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松
摘要:為了進一步提升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質量,闡述了混合式教學的基礎概念,根據實際分析了中職計算機教學的既有現狀,主要定位了教學資源、學生綜合水平、教學方法、教學方向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立體化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強調通過前期線上學習、中期面對面教學以及后續多元化總結為依托的混合式教學方法。希望能夠為當前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參考。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中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應用實踐
一、前言
隨著近些年教學體系的不斷創新,為了進一步提升中職院校教學的科學性和穩定性,以信息技術為依托,打造混合式教學模式,已經成為多方關注的重點,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落實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及具體的教學目標進行創新。本文則是建立在理論分析和案例研究的基礎上,綜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展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討。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流程,以期能夠為相關領域或者人員的創新提供參考。
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技術概念以及內容
混合式教學是將傳統面對面的課堂教學轉化為多形式的新型教學體系,而當前較為流行的混合式教學便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實現遠程線上教育,更可以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平臺以及豐富的學習資料。尤其是針對計算機應用基礎這種具有較強實踐性的課程來講,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不僅能夠提升教學效果,更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課堂實踐質量。
除此之外,混合式教學模式還需要在線上線下融合的基礎上,合理地插入其他的教學內容。比如學習理論的混合,強調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目標,打造多元化的學習環境;學習資源的混合,強調構建一站式的學習平臺,并且能夠將在線課程以及經驗分享等資料整合在同一個平臺上,進一步豐富線上教學的內容;學習環境的混合,為了確保所有學生都可以在正式或者非正式的環境下進行學習活動,要綜合不同的場景設置不同的學習環境,從教學內容到教學評估都有專業的學習場所;學習方法的混合,為了全面提升教學成效,教師要在課堂上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及不同的教學內容,合理地調整教學方法,不能單純地依靠教師的遠程計算機操作、案例模仿學習來進行教學,還需要融入協作學習、討論學習以及非正式培訓等相關內容[1]。
三、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現狀分析
為了進一步提升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需要結合當前計算機教學的實際情況展開分析,了解其中存在的問題,才可以全面提升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筆者結合經驗總結和文獻分析,可以發現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在教學的過程中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教學資源體系相對落后
從當前部分中職院校的資源配置角度來講,學校的配套教學資源以及軟硬件設備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無法跟上新時期計算機教學的實際需求,尤其是在學生進行部分操作的過程中,計算機的硬件設備性能較低,極有可能出現卡頓甚至無法運行的現象,這不僅阻礙了學生的實踐積極性,也會導致逐步降低了操作時間的占比。
(二)學生計算機基礎參差不齊
中職學生本身有一定的獨特性,在既有的義務教育過程中,可能存在成績不理想、學習積極性不足、學習目標不明確、家庭學習環境以及生活環境較差等現象,這也就導致一部分中職院校的學生在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之前,可能并未接觸過或者對于電腦不夠熟悉。這也就導致在參加學習的過程中,計算機基礎掌握程度不同,理解存在較大難度,教師不僅要傳授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還需要幫助學生普及計算機的具體結構以及原理,這會大大增加課程難度。
(三)教學方法多樣性不足
計算機教學本身是實踐大于理論的教學,但是部分教師在常規教學的過程中還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計算機房的使用率不高。即便在計算機房進行授課,還是以教師在多媒體上進行演練,或者遠程控制學生電腦進行模擬為主。缺乏學生自主探索、討論、實踐的機會,不僅會磨滅學生熱情,甚至會壓抑主觀能動性,從而喪失積極學習的目標。
(四)教學的應用性和導向性不強
中職院校學生將直接作為社會應用型人才的后備軍,因此在學科教學的過程中,必須以未來的職業規劃以及行業需求為依托進行教學目標的設置。但是部分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存在和就業崗位脫節的現象很多,有實訓課、技能競賽、專業培訓、非專業培訓活動。學生的學習過于局限在教材和課堂上,缺乏計算機應用基礎與實踐之間的關聯,不利于學生的職業發展。
四、中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應用
(一)課前在線學習的具體實踐
課前的在線學習可以依托教師日常使用的線上學習軟件、課下交流群、院校的專業論壇甚至微信群、 Q Q群等來實現。首要目的是引導學生進行簡單預習,并且可以通過互聯網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2]。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積極建議相關校領導以及相關人員進一步拓展院校內部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做好計算機學習環境的豐富,這樣能夠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計算機實踐空間。
(二)導學案設計
針對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在課前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最常規的導學案來進行提問,提問內容的設置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而計算機應用基礎本身是中職院校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內容,其中一部分學生可能未接觸過電腦,那么在提問的過程中便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提問。例如:第1次接觸電腦是什么時候?你了解第1臺計算機是怎樣產生的嗎?如果你可以穿越,你會想要去制造計算機嗎?這些問題教師不必全部給出答案,可以讓學生通過平臺進行交流討論,或者直接利用互聯網搜索相關答案。這種方式有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調動,并且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和計算機相關的基礎知識。在這一階段,教師需要做的便是及時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積累相關問題,確保課前的預習和提問更加有趣。
1.發布教學課件
教學課件的發布,可以依托以上幾個平臺來完成,需要讓學生了解課件的具體內容,并且留下學生自主探索問題。例如,課件的命名有哪些特點?還有哪些格式的不同命名方法?這樣的問題能夠讓學生進一步通過手機文件管理器、電腦文檔來收集不同文件的后綴名,可以作為豐富學生課前預習內容的過渡性方式。更可以讓學生在了解教學課件的基礎上,為其預留更加充足的前期預習時間。
2.發布章節檢測題
檢測題的組成一大部分來源于課本中的重點知識,另一部分則來源于學生生活中較為常見的計算機知識,同時也可以從學習平臺的計算機應用基礎習題庫中選擇習題。這些習題難易程度不同,習題形式不同,有助于學生進行自主測試。在學生完成習題之后,可以通過平臺發布成績,教師要做的便是給出具體的評估結果,了解學生的易錯題以及難點問題,不必完全給出評價,這樣能夠讓學生保持著好奇心參與課堂學習。
(三)課堂面對面學習
課堂面對面學習必須具備互動性和討論性,要完成前期預習階段留下的難點問題,同時傳遞課堂中的重點知識。而為了營造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進行創新。
1.積極進行情境創設,提出新的教學目標
情境創設可以結合具體的學習內容進行調整,確保為學生營造一個具備探究性和挖掘性的環境。例如帶領學生了解計算機病毒的過程中,可以將常規流行性病毒感冒作為場景,將人體的防御機制作為計算機的安全防控機制,如何抵御流感病毒入侵轉化成如何抵御木馬病毒的入侵?這種方式可以借助學生生活中最為常見的認知來學習陌生知識,有助于將抽象的計算機知識進行具象化,更可以加強學生的探究欲望[3]。
2.解決重難點問題
當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計算機病毒入侵計算機系統的邏輯之后,便可以讓學生結合常見的計算機中毒現象,學習常見的病毒防控知識,了解殺毒軟件的具體邏輯。這個過程正是先進帶后進的過程,你可以讓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學習小組中的組員要包含班級中的優等生以及學困生,確保組內差異、組間互補[4],當學生能夠進行討論,并且交給其他同學殺毒軟件的使用方法之后,便可以實現雙向提升。
3.組織活動,內化理論
絕大部分課本上的知識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而實踐活動是讓學生不斷掌握新技巧的重要過程,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進行重點知識的優化,更需要引導學生結合理論進行實踐。實踐活動的開展需要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因此依舊強調以小組合作為基礎,結合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劃分不同難度的任務。比如有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喜歡利用電腦玩電腦游戲,針對這種類型的學生可以轉化其角色,讓其從活動的參與者轉化為活動的組織者、記錄者,也可以將其作為講解員,在小組完成討論活動之后,由該名學生進行課堂演示和講解,這種方式也可以顯著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更可以轉化不正確的學習習慣[5];而前期學習到的相關理論知識,通過小組討論和講解之后,也可以轉化成具體的實踐,有助于幫助學生鍛煉計算機基礎技能。
需要注意的是課堂的面對面學習需要由教師及時進行引導和輔助,避免學生出現自主學習目標偏移的問題,更可以引導學生解決學習中的重難點;還需要幫助學生及時進行知識總結,將已經得出的結果記錄下來,這樣能夠為后續的復習提供良好依據。
(四)課后總結以及鞏固提高
1.落實鞏固復習,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
部分章節的內容難度較高,因此在課堂學習之后需要進行鞏固和復習,這樣才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其中的關鍵知識。例如進制轉化這一章節的內容是學生學習期間的挑戰,對于學生邏輯能力及計算能力有一定的考驗,那么在課堂面對面教學結束之后的一周之內,每天需要進行復習和檢測。檢測的內容可以是常規課堂上的教學內容,也可以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查找有關進制轉化的具體內容和相關知識,通過分享的方式讓所有學生不斷進行知識建構,能夠進一步擴充視野和認知。
2.在線進行考評和糾錯
未通過線上平臺公布學生的成績,尤其是將其中容易出錯的問題總結起來,讓學生通過課下交流以及線上交流的方式分析易錯原因,然后可以將結果帶到課堂上和教師進行討論。這種階段性的測試以及線上討論的方式,可以進一步弱化傳統考試帶給學生的緊張感和壓力感,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糾錯,不僅可以解決考試時大腦緊張導致的馬虎問題,更可以營造輕松愉悅的考試環境和測評環境,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自我檢測[6]。除此之外,考評的方向也可以從計算機行業的發展角度出發,讓計算機基礎教學和行業的發展之間建立關聯,這樣也可以全面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造應用型的教學體系。
3.落實多元化評價
混合式教學本身需要采取多種的評價方案,這樣才可以更加合理地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以及考試表現,而這種多元化評價也強調教師評價、學生互評以及學生自評的多項融合。
從具體的評價要素以及評價內容層面來講,首先教師的評價要綜合課堂的常規活動進行評價,例如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小組合作的表現,學生個人的學習態度等;小組合作的評價則可以傾向于作品內容豐富程度、作品技術性、作品藝術性等相關要素[7];自我評價的內容可以包含學生主動學習情況、小組合作的參與情況以及個人貢獻、個人任務的完成結果等等。
這種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有助于幫助學生從多個角度認識自身的綜合能力,并且可以制定更加完善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從而全面提升綜合能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中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自主探究意愿,同時需要配合課前線上預習、課中線上線下融合性互動、課后多元化評價以及總結的方式來進行教學組織和實踐,不僅符合不同學生的實際需求,更可以打造靈活多樣的教學實踐,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改善不良的教學習慣更可以提升院校教學改革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管藝博,徐萍.本科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金課”建設探索[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22,31(04):89-92.
[2]凌志梅.職業本科教育“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方法與模式改革研究[J].科技風,2022(19):133-135.
[3]樊艷英,張自敏,陳冠萍.基于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地方高校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改革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2,18(18):175-177.
[4]劉艷麗,曾光.信息技術為依托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研究[J].科技風,2022(17):133-135.
[5]唐利.高校公共課混合式教學改革實踐研究——以計算機應用基礎為例[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22,20(03):61-65.
[6]謝璐丹.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應用[J].數字技術與應用,2022,40(05):115-117.
[7]王文妹.教育信息化2.0時代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新型教育教學模式探究[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2,36(02):178-179+182.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絲綢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