驗式學習的核心在于將問題轉換為數學語言,讓學生在整個解題的整個歷程中都有充分的體驗,從而達到數學素養全方位的提高。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采用信息技術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以觸發學生興趣,促使他們開展有效的探究活動,繼而提高教學成效。小學數學教學的廣度和深度有所不同,這時的數學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重要。而信息技術為課堂能夠營造合理的教學情境,使得課堂富有魅力。在信息交互技術的全力支持下,“自主先學,合作助學,踴躍展學”使得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的體現,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夠充分調動起來,課堂參與率得到極大的提高。信息技術介入數學學科,可以使課堂更加高效便捷,可視可感可操作,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眼手腦心,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教師以《認識圖形》一課,通過信息技術創設張爺爺請黑貓警長幫忙破案的視頻情境引入,聲情并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通過印一印、畫一畫、比一比、說一說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深刻認識平面圖形的特征。教師可以利用大屏幕隨機抽取話題、手機投屏展示的環節,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課堂融合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同時教師在課堂中注重巧妙的點撥引導,給課堂平添靈動和趣味。教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們用自己所熟知的材料來做矩形,并在此過程中他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法,從而創造輕松民主的課堂氣氛,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歸納出矩形的特點,然后讓學生們把自己做出來的矩形變成一個正方形,這樣學生就能找到矩形與正方形之間的關系。[2]
二、有效引導,多樣教學深度感知
葉圣陶先生曾說的一句話,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相授。老師引導中要把握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個老師要被稱為好老師,他必須教會學生去尋找知識的來源,引導學生深度思考知識。要培養具有“仁、義、禮、智、信”的學生,老師要靈活多變,要順應時代潮流,把學生培養成活潑、有思想、懂得創造的人,從而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一課時,乘法的初步認識要求學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認識乘號,會讀會寫乘法算式。在學生已經掌握連加的基礎上,本節課進一步學習多個相同數相加,進而引出乘法的認識,理解相同數相加的多種計算方法。通過看一看、說一說等數學活動,使學生經歷構建乘法意義的過程,感受相同數相加與乘法之間的聯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簡潔性,體會所學內容的價值。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對于細節方面的把控,在層層深入、環環相扣的學習過程中,始終堅持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情境,讓學生在趣味互動的環節中主動投入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悟出學習方法,學得主動、積極。[3]
結語:當前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體驗式學習可以幫助小學數學教學取得突出成效。隨著教育教學的深入,要高度關注體驗式教學法,基于學生實際,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知識,讓學生感受知識和實踐的有機聯系。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做好引導。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質量得到全面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趙建明.小學數學體驗學習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2021(35):152.
[2]姜蕓.體驗 學習 快樂——淺論小學數學體驗學習的實施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24):64-65.
[3]沈文英.深度學習,建構生長課堂——小學數學體驗式學習的策略研究[J].第二課堂(D),2021(08):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