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艷
摘要:中等職業教育機械專業是制造業緊缺性應用人才培養專業之一,創新地進行機械專業建設與教學模式改革成為了當下發展專業人才素質的關鍵因素。機械專業技能教學與“工學結合”相結合的前提下,如何高效地開展機械專業技能教學是一個亟需解決的難題。本文就機械專業技能教學在工學結合的背景下,開展校企合作,實施與“工學結合”相結合策略等方面談談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技能教學? 工學結合 校企合作
作為學校省級重點專業之一,機械專業受學校重視,但投入了大量資金,配備了充足的專業設施和設備。然而,隨著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和專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配套的專業設施和設備難以滿足學生技能培訓的要求。因此,如何保證機械專業學生的素質,使技能教學得到充分實施是關鍵因素之一。
一、“工學結合”是一種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
雖然形式多樣,但其共同點是學生在校期間不僅學習,而且工作(實習崗位)。機械類專業的技能教學專業性很強,資源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技能培養。為什么不創新技能教學模式呢?如按照“2+1”教學模式,充分利用一年的崗位實習時間,以工學結合的模式實施一些技能教學項目,充分利用行業和企業資源,將行業標準、新技術、新工藝與教學緊密結合,提供鍛煉技能的環境。
二、工學結合是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有效途徑
目前,職業學校的職業技能教學普遍采用“三階段”培養法。第一階段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第二階段是培訓基地“企業模擬”的集中培訓,第三階段是企業實際環境下的企業崗位實踐和技能培訓。在以上三個階段中,前兩個階段在學校實施,后一個階段在企業實施。事實上,最后階段的崗位實習與目前“工學結合”模式的應用類似。
三、機械專業技能教學與“工學結合”實施策略
(一)校企合作是工學結合的基礎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要依靠行業、企業發展職業教育;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讀、校企合作的培養制度,實現新時期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突破。機械專業技能技術性很強,對工種的要求也很高。要使企業愿意與學校合作,接受學生參與“工學結合”,這必然要求學生具備混合的專業知識、技能和較高的專業素質,否則難以滿足企業生產任務和經濟效益的雙重目標。
(二)課程改革配套
推進“工學結合”模式,除處理好制度保障、校企結合等宏觀層面的關系外,還應積極探索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要適應中國國情,符合工學合作的要求。機械類專業的技能教學應結合行業工種的特點。研究發現,將訓練分為三個階段比較科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項目技能訓練、實訓基地集中培訓、采用“工學結合”的崗位實習。每個階段的職業技能培訓的任務、目標、要求和考核都非常明確,這是傳統學科技能培訓方法難以實現的。實施三階段技能培養,關鍵是更新機械專業技能課程體系,使之適應專業技能教學與“工學結合”相結合的要求。[1]
(三)技能教學任務與“工學結合”的統一
機械專業技能教學采用“三段式”方式實施,配套了相應的技能課程體系,各階段的技能教學任務是很明確的,關鍵是各階段的技能訓練任務能否按計劃落實。前兩個技能教學階段基于主體都在學校,可操作性是比較強的,第三個階段工學結合階段較難控制。考慮到各個企業的生產任務差異,機械專業哪些技能項目放在企業頂崗實習中實施是“工學結合”的一個難題。從近幾年學校機械專業的“工學結合”的實踐中,我們發現,應該根據企業的生產任務、管理模式,有針對性地選擇“工學結合”的企業,這樣才能實現該專業技能教學外沿到企業,實現“工學結合”。
(四)質量監控
學生在工學結合中監管與質量控制有效性,這是衡量專業技能教學與“工學結合”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一方面,當專業技能訓練任務與企業生產任務一致時或比較接近時,學生在企業“工學結合”的質量監控就顯得尤為重要。從機械專業“工學結合”實踐中,我們發現專業教師隨學生帶隊實習是不錯的選擇,既解決了學生管理、企業溝通的難題,同時又讓專業教師參加了行業實踐。另一方面,我們應該改變傳統的評價觀點,建立一套適合工學結合的技能考核與評價體系,科學客觀地評判“工學結合”中學生技能水平。[2]
四、不足之處
“工學結合”與技能教學有機統一,提高了學生專業技能水平,促進了校企合作、專業建設。當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部分企業參與“工學結合”主動性有待進一步提高;(二)“工學結合”的企業生產任務和專業技能項目教學任務統一可操作性具有一定難度;(三)“工學結合”的學生適應企業要求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四)技能教學應該使用“工學結合”形式來實施,但存在著企業化管理與學校管理差異的矛盾,這就需要學校進一步加強運作機制的改革,創新地開展校企合作,為“工學結合”鋪好路。
參考文獻:
[1]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課程的兩個基本特征[J].教育與職業,2007.
[2]莊西真.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技能課“工作場景教學模式”初探[J].職教論壇,2008年2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