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美術學科在小學教育教學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美術教師要在核心素養理念的引導下組織學生學習美術知識、掌握美術技能,并且按照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構建有針對性的美術學科教學框架,從而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和審美素養的提升。基于此,文章以單元教學模式為切入點,在全面分析小學美術單元教學實施價值的同時,提出了小學美術單元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美術;核心素養;單元教學;課程建設
作者簡介:程淑蓮(1985—),女,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教研室。
所謂美術學科的“單元教學”,是指基于小學美術教材中的某一單元或一些關聯性較強的美術知識,根據學生學情調整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具有針對性、有效性、科學性的教學中進行學習的教學模式。單元教學模式下,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只關注教學生畫畫,還要以核心素養為培養目標,在分析小學美術教學知識點的基礎上,找到各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讓零散無形的知識變得體系化、具體化,從而提升美術教學成效[1]。
一、小學美術主題單元教學的實施價值
首先,在小學美術教學實踐中融入主題單元教學模式,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主題單元教學模式下主動探索,提升學習效率。主題單元教學不僅是對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化和創新,還是從“以知識為重點”向“以素養為重點”的教學理念的跨越,能夠使零散、繁雜的小學美術知識點更為系統化、結構化,使美術教學更為高效。
其次,在小學美術教學實踐中融入主題單元教學模式,有助于構建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的自主意識有了一定的發展,逐漸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傳統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而主題單元教學既能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還能在整合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式,讓學生開闊學習視野,豐富知識面。
最后,在小學美術教學實踐中融入主題單元教學模式,有助于發展學生的美術素養。教師在小學美術教學實踐中采用主題單元教學模式,不僅能夠靈活調整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還能讓學生在系統化、全面化的單元教學模式中發展審美判斷能力、美術表現能力等。
二、小學美術主題單元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明確主題單元教學目標
小學美術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只有明確了單元教學目標,才能高質量地開展教學活動。因此,在應用主題單元教學模式開展小學美術教學時,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及實際學情明確主題單元教學目標,讓學生在有方向、有目的、有指引的美術學習中,提升自身的綜合美術素養[2]。
例如,人教版小學美術一年級上冊第9課是“我在空中飛”,第10課是“我的新朋友”,這兩節課程的主要內容都與人物有關,因此,筆者基于主題單元教學模式,將這兩個部分的教學進行了融合,制訂了“欣賞佳作”的認知目標、“珍惜友情”的情感目標和“發揮想象進行創作”的藝術目標。
課堂上,筆者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了“神舟十四號”載人航天飛船的發射盛況,并提問:“通過觀看‘神舟十四號’載人航天飛船的發射視頻,大家受到了什么啟發,或產生了什么想法?”筆者的提問引發了學生激烈的討論,有的學生說:“他們能夠‘飛’上太空,真是太厲害了。”還有的學生說:“我的理想是像他們一樣,飛到天上去。”
筆者順勢引出本次單元教學主題,并對學生說:“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用畫筆描繪出我們與自己的好朋友在空中飛翔的畫面吧。”
在主題單元教學模式下,筆者整合了具有關聯性的美術教學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使其想象能力、繪畫能力獲得了一定的發展,美術素養也得以進一步提升。
(二)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意識到“合適教學”的重要性,只有運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才能讓學生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構建小學美術主題單元教學模式時,教師不僅要革新教學理念,還要在充分了解當下小學生實際學習需求的基礎上,結合主題單元教學內容,為學生搜集豐富多元的學習素材,幫助學生開拓視野,沖破美術學習瓶頸,發展美術素養。
例如,人教版小學美術四年級下冊第5課“色彩的明與暗”、第6課“色彩的漸變”、第7課“色彩的情感”均與色彩有關,四年級的小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開展主題單元教學之前,筆者專門為學生安排了自主探究環節,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教材對這三部分知識的介紹,完成以下任務:通過對學校環境以及生活中各種事物的觀察,體會同一事物在不同顏色光照條件下的顏色變化情況;分析同一系列不同顏色的明暗關系和其所能表達的情緒內涵。
在正式教學時,筆者給學生預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探究結果,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在主動探究、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所收獲,獲得提升。教師通過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落實主題單元教學,既拓寬了學生的學習視野,又促進了學生綜合美術素養的提升。
(三)科學設計主題教學任務
小學生能否真正參與到主題單元教學中,能否真正地學習到美術知識,與教學任務的設置有很大的關聯。小學美術教師若給學生設置的任務過于簡單,則很難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而若教師給學生設置的學習任務難度超出了其認知能力,學生可能會無從下手,難以達到預期學習目標。這就需要教師提前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美術能力,在此基礎上為學生設計有針對性的探究任務,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獲得美術素養的提升[3]。
例如,人教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上冊第13課“太空新居”、第14課“會跳的玩具”和第15課“神奇的裝飾柱”的內容都涉及了“創新”“設計”等主題。因此,在實際教學中,筆者就以“設計”為主題,整合這三部分內容,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設計外太空的生活環境、居住環境以及學習環境等,在充分討論、構思之后畫出設計圖,完成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設計思路,展示最終成果。
教師通過發現并整合主題相近的課程,并為學生布置主題任務來開展教學活動,不僅能夠切實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表達能力和繪畫能力,還能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構建真實主題教學情境
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生活中有豐富的美術教育資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構建真實的教學情境開展主題單元教學,不僅能使學生獲得真實的學習體驗,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因此,小學美術教師要充分結合教材內容,融入小學生熟悉的生活元素、生活事件、生活場景等展開教學,從而不斷深化學生對美術知識的認知。
例如,人教版小學美術四年級下冊第1課“聚聚散散”、第2課“點的魅力”、第3課“‘五谷’作畫”,這三部分課程內容都涉及了“團聚”和“分散”的主題,因此筆者就整合了這三部分知識,開展主題單元教學活動。
首先,筆者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了一些人們聚散離合的場景,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真切地體會“團聚”和“離散”這兩種不同的狀態。其次,筆者展示了課間休息時,學校操場上學生們自由活動的“離散圖”,以及當上課鈴響之后,上體育課的學生們迅速匯集起來的集合畫面。最后,筆者讓學生基于對視頻和圖片的觀察,創作自己心目中想要表現的“團聚”和“分散”。學生在教學情境的引導下產生創作靈感,打開創作思路,完成作品創作,實現了美術技能的提升。
(五)拓展學生的創作聯想思路
新時代的小學美術教學與傳統教學不同,教師應當采取多種方式打破學生的思維局限,引導學生更大膽、更自由地創作。因此,教師在開展主題單元教學時,除了要關注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問題,還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引導,讓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中得到提升,實現個性化發展。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下冊第11課“動物的花衣裳”時,筆者就結合了第19課“保護珍稀野生動物”展開了主題單元教學。這兩節課的內容都與小學生所喜愛的動物有關。
在實際教學時,筆者先讓學生們分享自己喜歡的動物,并闡述喜歡的理由。有的學生說:“我最喜歡孔雀,它開屏的樣子實在是太美了。”有的學生說:“我最喜歡長頸鹿,它長長的脖子沒有任何動物能夠比得過。”還有的學生說:“我最喜歡獅子,因為我看過動畫片《獅子王》,它實在是太威風了。”
筆者引導學生:“大家知道嗎,很多動物最初的樣子其實不是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樣,它們也跟人類一樣,經過了上萬年的發展變化。請大家看大屏幕上的這個遠古時代的動物,誰知道它是什么動物的祖先?”這一互動環節讓學生充分地展開想象,在你一言,我一語中激發了豐富的想象力。
之后,筆者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繪畫方式畫出自己喜歡的動物,同時要求學生在作品中體現“保護動物”的主題。在單元主題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認知實現了從“動物的外貌”到“產生保護動物意識”的躍升。
(六)優化主題教學評價模式
單元教學模式引領下的小學美術教學應當發揮教學評價的作用和價值。為此,教師在進行主題單元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要預留一定的時間開展評價活動。除了要對教學結果進行評價總結,教師還要關心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學習感悟,從而引導學生在高質量的知識探究和評價互動中,獲得自身綜合美術素養以及美術能力的全面提升。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對評價方式進行一定的調整和創新,確保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將其滲透于教學的各個環節。
例如,筆者會根據實際情況將班級學生分為若干個能力相當的繪畫實踐活動小組,當學生完成一幅作品之后,筆者會給學生預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在小組內針對各自的作品進行交流探討以及相互評價,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促進學生認知能力、創作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了人教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上冊第8課“鳥語花香”和第9課“詩情畫意”之后,筆者以古代水墨畫為切入點,引導學生發表自己對水墨畫的認識和看法,想象古代繪畫大家在艱苦的條件下創作的場景。之后,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評價小組成員的作品,并評選出一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再讓該學生分享自己的繪畫感悟和創作過程。最后,筆者再根據學生的繪畫作品和互評情況對學生進行綜合性點評。
小組合作互評的方式,不僅有效轉變了傳統美術教學中單一枯燥的評價形式,還讓學生在互評、互賞、互析的交流、分享過程中,對美術產生更進一步的理解和認識,進而提升審美素養和創作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從明確主題單元教學目標、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科學設計主題教學任務等六個方面開展主題單元教學,使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產生學習興趣,主動參與課堂活動,享受美術帶來的美妙體驗,實現創作能力和美術素養的提升,為自身更好地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黃旻燦.例談小學美術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策略[J].少兒美術,2022(06):41-42.
[2]陶曉蕓.逆向教學設計在小學美術單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21.
[3]劉萬岑.小學美術課的一個主題性單元教學范例:美術所涉及的我們生活中的情感[J].中國美術教育,2002(04):18-22.